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寒杂病论》舌诊刍议*

2024-01-10郭倩李荣科张磊魏昭晖马欣欣万生芳

河南中医 2023年12期
关键词:汤证伤寒杂病论舌象

郭倩,李荣科,张磊,魏昭晖,马欣欣,万生芳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1 《伤寒杂病论》舌诊

《伤寒杂病论》中,涉及舌诊的条文共有32条,包括《伤寒论》[2]中的24条和《金匮要略》[3]中的8条。关于舌诊,主要包括察舌体、舌苔、舌态等,且首察舌苔[4]。张仲景认为,三阳病及六腑病,重在察舌苔变化,因为三阳病及六腑病多为外邪侵袭,病位表浅,正气尚未衰,舌质变化不明显;三阴病及五脏病,重在察舌质形态,因为三阴病及五脏病病位在里,舌质变化较显著。

1.1 论舌苔

1.1.1 上寒下热之苔《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云:“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或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这是湿病误下的变证,“寒”是指湿邪,湿困热邪,误用下法,形成上寒下热之证,下热当舌燥,而又有上湿,舌象表现当是苔厚腻,现上下寒热不调、湿热不当则见似苔非苔之象。

1.1.2 黄疸、肝寒之苔《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言:“腹满,舌痿黄,燥不得睡,属黄家。”《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曰:“肝中寒者,两臂不举,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转侧,食则吐而汗出也。”可以看出,张仲景将“舌痿黄”“舌本燥”视为诊断“黄疸病”“肝中寒”的主要指征之一,体现了舍证从舌的辨证思想。

1.1.3 脏结之苔“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说明小柴胡汤可以调节三焦气机。“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脏结是虚寒之证;结胸是实热之证,所以脏结的舌象是舌上白苔滑。

1.1.4 大、小柴胡汤证之苔《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言:“腹满,口干舌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腹满”而现“口干舌燥”,非津亏液耗,实则水气过盛,停留肠间,阻滞气机,气不化津、化液。“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此处“舌上白苔者”可作为大、小柴胡汤证的鉴别点:大柴胡汤证为阳明热盛,故见舌苔黄,“白苔”自然区别于大柴胡汤证;“不大便而见白苔”,未用攻下之法,而用小柴胡汤,说明小柴胡汤可以治疗大便不通。

1.2 论舌体

1.2.1 舌青主瘀《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言:“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舌青”即青舌,主血瘀,是脉络阻滞于舌下,血流不畅的表现,而“胸满”“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等均为患者的自觉症状,无法准确判断瘀血证,而“唇痿舌青”能客观反映瘀血状态,故此条文明确了舌青与瘀血的辨证关系。

现阶段,头颈部肿瘤在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中占有一定比例,传统的治疗方法对头颈部肿瘤有许多不良影响,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突破传统探索新的低细胞毒性的治疗至关重要。这不仅是头颈部肿瘤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所有恶性肿瘤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其次,传统的抗肿瘤药物存在严重的耐药性,探索新的药物,将大大丰富联合用药的方案。二甲双胍最早应用于临床有赖于它的降糖作用,后来的研究和应用中发现,二甲双胍的作用不只针对糖尿病,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预防也有突出表现,尤其是当前提出的二甲双胍可能作为一种新型的多方位的药物来预防和治疗肿瘤,将二甲双胍的研究又推向了新的高潮。

1.2.2 热厥之舌“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指出热厥的治疗原则是下之,若误用辛温发汗之品,助热伤津则口舌生疮。

1.3 论舌态

1.3.1 舌痿《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言:“腹满,舌痿黄,躁不得睡,属黄家。‘舌痿’疑作身痿。”此黄疸为寒湿阴盛之阴黄。

1.3.2 舌难言《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言:“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舌即难言”为邪入脏,舌失滋养,舌体运动失灵而出现语言障碍。

1.3.3 舌不仁“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于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口不仁面垢”是味觉失常,黏腻不爽,言语不利。阳明热盛则见“腹满”,热盛上攻,则见“口不仁面垢”。

2 舌诊意义

张仲景运用舌诊不只是单纯说明一个症状,更是说明一个病因病机、一种预后、一种临床用药方法。因此,根据舌诊变化可以推求病因、论述病机、确立治则、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等。

2.1 推求病因《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言:“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腹满”可有虚实之分,以手按之无压痛者是虚证,有压痛者是实证。若下法后舌黄消退,则可推断其病因为实热之邪。此条文论述了腹满的虚实辨证,并提出实证的治疗原则。尤在泾言:“腹满按之不痛者,无形之气,散而不收,其满为虚;按之而痛者,有形之邪,结而不行,其满为实。实者可下,虚者不可下也。舌黄者热之证,下之实去,则黄亦去[5]”。

2.3 确立治则《伤寒论》第129条言:“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脏结没有发热、口渴之里热表现,也没有往来寒热之症,而舌上苔滑,更是阳气大虚的表现可知该证属三阴病。“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成无己言:“脏结于法当下,无阳证为表无热,不往来寒热为半表半里无热,其人反静为里无热”[6]。柯韵伯言:“结胸是阳邪下陷,尚有阳证见于外,故脉虽沉紧,有可下之理。脏结是积渐凝结而为阴,五脏之阳已竭也。外无烦躁潮热之阳,舌无黄黑芒刺之胎,虽有硬满之症,慎不可攻。理中、四逆辈温之,尚有可生之义”[7]。

2.4 指导治疗《伤寒论》第137条言:“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哺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第168条言:“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两条文中均有“舌上燥”,前者是邪热内结,热盛津亏,予大陷胸汤泻热逐水。后者是失治误治导致的表里俱热,表邪入里,津亏气耗,则予以清里热、益气津之白虎加人参汤。

2.5 判断预后《伤寒论·辨脉法》言:“脉阴阳俱紧者,口中气出,唇口干燥,蜷卧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胎滑,勿妄治也。”“舌上胎滑”是阳虚里寒之征,“阴阳俱紧”表示寒邪郁闭,阳虚寒盛,病情危重,治疗当谨慎。

3 张仲景对舌诊的贡献

3.1 首创舌苔概念,明确舌诊内容《黄帝内经》中虽有“舌上黄”“舌焦”等舌象变化的记载,但未对“舌苔”做准确的描述。张仲景《伤寒论》言:“何谓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最早提出“舌苔”概念[8-10]。明确舌诊内容包含舌质、舌苔、舌态等,舌体变化有:舌痿、口伤烂赤、舌不得前、舌青;舌苔变化有:舌上苔滑、舌燥、舌上白苔、舌上白苔滑;舌觉变化有:口中辟辟燥、口苦、口中和、口噉蒜状、口不仁等;舌司语言功能变化有:舌即难言等。通过舌质、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判断病邪性质、正邪盛衰、病情预后等。

3.2 通过舌诊辨表里、寒热、虚实《伤寒论》第230条言:“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此“舌上白苔”证明邪尚未入里,胁下硬满进一步说明病位在半表半里之少阳,予小柴胡汤和解。《金匮要略》言:“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或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舌上如胎”指舌白滑润泽,结合原文“胸满”“渴欲得饮水不能饮”可以推断患者胸中有寒。《伤寒论》中白虎汤证与白虎加人参汤证的鉴别点为“舌上干燥而烦”,前者为阳明热盛,但未伤津,属实证;后者舌燥烦,口大渴表明已伤津耗液,加人参补气生津,属虚实夹杂证。

3.3 同病异舌,同舌异治“舌上燥而渴……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腹满,口舌干燥……己椒苈黄丸主之”“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三条文均记载有口舌干燥之症,但大陷胸汤证病机是热结胸胁;己椒苈黄丸证病机是水饮停留肠道;白虎加人参汤证病机是热盛津伤。虽然舌象相似,但病机各异,则治法不同。第221条之栀子豉汤证与第168条之白虎加人参汤证虽同为阳明病证,但两者舌象不同,病机不同,故分别用栀子豉汤与白虎加人参汤治疗。

4 小结

《伤寒杂病论》舌诊内容丰富,不但继承《黄帝内经》之内容,又加以补充。张仲景既重视舌象变化,又强调四诊合参,既有舍症从舌,又有舍舌从症,既有同病异治,又有异病同治,同一舌象,病机不同,治疗亦不同;同一病证,舌象不同,治疗也各具差异,总以辨证论治为主。

猜你喜欢

汤证伤寒杂病论舌象
57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舌象特征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肿瘤舌象研究可视化分析(2001-2020年)
基于Citespace糖尿病舌象研究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舌象仪临床应用研究的方法学及报告质量评价
《伤寒论》“热利三证”浅谈
运用芍药甘草汤治疗癌性疼痛探析
浅谈学用《伤寒杂病论》的三步曲
《伤寒论》烦躁症治探析
浅谈《伤寒杂病论》中谵语的证治
刍议《伤寒杂病论》中舌诊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