APP下载

投资圈的“技术控”

2024-01-18书磊

现代苏州 2023年24期
关键词:研究室苏州工业园区基金

文 书磊

王晓春:致道资本总经理,苏州知名天使投资人,苏州市、园区政府信息化专家。擅长TMT、大健康行业,跟踪培育开拓药业、派格生物、信达制药、神州高铁、极目机器人、星烁纳米等项目,成功辅导苏州工业园区近50 位人才获得国家级人才称号。个人曾荣获中国母基金联盟“中国最受母基金欢迎的新锐基金创始合伙人TOP30”,并被评选为江苏省科技创业导师。

恐怕很少有人会把“技术控”和一位投资精英联系起来,但王晓春似乎是个例外。他不仅是一位信息化专家,还成功转战投资圈成为知名投资人。

在正式闯进投资圈之前,王晓春曾在技术行业里任职逾十年。自2003 年从东南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后,他回到苏州加入佳能软件出任开发组长。不久后,命运的齿轮便开始转动,“当我意识到单纯的技术实践已不构成挑战的时候,苏州微软联合研究室为我抛出了橄榄枝。”

Q:联合实验室的这段经历,给您带来最深刻的体会是什么?

A:首先一定是唤醒了我从不停止的自我挑战意识。

2005 年起我开始担任苏州微软联合研究室主管,当时我们想打造出“中国软件的沃尔玛”。作为全国最早研究SaaS 模式(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及服务模式,目前已经成为软件业的主流)的团队,这也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场“创业”之旅。在获得了比尔·盖茨亲授的“微软创新英雄”嘉奖和担任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后,从某种意义上我已经实现了从纯技术到技术+管理的转变。只可惜好的技术并不等于好的产品,受限于当时市场环境问题,技术基石并不牢固,加上纯国资的股权问题,联合研究室在当时无法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也让我第一次开始思考,技术壁垒和股权架构都将改变一家公司的发展。

Q:如今无论是技术还是股权,微软联合研究室都已经不同往昔,假如让您回到当时,您还会选择离开吗?

A:联合实验室带给我的价值和思考不可替代,但是再回到当时,我仍然会选择继续接受挑战和转变。

2009 年苏州工业园区正式组建苏州工业园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现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也是这个契机让我正式进入事业单位工作。从综合处到重点企业处再到人才服务处,我目睹着众多企业的起伏成长。作为经历过技术之路并不平坦的人,我更加感同身受每一位科学家来苏转型成为企业家的不易。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园区走在了想人所想的前列,不仅是解决办公场地问题,还辅助解决子女入学、住房、配偶等方面的问题,让创业成为可能,让跨越不再设限。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有幸成功辅导园区近50位人才获得国家级人才称号,积累下来多年的人才培育经验,也为我奠定了一个良好的人脉圈。

Q:是什么节点让您开始对投资萌生了兴趣?

A:从人才服务处转岗至基金处后,我一条腿迈入了投资圈,其实准确来说是基金圈。

在企服基金处任职时,我作为天使投资人,长期主持苏州工业园区创业引导基金的工作。在职期间所设母基金规模10 亿元,共投资项目189 个,子基金20余支,包括元生创投、元禾原点、顺融资本、三江资本、协立投资等。正是这个阶段,我开始了解到更多优质项目,并能够结合技术的视角发现投资行业魅力。2015 年,我开始出任领军创投董事长,完成度亘激光、苏纳光电、逻盛生物、芈图光电、赛腾医疗等高科技项目的种子轮投资,项目最好收益从投资时的300 万元到退出时的1.7 亿元。这段经历真切地让我得到了投资方面的积累,实现了了从人才服务向投资的90 度转身。

Q:您是如何正式开启创投之路的?这一路是否符合您的预期?

A:2020 年,致道资本发出的邀请函为我的转身补齐了剩下的90 度。

40 岁这一年我真正进入投资圈。受大环境和政策持续影响,创投之路并不如想象中的好走,但是能够跟不同的创始人交流碰撞,即使成长曲线时而陡峭,对新领域、新技术的好奇还是驱使着我不断学习、吸收和输出。创投要投小、投早、投硬科技,这些企业具备市场前景广泛、国产化率较低、转化率较高的特点,而这也是我一直想做的事,因为我始终认为我本质上仍是个工程师,基于对投资的热爱,把所学所用充分代入进创投的过程中。除此之外,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同质化投资的困局需要进一步打破,更需要我戴着“技术控”的眼镜去挖掘优质项目。有关项目背后的故事,我想我们可以慢慢聊……

猜你喜欢

研究室苏州工业园区基金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新新机甲研究室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召开!
自贸区4.0来了,苏州工业园区准备好了吗?
续:难忘的岁月,在大村智研究室的六年
续:难忘的岁月,在大村智研究室留学的六年
难忘的岁月,在大村智研究室留学的六年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医院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