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构建城乡幼小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

2024-01-09王卫红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23年10期
关键词:作息时间幼小入学

王卫红

为了解决社会普遍关注的幼小衔接问题,教育部 2021年3月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儿童个体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二是改变两个学段之间缺乏连贯性,相互分离的情况,推动双向衔接,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

针对文山市城乡幼小衔接现状,课题组通過开展问卷调查、城乡小学幼儿园结对、线上线下培训、入园入校教研、幼小课堂研究等,使教师、家长逐步意识到科学进行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了解了幼儿园、小学、家长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改变以往只重视知识衔接的观念,更加关注幼儿学习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幼儿园、小学课程衔接的研究。

一、多渠道宣传,强化科学衔接意识

1.积极宣传《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帮助家长、教师全面了解幼小衔接的内容。把两个《指导要点》的内容,细化为幼儿园大、中、小班,小学教师和家长填写的问卷,让教师和家长在填写问卷的过程中全面了解两个《指导要点》具体内容,对孩子做到了哪些内容给出评价。改变教师和家长以往只注重知识衔接、强化拼音、写字等的做法,更多从心理上给予孩子正向引导,从生活上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学习品质上花功夫。

2.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幼小科学衔接宣传培训。根据幼儿园三个年龄段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认真总结梳理每个年龄段的做法,对教师和家长进行宣传培训。一是利用媒体、微信宣传,让教师、家长知道科学的幼小衔接要做什么,怎么做;二是通过新生家长会,向家长宣传科学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三是分年龄段对幼儿园、小学教师和家长进行入学准备、入学适应培训;四是利用微信推送精彩短文帮助家长了解科学幼小衔接相关理念、内容等,营造良好科学衔接氛围。

二、开展幼小衔接专题研修,探讨幼儿园、小学的差异,形成有效衔接策略

1.组织“幼小科学衔接——走进幼儿园”研讨会。通过观摩幼儿园的半日活动,让小学校长、教师深入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和户外活动,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有了深层次的认识,理解幼儿是通过操作游戏材料,在与同伴、教师的互动中拓展知识、积累知识和迁移知识经验。

2.探寻幼儿园和小学的差异。依托北京救助儿童会到文山开展《云南省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幼小科学衔接研讨会,昆明五市华区幼小衔接课题组成员到文山进行了经验交流,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并展示了小学语文《a、o、e》、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我要上小学》等5个教学活动,引发城乡幼儿园与小学教师的思考。讨论幼儿园与小学除了课堂区别外,在作息时间、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提出相应策略。幼儿园方面:一是大班下学期减少午休作息时间;二是每天增加1个集体教学活动;三是延长集体教学活动时间;四是注意纠正幼儿的坐姿、握笔姿势等;五是大班幼儿学习看标识找教室、学看日历,记录每天入园时间、入园情绪等;六是认识学习用品,学习整理书包。小学方面:一是调整入学前两周的作息时间,尽量与幼儿园作息时间接近,再逐步过渡到小学正常时间;二是培养学生摆放书包、整理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三是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四是注重学生生活常规、学习纪律和劳动纪律的培养等。

三、开展幼小课堂教学研讨,加强幼儿园课程与小学课程的衔接性

两个学段之间教育的衔接性更多体现于课程衔接,因为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实质所在,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冯晓霞教授指出:“建立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长效机制,课程衔接是关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贯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的原则,与小学“以课堂教学为主”之间相矛盾,课题组需要在两个学段的课程中寻找结合点。如先后开展了语文《秋天》、数学《几何图形》、音乐《小青蛙找家》、科学《起始标记》、体育《投掷》和美术《水果》5个领域的同课异构以及幼儿园《小小仪仗队》《快乐周末》《你好,小学》等集体教学活动的研究,探寻教学内容的结合点,明晰幼儿园应该“教”的度,小学才能更好地“接”。

1.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探寻两个学段教学目标的结合点。从教学目标中寻找结合点,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园语言领域目标“倾听与表达”:5~6岁幼儿“能结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等相对复杂的句子”。幼儿园《秋天》教学目标为三条:一是感受散文诗《秋天》的优美意境。二是理解散文诗的内容,学习散文诗中优美的句子。三是尝试仿编有关秋天景象的诗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阅读与欣赏:“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等。”一年级课程《秋天》教学目标为三条:一是正确朗读课文,知道秋天的特征,感受到秋天的美好。二是认识自然段,注意“一”的不同读音。三是会写“人、大”两个字。从两个学段的目标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学重点在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学习优美诗句,注重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转换。小学一年级教学重点在分析课文自然段,注重字音、字意的理解和写字。

2.围绕《幼儿园入学准备指导要点》,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开展集体教学活动研究,做到三个关注。

一是关注领域目标的融合。如在分析科学活动《快乐周末》时,既考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中5~6岁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能指定简单的调查计划”的目标,又考虑了《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生活准备中提出的:“保持规律作息,坚持早睡早起,睡眠充足。”“有初步的时间概念,做事不拖沓。”还关注了学习准备中提出的:“做事有一定的计划性,逐步学会合理安排生活和学习。”幼儿进入小学在作息时间上与幼儿园有所区别,为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快乐一周》帮助幼儿回忆每周食谱,了解幼儿园一周活动安排,学习制定周末活动计划,帮助幼儿建立作息时间表,具有初步的时间概念,养成做事不拖沓的良好习惯。

二是关注领域知识的融合。课题组认为,在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时,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连贯性,又要注重领域知识的融合性。领域知识的融合不是“大杂烩”“大拼盘”,而是领域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机渗透。课题组最先把《小小仪仗队》定位为体育教学活动,以队列队形训练为主——练习切断分队走。在反复分析领域目标、《幼儿园入学准备指导要点》要求和大班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后,把《小小仪仗队》改为社会活动,让幼儿通过观看国庆阅兵视频,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并为之骄傲和自豪,通过观看仪仗队叔叔训练时勇敢、坚强、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视频,激励幼儿在队列队形练习时要像仪仗队叔叔一样。在学习体验仪仗队叔叔训练时,通过让幼儿报数,单双数变换队列队形等,增强了领域知识的融合性,把《小小仪仗队》定位为社会领域教学活动,把语言、数学和体育内容有机地融入了教学过程中。

三是关注集体教学活动的游戏性。小学就像大班幼儿结识的新朋友,即将和他们朝夕相伴,怎样使幼儿喜欢小学、爱上小学和消除对小学的陌生感,课题组设计了谈话活动《你好,小学》。在幼儿参观小学以后,请他们讲述参观小学看到了什么?小学生要做哪些事情?到小学后怎样介绍自己?在幼儿介绍自己的时候,采用《找朋友》的游戏,让每个幼儿面对自己找到的新朋友,都能大膽地讲述自己的特长,推荐自己。轻松、活跃的活动过程,让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体验与新朋友、新同学的交往,从而激发他们乐于交往、接受新同学、新朋友的情感,消除了他们对小学生活的陌生感。

四、家园合作,增强幼小衔接的有效性

家长是幼儿园工作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幼小科学衔接需要家长的参与和支持,更需要家长关注幼儿生活、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强化科学衔接。如让家长带孩子到超市认识学习用品,记录常用学习用品的价格,认识家到幼儿园、小学路程中的标志性建筑、红绿灯,整理书包、认识自己名字的寓意、记住家里的车牌号码、联系电话等等,目的都是帮助幼儿做好进入小学的准备。

在开展区域活动时,让幼儿学习开“学习用品超市”、自制“家园跳棋”、拼出车牌号码、电话号码并记录,按记录的电话号码学习打电话礼仪等等,每一项活动都具有挑战性,都能调动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感到学习知识的有用和有趣。当他们照着拼出的车牌号记录时,如发现记错了,可鼓励孩子重新记录,养成纠错的好习惯;当拼出的电话号码打通园长、妈妈的电话时,他们兴奋、激动,觉得好神奇,感到了学习知识的有用;当两个幼儿在玩九宫格游戏时,另外一个幼儿在一旁做裁判并做记录,然后输的幼儿换下来,记录的幼儿和赢的幼儿继续玩,让他们学会了等待,迁移知识等。

总之,幼小科学衔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与探索。只有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精神落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研究课程目标和内容,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的幼小科学衔接。

猜你喜欢

作息时间幼小入学
让作息时间成为自我养成习惯之钙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入学面试
世界上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入学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