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湖生态岛生态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研究

2024-01-04黄增健唐娟莉刘东

商展经济 2023年24期
关键词:农文太湖融合

黄增健 唐娟莉 刘东

(1.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与物流学院;2.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5;3.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与国贸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9)

1 引言

太湖生态岛是全国唯一的整岛风景名胜保护区,有着长三角经济圈中极为稀缺的生态环境和自然人文资源。《苏州市太湖生态岛条例(2021)》施行一年多来,太湖生态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资产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生态农文旅”模式。建设低碳、美丽、富裕、文明的国家级示范生态岛是一个系统工程,发展生态农文旅融合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太湖生态岛在美丽嬗变进行时,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在此背景下,在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全民共建的工作机制上,太湖生态岛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探索生态农文旅融合发展创新路径,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策。本文深入探索研究生态农文旅发展规律,提出太湖生态岛生态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力图解决太湖生态岛生态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制约因素,将生态农业、太湖特色田园风光、江南文化、古村落文化等资源转化为其发展优势,以期为太湖生态岛生态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重要价值引领,为文化和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生态农文旅融合发展研究成果丰富,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生态农文旅融合发展基本理论内涵,偏重于概念定义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卢云亭等(1995)首次明确提出了“农游合一”的概念,通过对观光农业研究分析,认为观光型农业是传统旅游与传统农业相互交叉的新型产业。舒伯阳等(2021)在分析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基础上,提出新时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二是把生态农文旅融合发展影响因素或某一区域作为分析单位,偏重于案例研究。柯晓兰等(2021)通过对四川省17县(区)25个乡镇的调查,探讨该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困境及其深层原因,提出优化路径。马瑛等(2021)以太原市王吴村进行研究,运用加权平均法和因子分析法对王吴村的乡村振兴绩效进行评价分析;三是基于环境背景或理论视角,量化实证分析生态农文旅融合发展。刘晓静(2022)论证了农业生态环境下旅游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融合,提出了促进经济、生态、社会三种效益的和谐发展思路。张珺等(2020)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分析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关联度与耦合协调度,提出政府应完善激励机制、强化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知识水平等建议。

综上,生态农文旅融合发展研究成果虽然丰富,但对太湖生态岛生态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缺乏整体性的分析和研究。由此可见,如何有效解决太湖生态岛生态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太湖生态岛生态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是当前必须关注的问题。

太湖生态岛是全国唯一的整岛风景名胜保护区,有着长三角经济圈中极为稀缺的生态环境和自然人文资源。为了探索太湖生态岛生态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本课题组于2022年12月—2023年1月对太湖生态岛进行了实地调查。此次实地调查主要由访谈和问卷调查两部分组成,访谈主要通过苏州金庭旅游集团的平台,实地调研6处景点(林屋洞景区、明月湾古村落、石公山景区、缥缈峰景区等)、农家乐6家(西湾农家乐、长满园农家乐、陈记农家乐、湖山人家湖景农家乐等)、民宿8家(无桐半山民宿、山隐时光民宿、金庭自在居民宿等)、行政村3个(东村村、东蔡村、石公村)、农文旅服务公司6家(苏州市西山茶厂、金庭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苏州苏庭旅行社有限公司、太湖西山岛开心农场等),深度访谈当地居民30人,以及基层文化管理部门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相关工作人员。问卷调查主要采用自填问卷法,通过问卷星方式进行。考虑到问卷调查的简明性、适应性、目的性、针对性原则,调查分发对象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太湖生态岛生态农文旅产业相关从事人员(主要为文旅从事人员),二是太湖生态岛生态农文旅资源拥有者相关人员(主要为当地居民),三是太湖生态岛生态农文旅消费者(主要为游客),收回有效问卷194份。通过此次实地调查,探索研究生态农文旅发展规律,并提出太湖生态岛生态农文旅融合发展创新路径,以期为太湖生态岛生态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价值引领,为政策决策提供参考。

2 太湖生态岛生态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开发模式

太湖生态岛生态农文旅融合发展可以借鉴的开发模式主要有三种,即世界级生态岛开发模式、特色产业带状开发模式和科技创新开发模式。

2.1 世界级生态岛开发模式

生态岛至今无标准定义,一般是指以“岛域”为尺度、以生态为特征的地理单元。世界级生态岛开发模式多以清洁能源为主,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高科技产业等,坚持“生态可持续性”的发展理念。比较著名的如美国的长岛、韩国的济州岛、日本的宫古岛和上海的崇明岛。美国的长岛主要有中产阶级、科技企业自发向长岛聚集,形成了融高端住宅区、科技研发和生态旅游区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岛;韩国的济州岛在保全当地的乡土文化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方面做得很好,使济州岛成为国际旅游休养地,并同时谋求岛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和当地经济的活跃;宫古岛凭借其优越的自然景观,是日本著名的旅游景区;日本政府将该岛定位成“新一代的能源公园”,以能源改革为突破口构筑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社会系统。当地政府也发起了“电动车和生物燃料清洁能源汽车计划”;根据上海市发布的《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规划纲要》,崇明将成为引领全国、影响全球的国家生态文明名片、长江绿色发展标杆、人民幸福生活典范,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样板”。

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有一些共通因素,一是注重生态保护,严守生态红线;二是把法律作为生态岛建设的保障,发展规划是生态岛建设的有效工具;三是增进岛民福祉,保存本土文化。

2.2 特色产业带状开发模式

特色产业带状开发模式是以太湖生态岛生态农文旅资源为开发对象,以生态农文旅产业集聚区为开发形态,以发展特色生态农文旅产业为目的的资源开发模式。特色产业带开发是以带状分布的诸多要素进行有机市场化配置与整合,实现生产、交换和消费整体共赢的生态农文旅产业发展格局。特色产业带状开发具有区域集聚性特点,可借助生态区、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其他特色功能区的空间形态,因地制宜打造“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其他产业”的特色产业,并实现产业集聚。以太湖生态岛为核心品牌,建立生态农文旅相关产业供应链系统,搭建生态农文旅展示交易平台,形成在全球生活服务类产业领域的综合性竞争优势。

2.3 科技创新开发模式

一方面,生态农文旅相关产业有功能价值向文化价值、展示价值、体验价值的转向。可充分运用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表演、网络视频、数字艺术、创意设计等产业形态,推动太湖生态岛生态农文旅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优质数字文化产品引领文化消费,创作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产品与服务,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另一方面,整合优质科技资源,推进以特色农业为代表的产业创新技术及产品研究、开发与应用推广,提升产业科技水平与核心竞争力。

3 太湖生态岛生态农文旅融合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建设低碳、美丽、富裕、文明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岛是一个系统工程,太湖生态岛在美丽嬗变进行时,如何将生态农业、太湖特色田园风光、江南文化、古村落文化等资源转化为其发展优势,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实地调查发现,当前太湖生态岛生态农文旅融合发展还面临一系列困境,主要有如下六个方面。

3.1 生态修复成效显著,但生态保护形势依旧严峻

基层管理单位认为,金庭镇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富有成效,生态保护依然形势严峻。2021年,环太湖环岛湿地带的建设全面启动。同年,建立江苏省首个综合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示范基地。太湖生态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完美收官,多年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250天,森林覆盖率增加至71%。2022年,有着3亿年历史的植物“活化石”松叶蕨及宽尾凤蝶两种罕见物种先后现身太湖生态岛。但面临着苏州及长三角地区国际化都市郊区化的压力,生态保护压力大。扩张型的城市化所带来的大规模商业和住宅开发,造成农田丧失、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给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冲击。此外,太湖水污染、汽车过境交通、工业发展等也带来不少生态保护压力。

3.2 绿色发展深入人心,生态研学游成为新趋势

基层文化管理部门、景点管理处、农文旅服务公司基本都认为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基层文化管理部门特别强调生态研学游富有成效正成为一种趋势。碳汇林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岛因地制宜在张家湾、居山湾、乌峰顶等处种植2000亩成片树木,进一步优化了生态空间。太湖生态岛新能源展示体验中心投入运行,发展绿色智慧交通,大力发展低碳交通,购车最高可享受2万元补贴。中科院南京地理湖泊所太湖生态岛研究院、太湖生态岛研究院生态文明研究基地、太湖蓝藻研发中心等一批科研院所、基地的成立,让越来越多的院士、专家成为生态岛的“大脑”,为生态岛建设、生态研学游提供全方位的科学技术支撑。太湖生态岛与昂立教育、春秋国际等公司已达成初步意向,利用金庭美好生态建立生态岛研学中心,面向社会公众,尤其是学生群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保护研学旅游活动。

3.3 生态农文旅资源丰富,但文化资源整合利用不足

基层管理单位、农文旅服务公司(60%)、3处景点管理处(50%)、游客(62%)认为农文旅资源丰富,整合利用不足。太湖生态岛特别强调山水风景绝佳、气候宜人、季季有果、月月有花,但对江南文化、古村落文化等资源挖掘整理不够,整合开发利用不足。太湖生态岛拥有100多处历史文化古迹,具有独特的文化资源如耕读文化、商帮文化、古村落文化、红色文化、园林文化等。以洞庭商帮为例,该商帮位列十大商帮,相比晋商、徽商而言,整理洞庭商帮的文史脉络、当代商业价值的关注不够,相关资源的挖掘整理、转化利用不足。

3.4 农文旅融合项目层次不高、特色不够明显

太湖生态岛生态农文旅产业相关从事人员(42%)、太湖生态岛生态农文旅消费者(69%)认为,农文旅融合层次不高,特色不够明显。太湖生态岛大部分农文旅融合项目以初层次观光旅游为主,经营着农家乐餐饮服务、果蔬采摘、垂钓等,体验式、沉浸式农文旅项目内容屈指可数,对深层次的文化、民俗风情、文化体现发展不足,特色也不够明显。农文旅融合经营主体与太湖其他岛屿相比,提供产品服务一直存在形式简单复制、雷同率较高、同质化竞争激烈等问题。

3.5 生态农文旅品牌竞争力不强,宣传力度不够

品牌竞争力是在市场竞争环境下,文旅项目拥有造强势品牌并具有持久发展的能力。景点管理处(67%)、农文旅服务公司(67%)、太湖生态岛生态农文旅资源拥有者的相关人员(85%)、太湖生态岛生态农文旅消费者(76%)认为,目前太湖生态岛整体品牌竞争力不强,宣传力度不够,与上海崇明国际生态岛、千岛湖风景区相比仍有不小差距。相关部门也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宣传和推广太湖生态岛建设项目。太湖生态岛缺乏旅游品牌整体形象策划,其品牌塑造、品牌包装、品牌传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6 生态岛开发下,当地居民利益被忽视

生态岛生态农文旅资源拥有者的相关人员(当地居民为主)(63%)认为,生态农文旅开发下,在村民就业、生态价值转换为居民的福祉等方面,居民利益受到忽视。同时,基层管理单位也表示存在一些资源拥有者(当地居民为主)、开发方、生态资源保护之间的利益冲突,在古村落保护、水源地保护、景区开发过程中,岛内当地部分居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可支配收入相对偏低,参与度、积极性不高。

4 太湖生态岛生态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

生态农文旅融合发展主要有哪些制约因素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关注点。本文在总结众多国内学者研究制约因素观点的基础上,结合生态发展论、产业融合理论和文化产业经济论,咨询苏州石湖智库、苏州大学东吴智库相关专家进行修订,最终确定制约太湖生态岛生态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分类提炼为三种,即直接因素、中间因素和根源因素。直接因素包括产品营销、生态农文旅品牌和体验满意度;中间因素包括社区参与、节庆、工作人员素质、生态农文旅资源、生态农文旅创新和道路交通及基础服务设施;根源因素包括区位、城镇化及生态农文旅规划(见图1)。

图1 太湖生态岛生态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

4.1 直接因素

直接因素主要包括产品营销、生态农文旅品牌和体验满意度。产品营销是指生态农文旅提供者为满足游客的体验要求,带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而开展的一系列影响活动;生态农文旅品牌是指生态农文旅经营者提供设施、产品、服务等各要素构成的形象总称。生态农文旅品牌的核心是品牌竞争力,是指在市场竞争环境下生态农文旅拥有造强势品牌并具有持久发展的能力;体验满意度是指客户的体验需求被满足后的愉悦感。

4.2 中间因素

中间因素主要包括社区参与、节庆、工作人员素质、生态农文旅资源、生态农文旅创新和道路交通及基础服务设施。社区参与是指本地居民自觉自愿参加的关于生态农文旅的各种活动并影响着生态农文旅产业的发展;节庆是指生态农文旅地区以特定主题活动方式,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一种社会活动;工作人员素质是指工作人员的品质素养与各项专业能力;生态农文旅资源是生态农文旅发展的前提,是生态农文旅的基础,包括景区景观、景区环境和文化底蕴等;生态农文旅创新包括生态农文旅产业外部一切服务于生态农文旅(活动)的创新;道路交通及基础服务设施为适应旅游者在旅行游览中的需要而建设的交通道路和各项物质设施的总称。

4.3 根源因素

根源因素包括区位、城镇化和生态农文旅规划。区位是指代表生态农文旅区占有的场所,也包含在地理上的位置、布局等生态农文旅经营者所提供设施、产品、服务等各要素构成的形象。城镇化指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本研究主要是指城镇化对生态农文旅的相关影响;生态农文旅规划依托规划区域的旅游资源及内外部条件,对区域生态农文旅产业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发展的科学谋划。

5 太湖生态岛生态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基本路径

依据生态发展论、产业融合理论和文化产业经济论,结合太湖生态岛生态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开发模式和制约因素,本文在挖掘太湖生态岛生态农文旅融合发展现实困境基础上,提出太湖生态岛生态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基本路径。太湖生态岛生态农文旅融合发展基本路径的核心思想是把“两山”理念转化为苏州的生动实践,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全民共建的工作机制,以期为太湖生态岛生态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价值引领,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

5.1 统筹政策,借鉴经验,系统开发生态农文旅资源

要统筹太湖生态岛、江南文化、大运河文化、“夜ZUI苏州”夜间经济、红色文化、乡村振兴等相关政策,以人民需求为导向体系,科学系统地开发太湖生态岛生态农文旅资源。学习借鉴我国上海崇明岛国际生态岛、美国长岛、韩国济州岛、日本宫古岛先进理念,借力生态文旅专家团队和专业力量,在生态环境可承载前提下优化生态农文旅产业布局。

具体建议有,一是市委市政府针对太湖生态岛推出生态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出台实施意见或管理办法。政策依据是《苏州市太湖生态岛条例》《关于支持太湖生态岛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大力开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多重功能、多种模式、多元价值;二是制定积极的研学政策进行引导,推进研学基地的申报认定与课程建设,构建生态研学旅游人才培养长效机制,让生态研学逐步成为太湖生态岛的重要名片;三是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合作,持续探索符合市情太湖生态岛生态农文旅发展创新模式。借助先进技术手段,系统开发生态农文旅资源,打造高附加值的生态农业项目。如结合世界级生态岛开发模式、特色产业带状开发模式和科技创新开发模式,以“高科技农业、高品质农业、高附加值农业”为功能定位,让生态岛逐步成为“生态农业科创岛”。

5.2 严守红线,强化监管,加大生态红线执法力度

太湖生态岛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及生态安全在生态岛建设中的基础地位都要求确立该岛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强调加大对生态红线的监管力度,对于突破生态保护红线的行为要坚决给予惩罚。

具体而言,一是明确逾越生态保护红线行为的法律责任和政治责任,加大对生态保护红线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二是对生态岛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的生态状况进行日常监测,对岛内商业开发活动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进行严密监管,对监管主体责任进行追究,加大对监管失职、渎职行为的打击力度;三是强化区域联动协调执法。争取太湖流域管理局支持,与太湖流域各地市建立协作机制,就环境标准、污染排放、资源取用、生态补偿等方面强化区域联动协调执法;四是鼓励社会公众深度参与监督,设立奖励举报制度,并保护举报者;五是引入媒体舆论监督,即对生态违法行为进行舆论曝光,让舆论监督成为整治生态环境问题的利器。

5.3 整合资源,留住乡愁,提升生态农文旅产品层次

在突出生态保护前提下,因地制宜,整合彰显生态农业、太湖特色田园风光、江南文化、古村落文化资源,提升生态农文旅产品层次,打造以生态为主题,融文、旅、产、学、研为一体的沉浸式体验精品度假区。

要对耕读文化、商帮文化、红色文化、园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进行盘点、分类、整合,并进行系统论证,形成太湖生态岛特色文化体系。在农业与旅游融合中,发展特色田园综合体和大地景观农场,融合民俗文化体验性模式,扶持智慧农业和农村电商。推动民宿转型升级,满足多元旅游市场需求,把民宿由单一的住宿点培育成“住宿+餐饮+景点+路线+农产品”一条线服务、多元平台。在农业与旅游项目推进过程中,要尽可能摒弃城镇化态势,留住“乡愁”,注重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例如,打造太湖生态岛特色农田、农产、农具、村路、村溪、村宅等,发展传统文化体验、科普文教、康养旅游一体项目。

5.4 创新营销,加大宣传,提升生态岛品牌竞争力

一是全面推进生态农文旅目的地创新营销系统建设。对“网红打卡地”与景区观光内容进行联合影响设计,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网红打卡点、精品旅游路线与体验活动项目;鼓励开展农事节庆活动,由镇街组织开展的农事节庆活动,并按实际费用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对重大文旅活动、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文化活动给予鼓励和支持,并给予一定奖励;策划生态水资源、传统手工艺、民间文化习俗等主题研学体验活动,为生态农文旅凝聚人气,立足市场需求巧搭生态新消费场景。

二是多渠道多方位强化生态岛形象整体宣传推广。发挥政府积极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农文旅宣传推广和中介服务,充分利用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开展在线宣传推广和产品销售等。

三是推动品牌形象精准开发。生态岛品牌核心是品牌竞争力,要建立全面品牌建设意识,把“太湖生态岛”品牌作为太湖生态岛建设的核心资产,巩固品牌基础能力,强化品牌管理能力,拓展品牌市场能力。

5.5 科技赋能,创意开发,完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

强化科技赋能,“活”化生态农文旅资源,让数字经济、创新文化体验成为生态农文旅资源从静态展示到活态传承的支撑,并完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在科技赋能方面,一方面,要加快数字技术在生态产业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文化场馆、景区景点等开发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打造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应用场景;另一方面,要集聚高端要素创意开发,推动传统特色文化、民俗风情融入。在完善配套设施方面,在“生态+交通”规划理念下,持续打造绿色、低碳景观交通网络,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同时,还要考虑生态岛与市区联系更美观更便捷;建设生态旅游民宿集聚区,打造一批生态乡村旅游精品民宿;发展特色餐饮文化,配套乡土农产品销售。

5.6 利益共享,注重居民参与,加大生态补偿力度

在具体项目规划实施上,要强调多元主体义务和责任,以产权为纽带,不断优化利益联结机制,组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在优化利益连接机制方面,激发居民参与农业旅游开发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当地居民从交通、生态、教育、医疗、文化、产业、区域合作等方面享受生态岛建设的利好。此外,还要加大对利益受影响群体的补偿力度,在解决生态补偿“有没有”之后,还要关注生态补偿“实不实”“好不好”。

猜你喜欢

农文太湖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产学研离距离推动“农文旅”三产融合
——来自蜜梨之乡的科技小院
融合菜
浅谈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中方向越南移交“红通”毒枭
太湖思变2017
太湖揽春
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