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课堂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24-01-01刘丽雯

山西教育·教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保护色血型生物

刘丽雯

设置生物学科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生活、对大自然的认识,从而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生物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严谨性,在课堂上很难呈现全部的知识点。目前,很多生物教师仍然采取单向输出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少,学生对生物学习缺乏兴趣,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基于此,本文从巧设疑问、创设情境、设置实验、设计游戏四个方面探索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以期给广大教师带来更多启示和参考。

一、巧设疑问,引导学生探索生物的奥秘

带着问题去学习往往会有显著的学习成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联系生活巧设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探索隐藏的生物奥秘,有效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和探索欲望。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一步步解开生物的奥秘,带给他们胜利的体验,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满足感。

以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输血与血型》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公益广告作品《生命因爱延续》,这条广告的主题是献血挽救生命。接着,教师巧妙设计几个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逐步去探索生物知识。问题一:我们在医院做完血液化验后,医生总会告诉我们血型。你们知道自己的血型是什么吗?问题二:常见的血型有哪几种?问题三:什么血型的人可以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输血?问题四:成年人血量大概是自身体重的多少?按成年人比例算,你能算出自己的血量大约是多少吗?这些问题包含最基础的血型知识,也有较复杂的血液计算知识。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逐个解答问题,在此过程中不用教师催促就能自动自觉参与到学习中。学生通过翻阅资料,查找教材知识点,探究课本内容,很快知道常见的血型有A 型、B 型、AB型和O型四种。从理论上讲,O型血可以向其他三个血型的人输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也掌握了血量计算的方法,并乐此不疲地计算起自己的血量。这样的教学打破了沉闷的课堂气氛,能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体会学习的乐趣,探索生物的奥秘。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挖掘生物的深度

生物与生活紧密联系、息息相关。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起来。用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把一些难懂的生物知识展示出来,通过生物与生活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重点与难点,还能将生物教学变得更有趣味,让他们乐于学习、享受学习。

以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为例。教师先创设情境:今年72岁的吴浩兴出生在一户普通人家,父母一共生育了6个子女,子女们先后组成6 个小家庭,全家祖孙四代38人。教师出示5 张全家福,这些全家福记录了1975年至2015年一个家庭经过四代人后的变化情况。这样的情境,学生自然会联想到自己的爷爷奶奶、父母那一辈兄弟姐妹众多,不像自己这一代,兄弟姐妹甚少。对于为什么家庭人口会变少,学生自然会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时,教师播放世界人口情况图供学生观察、思考,并讨论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轻松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投入到问题的探索中。教师出示人口增长柱形图,引导学生分析相关数据,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完成柱形图。学生通过资料分析,了解了人口增长快的原因以及人口增长过快对生物造成的影响。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人类活动既能破坏环境又能改善环境,从而树立了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设置实验,引导学生理解生物的原理

生物中一些知识光靠教师口头讲授,学生是很难理解的。这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实验,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跟着教师的实验步骤一步一步揭开生物的奥秘,理解生物的原理。

以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为例。本节课需要讲解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列举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师可以设计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和光合作用实验,通过实验讲解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通过两个实验的比较,学生逐步建立起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呈现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设计:(1)实验选材与准备:较透明的玻璃饮料瓶、萌发的种子、纱布、注射器、澄清的石灰水、细线、烧杯、塑料薄膜、橡皮筋、饮料管等。(2)实验原理及装置:将萌发的种子用纱布包好悬于较透明的玻璃瓶中部,用塑料薄膜覆盖瓶口,盖紧瓶盖,接着将澄清的石灰水注入瓶底,观察瓶子中所起的反应并分析原因。通过这个实验的演示,学生理解了呼吸作用是一种分解过程,通过呼吸作用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个实验的原理是植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具有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实验中,学生只要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就能判断出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实验是之前学习过的内容,它与植物的呼吸作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通过实验复习光合作用的知识,与植物呼吸作用知识串联起来,可以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简单的实验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在观察、探究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思考能力,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猜想、推理、分析、归纳、总结等综合能力。

四、设计游戏,引导学生体验生物的乐趣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活跃、跳脱的阶段,初中生物要学习的虽然是一些基础知识,但对于刚接触生物学科的初中生来说难免晦涩难懂。针对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教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生物知识,进而理解更多的生物知识,并能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游戏教学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它既能放松学生学习心情,还能带给学生愉快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游戏中强化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以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生物进化的原因》中的《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游戏:准备10种颜色的变色龙贴纸,分别贴在教室的桌子、讲台、黑板、学习园地等地方,让学生找出这10 张贴纸。对于颜色鲜艳明显的贴纸,学生能一眼找到,但是黑色的贴纸贴在黑板上,与黑板融为一体,学生就没有找到。这时,教师再引入动物保护色的知识点,动物都有自己的保护色,它们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与之相近的环境中,人们很难发现它们。这些保护色给了它们最大的保护,让它们能安全生存下去。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动物都有自己的保护色,如变色龙、斑马、竹节虫、枯叶蝶、树蛙、螳螂、金钱豹等,它们的保护色大多与它们生存的环境有关。生物为了生存进化,不断适应环境,保护色是生物进化的一种结果。以游戏导学,让学生对动物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初中生物知识点繁多,实践性较强,也与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关注,使他们自愿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同时,教师应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每一节生物课,引导学生多思考、探索,通过构建轻松愉快的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保护色血型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猫科动物的保护色
猫科动物的保护色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第12话 完美生物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侦探
4种血型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