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落实

2024-01-10季静燕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诗句意境古诗词

季静燕

古诗词学习在传承文化、立德树人上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有些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总是以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为重点,让学生机械记忆与背诵,未能发挥好古诗词教学的育人价值。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在体会古诗词思想感情与艺术特点的基础上,让德育元素与诗词意蕴自然融合。

一是与自然风光有关。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选入的古诗词,有不少描写自然风光的作品,如《望庐山瀑布》《山居秋暝》《宿建德江》等。在这些作品中,诗人都不是为了单纯描写自然景物,总是在描绘自然风光中来表达真情实感。尤其是一些诗人把自己的境遇和情感隐晦地表达在古诗词中,小学生难以从中读出诗人那种十分内敛的情感,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和认真领悟,体会古诗词的内在魅力。如王维的《鸟鸣涧》一诗,诗句中描写的桂花、春山、月亮、山鸟、春涧等都是自然景物,在体现诗人向往宁静的内在追求中,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二是与多种情感有关。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表现亲情、友情以及离别之情的作品有很多,实际上这是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情感,诗人在表达生活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将这些情感写入诗句中。如《游子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清平乐·村居》等诗词中就有亲情的表达,《赠汪伦》《赠刘景文》《过故人庄》等诗歌表达了友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等诗歌中洋溢着浓浓的离别情。这些古诗词是诗人在不同的情境中所作,寄托了诗人发自内心的最真挚的情感,体现的正是中国儒家传统文化思想。

三是与人生感悟有关。统编教材中还入选了一部分带有人生感悟的作品,这种感悟从不同层面反映诗人的人生态度、生活态度和情感态度,凝聚了诗人的生命智慧,诗人在有感而发中表达其自然体验与人生感悟。尤其是一些哲理诗,表达的独特体验对学生深刻认识自我和世界都能够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如《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基础上,在人生旅途上会逐渐领略到诗句中蕴含的深层次意思——只有积极向上,才能追求更大更远的目标。又如《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从诗句中意识到看不清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诗人一直都在山里转来转去;其中包含的人生智慧是:人往往会陷入“当局者迷”的境遇中,需要跳出来才能看清楚自己的处境。

一是机械记忆要求过多。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一些教师从应试教育的要求出发,让学生全力做好两件事,一是字字落实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二是背诵与默写。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尤其是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水平处在起步阶段,古诗词中的字词都是诗人千锤百炼的运用,比起一般文言文更凝练、含蓄,这样一来,尽管课文中对古诗词给出了一些注释,但这些注释主要是针对那些平时不常见的事物和名词进行的,更多的字词运用是没有进行注释的,因此小学生通常无法做到自主理解古诗词中的字词,需要通过教师的帮助才能做到大致疏通诗句的意思。于是教师就把课堂教学重点聚焦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先是逐字逐词解释,再逐句进行翻译,最后还来个全篇翻译。这样教师才觉得稳妥了,每一点都讲到了。这样还不算完,教师还采用人人过关的形式,督促学生背诵并默写全诗。不难看出,在一首古诗词教学中,教师的付出看上去确实很多,但能否与学生的收获成正比呢?答案却不是教师想要的——学生很不喜欢这种古诗词教学方式。

二是多角度阐释引导少。每首古诗词都有独特的意境,这也是该首古诗词能够流传至今的关键所在。虽然最初触动诗人灵感的可能只是一幅图画、一条信息、一种心情、一种感悟甚至一个梦,但是经过诗人的艺术创造,就形成了独特的意境,具有丰富的内涵。有些教师一方面习惯于逐字逐词逐句教学古诗词的套路,另一方面认为小学生进入不了古诗词意境领悟的层面。实际上,在古诗词意境的感悟上,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通过介绍诗人创作的背景和联系学生的生活,适当领悟即可,为后续逐渐深入学习打基础,并非要达到专家阐释或教师解读的深度。缺失对学生在古诗词意境领悟方面的引导,只能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上趋向功利化,学生最终在机械记忆与积累上原地踏步,达不到“更上一层楼”的学习效果。

三是过度剖析影响整体感悟。还有些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逐句理解意思后,加上逐句引导想象,尤其是教师自己的独特解读,力求把每一句古诗词做到讲深讲透,引经据典层层深入进行剖析,想借此让学生真正读懂古诗词。这样的教学,既不顾小学生自身学习古诗词的水平,又严重超出新课标对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要求,结果适得其反。对于小学生来说,进入古诗词的意境,还应建立在已有经验基础上,教师放手让学生多读多议,从诗句中找到指向意境的抓手,顺势而入,适可而止,从整体上有所感悟即可。

一是在古诗词诵读中渗透。诵读是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时,可以根据古诗词呈现德育元素的不同方式,采用不同的诵读方法。对于德育元素比较明显、直接的古诗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诗句中找出体现德育元素的词语,谈谈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如教学《悯农》,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读诗的题目入手,找出题目中包含德育元素的词语,学生能够找到“悯”,并理解为“同情”的意思;在读诗句时,教师要求学生读出诗人同情农民什么,学生从“汗滴”中读出农民的辛苦,继而读出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这样,教师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平时吃饭时有没有浪费粮食的情形,学生读了《悯農》后知道要如何做了。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悯农》这首古诗,就受到了珍惜劳动者用汗水换来的粮食的教育。对于德育元素处于隐含状态的古诗词,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可以抓住具有意象的词语进行体会。如诵读《咏柳》,学生可以抓住“碧玉”“妆”“绿丝绦”“裁”开展讨论,从中感受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自己也会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是在古诗词品读中渗透。品读是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常用方法,学生从文字表面进入诗歌的意象,感悟诗人的情怀,不仅理解诗句表面的含义,而且对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进行深入学习。如教学《出塞》,诗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感知:从“征人”的角度感悟,搏杀了一天的将士看到边关升起的月亮,一切都悄无声息,孤寂与苍凉的感觉也“升”起在心头;从亲人的角度感悟,无论是白发父母还是柔弱无助的妻儿望着月亮升起来,多么盼望远征将士归来团聚。

总之,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进行德育渗透需要在注重知识学习的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经验体会古诗词的意境与情感表达,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品质。

猜你喜欢

诗句意境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六一来了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巧用诗句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