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粤语童谣在幼儿教育中家园共育的指导策略

2024-01-09珠海市启源幼儿园王桂清

师道(教研) 2023年9期
关键词:晨会粤语童谣

文/珠海市启源幼儿园 王桂清

粤语童谣的通行范围虽然局限于粤语地区,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粤语流行歌曲受欢迎程度已经席卷全国,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粤港澳大湾区交流合作越来越深化,作为身在其中的珠海,毗邻广州、深圳、中山,本地人民都是使用粤语交流。从古至今流传于广东地区的粤语童谣,是经过岭南人民把中原文化和百越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吸收而发展起来的,传承了大量珠三角地区一带的民俗风情,如舞狮子、逛花街、打灯笼,还有珠海地域的咸水歌、沙田民歌、鸡山牛歌、鹤舞、莲洲舞龙、装泥鱼等,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作品源自生活、贴近生活、即兴创作、音调婉转、通俗易懂,反映了水乡人的劳动生活和思想感情。

一、童谣传承方式的特殊性

童谣属于口口相传的一种非物质文化,是每个人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在接受着童谣的熏陶。正因为这一特点,所以我们的童谣传承教育原本应该从孩子的父母抓起,只有父母会唱了,才能教会孩子唱。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以及熟悉传统粤语童谣的老一辈的老去,如果父母不会或不教孩子唱童谣,粤语童谣将从现在的孩子一代开始中断。因此,从现在开始,让3~6 岁的孩子在接受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引导下,重新接触粤语童谣,让孩子了解粤语童谣真挚素朴的野性美和稚趣横生的趣味美。粤语童谣源于日常,取材于生活,是广府文化的精髓之一。虽然它不是高雅的文学作品,但涵盖了本地区民族人民的思维模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与精神,这些内容正是幼儿喜欢和好奇的,必然会深受欢迎。

二、传承粤语童谣的家园共育指导策略

1.粤语童谣教育计划家园配合

根据粤语童谣资源库整理、筛选、拟定的教学计划,每月定期开展粤语童谣学习活动,学习后把音频发布到班级微信群,请家长配合在家帮助孩子复习,并鼓励孩子在家表演给家人欣赏,以此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而且大部分粤语童谣都非常有趣味性,教师引导孩子回家根据童谣内容和家人玩游戏。

2.以班级晨会活动促共育

根据幼儿对某首粤语童谣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题材的适宜性,在班级晨会中运用粤语童谣作为表演素材,邀请家长一起协助班级开展粤语童谣晨会表演,晨会结束后和家长分享孩子的演出,使家长们重视粤语童谣的学习。

3.大型活动中家园助力推广粵语童谣

我们都知道粤语童谣进校园的重要目的是传承,但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的影响力去有效推广粤语童谣呢?笔者认为应该抓住一切能够展示粤语童谣魅力的大型活动作推广。在本园参加2022 年珠海市第六届“童声花季六月天”幼儿合唱活动中,合唱团指导老师团队在共同商讨时,广东籍的指导老师极力推荐粤语童谣,朝着传承粤语的目标在两首参赛曲目中选用了一首《春风亲吻我》的现代粤语童谣,在组团、选材、排练、复习、赛前准备及表演过程中,都与家长密切配合分不开。

此次全市幼儿合唱活动中还看到珠海的部分幼儿园也开始重视粤语童谣的传承,有幼儿园选用了广为流传的《落雨大》《何家公鸡何家猜》《齐齐望过去》《一支竹仔》等经典粤语童谣,也有幼儿园选了《醒狮少年—纸飞机》《麦兜之歌》《小小世界》等通俗易懂的粤语儿歌参赛。通过大型活动展示,除了让幼儿和家长对粤语童谣有新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让粤语童谣在本土发源地扩大了影响力,引起社会对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的重视。

三、结语

关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粤语童谣一直以来都是广东地区人们世代相传的南粤特色民间文化。我们将继续通过对粤语童谣幼儿教育中家园共育的实践与探索,让粤语童谣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晨会粤语童谣
粤语学堂
班主任反思的背景研究之“晨会有效性”探究
广府人
——粤语·女独·伴唱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上好小学晨会课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三破三立”创新集体晨会
小学班级“小组任务型晨会”的实践与思考
粤语对话庄文强 如何平衡双雄故事
优雅古风与经典流行的全新演绎 童丽《粤语十大金曲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