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辞》中那些你想象不到的美食

2024-01-09冷仲文图片来源网络

餐饮世界 2023年12期
关键词:楚辞楚国食材

文/冷仲文 图片来源/网络

“室家遂宗,食多方些。稻粢穱麦,挐黄梁些。大苦咸酸,辛甘行些。肥牛之腱,臑若芳些。和酸若苦,陈吴羹些。胹鳖炮羔,有柘浆些。鹄酸臇凫,煎鸿鸧些。露鸡臛蠵,厉而不爽些。粔籹蜜饵,有餦餭些。瑶浆蜜勺,实羽觞些。挫糟冻饮,酎清凉些。华酌既陈,有琼浆些。”

这段看上去像食谱一样的文字选自《楚辞·招魂》。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教科书中说的那部著名的中国文学史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这段话简单翻译成白话,大概是这样的:

家族尊奉聚一堂,饮食饭菜多花样。大米小米和麦粉,里边还要掺黄粱。有苦有咸又有酸,辣的甜的都用上。精选肥牛大蹄筋,炖得烂熟软又香。调和酸味和苦味,摆上精制吴味汤。烧煮甲鱼烤羊羔,拌上一些甘蔗浆。醋溜天鹅燉野鸭,又煎大雁又烹鸽。燻烤全鸡焖海龟,味道虽浓胃不伤。油煎蜜饼和甜糕,再浇一些麦芽糠。美酒甜酒样样齐,传杯递盏注满觞。除糟加冰作冷饮,醇酒清心又凉爽。雕花酒斗摆整齐,劝饮美酒有琼浆。

这还不算丰盛,在《楚辞·大招》中,还有更丰盛、更吸引人的美食:

“五榖六仞,设菰粱只。鼎臑盈望,和致芳只。内仓鸽鹄,味豺羹只。魂乎归徕!恣所尝只。鲜蠵甘鸡,和楚酪只。醢豚苦狗,脍苴蓴只。吴酸蒿蒌,不沾薄只。魂兮归徕!恣所择只。炙鸹烝凫,煔鹑陈只。煎鰿膗雀,遽爽存只。魂乎归徕!丽以先只。四酎并孰,不涩嗌只。清馨冻饮,不歠役只。吴醴白孽,和楚沥只。”

五谷粮食高堆十几丈,桌上雕胡米饭满满盛。鼎中煮熟的肉食满眼都是,调和五味使其更加芳馨。鸧鹒鹁鸠天鹅都收纳,再品味鲜美的豺狗肉羹。魂魄归来吧!请任意品尝各种食品。有新鲜甘美的大龟肥鸡,和上楚国的酪浆滋味新。猪肉酱和略带苦味的狗肉,再加点切细的香菜茎。吴国的香蒿做成酸菜,吃起来不浓不淡口味纯。魂魄归来吧!请任意选择素蔬荤腥。火烤乌鸦清蒸野鸭,烫熟的鹌鹑案头陈。煎炸鲫鱼炖煨山雀,多么爽口齿间香气存。魂魄归来吧!归附故乡先来尝新。四重酿制的美酒已醇,不涩口也没有刺激性。酒味清香最宜冰镇了喝,不能让仆役们偷饮。吴国的甜酒曲蘖酿制,再把楚国的清酒掺进。

这阵仗放在今天也可以称得上“盛宴”了。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远在两千多年前,楚国的饮食文化就已经相当发达了,烹饪方式包括炖、烹、煎、卤、焖、烤等;调味则有香、甜、酸、苦、辣等,不止五味;伴餐的甜品、饮料、美酒等也是一应俱全。不过这些美食,在当时只有贵族才能享受到,有钱有权的人甚至直接被称为“肉食者”。

楚国地处南方,自然环境优越,雨水充沛,气候湿润,境内又多有河流,农业发展程度高,生产工具众多,食物来源与构成多样,农田水利工程发达,农业科学技术相对先进。这些便利的条件,使楚人容易获取大量的食材,进而影响楚人的饮食结构。加上楚国吸收了周边地区的饮食特点,并融合了当地的饮食习惯,运用多种烹饪工艺,滋养了楚国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最终形成重视农业、讲究饮食的传统。

楚地适宜水稻的种植,主食方面以稻米为主,还有小麦、糯米、黄粱等,楚人还以多样副食和菜肴品种来改善主食单调的状况。副食主要有肉食、蔬菜两大类,当时能吃到的蔬菜种类不多,肉食分为兽、禽、鱼三种。兽和禽具体有哪些已经很明显了,鸽子、黄鹤、鹌鹑、老鸦、斑鸠、大雁,甚至鹿、狼、野兔和狗等这些在今天看来“触目惊心”的动物,在当时都曾是楚人的盘中餐。不过楚人吃的最多的还是鱼,楚人不但在河里捕鱼,而且还早早的就开始了人工养鱼。如范蠡就曾根据当时人工养鱼的情况,写下了一本《养鱼经》,被认为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养鱼著作。不过,一般的鱼是上不了宫廷宴席的场面,只有像是甲鱼或者其他的珍品鱼类才可以。

汤羹方面,有酸中带苦的鲜美菜羹,还有香醇可口的肉羹,如猪肉羹、狗肉羹等。小吃方面,有油炸的面饼裹着蜜糖,还有晶莹如玉的美酒掺着蜂蜜,让人食欲大增。总的来说,美食不仅多样,而且营养丰富,充分展现了楚国饮食文化的魅力。

楚人使用的佐料,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的实物来看,主要有葱、韭、姜、蒜、辣椒、花椒和桂等。在荆州凤凰山汉墓中就出土有盐、生姜、花椒等调料。1964 年从长沙砂子塘楚墓中出土了花椒,从荆州凤凰山汉墓中出土了花椒和生姜。值得一提的是,从荆门包山2 号楚墓中出土了一条用酱腌过的鱼。

考古人员从荆门包山2 号楚墓出土的竹简中发现了诸如“蒸猪”“炙猪”“干煎鱼”“干煎鸡”等烹饪方式,与《楚辞》中“烝凫”“煎鸿鸧”“炙鸹”“煎鰿雀”的描述十分吻合。可见在东周时期,我国烹饪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楚人的烹饪技术堪称是中国上古烹饪水准的典范,其烹饪技术不仅仅是注重食物的味道和营养,而且还表现在制作食物的花样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今天流行的很多食味与制法,楚人早就在成熟地运用着。

除此之外,楚人还非常注重节令饮食,会选用当季的食材,如新鲜的竹笋、菌类、桑葚等,以增加食物的新鲜度和口感,不同季节也会食用不同的食材。例如,春季吃韭菜、螺蛳等新鲜食材,夏季吃菱角、藕等水生植物,秋季吃螃蟹、鳗鱼等海鲜,冬季吃羊肉、狗肉等温热食材。

楚国贵族们的美食生活非常丰富,他们不仅注重食物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还追求生活情趣和艺术审美。在宴席上,他们欣赏各种美食的色、香、味、形,并搭配相应的乐舞,享受钟鸣鼎食的豪华生活。

与美食相辅相成的,还得有“出神入化”的食器。东周时期,礼器开始生活化,鼎、敦、壶、豆等,既是楚国常见的礼器组合,又是日常炊煮、饮食器具。在湖北省博物馆中,陈列着一些彰显楚国发达的饮食文化的器物,亲眼见过实物后,不得不为古人的智慧赞叹。

首先是著名的“失蜡法”制作的青铜冰温酒器——曾侯乙铜冰鉴。它由内外两件器物构成;外部为鉴,鉴内置一尊缶。鉴与尊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夏天可以放入冰块,冬天则贮存温水,尊缶内盛酒,这样就可以喝到“冬暖夏凉”的酒,被誉为我国最早的“冰箱”,也是最早的“烤箱”,因此,《楚辞·招魂》中才会有“挫糟冻饮,酌清凉些”的描述。值得一提的是,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所设计的缶阵造型,其原型就来自于此。

大铜尊缶是目前所出土的古代最大的青铜酒器,1978 年出土于随州擂鼓墩1 号墓——曾侯乙墓北室的大铜尊缶。通高126 厘米,腹径100 厘米,重327.5 公斤,可储存800 公斤的酒。

豆,是东周时期一种下有高圈足,用陶、青铜或木头制作的盛放食物的器皿,造型就像一只加上了底座的盘子。楚国漆器则是中国漆器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漆豆,在楚国使用非常广泛。彩绘神鸟漆豆,1975 年出土于湖北江陵雨台山427 号楚墓,此豆带盖的深盘和喇叭形把手分别由鸟身、鸟足雕刻接榫而成,犹如神鸟正在小憩。神鸟盘颈侧视,双翅收合,蜷足翘尾,形象生动逼真。

还有中国年代最早煎烤食物的青铜炊具——曾侯乙炙炉。曾侯乙墓中曾出土一件铜炉盘,是用于煎烤食物的,类似今天的煎锅。铜炉盘分两层,下层放置木炭,上层盘存有鲫鱼鱼骨,盘底还有烟炱痕迹。长江马王堆一号汉墓中还出土有用竹签串起来的鲫鱼。

正如《舌尖上的中国》中所讲述的——“在吃的法则里,风味重于一切,中国人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一张乏味的食品清单上。人们怀着对食物的理解,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找着转化的灵感。中国人的老祖宗,用一些坛坛罐罐加上敏锐的直觉,打造了一个食物的新境界”。对于中国人来说,每一种佳肴都不是无源之水,都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遗产。两千多年过去了,当年留存下来的古老菜谱,如今有了新的模样,不变的是浓浓的楚意,满满的荆味。

猜你喜欢

楚辞楚国食材
巧用食材铺“地锦”
《楚辞·九章·惜往日》校读一则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屈原和楚辞
每天吃20种食材 可能吗?
小燕子
秋夜读《楚辞》
论楚国乐律的自成体系及其乐学实践
魏晋南北朝时期楚辞的接受
链农:搞定食材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