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重大科学装置一窥园区创新策源

2024-01-18王娇蓉

现代苏州 2023年24期
关键词:实验站真空苏州

记者 王娇蓉

今年2月,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二期建设项目顺利通过总验收。经过10年的建设,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真空互联大科学综合装置。由100米扩展到了203米的互联真空管道,不仅为苏州工业园区注入更多充满活力的创新血液,也将进一步加快园区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国之重器,聚焦“大科学”跑出“加速度”

开放和创新是区域发展的两大引擎。重大科学装置设施建设,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它不仅要求要有相应的科学技术、工业制造、材料加工,还要有相对应的人才队伍。每一个国家实验室、重大科学装置等“国之重器”的登场,都代表着一次科学突破,也都将带动本土产业链大发展。

由于“国之重器”的投资主体是政府,投资体量规模大,重复布局可能性小,一旦先行地区布局完成,后发地区就很难再争取机会,城市之间的分工格局也会随之出现调整。因此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作为极具代表性的重大科学装置,对于园区从高水平开放迈向高水平创新,加快实验室创新体系建设,增强区域创新策源能力,重塑经济发展引擎,真正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发展模式,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可以说是苏州纳米技术应用产业的创新策源地发端,一直注重研发原创核心技术,努力成为创新策源地。在创新链条中,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一直处于前端源头,注重探索性、颠覆性的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端的结合。

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离不开与国家和企业需求的有效衔接。摩尔定律可以概括为“集成电路的性能每隔一段时间会提升一倍,而成本会减半”。随着半导体行业技术发展到达瓶颈期,被行业奉为圭臬的摩尔定律逐渐失效,行业多年先发优势或许将被打破,后发者如果能够提前识别并做出前瞻性布局,就存在换道超车的可能性。

实现纳米材料表面或界面调控,乃至探索真空互联下原子制造等全新制备工艺,正是全球公认的突破“摩尔定律失效魔咒”,研发未来信息器件及集成电路的关键技术问题。2014年开始建设的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正是为了给科研人员提供接近月球环境的实验条件,经过反复研究、不断合作尝试,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已成为目前世界上集材料原位生长、器件加工、测试分析为一体的新型纳米材料领域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研发平台。

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不止是一个真空互联的平台,更是一个成果互联的平台,拥有对纳米领域高端企业与人才的集聚效应。以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为代表,其不仅为纳米科技发展和相关领域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还成为园区乃至苏州纳米产业的“播种机”,更通过建设一个体系化大平台来吸引高端人才与优势产业,填补了区域在大科学装置方面的空白。

公共科研平台,助力创新主体成长与反哺

因为缺少科学仪器设备、技术和人才,特别是一些价格高昂的仪器设备,技术研发难一直是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一大痛点,让中小企业很难独自承担,并突破创新瓶颈。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顾问江庆红介绍,创业初期的纳微科技同样面临过这样的困境:“当时一台检测仪器就价值上千万元,可是我们的创始基金只有几百万元,连一台仪器都买不起。”

作为一家和园区共同成长起来的公司,她认为纳微科技能从一家小公司发展到今天,成功走出了具有颠覆性的技术创新之路,离不开园区方方面面的帮助:“纳微科技十几年来的发展成就,离不开公司发展初期,苏州纳米城以免费或低价形式提供的公共测试平台,离不开医疗、教育、住房方面切实落地的人才政策,也离不开园区积极促进校企合作带来的科研资源。”

时至今日,园区的众多公共科研平台,成为了很多初创公司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而其中也包括纳微科技打造的全球领先的先进微球材料应用创新平台。

为推动中国生物制药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帮助国内药企技术人员及时了解生物制药分离纯化的发展现状及动态,促进业内人士的交流和提高,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纳微科技举办了多届全国生物制药分离纯化技术学术论坛,受到生物制药企业、研发机构的技术专家和一线技术人员的广泛支持和欢迎。2018年开始,纳微科技利用自身技术平台优势,通过培养、引进专家并合作成立子公司,帮助研发人员孵化新的项目,为公司微球产品开辟新的应用领域,凭借这一方式,纳微科技已先后培育了多个子公司。

纳微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江必旺曾说,目前行业内中真正拥有底层技术的公司较少,如果仅仅通过快速复制技术来抢占市场,那么在产品种类及服务能力方面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很难对公司形成竞争压力。

随着园区创新生态日渐完善,很多中小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得以提升,公司产品种类和服务能力的快速发展催生出了不少新模式新业态。

从“造月”到“揽月”,创新版图不断扩大

2023年8月,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7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在其中的“星池一号B星”上,苏州吉天星舟空间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特殊相机,也一同升空开展工作。

吉天星舟于今年3月在苏州纳米城开业,是国内首家以批量提供光学主载荷为主营业务的商业化航天公司,目前公司已申请及转让知识产权30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1项,获批软件著作权5项,受理中发明专利16项。

吉天星舟技术总监、总裁助理、华东事业部总经理张柯表示,园区营商环境优越,对航天产业的政策十分友好,在前期开业、后期融资等方面,苏州纳米城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企业希望在苏州纳米城生根开花,通过自主研发及产业化落地,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模拟月球环境的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到计划构建28颗卫星组成先进遥感卫星“星座”的吉天星舟;从驯服纳米材料生长,到仰望星空,园区科技创新的“势力范围”正一再扩大,三大新兴产业发展愈发扎实。

在纳米技术应用领域,园区已集聚相关企业超1100家,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并跻身全球五大纳米产业集聚区;在生物医药领域,园区已集聚相关企业超2300家,先后获批发改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信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科技部创新型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产业竞争力跃居第一;在人工智能领域,已集聚相关企业超1500家,思必驰语言计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等产业创新平台持续完善,形成强大的人工智能应用创新试验支撑体系。

随着园区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育的力度,深化科技战略开放合作,重点聚焦科技资源并加大开放共享力度,充分发挥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战略作用,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势转化,助推高校、企业和科研平台合作,形成自主创新、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重要保障,园区的创新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创新生态也将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实验站真空苏州
勘误
《真空与低温》征稿说明
我国“海底实验站”将实现深海长周期无人科考
真空与低温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蒸发实验站“迁”建记
苏州一光
苏州十二忆
一种抽真空密炼机
罕见病的“政策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