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开展困境及路径探析

2024-01-11李婧旖

少年体育训练 2023年4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思政体育

李婧旖,张 雨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将建成“教育强国”“体育强国”作为2035 年远景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系列文件为体育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了政策性保障。根据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 号)的通知中关于体育类课程的总体要求,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大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大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这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工作确定了清晰的思路。自体育课纳入教学以来,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一直侧重于发展身体运动技能,在课程设计上并没有与时代思想教育相接轨,忽视了体育的育人功能。本文通过对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体育教学内容等为研究对象,总结其经验,以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思政开展中凸显的问题为基础,探究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为解决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系列问题找出适宜出路。1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

“课程思政”是一种积极的教学理念,主张将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以隐形的教育形式融入非思政课程的教学活动,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环节显现出来。将课程思政与体育课程相结合,首先要充分认识体育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1.1 体育课程思政响应国家教育政策的现实需求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是现行教育中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近年来,教育部连续出台多份文件,其中,《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教社科厅函〔2020〕1 号)、《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 号)、《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 号)等多份文件的出台指明了学校课程思政开展的积极发展方向,而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开展,有利于促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和体育教学的发展,并响应国家的教育政策和发展改革的现实需要。

1.2 体育课程思政深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

自体育课程开设以来,虽然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方面,不断优化改革,但是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往往被忽略,体育课程的思政功能未能得到充分重视和发挥。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之中,有助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

1.3 体育课程思政完善体育教育评价体系的客观需求

课程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并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多元的评价指标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发挥体育评价衡量大学生发展成效的积极作用。

2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案例分析

优秀的教学案例是体育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人才培养的思想体系和知识体系的载体,分析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可以作为优质的教学内容,以供推广和借鉴。为此,本文试图找出有关体育课程思政的优秀案例,创设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共性与特性,以此对现有体育思政课堂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发现问题,趋利避害。

表1 体育思政课堂优秀案例

传统的体育课堂主要通过教师教授—学生练习—教师辅导来完成运动技能的学习。例如,武汉体育学院以高教社2019 版《武术》为蓝本进行深度解剖,分章节将其育人价值融入课堂当中,如通过对武术概念的深度解析,对武术分类进行说明,明晰武术教材体现的育人精神,培养大学生尊重科学、按标准行事的习惯。天津体育学院面向全体师生开设“体育精神、中国精神”体育思政课堂。课程共分为16 讲,分为文化自信篇、爱国奉献篇、拼搏进取篇、传承创新篇、锐意转型篇5 个部分。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大学生对中国传统体育精神和体育人爱国奉献、百折不屈等精神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加强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北京体育大学从课堂形式抓起,课前教师带领大学生升国旗、奏国歌,课下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军事训练,有效地统一了大学生的思想;课程中邀请奥运冠军授课,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思政教育使大学生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上海体育学院定期邀请国家乒乓球冠军教练结合自己在国家队及大赛的经历为大学生讲授奥运思政课程,向大学生解读中国乒乓球60 年长盛不衰的“奥秘”,讲述奥运冠军背后不为人知的努力,体育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祖国利益远高于一切的爱国情怀激励着每一位同学。

体育学科自带爱国、坚韧、奋斗的基因,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虽然邀请奥运冠军、专家团队研发教学课程无疑体现出各大体育院校的教学优势,但是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呈现出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3 体育课程思政开展困境分析

“体”“思”分离。要想使体育思政“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贯彻到体育课堂中,必须找对、找准切入点,对现有课堂做充分了解。如果两者结合不好,很容易出现思政和体育“两张皮”的局面,造成“体”“思”分离。通过调研得知,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仍然存在体育教师专业性薄弱、高校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足等许多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体现在高校课堂教学的开展,也反映了当今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及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共同影响着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发展。

3.1 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薄弱

2020 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师是关键。自体育强国等一系列体育政策发布以来,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体育课堂边缘化、碎片化等问题依然突出。体育教师是体育教育的直接执行者,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若将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课堂,应先加快转变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落后,教学能力有限,甚至在高校体育公共课程中还出现体育教师数量不足等现象对开展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有一定难度,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部分教师具备体育课程思政的意识,但是并没有将思想付诸于实践,没有考评量化标准,这也很难将体育思政真正地融入课堂。

3.2 高校对课程思政的重视不足

自建国实施体育课程教学以来,明确规定体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体育课程思政的本质就是立德树人,培养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体育课程不仅仅只是强调强身健体,还要提高身体素质,课堂不能只是学习专项技能,也要注重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培养。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意识淡泊的情况尤为严重,受主流教育观和各种课程评价体系的影响,没有更多空白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体育课程当中去,而是将更多精力投身于专项课程建设。

3.3 缺乏完备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但目前来看,现有培养全方位高质量体育人才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本科高校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组中普遍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竞技能力,并没有将思政育人纳入学科评价体系。在未来的高校体育课程当中,既要注重对专项技能的课程评价,也要注重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契约精神的培养,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课程体系的评价指标直接关系到培养对象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方向。

4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路径探析

4.1 明确教务职责,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对学校而言,学校要重视体育课程的开展,开足开齐体育课程,校领导要坚持正确的开课理念,大力支持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确保基础场地的供给和资金的支持。在教师方面,教师要不断跟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的自主性、教学技能、教学理念和心理素养。首先,体育教师应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升专业技能并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程实践,编写课堂教学计划,开展体育课程的思政建设;其次,体育教师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强调的是,单凭体育教师的一己之力是不够的,多年以来,我国高校的思政教育是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政治教师来主导完成,教育任务相对独立,导致其他学科教师思政教育意识淡薄。体育教师与思政教师通过定时开展课程研讨会,打造体育思政教师联动团队,利用体育学科本身的思政优势,秉持优势互补的原则,提升自我的教学水平,为体育课赋予新能量。

4.2 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性

自2017 年课程思政地位得到重视以来,体育课的思政建设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体育课程思政发展并不全面、体育课程思政探究也不够深入,课程研究理论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体育课程思政不仅仅是进行思想意识形态的简单再教育,而是显性的思政内容在体育课程中得到深入的感知与隐性的落实,教学设计者应从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方式深刻地、主动地去遵循适应,使之成为教学模式改变的一次革新。在思政元素与高校体育课堂的融入过程中,思政建设应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根据大学生实际需求为依据来设定体育教学目标;大学生是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主体,发挥着重要的主体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思考。例如,在瑜伽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大学生按照教室要求操作准则,脱鞋保持地面卫生,电子设备保持静音模式,追求身心合一、相互尊重心存感激的状态,创设沉浸式课堂;武术课堂上应指导大学生以传统武术礼仪来约束自己,知行合一,将大学生吸引至教学情境中去,使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体验,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4.3 构建思政评价体系,注重评价方法

课程评价是体育课程思政的指挥棒,发挥着体育课程发展方向的核心作用,对课程质量起着监控作用,推动着高校体育与思政结合的不断提升。因此,体育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当前评价体系并没有将思政育人作为评价目标,这也是导致体育教师对课程思政不够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把思政育人列为新的评价指标,教师的教学重点就会随之发生改变。首先,要将体育教师的行为规范纳入教师的评价体系。教师是否按时上体育课,自己是否有标准的着装,是否有学生替教师上体育课的现象,体育教师以身作则,体育教师的个性品德在学校、学生中可发挥为人师表的典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体育思政教学的质量;其次,定期对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进行科学评价,把体育教师是否进行思政教学作为教师考评的重要指标;最后,以思政建设为中心,重视对大学生的全面性评价,使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5 结语

少年强则国强,体育兴则国兴。我国迈入新时代后,不仅竞技体育要在世界站稳脚跟,还要学校体育发展好、社会体育普及好。体育课程思政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应然,是国家体育强国建设的实然,为国家政治思想建设、社会安定和谐、培育新时代“四有”青年,为当代大学生完善自身人格、传承优秀文化提供有力、有效、有趣的平台。因此,在现阶段新时代大背景下,以体育人,既要分析优秀课程思政的实施也要厘清现存的体育课程与思政的融合困境,将探索所得的融合路径落地化。面对新时代带来的诸多挑战,我们要坚定“以体育人、以文化人”的信心,密切联系实际,发现周边思政元素,探索更具有情境趣味性、简捷操作性、效益最大化的“体”“思”融合之法。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思政体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