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蝮蛇抗栓酶联合左旋咪唑治疗脑动脉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24-01-13邹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35期
关键词:动脉炎蝮蛇抗栓

邹莉

作者单位:331141 江西省丰城市,丰城矿务局总医院

脑动脉炎是指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呈进展性或波动性发展,严重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体征[1]。左旋咪唑可提高患者对细菌、病毒感染的抵抗力,广泛用于肺癌、急性白血病等的辅助治疗,亦可用于小儿呼吸道感染、肝炎等疾病治疗中[2]。但左旋咪唑用药时间的延长及药物剂量的增加,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蝮蛇抗栓酶是从蝮蛇蛇毒中分离获得的酶制剂,可调节血脂,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广泛用于大动脉炎、脑血栓及静脉血栓的治疗中,但对脑动脉炎治疗效果的研究较少[3]。本研究观察蝮蛇抗栓酶联合左旋咪唑治疗脑动脉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5月—2020年6月丰城矿务局总医院收治的脑动脉炎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4例。联合组男33例,女21例;年龄22~85(52.11±5.41)岁;体质指数(BMI)18~30(23.56±6.14)kg/m2;病程1~9(4.31±0.65)d。对照组男34例,女20例;年龄21~86(51.29±5.36)岁;BMI 18~29(23.51±5.98)kg/m2;病程1~8(4.23±0.61)d。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脑动脉炎诊断标准;对研究所用药物无过敏史及禁忌证;病情稳定,能进行沟通和交流;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或中转上一级医院者;伴有凝血功能异常、器质性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者;伴有出血性脑梗死、脑外伤或脑寄生虫病者。

1.3 治疗方法 2组常规给予脱水、青霉素、皮质激素、血管扩张、改善脑血管及神经功能治疗,以及基础疾病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左旋咪唑片[上海玉瑞生物科技(安阳)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5 mg/kg口服,每天1次。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蝮蛇抗栓酶(深圳长白山制药厂生产)治疗,0.5酶活力单位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伴不良反应者可通过减缓给药速度、减少药物剂量方法干预。2组均连续用药2周,门诊随访12个月。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血液黏度分析仪(安图实验仪器(郑州)有限公司,型号:AutoLumo A2000Plus)测定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及纤维蛋白原水平。(2)血清炎性因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购自于北京赛科希德科技有限公司)检测白介素-6、8(IL-6、8)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3)氧化应激反应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4)神经缺损、残障程度及生活质量: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总分42分,得分越低,效果越佳;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残障程度,总分6分,得分越低,效果越佳;采用健康调查量表36(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总分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5)不良反应及复发率:包括恶心呕吐、眩晕复视、肝肾异常等;停药后记录随访4、8、12个月复发率。

2 结 果

2.1 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患者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联合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2.2 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联合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2.3 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ICAM-1、MPO、MDA、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患者ICAM-1、MPO、MDA水平低于治疗前,SOD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降低或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联合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2.4 NIHSS、SF-36及mRS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NIHSS、SF-36及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低于治疗前,SF-36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对照组与联合组治疗前后NIHSS、SF-36、mRS评分比较 分)

2.5 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比较 联合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4个月,2组均无复发病例;治疗后8、12个月联合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对照组与联合组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比较 [例(%)]

3 讨 论

脑动脉炎为感染、药物变态反应等引起的脑动脉管腔狭窄、闭塞,或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梗死,临床症状主要为肢体瘫痪、失语及精神症状。既往研究表明,脑动脉炎好发于儿童及青壮年人群,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诊疗难度较大[4]。

近年来,蝮蛇抗栓酶联合左旋咪唑在脑动脉炎患者治疗中得到应用,且效果较佳[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周后,2组患者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说明蝮蛇抗栓酶联合左旋咪唑有助于改善脑动脉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利于患者恢复。左旋咪唑可增强对抗原的刺激反应,且避免超越正常水平。同时,左旋咪唑能使得T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可恢复受损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功能。既往研究表明,左旋咪唑用于脑动脉炎患者中,能恢复Ts细胞功能,调节B细胞产生自身抗体,从而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6]。蝮蛇抗栓酶是从蛇毒液中提取纯化的精氨酸酯抑制剂,能降低、溶解纤维蛋白,降低血小板黏附率,从而降低血液黏度,发挥良好的抗凝及溶栓作用。现代药理结果表明,蝮蛇抗栓酶中含有缓激肽释放酶,可扩张血管,尤其对脑血管及冠状血管具有明显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脑循环,纠正组织缺血、缺氧,且多数患者可从中获益[7]。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ICAM-1、MPO、MDA水平低于治疗前,SOD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降低或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2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低于治疗前,SF-36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降低或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提示蝮蛇抗栓酶联合左旋咪唑治疗脑动脉炎能改善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反应水平,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IL-8为趋化因子家族的一种细胞因子,主要由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分泌,能直接参与、调节人类的生殖、生理和病理过程,可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同时,IL-8具有较强的簇血管作用,几乎与哺乳动物的整个生殖过程存在联系,亦与多种病理过程相关。但临床对IL-8通过何种机制调节脑动脉炎需进一步研究与探讨。IL-6为功能广泛的多效性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细胞与成纤维细胞产生,可让B细胞前体成为产生抗体的细胞,有助于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裂解功能。TNF-α是一种由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产生的重要气道炎性反应机制,能激活中性粒细胞的致炎作用,促进IL-8释放,而IL-8水平的持续升高又能激活、趋化中性粒细胞,释放大量的炎性因子[8]。IL-8、TNF-α、IL-6在健康人群中多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而脑动脉炎患者会出现上述指标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提示蝮蛇抗栓酶联合左旋咪唑能降低脑动脉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临床将蝮蛇抗栓酶联合左旋咪唑用于脑动脉炎患者中,能发挥不同的药物治疗优势,并可降低远期复发率。本研究显示,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治疗后4个月,联合组复发率与对照组相当;治疗后8、12个月联合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提示,蝮蛇抗栓酶联合左旋咪唑治疗脑动脉炎安全性较高,可获得良好的远期预后。但由于脑动脉炎病因复杂,病情变化快,用药前应完善相关检查,了解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既往药物过敏史与禁忌证等,根据病情恢复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蝮蛇抗栓酶联合左旋咪唑治疗脑动脉炎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缓解氧化应激反应,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用药安全性高,远期预后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动脉炎蝮蛇抗栓
巨细胞动脉炎继发多发脑梗死1例
刘智斌教授针灸辅助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经验
40年坚守只为2万条蝮蛇有个家
感染性主动脉炎CT血管成像特点分析
快乐的发现
万蛇之岛
刺蛙的营救
冠心病患者四联抗栓治疗出血风险的观察及护理
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药物抗栓治疗进展
左颈总动脉炎误诊为频发心绞痛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