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融入传统文化实践策略

2024-01-10马叶平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梅花课文内容

马叶平

传统文化是学生在文化传承中根植爱国主义精神、弘扬民族气节的重要载体,对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具有支撑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相关的语文学习内容,为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挥独特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传统文化是一个具有广泛内容的大概念,如汉字文化、礼仪文化、儒家文化等。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资源整合,才能形成一定的系统。

如教学五年级下册《梅花魂》,课文寄托作者情感的重要载体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文化意味。在教学课文时,教师需要整合传统文化中涉及梅花的资源,尤其是描写梅花的古诗词,如王安石的《梅花》,卢钺的《雪梅》,王冕的《墨梅》,还有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等。学生从众多描写梅花的诗词中,领悟到梅花的独特魅力和形象,尤其是梅花在寒冷的冬天开放这一独特情形,诗人们在梅花身上倾注了独特的情感,把它与严寒抗争的精神引申为人所具有的崇高精神品质。梅花的这种品性在传统文化中代代相传,正是课文《梅花魂》中作者表达感情的重点所在。教师通过整合梅花在传统文化中的资源,找准了学生学习《梅花魂》一课感知传统文化的融入点——梅花的秉性,正与“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身上的精神品质是相通的。在教学《梅花魂》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聚焦外祖父对梅花的独特情感,就能弄清楚那些旅居海外的中国人对梅花的情有独钟,从中学习梅花的精神品质,勇敢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用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去战胜各种困难。

传统文化在一般人眼里有古板的意味,如汉字字理的探究,还有难理解的情形,如文言文课文等。教师在融入传统文化教学中,需要重视将传统文化与学生有趣的生活进行对接,激发学生学习和感知传统文化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传统文化的积累看成快乐的学习实践活动。

如教学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一课,课文展现的是典型的节日文化——春节的习俗,展现了北京人过春节的氛围;这些内容是通过老舍先生用文字表达出来的,课文内容很长,教师如果让学生一味地去读、去背,学生难免会生出厌烦感。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过春节的情形,说一说自己印象最深的过年的情形,想一想自己在刚刚过去的春节里,都参与了哪些体现春节民俗的活动,有哪些方面的收获等。通过这样的引导,有的学生讲述爷爷过年时祭祀祖宗的礼仪,自己曾经认为那是封建迷信,现在才明白了其中含有传统文化的因素;有的学生谈到了压岁钱的变化;有的学生介绍自己搜集不同区域过年的习俗……学生有了对生活中过春节的真实感悟,平添了学习相关内容的兴趣,再回到课文学习中,就能够重视作者的独特感悟,对传统节日背后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探究,明白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正是拥有独特的魅力才得以代代传承。

传统文化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学生对某些传统文化有排斥感。针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直观生动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之中,感受其强大的影响力。

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一课,课文介绍的内容“纸”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之一。学生阅读课文,尽管从中能够知道一些与造纸有关的知识,但对于纸的从无到有难以有深入的了解,只能停留在一些简单的“知道”上。对此,教师可以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播放视频,给学生展示——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人们用来书写汉字的载体是甲骨、竹木等,在纸出现之后,人们在纸上写字;古人把书写了汉字的竹木编成一部书,把一個人学识渊博形容为“学富五车”;造纸术的发明,给中国文化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资源整合、联系生活和创设情境等多种策略,才能强化传统文化与文本内容的有机融合,真正实现文化育人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梅花课文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主要内容
梅花引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