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大语文教育”战略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2024-01-01李永童

山西教育·教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诗词素养语文

李永童

“大语文教育”是有突破的语文教育思想,它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相结合,把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训练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提升素养。本文从大量阅读、名著阅读、阅读习惯、课堂拓展、资源共享等方面,通过分析研究“大语文教育”在课中的具体实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以点带面实现大量阅读

“群文阅读”,即1+x群文阅读教学,是指以增强学生的阅读素养为目的,以课文内容的某个点为切入点,向课外阅读拓展和延伸,而进行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拓展阅读教学也是一种新的形式,它注重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找到与之相关的“x”,并以“x”为切入点,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

例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猫》《动物笑谈》《狼》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说出三篇课文中作者对动物细致描写的句子及其作用,然后引入阅读《白猫王子》《松鼠》等课外篇目,让学生探究文中运用了哪些细节用以描写表现动物的特征,以及对动物形态、趣事描写的同时蕴含了怎样的情感等问题。又如,教学《天上的街市》一课时,教师可提炼“牛郎织女”传说的意象,拓展阅读诗歌《秋夕》《七夕》《鹊桥仙》等,在不同的诗歌中把握“牛郎织女”这一意象的含义,表达作者不同的情感。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群文阅读意识,丰富学生的阅读方式,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

二、引导为契做好名著阅读

七年级上册主要涉及《朝花夕拾》和《西游记》两篇名著阅读。如果仅仅让学生随心地阅读、随性地摘抄和积累,丰富不了学生的人生感受和经验,也不能帮助学生思考人生问题。所以,教师就需要组织学生会读名著、读好名著,这样才能让阅读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例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朝花夕拾》一课时,教师首先要借助课本对作品作整体介绍,让学生了解作者、作品等文学常识,在课堂上精讲精读选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然后,教师可设置专题探究:(1)“童趣鲁迅”。让学生找出记叙或提及鲁迅童年生活的篇目,练习考查这些内容。(2)“画人物”。让学生找出每一个人物,针对人物性格特点和描写人物的方法,对这些人物形象进行简笔勾勒。(3)“鲁迅的儿童观”。让学生找出对孩子天性的描写,学习鲁迅“救救孩子”的哭诉。通过三个专题的引导与学习,学生对该作品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之后学生也提出许多有价值的专题,如童年鲁迅的求知欲望、童年鲁迅的交友观等。这样的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为其今后的经典诵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学生的阅读视野更加开阔。

三、积累扩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为了学生脱离浅显阅读,改变直观性思维和依赖性强的阅读习惯,同时让学生拥有正确的阅读价值导向,教师让学生准备了一个“摘抄与积累”本,每周有计划地安排一些阅读篇目,并将自己喜欢的优美句子、段落,或是篇目摘抄到积累本上,每周必须积累1~2页,每天诵读这些积累的句段,而且每天安排一位学生在课前作2分钟美文赏析的分享。此外,教师还应有效衔接教材内外相关的学习资源,适当拓展教材内容。

例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春》一课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阅读《春之怀古》,在教学完《济南的冬天》一课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阅读《北方的冬天》,在教学完《雨的四季》一课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阅读《享受春雨》等。阅读时,需要学生运用课堂所学习的赏析方式赏读并做好积累和展示,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而且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还提升了学生作文语言的感染力,更培养了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又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猫》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收集与猫相关的生物知识,在课前以演讲的形式展示。然后,教师补充冰心、季羡林、丰子恺等老师和猫的故事。这样,教师把语文课堂和生物知识紧密结合起来,既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大语文教育”的目的。

再如,教学《台阶》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课余时间拓展中国台阶的作用,让学生尽可能地收集各种台阶的图片并在课上进行多媒体展示。这样,学生在赏析文本的同时,也走进了传统文化,了解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激发了学生探究中华博大文化的激情。教学《邓稼先》时,教师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两弹一星”的知识,学生在赏读文本的语言文字并领略邓稼先的优秀品质之外,也了解了什么是“两弹一星”及历史意义等,从而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学科融合促进全面成长

在“大语文教育”背景下,语文教育不再局限于知识传授本身,而成为引导学生综合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支柱与载体,使学生能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收获并实现成长。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各不相同。为了扩宽学生的阅读领域,教师需要以“大语文教育”理念为基础,积极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包容性与延展性,以知识内容为载体,致力于带给学生综合化的学习发展体验,促进学生实现多维度的综合成长。实践中教师应当以教材为基础,以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为标准和参考,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及方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提高教学质效的同时为学生的多维度成长带来有力引导和支持。同时,教师既可以将核心素养全面渗透至课堂,又可将语文教育变作生命教育,还可深化语文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美术教育、思政教育等跨学科融合,真正做到构建全面包容的“大语文教育”课堂。

例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天净沙·秋思》一课时,教师积极打造了“大语文教育”课堂。首先,从课文出发,挖掘文中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在学习诗词的同时提高语言能力,提升审美鉴赏水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接着,教师将语文课堂和美术教育相结合,鼓励学生一边阅读诗词,一边基于文字展开想象,尝试将自己脑海中想到的场景画在纸上,实现抽象与形象的有机结合,践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理念。在学生完成绘画之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与诗词内容相关的图片,借助图片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描绘的意象,感受作者创造的意境,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感受诗词,推动学生审美鉴赏水平大幅度提升。

总之,“大语文教育”课堂的运用,使语文学习不再局限于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更使语文课堂的深度与广度能不断得到提升,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的教学方式为新时代的语文营造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有利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诗词素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诗词之页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