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024-01-01高云

山西教育·教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美食文本

高云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培养学生语感,以及情感体会、思想领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受传统“填鸭式”“一言堂”教学模式影响,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往往得不到很好的提升。因而教师如何突破教学困境,进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成为当前热议的话题。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励学生阅读,提高阅读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多采用以讲代读的模式,教师一味地讲,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提高首先要进行大量阅读,有了量的积累,才会产生质的飞跃。因此,教师要先想办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打破以讲代读的模式,在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阶段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让他们能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中。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发散思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一想玲玲的画都画了些什么。课前预测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给学生展示课题,让学生想一想课文的内容是什么,猜一猜课文会通过怎样的形式来描述。学生带着疑问进入阅读中,自然会仔细阅读,寻找问题答案。学生读了一两遍课文后,掌握了课文大意,知道了这是一个玲玲不小心弄脏参评画,经过爸爸启发,巧妙补救,最后作品获奖的故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文本内容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产生阅读和探索的欲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期待和欲望阅读时,就会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探索、思考,对阅读始终怀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可设置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1)通读课文,本文中“谁”“端详”着什么?(2)文中有一句“怎么了,孩子?”爸爸放下报纸问。(急切)。如果爸爸不急切会怎样读?如果爸爸急切,又是怎样读?学生通过阅读练习,体会爸爸对孩子的关心、呵护,感受到爸爸那浓浓的爱。在阅读教学的后续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在阅读课文后,我们知道了玲玲的画最后获奖了。想一想获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积极思考后,明白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看到的那么糟糕,只要肯动脑筋,事情就会有转折点,就会柳暗花明。

二、注重语言积累,引导读写结合

很多学生之所以觉得阅读枯燥无趣,一是因为快餐式阅读,没有深入阅读,过目就忘,读了也记不住内容,更体会不到文章的中心思想,二是在阅读中不注重好词好句的积累,体会不到语言的魅力。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攻破这两重障碍,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语言积累,走出课本限制,拓展课外阅读,培养阅读习惯,引导学生读写结合,通过输入和输出,稳步提升阅读能力。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教学为例。课文涉及很多关于做菜的字词,如“菠、煎、腐、烧、烤、炒”等16个生字,“美食、红烧、烤鸭、羊肉、炒饭”等词语。虽然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听到这些字词,但要写出来却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要注重字词的积累,方便课文的顺利阅读。同时,还要注重课外相关书籍的阅读,如《中国吃》《大杂烩》这些主要介绍民国时期美食的读本。《徘徊的鱼》《味蕾上的南方》《鱼头的思想》《左烧烤右煨汤》这些书籍也可以涉猎。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取其中一两本书中有趣的片段,给学生展示出来,激发学生对中国美食的兴趣。此外,教师也可以播放《舌尖上的中国》视频片段,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更多的中国美食文化。这种以课外书籍和视频辅助教学,带学生走出课本的封闭圈,不仅拓展了他们的思维,而且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阅读渠道认识了更多的中国美食。如此就能从美食过渡到文化,在探究美食的过程中领悟美食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在阅读之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也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美食,制作成菜谱。这样,有助于学生在积累中提高阅读兴趣,在读写锻炼中提升阅读能力。

三、丰富教学方法,促使主动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促使学生主动阅读。如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制作精美的课件,用视频、图片等将课文更详细地展示出来。多媒体设备将课文内容更直观、更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觉投入到阅读中,并体验阅读的乐趣。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为例。若教师口述肯定无法将各个传统节日的细节展示出来,学生也无法体会节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此外,单纯文字的阅读,学生会难以发挥想象。这时,教师就可辅以多媒体设备教学,通过不同节日的活动图片、视频,让学生分清楚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相关活动有哪些。如给学生看几张图片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节日。图一:放鞭炮、拿红包。图二:祭祖、扫墓。图三:吃粽子、赛龙舟。图四:吃月饼、赏月。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能够快速得出答案:图一为春节,图二为清明节,图三为端午节,图四为中秋节。这样的方式让学生除了了解这几个传统节日外,也会对其他的传统节日倍感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更乐意阅读。由此,教师顺利引出传统节日的教学,总结我国传统节日共有哪些,在这些节日中都有哪些主要活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准备一本日历,让学生找一找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分别是哪天,并让学生观察这些传统节日的日期排序有什么规律。经过观察学生发现传统节日大多是农历日期,但有一个例外,清明节是以公历日期为准,清明还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时教师可以引出杜牧的《清明》,通过古诗讲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更全面地掌握传统节日知识。

四、确立主体地位,发挥阅读想象

语文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作者对话。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构建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确立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要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学会自己阅读、自行体会。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要在阅读教学中从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理解,分段分层体会,让学生发挥想象,根据阅读文本拓展思路、发散思维,从点到面进行有联系的想象,进而提高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整体理解,体会作品的深层含义,感悟其中的思想情感。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开满鲜花的小路》教学为例。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读并学会11 个生字的认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两个教学目标很容易实现,只要教师带着学生多读写几遍,多朗读几遍就完成了。难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生活的美好。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预留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通过读一读、写一写、仿一仿教学活动,让学生能投入到阅读思考与探究中,感悟作品的情感。读一读,给学生5分钟时间自由阅读,熟悉文本内容;写一写,把文本的意思概括出来,提炼中心思想;仿一仿,把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挑选出来仿写,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这样的教学,避免了学生鹦鹉学舌般的应付式学习,学生在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中能逐步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方式有很多,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更多高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探索、领悟。如此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更多,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稳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美食文本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美食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美食都被玩坏了
美食的诱惑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