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课后习题优化统整教学设计

2024-01-10张春燕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老支书人物形象习题

张春燕

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课后习题是重要的助学系统,也是细化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的体现。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研读课后习题,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将其作为优化单元统整教学设计的抓手,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笔者以六年级上册《桥》为例,阐述借助课后习题优化统整教学设计的策略。

教师在研读课后习题训练要求时,需要洞察课后习题所对接的语文要素目标,找到着陆点,明确本课的教学重点与教学方向。

比如,《桥》所在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有“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课后设计的四道训练题,第一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子”和第四题“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和同学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主要落实学段要求;第二题与第三题重点细化单元语文要素针对小说文体学习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后习题第二题和第三题作为重要抓手,以“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和“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笔墨描写洪水这一环境”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践活动,着重把握环境描写对推进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领悟作者在对洪水的描写中,把人物和故事都推向高潮,进而使老支书这一人物形象的崇高精神得到凸显。

学生的语文能力需要通过训练才能真正获得,课后习题就是编者安排的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系列实践活动。课后习题承载的是本单元语文要素训练的着力点,融合了多方面的学习目标,教师采用适宜的教学策略,才能顺利达到提升学生语文关键能力的目标要求。

在《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针对课后习题的教学指向,需要选择多种教学策略。比如,第一题“读好短句”的训练,看上去有些反常,毕竟此前学生在学习中反复训练的都是读好长句子,到六年级居然要学习读好短句子就显得反常了。正是這种反常才体现编者意图是指向课文中的短句子具有非同一般的表现力,尤其是典型环境和人物关键时刻的语言用短句子表达出来,对塑造人物形象有重要的影响力。这样的“读好”自然需要重视落实:首先是品读文本不同内容中的短句子,探寻语言背后体现的人物情感与心理,把握文本语言表达上的魅力,感知人物形象的特点;其次是对比朗读,抓住人物(老支书、小伙子)看似前后矛盾的言行举止,形成认知冲突,感悟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再次是分角色朗读,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短句子的表达效果。又如,第二题“这篇小说写了怎样一位老支书?找出写老支书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结合小说情节说说你的理解”,实际上就是通过梳理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把握老支书形象的塑造,体会老支书作为一名平凡党员的不平常奉献,让老支书在学生心目中留下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光彩照人的形象。

有些课后习题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支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把这样的支架融入教学中,就能将教学目标落实到位。

在《桥》的教学中,课后习题三提出的要求是:找出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体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实际上,这就是关注环境描写与感受人物形象关系的学习支架。教师把这一支架融入教学设计中,让学生找出相关的环境描写语句,批注自己的理解——在越来越危急的形势下,老支书没有丝毫的退让和害怕,沉稳镇定地指挥村民转移到安全地带。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形象理解得以优化整合在一起。又如,课后习题四,指向学生对小说表达艺术——巧妙设置悬念的把握。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小伙子”全部改成“他儿子”,提前揭示人物关系,小说就没有了悬念,文本在结尾时把感情推向高潮就失去了动力。由此,学生更能感受到“小伙子”在作品中的出现最能体现人物设置的艺术,在增强意外感的同时,让作品产生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

总之,在统编教材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研读课后习题,从中把握编者意图,并将习题的相关要求融入教学设计中,实现对课文学习目标、策略、路径的优化统整。

猜你喜欢

老支书人物形象习题
乡村老支书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抓住习题深探索
咱村的老支书
老支书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老支书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