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传统文化对小学生道德修养的效能

2024-01-17洪小敏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3年12期
关键词:道德品质道德修养传统文化

洪小敏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对于小学生的人格塑造和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关系到他们的未来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文章旨在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小学生道德修养的效能。以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从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方面进行论述,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生;道德修养;道德品质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根源。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对于促进小学生的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价值。传统文化对培育小学生道德修养的效能明显,让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发展良好的道德行为。

一、传统文化与小学生道德修养的关系

(一)传统文化是小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资源

中华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流派,这些流派的思想内涵丰富,对于小学生的人格塑造和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中,儒家强调“仁爱”“忠诚”“礼敬”,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道家注重“自然”“无为”,帮助小学生养成谦虚、自律的品质;墨家提倡“兼爱”“非攻”,培养小学生的博爱之心;法家则强调“公正”“法治”,教导小学生遵守规则、尊重法律,这些都是小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资源。例如,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爸爸妈妈在我心中”一课,就引导小学生理解父母的恩情,学会尊重和感恩,这是传统文化的“仁爱”观念的具体体现。

(二)传统文化对小学生道德认知的影响

传统文化富含道德教育的元素,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认知。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规范、道德标准等内容,可以逐渐让小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学会区分是非、善恶、美丑,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力和行为选择能力。例如,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们的公共生活”一课,强调了公共生活共同建设,正确使用和维护公共资源,提醒和制止不文明行为,敢于向不文明行为说“不”,让学生明白什么行为是正确、什么行为是丑陋,从而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选择能力,提升他们的道德认知水平。

(三)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

礼仪规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规范有“礼”“义”“廉”“耻”等,这对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道德规范。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本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礼仪规范的教育。有的通过讲述家庭礼仪的重要性,引导孩子要尊敬长辈、礼貌待人;有的通过讲述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和要求,引导学生要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有的通过学习传统的礼仪规范,引导学生注重仪表行为、礼貌谦逊。这些教育内容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二、传统文化对小学生道德修养的效能体现

(一)培养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尊师重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念之一。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通过具体的故事和案例,向小学生传递了尊师重教的观念。例如,三年级上册“走近我们的老师”一课,通过描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育小学生要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学会感恩和回报。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尊师意识,还能够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

(二)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

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自古以来就受到广泛推崇。在现代社会,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更是成为各行各业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诚信缺失会导致个人声誉受损,职业发展受阻,甚至面临法律制裁。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很诚实”一课,强调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之本。这是传统文化的“忠诚”观念的教育,教育小学生要言行一致,做到诚实守信。这种教育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诚信意识,渗透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

(三)传承勤劳节俭的个人品德

勤劳和节俭是优秀个人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品质。通过传承和实践这两种品德,个人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者可通过“让我自己来整理”“干点家务活”“家乡物产养育我”这些内容,教育小学生要珍惜劳动成果,学会勤俭节约。这样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节约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

(四)践行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

传统文化强调“仁爱”和“奉献”等道德观念,这些观念对于培养小学生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具有积极作用。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助人为乐的经典故事和人物,这些故事和人物为小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行为榜样。通过了解这些故事和人物,小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社会公德。

三、提升小学生的道德修养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资源

教育者应该认真研究课本内容,深入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例如,可以通过讲解古文成语、传统美德故事、传统节日和习俗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同中华传统文化。

(二)加强传统文化与道德教育的整合

教育者可以将传统文化的元素和观念与小学道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相结合,形成有机的整体。例如,教育者可以结合“我参与,我奉献”这一课的内容,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社区的一员有责任为社区做出贡献,更好地理解“先人后己”的传统思想,从而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

(三)创新传统文化融入道德教育的方式

家庭和学校是小学生最重要的成长环境,应该共同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课本中的故事、参加传统文化活动等;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与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例如,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父母多爱我”一课。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父母深深的爱和付出。通过家校合作共育的方式,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水平。

(四)提高教育者的传统文化素养

教育者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教育者应该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水平。可以通过培训、讲座等形式提高教育者的传统文化的素养。例如,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骄人祖先、灿烂文化”这个单元,介绍了中国的古代文化和发明创造。教育者应该具备足够的古代文化知识,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内容。同时,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等丰富传统文化的教育形式。

传统文化对小学生道德修养的效能是显著的。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传統文化在培养小学生尊师重教、诚信为本、勤劳节俭、助人为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优秀传统文化对小学生道德认知、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养成有良好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在小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教育者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将传统文化融入教育中,培育具有道德修养,把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新时代小学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宋立卫.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探究[J].天津教育,2023(09).

猜你喜欢

道德品质道德修养传统文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策略探究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