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蒸发实验站“迁”建记

2017-03-16刘宁青于爱智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7年2期
关键词:实验站水面蒸发干旱地区

刘宁青++于爱智

根据《水文局关于停止巴彦高勒蒸发实验站观测 启动包头蒸发实验站观测工作的批复》文件精神,包头蒸发实验站于2016年12月31日0时正式开始运行。

巴彦高勒蒸发实验站是包头蒸发实验站的前身。1981年,经上级部门研究决定在西北干旱地区建设一个大型蒸发实验站,黄委兰州水文总站经过一年多调研,最终于1983年将站址选定在内蒙古磴口县南套子村,站名为黄委巴彦高勒蒸发实验站。1984年5月起,陆续增加了实验项目,观测项目达40项。

巴彦高勒蒸发实验站是国家Ⅱ级大型实验站,建站目的,一是研究干旱地区的水面蒸发规律;二是实验分析小型蒸发器的折算系数;三是研究探求气象因素对水面蒸发和折算系数的影响规律及关系;四是寻求建立气候学水面蒸发模型;五是为邻近水库、湖泊、河道等水体的水量损失、陆地蒸发研究,提供参证资料;六是为水资源评价、水文模型确定、水利水电工程和工农业用水规划设计及管理,提供水面蒸发方面的资料依据。

近年来,由于蒸发站周围下垫面的变化,巴彦高勒蒸发实验站的资料缺乏代表性,遂产生迁站的动议。

变迁:巴彦高勒蒸发实验站作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蒸发实验站,由于周边环境的变化,资料缺乏代表性

巴彦高勒蒸发实验站建站初期,蒸发场东距黄河约300米,西距引黄灌溉总干渠400米,两侧皆近水。

1993年,黄河在巴彦高勒蒸发实验站附近决口,站房进水1米多深,蒸发观测场进水0.3米深,大部分设施设备被毁,后经重建,恢复正常观测工作,但依旧存在受洪水威胁的担忧。

1998年开始,巴彦高勒蒸发实验站附近村民先后在蒸发场南侧约500米建有多个鱼塘;四周空地变为农田水浇地,大多种植玉米、葵花等高秆作物,5—10月观测场周围农田经常浇水,蒸发场下垫面土壤基本处于湿润半湿润状态,对蒸发量观测造成不小影响。

2002年,蒸发场西南侧被村民种上了小杨树,随着时间变化,树木成林,郁郁葱葱,阻碍蒸发场空气流通的同时,增大了空气湿度,对观测的影响力度进一步加深。

近年来,黄河河床逐年淤高(较1982年上淤3~4米),地下水位逐渐抬升,地下水位由建站初期1.5~2.0米抬升到现在0.5~1.0米,观测场周围变成了一片湿地。由于地下水位的抬高,土地盐碱化严重,对各种仪器及土壤观测设施腐蚀严重,影响到观测工作。同时,巴彦高勒蒸发实验站生产、生活用房为土坯房,久经雨淋,盐碱侵蚀,基础受到破坏,已成为危房。

由于周边环境的变迁,作为干旱地区代表站的巴彦高勒蒸发实验站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其结果直接反映到气象资料的变化上。1994年以前的资料相差不大,并有较好的定量关系,近年来差异逐年增大,每年的关系都不尽相同,不能形成良好的定量关系。

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蒸发场周边环境及下垫面发生了变化,对资料的影响呈逐年加重的趋势,使观测资料失去了干旱地区的代表性,也实现不了设站的目的。用这样的资料去分析研究,无法得出能够代表干旱地区的水面蒸发变化规律、蒸发器折算系数和水面蒸发模型;用这样的资料进行干旱地区的水资源评价、水量平衡计算以及工农业用水的规划设计及管理,也会造成一定的误差。

因此,寻求一个代替巴彦高勒蒸发实验站,做好气象资料收集工作的新蒸发实验站,迫在眉睫。

规划:调研、选址、论证,寻找最合适的站址

宁蒙水文水资源局(以下简称“宁蒙水文局”)2003年正式运行并接手巴彦高勒蒸发实验站管理工作,而解决蒸发站代表性的问题,则是新成立的宁蒙水文局面临的一项长久的、重要的大事。通过调研请示、上级指示,宁蒙水文局决定重新规划地址,迁站。

根据《水面蒸发观测规范》规定:“选择蒸发场,一是必须考虑其区域的代表性;二是场地附近的下垫面条件和气象特点,应能代表和接近该站控制区的一般情况,反映控制区的气象特点;三是避开局部地形影响。”

遵循设站目的及选址原则,宁蒙水文局邀请上级领导、专家,组织专业调研组,对包头至石嘴山区间进行了长达数年细致认真的考察调研,对比气象环境、地理环境、人群生活、交通状况等条件,最终经可行性分析论证,权衡得失,认为包头地区具有干旱地区的一般特性,降水量少,蒸发量大,空气湿度小,气候干燥,植被稀疏,土壤干燥,地下水位深,有较好的代表性,完全具备设立蒸发实验站的条件。

考察调研期间,宁蒙水文局积极协调沟通地方政府和当地群众。局领导顶风冒雨查勘地理环境,亲自到有关部门、社区,乃至村民家中开展工作,“磨破嘴、跑断腿”,披荆斩棘,排除万难,最终决定在包头市建立蒸发实验站。

经过多次选址,最终选定的站址位于包头市郊区,远离城市、远离工矿区、远离大水体,交通便利、四周开阔的滨河新区小白河旅游风景区。同时,根据人口增长与城市开发总体规划,所选站址在15年内不会影响相关观测工作。

迁站:完成基建,打造北方地区最大、最现代化的蒸发实验站

巴彦高勒蒸发实验站是国家Ⅱ级大型实验站,迁往包头的巴彦高勒蒸发实验站改名为黄委包头蒸发实验站,依旧按照国家Ⅱ级大型实验站的标准进行建设。

为了适应科技发展形势,提高观测精度,减轻人工影响,宁蒙水文局决定将包头蒸发实验站建设成一个现代化、高精尖、全自动的蒸发实验站。

经对国家气象部门气象自动化测报系统调研,宁蒙水文局认为包头蒸发实验站的自动化系统建设,完全可以借鉴其成功的经验,选购适合自己的仪器设备。

2013年4月,包头蒸发实验站开工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蒸发场地、倉库、职工宿舍、职工食堂、站房硬化、出入站道路等。

2014年11月完成进口设备购置,2015年上半年完成人工和自记两套仪器设备安装及调试。观测场建设20平方米蒸发池,安装了深层地温表、浅层地温表、全自动雨雪量计、1.5米分析仪、10米分析仪、水面辐射仪、地面辐射仪、气象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等十多套室外观测仪器设备,室内有数据采集转换接收器、蒸发系列数据库、电接风向风速计、定槽水银气压表等接收软件及设备。2015年7月,经宁蒙水文局工程验收后,包头蒸发实验站开始试运行阶段。

2015—2016年,包头蒸发实验站5名职工相继到位,其中两名职工为原巴彦高勒蒸发实验站工作人员,有1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宁蒙水文局组织开展职工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力图打造适合蒸发实验站发展的干部职工队伍。

运行:包头蒸发实验站正式步入宁蒙水文局历史进程

包头蒸发实验站建设期间,上级领导高度重视建设事宜,多人多次检查指导建设、运行、管理等工作,指出蒸发实验站观测项目与水文站有一定区别,要精心准备,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要深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观测成果分析研究,为实现包头蒸发实验站与巴彦高勒蒸发实验站的无缝对接做好各项工作。

经半年的试运行,包头蒸发实验站全体职工认真负责,熟练掌握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能够顺利完成气象资料收集分析工作,能够解决常见疑难问题,保证仪器设备正常运行;能够开展自动监测与人工观测的平行对比,能够开展不同型号观测仪器蒸发资料及其他相关要素资料分析,率定转换参数,保证观测质量,积累了一定经验。仪器设备运转正常,人工观测与自动监测比对正常。

根据《宁蒙水文局关于启动包头蒸发实验站观测工作的通知》《宁蒙水文局关于巴彦高勒蒸发实验站停止观测工作的通知》《宁蒙水文局关于下达包头蒸发实验站测站任务书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保证2016年蒸发资料系列的完整性,巴彦高勒蒸发实验站蒸发项目(20平方米蒸发池、E601蒸发器)观测至2017年3月份解冻为止。同时宁蒙水文局依据《水面蒸发观测规范》《地面气象观测规范》《降水量观测规范》《水文资料整编规范》和有关补充规定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测站任务书》。

经过调研、论证、规划、建设,巴彦高勒蒸发实验站结束历史使命,迁建包头迈入新天地,更名包头蒸发实验站,将创造新历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最先进的蒸发实验站,将为西北地区气象蒸发研究、经济发展和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实验站水面蒸发干旱地区
勘误
我国“海底实验站”将实现深海长周期无人科考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稿约
新疆于田县地表水面蒸发与干旱指数分析
河北东光县33年来水面蒸发特性分析
干旱地区膜下滴灌技术甜瓜种植模式探索
生物X射线小角散射实验站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
干旱区影响水面蒸发的气象因素多元回归分析
印度干旱地区男子纳妾 专为家庭打水
西北干旱地区农业水价分担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