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逐梦非凡,与城市共成长

2024-01-18

现代苏州 2023年24期
关键词: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园区

一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繁荣图景中,离不开无数砥砺前行的人。在苏州工业园区飞速蜕变的几十年间,人与城市、人与产业的同频共振始终是离不开的课题。全球化时代下,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类人才因园区魅力而汇聚,将自己的梦想与城市梦想共融,凝成一股向上的精气神。正是这股园区人特有的精气神,推动着城市以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不断向前。让我们跟随三位园区人的视角,一起探寻这里“人”的奥秘。

李寿祥:用心做产业发展需要的事

记者 殷陈萱

“回看过去十几年的职业生涯,我把人生中最好的时光交给园区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与园区发展同呼吸共命运,我感到非常幸运。”面对记者的提问,李寿祥饱含感情地说。

李寿祥,2006年加入苏州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之后长期担任该协会秘书长,近几年担任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兼任苏州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他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在园区科技战线谱写了人与城市共成长的绚烂篇章。

二十一世纪的头十年集成电路行业非常火热,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又是集成电路企业的集聚区。李寿祥加入苏州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后,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服务协会企业,关注协会企业的发展诉求,通过资源整合,长期为企业组织产业链对接活动,推动企业技术合作、供应链合作,也积极为企业争取扶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

“年轻人是最有干劲的,我大学的专业是软件工程,虽然跨界从事集成电路行业服务,但是干的也不亦乐乎。”李寿祥说,他在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工作期间,增进了对科技企业的了解,逐渐熟悉了集成电路产业链。2010年,苏州工业园区正式把纳米技术应用产业确立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两年后,李寿祥带着他对集成电路行业的理解,加入了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苏州工业园区的国有企业,开发建设了全球最大的纳米技术应用产业综合社区——苏州纳米城,有效推动了园区纳米技术应用产业发展。

截至2023年末,苏州纳米城落户企业超500家,培育市级以上高端人才272人次,累计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0家,涌现了5家上市公司。但在纳米城建设之初,面对一个全新的科技领域,面对一个从零起步的产业园,他“当时考虑更多的是客户在哪里”。李寿祥最初负责知识产权工作,他拿出了在苏州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的干劲,先从MEMS(微纳制造)领域下手,详细拆解产业链,带领团队梳理了一份MEMS领域创新资源名录,其中囊括全国600多家企业、高校、研究所,做了全国第一个MEMS专利导航项目。“这个专利导航项目非常重要,既为我们的知识产权工作开了一个好头,也为苏州纳米城的招商引资提供了重要的指南。”李寿祥自豪地说。

从行业协会、知识产权,再到招商引资,可以说,李寿祥在不同岗位上践行着“亲商”的理念。他分享道,十年前,苏州纳米城刚刚起步,不少企业来到这里考察都会觉得十分偏僻,随着园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高架、地铁等交通与配套资源的不断升级,现在成为了纳米技术创新创业人才的首选地,企业领军人点名留在苏州纳米城。据了解,截至2022年末,苏州工业园区纳米技术相关企业超1100家,产业规模突破1460亿,而苏州纳米城已经成为园区纳米技术产业的主阵地,正在奋力建设国际一流纳米技术产业创新集群。

当前,苏州工业园区正在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024年,苏州工业园区即将迎来开发建设30周年。展望未来,李寿祥说,“园区即将迎来而立之年,我们这一代园区人也正值年富力强。非常荣幸,我们赶上了一个科技创新的好时代,希望趁年轻多为园区高质量发展做些事情,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李江:扮演好知心人、探路人、带头人角色

记者 邹孝听

2023年,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企服中心”)作为园区唯一一家单位上榜“2021—2022年度苏州市民营经济工作贡献突出单位”表彰名单。多年来,企服中心坚持创新企业服务机制,不断提升企业服务效能,为园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一网通服”。在陪伴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创新委员会副主任、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江感慨颇丰。

《现代苏州》:如果将企服中心比喻成人的话,您觉得他是什么角色?

李江:企业发展的知心人、创新生态的探路人、营商服务的带头人。

《现代苏州》:在为园区企业提供服务,伴随其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有没有令您印象深刻的阶段?

李江:今年对于企服中心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在服务模式和机制的创新上有着重大的突破。面向企业共性需求,我们打造了一网通服——“园易联”平台,成为了连接政府、企业、市场化资源的中台枢纽。“园易联”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产业服务能力,链接创新供给与需求,打造了八维服务体系,推出九类线下品牌活动,配套十个线上服务平台,推动各类创新主体产生聚合效应,促进企业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的广泛链接与深度融合。

此外,面向企业个性化需求,我们分类实施“领军伙伴计划”“专精特新腾跃计划”“上市苗圃工程”等精准服务。其中,“领军伙伴计划”作为园区首个投资赋能生态品牌,立足“融资”“产业”,对接70多家优质投资机构及产业服务机构,开展产业研究、融资服务及上下游合作对接,同时,依托资金链协助园区招商,助力完善产业布局;“上市苗圃工程”为全国首创IPO综合服务品牌,紧紧围绕园区拟上市企业打造综合赋能体系,全方位服务企业上市,自启动以来累计培育32家上市公司,2022年入选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三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案例。

《现代苏州》:明年,园区即将迎来开发建设30周年,在见证园区发展的过程中,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李江: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重要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有着与生俱来的开放基因。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拼搏、奋进,园区已成为全国开放程度最高、发展质效最好、创新活力最强、营商环境最优的区域之一。作为一名扎根园区、服务科技创新的基层干部,我见证着园区开疆拓土式的飞速发展。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园区的亮丽名片,吸引着一大批企业和人才纷至沓来。企服中心作为服务园区企业和人才的一线部门,多年来,我们以“一网通服”服务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人们都说三十而立,站在即将“三十岁”的新起点,园区进一步将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从创新资源引进、创新平台搭建、创新生态营造等方面多向发力,擘画出高质量发展的美好图景。这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带着园区开拓创新的精神,我们将从科技、人才、金融、产业等多方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追高逐新”。

《现代苏州》:未来,继续助力园区高质量发展,朝哪个方向发力?

李江:2024年是园区开发建设30周年,也是中心成立15周年,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扮演好政企交互的中台枢纽角色,打造产业链、完善创新链、建强人才链、厚植资金链。优化一网通服平台“园易联”,加强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持续营造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无求自应的营商环境。

沈莺燕:人才服务“软实力”,构筑发展“硬支撑”

记者 张乐妤

1994年5月,苏州工业园区启动开发建设。次年5月,园区人才交流中心与职业介绍所(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前身)获批成立。一张白纸绘蓝图,人才服务优先行。

1999年,沈莺燕从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毕业,彼时的她,还是一名懵懂的大学毕业生,对于职业生涯的选择,还未确定。带着几分未知,沈莺燕来到位于夏园新村的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简称“圆才”)实习,也就是在这个距离苏州大学步行距离仅有10分钟的地方,沈莺燕结下了与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缘分。

沈莺燕坦言,当时的她本该按部就班进入一家外企实习,圆才投来的橄榄枝,改变了原本属于她的人生轨迹。不过,在职业生涯初期能够进入一家区域级的人力资源公司,接触不同行业领域的人,这对她来说极具吸引力。

当时,圆才仅有一支近10人的团队。而这一转眼,沈莺燕已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浸润了近25年光景。在圆才,沈莺燕从前台,做到猎头,再到总经理。当时,“猎头”在国内还是个很新奇的概念,再回首,沈莺燕不禁感叹:“当时园区先于不少政府公共服务部门前,早早地设置了人力资源部门,极具前瞻性。”

1999年前后,园区大力招引全球500强外资企业,彼时的圆才协同招商局,一起为外企落地园区提供服务。“很多项目还未落地,在沟通环节,人力资源服务就介入其中,项目一旦落地,我们就同步启动招兵买马。”有了圆才这样的专业人才服务机构,不少外资企业见识到了园区的“软实力”,宛如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区域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力量,更离不开对人才的服务。成立28年来,圆才的服务也跟随着园区整体的发展以及产业的迭代来不断调整步伐。

园区开发建设早期阶段,人才需求倾向于制造业技术人才,随着园区产业布局逐渐明晰,确立了“2+3+1”特色产业体系,园区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人才需求也更侧重于研发型人才,甚至是具有国际背景的高学历高质量人才,这类人才成为支撑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与此同时,圆才也在全面升级人才服务,为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以及技能人才分别定制服务。打造iDream“园梦”高层次人才招引平台,整合区内3000多家企业人才需求,打造海外创新人才蓄水池,同时链接105家猎头公司,并设立专项资金池及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实现人才补贴秒兑服务。针对青年人才引进,“招才引智校园行”已启动20余年,合作全国近百所知名院校,每年春、秋两季,带领园区企业赴全国高校招才引智。为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来园区就业,今年,圆才搭建“线上+线下”引才通道,通过线下专场校园招聘会和“职选园区”抖音、小红书、B站等线上服务媒介,用视频、直播的方式进行校招,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园区,将园区打造成为对年轻人有吸引力的城市。而针对技能人才引进,圆才更侧重技能人才的体系化建设,发动企业培育、培养、考核技能人才,组织技能人才大赛评选。

作为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行业协会会长单位,圆才还致力于人力资源生态建设,带动园区近千家人力资源公司,一同服务园区人才。同时,圆才还不断寻求创新和突破,首创苏州大市地区的薪酬福利调查和“大苏州最佳雇主”的评选,反响热烈。沈莺燕表示,未来,圆才还将打造海外高层次人才全链条培养平台,搭建企业出海人才服务平台,搭建技能人才对接产业平台等等。

多年来,苏州工业园区人才服务的各项工作已然体系化和制度化。从安居宜居、子女教育、医疗健康等生活保障,到投融资、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等事业助力,丰富多样而极具针对性的人才服务形式,书写着一篇篇卓尔不群的园区人才故事,而园区也一步步向“人才乐土”不断蝶变。

猜你喜欢

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园区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召开!
自贸区4.0来了,苏州工业园区准备好了吗?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苏州一光
苏州十二忆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