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三角区域高职院校教育部人文社科立项项目特征分析及思考

2024-01-18汪俊瑛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科研管理长三角高职院校

收稿日期: 2023-03-26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长三角区域高职院校社科研究创新能力综合评价”(C-b/2021/03/35)

作者简介: 汪俊瑛(1987—),男,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科技管理。

摘  要: 科研项目是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开展的重要载体,也是科研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分析了长三角区域高职院校2012—202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立项项目的整体情况,并以教育学学科为例开展立项项目的主题特征分析。综合分析得出区域高职院校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的优势和不足,并从学科建设、科研平台、科研人才、科研主题、科研制度等五个方面思考了提升策略。

关键词: 长三角; 高职院校;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科研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4)01-0036-06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1]。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之一,应当提升自身人文社科科研水平,关注职业教育理论和现实问题,产出高质量成果以满足学科发展、人才培养、职教改革及区域经济发展等新时期需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是我国高校人文社科领域中重要的项目类型之一,也是评价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能力的重要指标[2]。长三角是职业教育发展较为迅速、成熟的区域,区域内高职院校教科研水平处于同层次较高水平,具备一定示范代表性。本文以长三角区域高职院校2012—2022年立项的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含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新疆项目、西藏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立项特征、主题热点等相关信息,归纳总结相关特征成因,为提升高职院校人文社科科研水平提供参考。

二、长三角区域高职院校立项项目整体情况

(一)立项数量情况

从立项数量绝对量来看,长三角区域立项数处于高职院校领先水平。2012—2022年长三角区域高职立项数为331项,全国高职院校立项数666项,占比为49.70%。其中2012—2018年,长三角区域平均年度立项总数占全国高职院校的61.81%;2018—2019年,全国高职院校立项数有较大幅度下降,长三角区域趋势与之相同;2019—2022年,长三角区域高职平均年度立项总数占全国高职院校立项总数的42.46%,绝对立项量比例略有下降。

从年度立项趋势来看,除个别年份外,长三角区域年度立项数处于平稳上升趋势。2012—2018年,长三角区域高职年度立项数呈现第一波平稳上涨,年度平均增长比例为8.81%;2018—2019年,全国高职院校立项数有较大幅度下降,总数较上年度下降56.25%,长三角区域下降56.10%;2019—2022年,长三角区域高职年度立项数呈现第二波上涨趋势,平均年度增长比例为25.48%。区域内高职院校立项数与全国高职院校总立项数趋势较为一致。

(二)立项省际分布情况

从省际立项情况来看,2012—2022年,浙江立项了177项,绝对量占比53.47%,排在第一位,平均单个院校立项数为3.47;江苏立项了122项,绝对量占比36.86%,排在第二位,平均单个院校立项数为1.34;安徽立项了22项,绝对量占比6.65%,平均单个院校立项数为0.30。上海立项了10项,绝对量占比3.02%,平均单个院校立项数为0.42。浙江和江苏两省教育部人文社科类项目研究最为活跃,分列前两位。通过查阅浙江、江苏两省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可以看出两省的师资引入水平、教科研硬件投入量、财政经费支持力度也位列前茅,校企合作更为密切,这反映了科研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有一定正向关联[3]。

(三)立项高职院校类别情况

从高职院校类别来看,首批本科层次高职院校立项13项,绝对量占比3.93%,平均单个院校立项数为3.25;首批国家级“双高计划”高职院校立项155项,绝对量占比46.83%,平均单个院校立项数为3.78;其他一般高职院校立项数163项,平均单个院校立项数为0.84。“双高”院校与非“双高”院校对人文社科研究的重视程度和科研实力差距较为明显。

从具体院校分布来看,2012—2022年,共有97所高职院校获批立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其中排名前十的分别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18项、浙江金融职业学院15项、金华职业技术学院15项、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13项、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10项、无锡职业技术学院10项、温州职业技术学院9项、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9项、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8项、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8项。对以上院校相关信息进行深度发掘,具备几个特点:第一,高水平现代职业教育研究平台建设较为完备,研究团队、制度建設、资源整合等水平较高;第二,高职院校人文社科类专业开设较多,学科体系设置较为完备;第三,高职院校中优势特色专业以金融、管理、艺术等文科为主的职业院校偏多。

(四)立项项目类别情况

从立项学科类别来看,2012—2022年,教育学领域研究热度最高,立项数为115项,占总数的34.74%;其次是交叉学科或综合研究44项,占总数的13.29%,说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比较鼓励学科交叉融合开展研究工作;其余立项类别较多的科目分别是管理学24项,马克思主义理论或思想政治教育23项,经济学20项,语言学14项,法学、社会学、中国文学、体育科学各8项,民族学与文化学7项,相关研究者对其研究领域兴趣度较高。同时,从相关立项主题来看,应用研究数量要远多于基础研究。

从立项层次类别来看,青年基金项目183项,占比55.29%;规划基金项目147项,占比44.41%;自筹经费基金项目1项,占比0.30%,表明青年学者的申报积极性比较高。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青年学者的年龄正是研究能力最强的时候,思维比较活跃,创新精力充沛;(2)青年学者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项目和成果对其职称评定和职业规划有一定的支撑作用;(3)反映出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鼓励青年学者投入研究,期望形成社科科研人才培养梯队化储备。

(五)立项主持人情况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等网络搜索途径,汇总统计了178位项目主持人项目立项当年的职称、学位、成果和行政职务,且搜集齐全具有一定的难度。经数据统计分析发现,高级职称占比67.42%;博士学位占比30.90%,另有12.36%为在职读博状态;21.35%为行政管理领导岗位;发表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成果的占比75%以上。从相关数据可以进一步得出:其一,立项项目主持人应具备相当的学术科研水平,比如具备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这两类主持人的前期科研成果较为丰富,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其二,尽管交叉学科类型的立项数占据第二,但具有交叉研究专业背景的主持人并不多,单从项目主题来看,往往是某一方面的理论模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是否真正做到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发展,有待于对项目成员专业背景进一步调研;其三,行政职务对是否立项的关联度并不大,立项的关键主要还是在于研究主題是否切合职业教育的热点、难点及痛点,是否具备一定的新颖性和应用性。

三、长三角区域高职院校立项主题分析:以教育学为例

通过对立项题目的主题词进行系统分析,可以得出相关领域研究的高频词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梳理出研究关注点,并可推导出研究主题形成的内在逻辑背景。

鉴于学科类别涉及较多,本文仅以立项总数最多的教育学为例开展立项主题分析。通过对115项题目进行高频主题词统计、合并归纳,认为其中16个词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分析价值,其中位于前列的主题词汇及频次为:人才培养(18次)、职教模式(16次)、专业建设(16次)、师资建设(12次)、涉农服务(12次)、职教评价(11次)、社会服务(9次)、校企合作(9次)、职教政策(9次)、内部治理(8次)、职教国际化(8次)、职教认同(5次)、现代学徒制(4次)、现代化职教(4次)、双创教育(4次)、技术创新(3次)。通过主题高频词的二次分类并结合立项题目,将长三角高职院校教育部人文社科立项项目教育学类的研究主题总体归纳为以下五类。

(一)基于国家职业教育政策探讨高职院校改革发展方向

2012—2022年,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国家日益重视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逐渐加大,先后开展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等院校建设,从办学标准、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管理层次、社会服务等方面深化改革了职业教育结构。同时,先后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政策法律使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期间立项项目相关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国家政策研究,如“高职教育政策变迁(1979—2010)——政策网络的分析范式”“职业本科教育发展逻辑与路径指向研究——基于32所职业本科院校的调查”;二是政策落实路径及成效研究,如“基于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提升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建设研究与实践”“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特征及评估体系研究”“‘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实施成效研究”;三是职业教育考试组织、招生录取研究,如“扩招背景下高职生源结构变化及对策研究”“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改革研究”等。

(二)围绕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行教育模式和教育元素等研究

贯彻党的立德树人教育方针,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国家通过“职教混合所有制改革”“‘三教’改革”“双师教学团队建设”“产教融合”“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等具体措施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同时也是近十年来教育部人文社科职业教育方向的重要研究主题。研究维度主要包括:一是在职业教育模式改革方面,如“高职教育‘总部—基地’办学模式的解构、适用性和对接机制研究”“区域创新视角下高职教育集约化发展研究——基于皖、鄂、苏三省的实证调查”“多元主体参与的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研究”“江苏‘区域耦合、校企协同、中高职互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模式研究”等;二是在专业建设改革方面,如“混合所有制下高职集成化实践平台‘共享工厂’模式研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我国职业标准体系科学化建设研究”“高职院校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基于退役士兵生源的高职‘1+X’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与机制研究”等;三是在师资建设改革方面,如“高职院校新任教师职业适应的差异性分析及水平提升策略研究”“高职院校教师‘高原期’职业压力问题及缓释策略研究”“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路径的研究与实践”等;四是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如“我国高职教育推行现代学徒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首席工人、技术能手带徒为个案”“基于主体利益博弈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机理、模式与路径研究——以江苏高职院校为例”“‘教育现代化2030’视域下高职华服智造技术人才培育创新模式研究”等;五是在内部质量监控诊断方面,如“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治理路径研究”“高职教育质量数据常态监测”“大数据驱动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质量诊断模型研究”等。

(三)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促进职业教育良性发展的主题研究

教育评价改革一直伴随时代任务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持续开展。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高校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教师潜心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指挥棒。探索符合职教发展现状的教育评价标准,破除“五唯”的顽瘴痼疾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良性循环发展。近十年立项课题涵盖职业教育评价各层面:一是在教学评价方面,如“技术知识论视域下的职业教育有效教学研究”“社区学院发展与评价研究——以浙江省为例”;二是在人才培养评价方面,如“基于职业科学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研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的研究”;三是在科研绩效评价方面,如“高职院校科技服务有效供给模式及效率评价研究”;四是在产教融合、社会服务评价方面,如“供给侧改革视阈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与评价研究”“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程度的评价与监测研究”等。

(四)拓展职业教育社会服务类型和实现途径的研究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其社会服务的任务逐步由人才培养拓展到其他更多领域,如企事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乡村振兴、职教脱贫、职教文化及传统技艺的传承等。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同时指出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推动城乡教育公平、一体化发展。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来源于农村等不发达区域,职教脱贫、职教扶贫是社会服务主题中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相关研究主题主要包括:“农业高职院校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孵化模式实证研究——以长三角为例”“农科教统筹模式下高等职业院校服务农业现代化研究——以陕、皖、苏三省为例”“现代劳力需求驱动下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后义务阶段的职业教育研究”“省际职业教育扶贫与产业转移交叉联动机制研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研究”等。

(五)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助力国家国际话语权提升研究

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逐步从适应国际规则向制定国际规则角色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话语权的实现离不开思想理念的传播,而教育是最佳的传播载体。近年来,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發展倡议,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如何借力实现文化输出是一项颇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相关研究维度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职业教育国际化理论及政策研究方面,如“‘一带一路’视域中推进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政策研究”“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二是在职业教育国际化路径和实施机制方面,如“高职教育海外形象感知与国际传播力提升机制研究”“跨境职业教育研究:现状、案例与评估指标”;三是在具体实施案例分析方面,如“中国职业教育向澜湄区域跨境交流的长效机制研究”“东盟国家青年留学中国高职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等。

四、长三角区域高职院校教育部项目立项分析结论及推进立项水平的思考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长三角区域高职院校教育部人文社科立项数量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的位次,立项主持人队伍较为年轻化,立项主题较为贴近现实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长三角区域高职院校的人文社科研究创新能力较强,人文社科研究队伍的建设考虑到了梯度化培养。同时,高职院校项目立项也仍然存在提升的空间,例如与本科层次院校相比,立项的数量和相关成果质量仍存在着一定的现实差距。在国家着力建设本科层次高职院校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立项项目研究主题的学科较为集中,部分学科研究涉及频次偏少,基础性的研究偏少,不利于整体人文社科的均衡发展;学科交叉融合研究还不够深入,“新文科”建设水平有待提升。为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区域高职院校人文社科项目立项和研究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一)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推进人文社科类学科研究均衡发展

人文社科的学科门类较多,从职业教育类型和资金的角度来说,无法像本科院校一样设置齐全,职业教育师资力量也存在着现实的不足,但人文社科学科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复合人才的作用方面不可或缺。在国家大力提倡“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大背景下,要以进一步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契机,通过创建精品课程、尔雅网络课程等途径推进“美育”“劳动教育”,引导教师在相关领域开展教学研究创新,以现实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来循序渐进式发展人文社科领域的薄弱学科,从而达到开拓和完善职业教育人文社科学科教育体系的目的,进一步拓展研究学科范围。

(二)要打造高质量科研平台,围绕平台储备人才、形成团队

从长三角区域高职院校立项类别分析可以看出,立项数量较多的省份和院校往往在优质专业学科基础上搭建高质量的现代职业教育研究平台,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职业教育研究与发展规划中心、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地方金融发展研究中心、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等。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打造平台加大与地方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统筹建立优质专业学科、政校企协同创新中心、教授专家工作室、职业智库等多形式的优质科研平台,从而实现教学、科研、企业、政府等各方面的资源有效整合,同时,以平台为载体遴选储备与研究方向一致的高水平科研人员,并通力合作形成研究团队。这种有组织的科研培育既有利于多学科、多主体交叉产出高质量成果,也有助于提高教科研项目立项成功率。

(三)要调动青年科研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完善青年人才储备

从长三角区域高职院校立项类别可以看出,青年项目占了总体立项数的近一半,青年人才是项目立项的主力军。要善于引导青年人才开展以兴趣爱好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要完善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如进行学历提升、专业培训、青年学术沙龙和访学交流等,进一步提升青年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储备;要创造便利的科研条件和浓郁的科研氛围,将青年人才的科研兴趣与职业规划相融合,促进青年人才对科研保持热情;要鼓励青年人才勇当大任,建立科研容错救助机制,充分发挥青年创造力。

(四)要引导围绕国家职业教育宏微观政策、现实需要开展研究

从长三角区域高职院校教育部人文社科教育学立项的主题分析可以看出,基本上立项的课题均围绕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难点、热点和趋势,如职教政策、职教高质量发展、职教改革评价、职教社会服务和职教国际化等。这需要项目申报者在确定研究主题前要熟知国家职业教育的宏微观政策和法律制度;研究内容要切合国家职业教育现状,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要有理论研究,又要有实证研究;研究目的要着力于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学校发展和企业需求。教科研项目的立项通常采取项目招标或个人申报的形式,无论哪种形式,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形成具备推广应用价值的成果方案来解决实际问题。职业院校在日常的科研管理过程中要加强相关业务政策的培训,使教师熟知并理解政策制定的目的和方向。

(五)要进一步优化科研管理制度,保障科研评价改革落地

在科研制度修订方面,职业院校要进一步完善科研平台运行、项目开展、成果转化、科研诚信等方面相关文件修订,从制度上保障科研管理的完善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在科研項目管理方面,要科研立项、过程管理、科研验收并重,实行科研项目全过程指导管理,避免主持人出现重立项轻结项、重成果数量而轻质量等不良现象。在科研成果评价方面,由于人文社科类成果的特殊性,要建立同行专家多维度的评议制度,注重对代表性成果长期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力的评估。在科研绩效评价方面,要重视科研项目的投入产出比,进一步完善科研成果的奖励制度,实行多劳多得[4]。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22-10-25)[2023-02-01]. 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

tent_5721685.htm.

[2] 罗尧成,赵月月. 高职院校教育部人文社科教育学类立项项目特征分析[J]. 教育与职业,2018(7):20-25.

[3] 华金科. 高职院校立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情况研究分析:基于2009—2012年的数据[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3):27-29.

[4] 汪俊瑛. 新时代高职科研管理机制改革途径[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5):15-19.

Analysis and Reflection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Projects Approv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WANG Junying

(Nanjing Polytechnic Institute, Nanjing 210048, China)

Abstract: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s well as an important evaluation indicator of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Project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from 2012 to 2022,and analyzes the the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ject with the pedagogy as an example.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social science projects approv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regional vocational colleges were identified,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were considered from five aspects: subject construction,research platforms,research talents,research themes,and research systems.

Keywords: Yangtze River Delt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Project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责任编辑:程勇)

猜你喜欢

科研管理长三角高职院校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科研管理者在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中的服务成效提升策略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