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用管理课程“专创融合”路径研究

2024-01-15孙文娜徐丹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24期
关键词:专创融合专创专业课

孙文娜,徐丹

(河北金融学院 金融与投资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1 研究背景

创新思维培养不但有利于创业,也有利于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推陈出新,创业能力培养有利于带动就业,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既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1]。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各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2]。

2 “专创融合”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理论教学目的、理念与创新创业实践难以有效融合

一些高校现有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设计、教学大纲没有体现创新创业教学的目的,专业课教师没有站在创新创业角度调整教学大纲、教案、课程设计[3]。专业课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的课程,需要进一步从专业课中挖掘创新创业元素,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创新创业,了解创新创业的性质、过程、特点,了解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以及处理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4]。

2.2 专业理论教学内容与创新创业实践割裂

目前,高校的专业课教学多数以讲授专业理论为主,没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尤其是商科和经济学科,其中有很多创新创业的元素,但这些元素未被有效总结、提炼出来,未在实践中应用,导致专业教学难以满足学生创新创业的需求,难以达到人才培养与就业创业紧密对接的目的[5]。

3 信用管理课程“专创融合”路径

3.1 选择信用管理课程进行“专创融合”的优势

本文选择信用管理课程进行“专创融合”教学实践,因为该课程内容与企业创新创业联系紧密。一方面,企业信用管理既涉及企业管理和经营业务,又涉及企业融资,企业只有建立信用才能与上下游企业建立业务关系,才能获得资金供给,初创企业如何获得上下游企业信任和融资属于创业前沿知识,也是信用管理课程讲授的重点内容。另一方面,企业的行业分析、战略规划、融资策略、商业模式都是信用管理的内容,同时也是企业创新创业的必备知识,信用管理课程涉及企业运营、管理、战略、融资等知识,因此,利用信用管理课程来实现“专创融合”有专业优势。

3.2 在创业就业线中让学生体验创业过程

在创业就业线中,深化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创业过程[6]。将案例教学深度融入创新创业过程,重构课程内容,通过案例让学生体验企业创办与经营的全过程,建立企业起步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案例,让学生熟悉战略规划、市场分析、投融资决策等创业过程,使学生获得真实的创新创业体验[7]。

信用管理课程内容既包括征信机构从无到有成长为一家大型机构的过程,也包括征信行业的发展历程。创业思维的培养主要体现在本课程以益博睿(Experian)、艾可飞(Equifax)和环联(TransUnion)三家征信机构的成长历程为例,通过对这些典型征信机构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企业如何进入起步期、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在此过程中了解初创一个企业需要具备什么条件,企业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完成并购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企业的内部发展历程和外部发展条件,有利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征信机构专业课涉及征信机构起源、发展历程、并购等内容,教师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讲解让学生在真实案例中了解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这与培养学生创业思维的教学目标相吻合,见图1。

图1 通过案例让学生体验创业过程

3.3 在创新创意线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创新创意线中,加强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融合教学与科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迭代较快,创新思维是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教师将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8]。

在信用管理课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征信机构是搜集、整理、加工信息的机构,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征信领域,如何在科技的帮助下搜集、整理信息,属于行业前沿知识,通过学习这些知识,能够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还体现在培养学生综合思考问题的思维,例如,有了需求一定会产生新产品的供给吗?不一定,当用户需求达到一定规模时才会产生新的产品,因为当用户需求规模小时,征信机构运作长期成本小于收益,新产品不会产生,这对于企业产品创新有所启发,并不是看到用户需求就会有产品创新,只有在用户需求足够大、企业长期预期收益大于成本时,产品创新才可行。这些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具有启发作用。

3.4 构建教、赛、研一体全链条模式,加强实践应用

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设立教、赛、研一体全链条模式,培养创新创业人才[9]。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作为贯穿始终的课程评价标准,设立全链条培养模式,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升其科技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前沿理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形式,不断进行专业交流,拓展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既具有宽阔视野,又具有理论高度,能够分析新现象、解决新问题的创新人才[10]。

信用管理课程开展“专创融合”教学,具体实现方式是改变原来以讲授为主的课程授课方式,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构建一个开放式、网络式有效教学模式,形成开放互动式的“专创融合”教育情境,以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增强对专业知识技能的运用[11]。教师以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咨询、指导服务,评估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学生通过科研、竞赛、创业等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将课程内容在科研、竞赛中实践,完成由原来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理解和记忆为主的低阶思维向深度分析、解决问题、创造等高阶思维的转变[12],见图2。

图2 设立教、赛、研一体全链条模式提升学生高阶能力

4 教学创新的效果

4.1 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更强

通过课前和课后对学生的调研发现,创新创业融入专业课教学,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更强。创新创业的真实案例对学生的影响更大,真实案例能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课程结束后,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和课程学习所得都有较高评价[13]。

4.2 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创业热情

通过课程考核改革,给予学生较大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从过去的学习专业知识转向学习怎样解决问题、解释现象,整个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4]。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提交的课程考评材料,例如,将学生提交的实践报告作为案例展开课堂研讨,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学生分享的案例研讨成果可以作为课堂辩论的题目,激发学生好奇心,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素质。

4.3 实践成果丰硕

通过“专创融合”教学实施,更多的学生在校内外竞赛和科研项目中都取得了突破性成绩。学生在京津冀大学生金融科技创新能力大赛、“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多个奖项,学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多篇论文。

5 结语

信用管理课程“专创融合”有以下特点:首先,在创业就业线中,结合课程内容,将案例法应用于“专创融合”教学体系,使学生在案例教学中了解创业的流程,了解创业中需要储备的大数据分析、产业分析、融资分析等知识、能力,帮助学生提前获得创业体验;其次,在创新创意线中,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形成专业教育对创新思维培养的支撑作用;最后,以实践为目的,设立教、赛、研一体全链条“专创融合”模式,带领学生在竞赛和科研中充分应用专业知识和发挥“双创”能力,达到培养具备创新创业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的目的。

猜你喜欢

专创融合专创专业课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