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初中化学教学

2024-01-01汪纪英

山西教育·教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化学微课

汪纪英

“互联网+”背景下,高效、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辅助材料,拓宽学生眼界和知识面,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课下深入实践探究提供有效的途径,助力提升其实践能力。初中化学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辅助技术,让化学知识的讲解和分析更为流畅、生动、易懂,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微课、虚拟实验室和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手段,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让概念知识的呈现更生动

概念知识作为初中阶段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实现理论知识深化的重要基础。有些化学知识的概念界定比较抽象、晦涩,学生理解的时候比较复杂,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分解概念知识的要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一一进行通俗化解读,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并牢记知识要点,在头脑中形成全新的认知体系。这种教学模式相较于口头论述的形式,教学效果更直观,教学目标也能得以顺利完成。

2.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可以整合大量的网络资源,使其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有效素材。无论学生如何获取知识,都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下开展实践活动,所以,在网络平台的推动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自行搜集材料,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课堂实效也得到真正提高。

3.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创新思维,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和创新性思维训练活动,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和整合知识,避免出现思维上的局限性。这样,学生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就会更具体,能够快速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这也是实现学科目标的有效手段。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拓展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教师更新观念、与时俱进,通过各种有趣、新颖的教育模式,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灵活发展,也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更多收获。

二、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1.多媒体在初中化学中的辅助教学

多媒体的有效运用,能够改变当下化学教学的诸多弊端,并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在“可燃性气体的点燃”实验中,要求学生仔细检查气体的纯度。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要点,避免实际操作的时候给学生带来伤害。此外,教师也可以创设合适的、新颖的相关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激发其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能真正爱上化学。

多媒体声色兼具,合理使用可以实现动静结合、能调动学生的感官效果。如在“电解水实验”的观察中,通过课件可以形象且生动地展示电解水实验,学生会对化学变化中的分子、原子有更深刻的认知。又如,在“酸和碱性质实验”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进行更直观、细致的观察和总结,认识指示剂的变化状况,发现化学的神奇之处。

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以动态模拟的形式,充分展现了化学知识要点,帮助学生理解了化学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进而提高了教学效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微课在初中化学中的辅助教学

初中阶段是学习化学知识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学生主动接触和了解化学的主要阶段。为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可利用微课技术,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首先,教学阶段的知识导入。教师选择符合学生认知需求的内容,采用录屏、手写屏的形式,配合各种演示类的软件展示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更生动、有趣。在教学导入的时候,有效运用微课视频,能够构建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相互交流,为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结合化学知识的相关内容,教师可利用微课展示生活中的某些化学现象,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打开学生探索的大门。

其次,课堂上微课的有效运用。为确保顺利、高效开展教学工作,教师需要提前摸清楚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包括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困惑,然后结合教学目标对化学内容进行细化调整。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主动思考化学问题。尤其是在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和学生进行互动,可以充分体现微课视频的优势,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升教学效果。

最后,课后结束阶段微课的有效运用。为完善评价体系,教师结合学生的课上表现情况,利用微课梳理重点难点知识,接着制作成微课视频,上传网络。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下载,随时复习和预习。同时,教师在微课中添加辅助材料,如实验图片、思维导图等,通过微课进行补充讲解,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化学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同时做好知识的反馈和整合,对最终的评价流程进行合理调整。

3.虚拟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辅助应用

虚拟实验就是利用虚拟软件,学生在计算机操作的时候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以虚拟角色进入其中。虚拟实验的操作,包含酒精灯、高锰酸钾等仪器和药品。学生在实验主题下,按照教师的指导进入合适的界面,选择合适的器材进行操作。实验的流程以及具体的操作、注意事项则是在软件系统下完成,学生操作的时候只需要点击对应的图表,按照实验的流程、现象以及某些结果进行合理操作即可完成化学实验,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给出合理建议。虚拟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师生相互讨论,最后进行总结和交流,使学生能真正掌握具体的操作原理、方法和步骤。

虚拟实验需要在软件系统中进行操作,所以,对初中化学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模拟和创新的时候,还需要体现虚拟实验的交互性特点,为学生传递一种真实的感受和认知。如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虚拟实验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体验反馈,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其中高锰酸钾的颜色,以此激发学生实验操作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虚拟实验的运用,有效降低了化学实验操作中存在的潜在危险。部分化学实验用到的酸碱性物质、药品具有腐蚀性,而结合信息技术下的虚拟实验开展教学活动,则可以让学生进行虚拟操作,避免了意外的发生。

4.“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初中化学中的辅助应用

初中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素材有着紧密联系,若有丰富的素材,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也会提升。反之,若是单一的素材,则容易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利用线上的校本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通过互联网进行素材的搜集和整合。在学习资源的辅助下,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会更深刻,整体的学习效果也会得到自然提升。

初中化学教师要深度了解智慧课堂建设的要点,通过线上的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素材。首先,教师利用网络上的资源和多样化的素材,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以更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他们熟知的化学变化和化学现象,揭示内在规律。其次,线上教学做好重点难点的总结工作,线上绘制思维导图,将不同的资源上传平台,为学生线上学习提供丰富素材。还可以在校本资源平台中增设开放类的板块,引导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进行交流和学习,让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更强烈的探索欲望。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既能优化教学流程、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全面认识信息技术的各项优势,充分发挥其作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化学的独特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乐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化学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