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任务单厘清概念

2024-01-17杨珍丽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3年12期
关键词:任务单乡土中国

杨珍丽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和研讨已经成为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乡土中国》中的概念很多,要读懂这本书,可以从厘清概念着手。文章以《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为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单的形式,围绕重要概念设置合适的任务单,可帮助学生深度阅读文本。

关键词:《乡土中国》;任务单;整本书阅读

一、任务单形式的内涵

任务单也被称为学习单或助读单,简单来说就是以任务驱动为导向,让学生的阅读变得有方向和目标。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将手、脑、心进行整合,边阅读边思考,真正能通过阅读有所收获,避免学生将阅读变成一种形式主义。在以任务单为形式的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往往要先明确一个阅读主题,选择好阅读素材,让学生在立足于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围绕主题展开阅读,搭建完善的知识框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任务推动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展开的过程中盲目性有所降低,目标更加明确,方向更加统一,保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

二、山区高中的学情

山区高中的学生在小学和初中也读了一些名著,但阅读数量和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能读原版的《红楼梦》,但有的学生连《老人与海》这样的中篇小说也难以读完。而且,大部分学生阅读面窄,对稍难的阅读材料就敬而远之,比如,评论类文章、学术类文章等。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比如做批注、写心得、写读后感等,但难以坚持。

三、教学设计与思考

《乡土中国》中的概念非常多,为了让学生真正读懂它,笔者以厘清概念为阅读突破点。如何厘清概念?为了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思维路径,笔者上了一节示范課,主要展示了理解“差序格局”这一概念的方法路径。这节示范课参考了吴泓主编的《〈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的教学设计,效果非常好。

这节示范课首先以一道选择题导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人说这样一句话:“咱俩谁跟谁呀!”当有人对你说这句话的时候,往往是想跟你表示亲近,其言下之意往往是“咱俩可是很亲近的关系啊!”但是,假设听到过这句话的人们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利害冲突,都有求于他,而他只有能力帮助其中一人时,一般情况下,他会选择帮谁?为什么?他选择的依据是什么?A. 朋友;B. 邻居;C. 儿子;D. 同事;E. 远房亲戚。这样导入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本来说到概念,学生一般都会想到枯燥的术语,没想到一开始是一道选择题,而且这道选择题选择的是常见的生活情境,每个学生都能作选择,也完全能讲出理由。这样的导入一下子消解了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笔者带着学生回顾了之前学习下定义的方法:现象剖析法、特征筛选法。(下定义是高考语用题题型,学生必须掌握,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下定义的方法,为了给“差序格局”下定义,所以必须回顾所学知识。)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现出来的,一目了然:

之后,便是三个活动:厘清概念、解读文化小挑战、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第一个活动分为三个步骤:找到相关的形象化描述、从关键词找现象的特征、抽象概括。这个活动之前先布置学生精读《差序格局》这一章,要求学生划出有关“差序格局”的相关形象化描述(学生划出的句子同中有异)。上课时候,将划出的句子作简单归纳、展示:

①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退出去的圈子的中心。(段7)

②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段8)

③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段8)

④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段9)

⑤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段9)

⑥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段9)

⑦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利,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段10)

⑧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段11)

⑨伦是有差等的次序。(段12)

⑩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段14)

?这种差序的推浪形式,把群己的界限弄成了相对性,也可以说是模糊两可了。(段17)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是私人联系中发生的意义。(段20)

然后,让学生找出这些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划横线的部分),进行归纳提炼,抽象概括,就可以为差序格局来下定义:差序格局是一种发生在血缘、地缘等关系中,以“己”为中心,有差等次序且能伸缩,并能影响私人道德观念的社会结构。虽然给一个词语下定义是比较枯燥的,但有了方法步骤的指导,学生完成得不错。

为了检查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推进深度阅读,笔者设置了“解读文化小挑战”“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

下面是古人“结亲”的现象。结合“差序格局”的相关知识,解释人们“结亲”的心理动机。

1. 民间社会,关系比较近的人家往往喜欢结“娃娃亲”。

2. 农民起义,很多组织内部,结为义父子或像“桃园三结义”这种结拜为兄弟的现象也很常见。

这个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把精读文本作为出发点,勾连传统,拓展眼界,在对文化现象进行分析阐释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概念。这个活动有两个文化现象,学生可以挑选其中任何一个来分析,笔者让学生讨论,之后,很多学生都主动举手来回答,回答时条理清晰、有理有据。第二个活动:

1. 差序格局是否仍然对当今社会产生影响?你觉得微信“朋友圈”算不算是差序格局的一种表现?微信“朋友圈”常见这样的一些设定:有些人有权查看所有信息,有些人能查看半年内的信息,有些人只能查看三天内的信息。还有些人,根本不允许他加入自己的“朋友圈”。一个人对自己“朋友圈”中朋友查看权限的不同设定,依据的可能是什么?

2. 你还能举出现实生活中体现“差序格局”的例子吗?

这个活动应该说更难,旨在勾连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体会差序格局对民族文化心理产生的深刻影响。这个环节最让笔者惊喜的是对于微信“朋友圈”,学生有不同意见,现实生活中体现“差序格局”的例子也能列举出来。有的学生认为微信“朋友圈”不是差序格局的一种表现,因为常常对最亲近的人如爸爸妈妈设置权限。有的学生列举婚宴上座位的安排体现了“差序格局”。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真正理解了差序格局这一概念。

《乡土中国》中的概念很多,如“礼俗社会”“法理社会”等,学生必须要深入理解这些概念,才算是读进去了。我们不能每个概念都用一节课来讲解,但从学生理解“差序格局”这一概念的几个学习活动中,可以围绕《乡土中国》中的重要概念设置从批注到下定义,再到文化现象阐释、联系实际理解这样的任务单,以厘清概念为切入点,将《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落到实处。

总之,虽然《乡土中国》这种学术类专著比较难,但教师绝不能抱着走过场的心态,也不能让学生盲目阅读,毕竟学生的阅读经验有限,通过制定合理的任务单能让学生有目标、有方法地阅读,从而推进整本书阅读走向深入。

参考文献:

[1]朱霞清.以任务单的形式高效推动整本书阅读——以《乡土中国》为例[J].天津教育,2022(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任务单乡土中国
再思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建设与改造
“乡土中国”的审视一种
基于学情的学习任务单在培养小学生英语合作学习能力中的应用
“从目标入手”,设计高效课堂任务单
关于“不定积分概念”的教学设计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
基于“翻转课堂”的任务单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中“任务单”的使用研究
以《乡土中国》阐释《红楼梦》的居处布局原则
“后乡土”视域下农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