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热点与趋势

2024-01-18邓文新张旭陈家伟刘舒翔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邓文新 张旭 陈家伟 刘舒翔

收稿日期: 2023-06-08

基金项目: 2021年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强师工程)项目“混合式教学背景下中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2021yqjk645)

作者简介: 邓文新(1971—),男,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信息化教学。

摘  要: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逐步发展,职业教育信息化也逐渐受到重视。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直观呈现近1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研究特点:在成果数量上呈现出阶段性增长态势;研究热点选题集中于职业教育领域;研究作者以教育专业研究生及职业院校一线教师为主,但缺乏联系,力量分散;研究机构相对专一,主要集中在中高等职业院校;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展望未来的职业教育信息化走向,在时代发展的新形势下,教育数字化、智能化可能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研究发展需要加强研究人员彼此间的合作,不断创新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

关键词: 职业教育信息化; 研究热点; 趋势走向; 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4)01-0018-07

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明确提出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2.0建设行动,具体做法包括“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亦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为准确了解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进一步定位工作重点和研究方向,本研究通过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利用知识图谱以及图表进行统计分析,呈现出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变化趋势、研究机构与核心作者、研究关键词以及研究热点,以持续推进后续的研究。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通过应用CiteSpace6.2.R1版本文献计量学工具,对相关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本文的研究数据源于中国知网(CNKI),运用高级检索功能进行检索,以“信息化”作为“摘要”精确词汇进行检索,再在结果中检索全文含“职业教育”,摘要含“职业”的文献,选定文献的发表时间为2014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0日,共检索到学术期刊6322篇(检索时间为2023年3月30日)。为了确保研究成果的可靠性,选择北大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658篇文献。经过人工筛选,排除相关度低、不符合条件、重复的文章,剩余262篇文献作为本研究的样本。接着,选择262篇文献并导出Refworks格式文件。最后,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绘制出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知识图谱。

二、近10年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基本情况分析

(一)研究文献的发文量趋势

为便于描述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基本特征,选择北大核心和CSSCI期刊论文发文量数据,并以每年为时间切片间隔进行分析,总体的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综观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发文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态势。根据普赖斯科学文献指数增长模型[1],可以将2014年至2023年期间的研究发展趋势划分为三个明显的阶段,从而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一阶段是迅速发展期(2014—2017年)。2016年,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为促进IT和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提升[2],提供了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契机。此后,有关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成果飞速攀升,此阶段,研究人员开始关注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的价值取向、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及职业院校教师教学信息化应用能力,并对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引导、资源建设应用场景等展开讨论。

第二阶段是平稳过渡期(2017—2020年)。此阶段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中文核心期刊发文量在30篇左右波动。在这3年中,发文数量未见明显下降,但在经历快速发展期后,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停滞不前,核心期刊的发文数量未见明显增长。

第三阶段是陡崖式下降期(2020—2023年)。该阶段仅有少量的研究者关注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这一时期的研究文献,并未出现研究问题的创新,但信息技术正逐渐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融为一体,并不断推动职业教育各方面的发展,如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背景下,通过信息化推进专业群高质量发展[3]。基于治理现代化的背景,提出中国职业教育一体化区域治理模式以及信息化智慧治理的策略[4]。

(二)研究机构与核心作者分析

研究机构是指专门从事研究的组织、团体或个人,其代表着某一特定学科的研究方向。他们在这个领域的贡献可以通过发表文章数量来衡量,而他们之间的合作也可以反映出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合作水平[5]。根据研究结果,大部分高等教育机构的论文数量都很丰富。从数据统计看,天津大学教育学院的发文量为9篇,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发文量为6篇,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发文量为5篇,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的发文量为4篇,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天津职业大学的发文量均为3篇(如表1所示)。根据区域划分,华北和华东地区的高校教育学院和研究机构是最重要的研究力量,但是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则相对落后,导致区域间的差异较大,形成了一种明显的马太效应。

通过CiteSpace软件绘制的作者分布图,可以清楚地看到,职业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人员共有249位,他们的发文量不仅反映了他们在这一领域的实力,也反映了他们对该领域的贡献度,如图2所示。根据普赖斯提出的核心作者计算公式M≈0.749×■(其中Nmax表示论文发表数量最多作者的论文数),计算出M≈1.67,即发表过2篇及以上论文的学者被认为是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经过精心筛选,最终确定18位学者为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占总作者数的7%。这些核心作者共发表了34篇论文,占总文献数量的5.2%。尽管普赖斯的50%的指标仍未被实现,但从表2可以看出,当前的研究领域仍缺乏一支拥有较强科研能力的专家队伍。

经过深入分析,发现作者的共线知识图谱的网络密度仅为0.003 9,这表明研究团队的力量分散,彼此之间的联系较弱。在这些作者中,朱德全和陈琳在独立写作方面表现突出,发文量均为3篇。虽然大多数作者来自不同的领域,但也有一些作者正在努力合作。他们的研究重点包括:如何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如何实现职业教育的现代化,以及如何在2.0时代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能力。经过统计分析,“石伟平、王亚南、唐瑗彬”和“诸丹、解月光、曲茜茜”这两个三人合作研究团体的合作程度显著高于其他研究小组,这两个团体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

(三)研究关键词及内容分析

关键词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研究的中心思想,并且能够更快地找到相关研究的焦点。例如,在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中,精确挑选出高频的关键词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根据关键词的频次、中心度和突现率,最终选择排名前10位的关键词(如表3所示)。从关键词的频次来看,“职业教育”“职业院校”“信息化”“高职院校”等关键词出现频率较高。

使用CiteSpace创建关键词的共现图(如图3所示)。每个节点都有一个特定的年轮,它们的大小反映了这个关键词的出现次数。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可以用来描述它们之间的相似性,而這种相似性的程度则取决于它们的相互作用。根据图像显示,共有246个节点和393条连接线。“职业教育”这个关键词的年轮直径最大,这说明它在研究中的使用频率最高,“职业院校”“信息化”“高职院校”也不例外。“职业教育”节点是一个中心,它周围环绕着许多其他节点,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共现网络。

通过使用CiteSpace的关键词聚类算法,可以构建一个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如图4所示),其中聚类模块值高达0.650 1,而其平均轮廓值则达到0.920 6,这表明该图谱的聚类网络结构极具可靠性和可操作性。通过“Clusters”菜单下的“Summary Table | Whitelists”,可以获取关键词共现网络的聚类表(如表4所示),从而更好地了解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热点方向,并结合相关文献,将其划分为三个板块,以便更好地探索和分析。

1. 聚类“职业院校”的研究

“职业院校”的频次为30,中心度为0.31,与该聚类相关的关键词分别有“职业院校”“职业教育”“智能时代”“教学能力”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职业院校的参与,其中,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职业院校”的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探索职业院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路径。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在信息化环境、数字资源、信息化教学应用以及师生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有学者基于当前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提出三个层次的发展路径,宏观层面制定政策,区域层面落实规范,学校层面强化信息化教学应用[6]。在2.0时代背景下,亦有学者提出,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模式需要克服技术优先模式和信息传播优先模式的不足,为了构建有利于实践共同体创建的信息化支持模式,需要在内容、过程和情境三个方面进行改进[7]。

二是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的教学实践与资源建设。我国从2012年开始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连续11年的全国信息化大赛在促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方面发挥了显著的正向作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此相关的研究包括信息化教学实践、信息化教学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等方面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2. 聚类“信息化”的研究

“信息化”的频次为28,中心性为0.22,与该聚类相关的关键词分别有“信息化”“教学”“政策法规”“教育资源建设”等。信息化已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职业教育中,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大大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深入探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逻辑和内涵价值。有学者认为职业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手段,又是教育形态,具有教育的服务属性[8]。亦有学者指出职业教育信息化由信息技术、职业教育、师生以及管理四要素构成[9]。

二是信息化的应用场景探索。这部分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逻辑的延伸,主要包括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职业教育评价信息化等三个方面。如基于实现教育现代化,提出强化职业教育信息化理念,增强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工作,保障软硬件建设的落实,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打造高素质职业教育信息化队伍[10]。亦有学者基于地方性特色,提出创建现代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资源建设机制,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社会跨界共同体[11]。

三是建立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的评估标准。通过对发展指标评价体系进行深入探索,能够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走上更加优质、更具创新性的发展道路。基于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政策分析,部分学者发现我国关于教育信息化评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等方面,而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评估与构建研究相对缺乏,因此构建了一个评估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指标体系,该体系由智能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管理信息化等五大维度25个指标构成。并且学者以965所职业院校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证研究,同时结合我国当前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重点以及相关研究成果,通过校长与教师代表访谈、专家咨询会议等方式,不断对指标进行修正和迭代[12]。

3. 聚类“教学改革”的研究

“教学改革”的频次为7,中心性为0.07,“教学改革”“人工智能”“专业群”“互联网+”是其相关性指标的代表。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职业教育信息化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混合式学习、在线协作学习、职业技能培训等多方面发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于精准服务学生学习,需要明晰职业教育信息化精准服务学生的发展通道,满足新时代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学习需求[13]。构建以O2O混合教学模式为技术支持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14]。基于“三教”改革的背景,高职院校应回归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抓信息化教学,高效地推进职教改革实践[15]。基于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关系,提出智能学习空间、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线协作学习项目[16]。

二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信息化资源的开发是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有力举措,金凌芳以“工业机器人概论”为例,提出了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路和建设框架[17]。辽宁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实现了课堂教学、虚拟仿真、实际操作三位一体。通过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设计,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支撑[18]。

(四)研究基本特征归纳

近1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从研究内容来看,职业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主题多样,但未形成系统的研究。过去的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聚焦于探讨信息化如何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率,以及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下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能力。这些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视野,为未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有关研究成果显示,尤其在职业教育信息化设计层面,大多集中在方向和路径的探索上,缺乏连续性,即少有研究在实践层面研究职业教育信息化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这一点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引起重视。

第二,在研究群体方面,呈现出广泛且缺乏合作的样态。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天津、北京、上海等华北、华东地区。研究团队由职业院校的一线教师和硕士研究生组成,他们的学术能力和影响力较弱,由于缺乏引领性的学科带头人,导致研究力量不足,使得研究工作受到了限制。研究人员所在的机构普遍缺乏联系,未能形成跨界合作。同时,高校专家教授与高校研究生未能与职业院校一线教师和教科研人员产生协同作用。为更好地推动今后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发展,需要扩大区域间的合作,特别是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要联合中西部研究机构,从理念和设施等多方面促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第三,随着政策的变化,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领域的发表文章数量以及研究内容也会出现显著的变化。如2012年,职业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其发表文章数量也大幅攀升。该时期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受政策的影响,导致相关研究的发文量激增。2018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旨在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从而促进教育的现代化。此举引发了学术界对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探索。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为了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该领域研究文献将出现新的增长浪潮。

第四,在研究方法方面,多以理论研究为主,缺乏实证研究。目前的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信息化现状、问题与发展路径”“推进的逻辑与模式选择”“教学设计的探讨”等方面。这些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内容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来打破旧有循环,研究优化策略。遗憾的是,少有研究者对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评价或实践进行跟踪研究,以探索、分析职业教育信息化对育人实效、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实际效果。

三、研究趋势展望

21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持续推进,从2012年,《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到201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实施,再到2018年4月,《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正式实施,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正式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借助 CiteSpace软件,在回溯分析 2014—2023年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展望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一)研究熱点:从“信息化”转向“数字化”

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受到政策影响效应较为明显,2017年和2020年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发文数量和走向也验证了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相关研究受政策影响而不断变化。基于当前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背景,有两个要素最为重要:一是《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政策;二是《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就促进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相关政策而言,过去4年中出现的“信息化建设”研究在未来必将与“数字化”相融合,可能会产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关键词。其走向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理论研究,它将指向“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信息化”的价值意涵研究; 二是实践研究,它将指向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对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形式、内容和方法的研究。研究表明,在政策导向、资源建设、生态设计等方面,职业教育信息化已经采取一系列扎实有力的举措。在过去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中,构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不断努力。为避免重复,未来的研究应该注重关键的突破,即“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否达到育人实效”这个关键问题。

(二)研究内容:从“价值理性”转变为“工具理性”

得益于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对象、资源、体系等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整体而言,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研究对象的重点由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转变为学生信息化素养的探析;第二,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的研究关注点由资源建设转向教学实践探索。综观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内容,正逐步从价值理性向工具理性转变,从关注育人过程向关注育人效果转变,从关注教育的技术支持到关注技术应用转变,逐步将“辅学”“助教”作为技术融入的落脚点,回归到教育工具理性主导层面。最后,职业教育的信息化不应该仅围绕提高管理人员的效率展开,而应该关注教学和育人的实际效果。

(三)研究群体:从“分散研究”转变为“共同体研究”

随着1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研究机构与研究者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从而使得研究者的分布更加广泛。在产出方面,职业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主要由本科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和职业院校的一线教师承担,缺乏有影响力的和高成果产出的研究团队。从地域分布来看,主要的研究机构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如天津、上海和北京,跨区域合作相对有限,只有江浙沪地区存在一些跨区域合作,这种情况不利于扩大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的范围。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注重合作,以建立一个强大的研究团队和共同体。为此,应该充分发挥东南部地区的科研优势,加强与西部地区的合作,建立专业的研究团队,以促进研究的发展和共同进步。

(四)研究方法:从强调“理论研究”转变为注重“实证研究”

随着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推进,会出现许多新的研究主题。鉴于多元因素及其带来的复杂挑战,有必要采取跨学科的、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方式,深入探讨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可能性。当前,我们国家在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方法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研究表明,大多数文献都采用了单一的研究方法,缺乏跨学科的综合分析,未能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其次,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关要素研究方面,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或逻辑思辨的方式,尽管已有大量文献采用实证研究,但尚未建立适用的理论模型。要促进职业院校的信息化研究的深入发展,必须从当前的实践环境出发,运用社会学、政治学、教育经济学等学科的视角,探索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使得研究的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在进行研究时,不仅要重视使用实证主义的框架,还要使用对比的方法来确保研究结果是可靠的。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把研究的理论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立新,刘则渊. 引文半衰期与普赖斯指数之间的数量关系研究[J]. 图书情报知识,2007(1):25-28.

[2]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 (2016-06-07)[2022-12-12]. http://ww

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

67.html.

[3] 卢坤建.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维度、核心与路径[J]. 职业技术教育,2022(9):28-32.

[4] 刘延翠,路宝利. 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中国职业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演进与前瞻[J]. 教育评论,2022(1):58-64.

[5] 苏鹏举,王海福. 国内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研究回顾、反思与展望[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0):91-95.

[6] 江玉梅,邢西深,佟元之. 2.0时代的职业教育信息化现状、问题与发展路径[J]. 中国电化教育,2020(7):119-124.

[7] 吴学峰. 2.0时代视域下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推进逻辑与模式选择[J]. 职教论坛,2020(2):6-11.

[8] 宋维虎. 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服务的内涵、层次及其发展路径[J]. 教育与职业,2017(2):60-64.

[9] 范如涌,项晓乐. 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内涵及其发展模式分析[J]. 电化教育研究,2003(9):25-29.

[10] 刘京京,马静仪. 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问题与实施路径[J]. 教育与职业,2019(5):18-23.

[11] 董兵. 新常态视域下现代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探析[J]. 教育与职业,2017(18):56-59.

[12] 董同强. 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构建及区域差异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6):5-11.

[13] 林小静,燕艳,李玉芬,等. 职业教育信息化精准服务学生学习的属性、向度与路径[J]. 职教论坛,2022(12):5-13.

[14] 韩锡斌,葛连升,程建钢. 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导论[M]. 2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11.

[15] 尹成鑫,漆家庆.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育价值取向[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6):44-49.

[16] 许艳丽,李文. AI重塑工作世界与职业教育信息化的适应[J]. 中国电化教育,2020(1):93-98.

[17] 金凌芳. 职业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实践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8):50-53.

[18] 罗丽萍. 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辽宁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2011(17):37-39.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s in the Informatiz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Knowledge Map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

DENG Wenxin, ZHANG Xu, CHEN Jiawei, LIU Shuxiang

(1.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China; 2. Guangdong Teacher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Arts, Guangzhou 510631,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 promotion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has also gradually gained wide attention. This paper uses the full-text database of academic journals on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as the data source and Citespace visualization software for knowledge map analysis to visualize the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in China in the past ten years: the number of achievements shows a phased growth; the hot topics of research are selected to focus on the fiel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research authors are mainly postgraduates in education and front-line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but they lack connections and their strength is scattered;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s are relatively single,mainly concentrated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uch as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there are still some limitations in the research design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researchers. Looking into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digitalization and intelligence of education may become new research hotspots. Research development needs to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among researchers and to continuously innovate research design and research methods.

Key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research hotspots; trend direction; knowledge map

(責任编辑:程勇)

猜你喜欢

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近五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热点综析及未来展望
国内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研究主题分析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微课研究探析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