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读幽默语言,提升核心素养

2024-01-07陈香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大拇指丰子恺教者

陈香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是丰子恺创作的散文,文章用拟人化的手法和趣味盎然的语言,把五个性格各异的手指形象写得活灵活现。第八单元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意在让学生体会课文极具趣味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和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本文以《手指》教学为例,谈整体提升核心素养的管窥之见。

一、审漫画之美,增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在课堂伊始,教者先介绍作者丰子恺是“中国现代漫画的鼻祖”,出示丰子恺的漫画作品《折荷图》。图上画着两个“折得荷花浑忘却,空将荷叶盖头归”的“小人儿”,描绘出洋溢生活情趣、引发无限遐想的绝妙意境,令学生们感受到丰式漫画之美。教者相机介绍丰子恺的绘画风格“小中能见大,弦外有余音”,以水墨线条融会西方的速写与中国的诗意化手法,涉笔成趣,他的画作充满诗情画意,又深刻隽永。在赏评中,学生表现出对丰式漫画的喜爱,无形中增强了文化自信。接着以“漫画之趣”过渡至文笔幽默,让学生回顾四年级所学《白鹅》,了解作者风趣的笔调,再引至本课的教学,扣准语文要素“幽默”。

二、丰语言实践,练思维能力

(一)梳理整合,学会概括

初读课文时,教者引导学生寻找文中的两个中心句,发现文章是抓住手指的姿态、性格、作用三方面来写,中间第2至5自然段分别具体写五指这三方面的特点,学生关注文章的结构是总分总,习得概括文章的策略即寻找中心句。

在学习每个手指的姿态、性格内容时,教者引导学生先找到关键句,再圈画关键词,概括手指的特点。例如,第2自然段,学生能准确圈出“算不上美”概括大拇指的姿态特点,圈出“最肯吃苦”概括其性格特点之一是“吃苦耐劳”,依据“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这一句,概括出大拇指第二个性格特点是“不讨巧”。学生习得了概括特点的策略是圈画关键词。

在学生们说手指的作用时,教者引导学生概括手指干的活时,运用两种策略:一种是直接圈画关键词;一种是提取动词和名词,合成动宾结构的词组。例如,第2自然段中,“扶琴身”“翻书页”“揿电铃”是可以直接提取的,“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则需要提取动词“抵”和名词“水流”,合成概括为“抵水流”。

(二)辨析异同,学会比较

以“第3自然段与第2自然段有什么相同点”提挈第3自然段的教学。学生比较课文2、3自然段在寫作内容、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上的相同点:都从姿态、作用两方面具体展开,都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都运用了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写中指的姿态和作用时和前两段又有何不同之处”,引导学生经过比较发现作者写大拇指和食指的姿态时是寥寥数笔,写中指时详写了它的姿态特点,略写了它的作用,突出中指养尊处优的特点。这一环节,通过训练学生的比较思维,同步提升了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三)激活联想,发掘“幽默”

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是一种联想思维,是一种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情感的途径。教学中提出问题“作者笔下的大拇指和食指,让你能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人?”并要求学生在交流时说明理由。例如,学生由大拇指“姿态算不上美,最肯吃苦,且不讨巧”的特点联想到建筑工人、农民伯伯、环卫工人等,给予学生语言支架“我从大拇指联想到( ),是因为( )”,让学生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学生在联想中,深刻理解单元页导语中莎士比亚的名言“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蕴含的意义。丰子恺绘画主张“弦外有余音”,他的文章“话外有余音”,写五根手指,就是写社会中的五类人,这风趣的文字中包含着道理,蕴藏着智慧。联想,促发学生领会趣中之智,这是本环节的主要目标。与此同时,当学生由食指联想到缉毒警察、消防官兵、疫情中奔赴前线的医生时,本环节潜移默化地涵养学生的品格。

三、重迁移运用,生创意表达

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过程中,获得初步感受美、发现美。文章语言美在“幽默”。语言运用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提升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就是学生文化积淀和发展的过程。

教学时,引导学生梳理丰子恺写作的顺序和“幽默”的表达方法。让学生领会作者在描绘手指的特点时,先写姿态,再写作用和性格,运用先概括写,再列举具体写的方法,采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将手指对比起来写。学生明确了顺序和方法时,迁移运用,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如何赋予五官个性,是小练笔的难点,可以给予学生小贴士,如“五官中最能干的是谁?最吃苦耐劳的是谁?最享福的是谁?”学生能初步表达,如“五官中最肯吃苦的是鼻子。例如,吃美食的时候,叫他闻闻;睡觉的时候,叫他呼吸;感冒时,叫他分泌鼻涕”。教师在学生原有的语言基础上,引导其加上对比手法,把他和其他四个器官比照着写,学生受到启发,就能学会幽默表达,经点拨后,学生写出“五官中最肯吃苦的是鼻子。例如,吃美食的时候,嘴巴享受得很,却只叫他闻闻;睡觉的时候,其他四个器官休息,叫他一直不停呼吸;感冒的时候,叫他使劲排出鼻涕”。

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主动梳理,形成良好语感和个体语言经验,并获得初步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一教学环节正指向提升学生语言运用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四、设巧妙追问,显育人价值

新课程标准明确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新课标在第六章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中提出:“教师应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全面把握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突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把立德树人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清晰、明确地体现教学目标的育人立意。”基于此,教者巧妙设计两个追问。

文章最后写道“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在其中”,教者追问“丰子恺对五指没有偏爱,你们喜欢哪些手指呢?”学生通过前阶段,品味语言,联想人物,大多数会选择喜爱大拇指和食指,因为大拇指吃苦耐劳,不求表扬,食指机敏灵巧,勇敢无畏。这一问题的设置,目标导向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明白做人要踏实、勇敢、奉献的道理。

再次追问“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如果单靠大拇指和食指,只能做哪些事?”这一巧妙的追问,让学生思考后顿悟: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作用也很大,当遇到事情时,他们也能担当责任;只不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他们各有短处。学生进而领会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有团队意识,每个人都有缺点,只要团结一致,就能获得比单枪匹马时更强大的力量,如果大拇指和食指“单干”,就无法完成大事。

纵观全课,教者引导学生通过概括、比较、联想等方式,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赏析文章的幽默语言,并进行写作方法的迁移,同步提升语言运用和审美创造能力;巧妙追问,令学生辩证思考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品格。

作者简介:江苏省丹阳市界牌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大拇指丰子恺教者
爆炒米花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的“人”和“文”
大拇指的作用
我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为什么人的大拇指只有两节?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某生课寝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