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学“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策略

2024-01-08广州市从化区教师发展中心李桂

师道(教研) 2023年12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防线课程目标

文/广州市从化区教师发展中心 李桂

“教学评一致性”,是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应该具有目标的一致性。因此,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应考虑的三要素是“教学目标是什么、学生要经历什么才能达成目标、怎么知道目标是否达成”,这三个要素分别对应的是“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如何实现这三个要素目标的一致性,《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因此,可根据课标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及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来确定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使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一致,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一致,教学评价与教学活动一致,最终实现“教学评”三位的一致性。下面,笔者以初中生物学“人体的三道防线”为例,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是“免疫与计划免疫”中的部分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要求,确定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体的三道防线是什么?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有什么区别?”其中“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是在“三道防线”的基础上经过比较、分析得出的。“人体的三道防线”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本节借助了资料分析、图片和视频等大量素材来设计教学活动,并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分析和比较、归纳和总结等学习活动逐步建构概念。在每一道防线的讲解过程中都设制了“解决生活问题”的评价环节,旨在考察学生对知识理解和应用,形成教学评一致性。并通过及时有效的评价让学生认同人体的三道防线对生命的重要作用,形成珍爱生命的良好品质。最后再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三道防线的免疫特点,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二、“教学评一致性” 课堂教学策略概述

(一)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一致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价以及课程实施管理的依据,因此教学目标应指向课程目标。

1.课标中本节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见下表)

2.依据课程目标制定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及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制订的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资料分析、图片分析等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2)通过“水痘病毒的侵染”实例,比较三道防线的免疫特点,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培养学生演绎、建模、比较和分类的科学思维。

(3)通过解决生活问题,认同人体的三道防线对生命的重要作用,形成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一致

在课程目标的统领下,教学目标包含了知识目标和素养目标,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们除了要考虑知识目标的达成,还要思考怎样的教学活动利于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

1.针对教学目标一,设计教学活动“阅读资料分析,回答讨论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皮肤、吞噬细胞和抗体”参与了人体的免疫,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教学活动“建构人体三道线的组成及功能”,通过图片、视频获取的信息,结合资料分析,学生主动建构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在分析和归纳中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2.针对教学目标二,设计教学活动“演绎水痘病毒侵入人体后的免疫过程,思考患过水痘的人只获得对水痘病毒的免疫力,而对麻疹病毒无免疫力”,通过建模,引导学生突破第三道防线免疫的特异性的学习难点,再通过比较三道防线的免疫特点,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从中培养学生比较与分类的科学思维。

3.针对教学目标三,设计了与人体三道防线相适应的生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生活问题,认同人体的三道防线对生命的重要作用,形成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态度责任素养目标。

(三)教学评价与教学活动一致

课标对评价建议是:“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理解和应用的评价;关注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等能力的评价;注意对学生态度责任的评价。”根据课标的评价建议,及“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念,在每一个教学活动后,分别创设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评价环节,用于诊断活动设计是否有效、学生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并通过及时的评价促成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

图1 教学评一致性模式图

三、教学流程

环节一:温故知新,引入主题

设计意图:以旧带新,制造知识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人体具有免疫功能,以及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从而引出教学主题。

环节二:阅读资料分析,回答讨论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基于素材,运用分析、归纳等方法,从宏观上初步感知“皮肤、吞噬细胞和抗体”参与了人体的免疫;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学会梳理归纳。

环节三:建构人体三道线的组成及功能

设计意图: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思考皮肤和黏膜作为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的事实;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图片信息,建构第一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既是对教学活动的及时评价,也是为第二道防线作铺垫。

2.通过提问,让学生意识到第一道防线的重要性,同时结合资料分析,让学生基于证据了解到第二道防线存在的事实,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图片信息,建构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最后针对第二道防线中吞噬细胞和溶菌酶的作用,创设与之相关联的两个生活常见情境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释生命现象,做到教评一致。

3.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梳理三道防线在免疫时的先后顺序,并意识到第三道防线在免疫时的特殊意义;第三道防线知识较为抽象,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最后将视频中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画面转变成图片,让学生从不不同形态的抗原与抗体结合中归纳出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是特异性的,最终引导学生建构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并通过解决生活问题,考察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设计意图:通过演绎建模的方式,将抗原和抗体具体化;再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患过水痘的人只获得对水痘病毒的免疫力,而对麻疹病毒无免疫力,从而加深学生对第三道防线的免疫具有特异性的体验;最后比较前面两道防线是否也具有这个特点,通过比较,建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四、教学总结与反思

在本节课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分析课标中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及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制定教学目标。然后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适于达成目标的教学活动,通过教学活动驱动学生达成知识目标和素养目标,最后通过设计与活动目标一致的教学评价来检验教学活动设计是否有效、目标是否达成。在这种模式下,教学评围绕着共享的目标,“少而精”的完成教学任务,最终实现高效课堂。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强调以课程目标为统领,使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一致,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一致,教学评价与教学活动一致,是实施“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策略。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致性防线课程目标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做好三道防线,孕育完美“天使”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地理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研究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评一致性”在中学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实践与运用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