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新经济引擎培育的区域植根性分析及策略研究

2023-12-30范英

辽宁经济 2023年11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培育

范英

〔内容提要〕对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创意经济、冰雪经济的培育植根性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黑龙江省应重点培育的新经济引擎。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实现区域植根性所面临的挑战,即在去除过剩产能中面临挑战、在人才队伍建设中面临挑战、在专项资金筹措中面临挑战、在形成经济合力中面临挑战、在实现红利分享中面临挑战。以此作为问题域,从五个方面给出了黑龙江省新经济引擎培育的策略: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新经济引擎的分布、加强职业教育满足初始阶段人才需求、创新社会资本利用模式破解资金短板、基于商业维度形成层次性的关联效应、以财政助力发挥收入二次分配的功能。

〔關键词〕黑龙江省;新经济引擎;区域植根性;培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就为新时期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治支撑和政策支持。黑龙江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去除过剩产能和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步入经济转型的深水区时也面临着诸多困境。这就要求,新时期黑龙江省需大力培育新经济引擎,并重视新经济引擎的区域植根性要求,使新经济引擎成为助力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内驱动力。目前,黑龙江省政府已经勾勒出较为清晰的新经济引擎培育的路线图,在实践过程中应兼顾经济存量消化之需,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区域发展理念导引下,使处于传统产业中的劳动者能参与到新引擎的培育之中,并最终分享由此所带来的区域经济发展红利。

一、背景资料

(一)数字经济让“老字号、原字号”焕发新生

2022年1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工业振兴计划”。2022年3月,在全国人大会议黑龙江省代表团新闻发布会上,黑龙江省人大代表表示今年将全力实施工业振兴计划,以工业振兴促进黑龙江振兴取得新突破,并且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把大力发展战略性数字新兴产业作为战略性举措。

(二)生物经济:预计2025年总规模超4200亿

中共黑龙江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实施生物经济,创新发展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干细胞工程等生物工程,推进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农业等产业发展。而此前出台的《黑龙江省“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和《黑龙江省支持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中,也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省生物经济总规模将达4200亿元以上。

(三)“创意设计+”赋能产业升级

在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出台《黑龙江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0年)》和《黑龙江省支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这在黑龙江是历史上首次,具有开创性。在新闻发布会上,黑龙江省文旅厅发言人对创意设计经济扶持政策进行解读,对新设立的创意设计企业,最高可给予100万元补助;对引进的国内外知名创意设计机构区域总部和设计大师工作室,分别给予最高200万元、100万元奖励,并鼓励各市地向引进企业提供至少3年免费办公用房;对省级和国家级工业设计研究院最高补助分别达1000万元和2000万元不等。

(四)发展“金银山”:冰雪产业爆发式增长的黄金时代已来临

为全面贯彻落实“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冰雪资源优势,抢抓后冬奥新一轮冰雪经济发展热潮,把“冷资源”变为“热经济”,黑龙江印发《黑龙江省冰雪经济发展规划(2022—2030年)》,并配套制定了《黑龙江省支持冰雪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以上所勾勒出的新经济引擎符合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实际,也与国家产业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相契合。随着东北振兴新征程的启动,需发挥新引擎所带来的合力效应,这样才能在有效配置区域经济资源的基础上,使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因而,对黑龙江省新经济引擎培育的区域植根性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二、黑龙江省新经济引擎培育的区域植根性分析

(一)数字经济培育中的区域植根性分析

在培育黑龙江省数字经济时,需精准把握该经济系统中的技术构造和实现经济引擎效应的原理。一般而言,数字经济所蕴含的技术功能模块主要为:智能化模块和信息化模块。这两类模块嵌入至特定的硬件模块之中,并以耦合状态发挥着相应的功能,所以从技术层面来看,发展数字经济并无分析区域植根性的必要。然而,在实现数字经济引擎效应时,则需展开区域植根性分析。根据经济学原理可知,区域之前在竞争中仍需以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为目的,这样才能增大区域内的经济剩余为扩大再生产提供保障。获得超额剩余价值需提高黑龙江省区域内的产业生产效率,使该生产效率高于东北地区的平均水平,唯有这样才能在由东北地区同一产业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基础上,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这就要求,黑龙江省在发展数字经济时需根植于域内优势产业之中,与优势产业已有的生产效率形成共振效应,进一步在东北地区获得产业发展优势。

(二)生物经济培育中的区域植根性分析

生物经济所涵盖的产业领域十分广泛,正如上文所提到的: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农业等产业。在分析生物经济培育中的区域植根性时,需回答这样两个问题:(1)黑龙江省发展生物经济的先发优势是什么?(2)黑龙江省发展生物经济的产业价值实现途径是什么?对以上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找寻生物经济在培育中的区域植根性元素。在生物经济发展中,黑龙江省有享誉国内的农产品便是“大米”,如“五常大米”的售价在国内较其他地方大米的价格高。这就意味着,黑龙江省发展生物经济的先发优势在于生物农业,且以“北大荒”为地理标志的农业文化已经深入到国人的精神世界,这就为发展生物农业提供了品牌号召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黑龙江省发展生物经济的实现途径是:在与国内外同类生物产品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以保障市场供求维系在高位。可见,比较“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农业”等产业,或许在未来3年内仍需在生物农业上集中发力。

(三)创意经济培育中的区域植根性分析

根据百度百科对创意经济的内涵解析,其通常包括时尚设计、电影与录像、交互式互动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电视和广播,等等。此外,还包括旅游、博物馆和美术馆、遗产和体育等。创意经济的出现根源于消费升级所带来的市场需求,也是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产品创新使然。黑龙江省已经提出了发展创意经济的战略规划,但在推动创意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重点思考这样的问题,即本省创意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是什么?比较优势涵盖了空间优势、人才优势、文化优势、品牌优势等要素。就发展工业设计创意经济而言,黑龙江省可在交互式互動软件、软件及计算机服务领域集中发力。理由在于,此类工业设计创意产品更为注重使用价值和用户体验,而较为弱化对空间优势、文化优势、品牌优势的需要。而且,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代表的重点高校,其人才资源和技术储备能够支撑起该创意经济的发展。

(四)冰雪经济培育中的区域植根性分析

随着第24届北京冬季奥运会的成功举行,“冰雪经济”这一概念被国人所熟悉。黑龙江省将冰雪经济作为新经济引擎的培育对象,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拥有强大的区域体育文化传统作为基础。在分析冰雪经济培育中的区域植根性时,需将提高域内冰雪产业的品牌号召力,以及与本土其他冬季旅游项目形成业务关联为出发点。不过,东北三省都具有发展冰雪经济的能力,且黑龙江省在发展该产业的区位条件上并不存在一骑绝尘优势。这就要求,在同质化区域间冰雪产业竞争中,黑龙江省需以差异化的冰雪经济发展模式增强产业品牌的市场识别度,还需在与其他本土冬季旅游项目形成业务关联的情形下,进一步凸显品牌的市场识别度。唯有这样,才能给域外消费群体前来体验冰雪项目以充分的理由。

三、经济转型背景下实现区域植根性所面临的挑战

在黑龙江省经济转型背景下,培育上述新经济引擎实现区域植根性还将面临以下挑战:

(一)在去除过剩产能中面临挑战

考虑到经济资源的承载力问题,黑龙江省培育新经济引擎需与去除过剩产能协同进行。黑龙江省的过剩产能主要为重化工业产能、矿产资源类采掘业产能。由于这些过剩产能的分布存在差异性,所以去除过剩产能的任务主要由地方政府完成。此时便面临着这样的挑战,即黑龙江省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化,这就为地方政府在去除过剩产能时带来了苦乐不均的局面。由这一局面所决定,黑龙江省在培育新经济引擎时也难免出现分布上的极化效应,而导致省内各地市间的经济发展水平陷入马太效应的泥淖。以哈尔滨、大庆为代表的城市存在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以鹤岗为代表的城市却存在经济发展的比较劣势,这样就将导致在对新引擎的培育中难以惠及全省各地。

(二)在人才队伍建设中面临挑战

黑龙江省所提出的四大经济发展战略将适应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但在考察这四大经济发展模式后发现,黑龙江省现有的人才储备将难以全面支撑起新经济引擎的培育。如上文所述,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代表的省内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将能支撑工业设计方向的创意产品开发。然而,在涉及数字技术与区域经济形成植根性发展中,以及在培育区域冰雪产业品牌号召力中等面临着人才短板。参考我国其他省份的经验,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可兼顾本土培养和域外引进的战略。本土培养主要以高校为人才培养基地,以优化和调整专业结构为人才培养手段,但这里由存在着一个问题:即相应的师资队伍建设又面临挑战。从域外所引进的人才要么进入高校、科研院所工作,要么进入国企工作,这就使发挥域外人才的作用需以较长的时间周期为代价,且还需保证所引进的人才能够在黑龙江省扎根。

(三)在专项资金筹措中面临挑战

借鉴国内外经验,可将新经济引擎的培育划分为四个阶段:战略规划阶段、基础建设阶段、新经济运行阶段、价值变现阶段。其中,基础建设和新经济运行阶段所耗费的时间较长,所以在这两个阶段所投入的经济资源也不菲。由此,便衍生出在专项资金统筹中面临挑战。由于黑龙江省面临着艰巨的去除过剩产能的历史任务,在完成该项任务时还需面对大量的转移劳动力的再就业问题,这些都将耗费大量的资金。在经济增量培育与存量消减协同发展中,使前者面临着较大的资金供给短板。从目前的相关研究中可知,同行都将商业银行作为专项资金供给的单位,但由于商业银行本身的风控需要,其专项资金供给存在着交易成本较高、借贷周期较长的现状,其难以适应上述耗时、耗力的两阶段新经济引擎培育需求。

(四)在形成经济合力中面临挑战

从物理层面来理解引擎的功能,在于为传动装置提供动能。同理,黑龙江省培育新经济引擎的目的也在于,为域内新经济发展模式赋能,并能助力实现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目标。然而,目前所提出的四大新经济发展目标,在某种程度上却存在着各领风骚的局面,而难以形成经济合力满足上述要求。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四大新经济引擎分属于不同的行业和产业,这就使它们之间存在着技术壁垒。若是仍由四大新经济引擎各自发挥作用,则将因无法获得范围经济效应而使黑龙江省的经济资源投入陷入低效状态。那么,我们是否可从现代商业运维的视角来考察四大新经济引擎间的关系呢?笔者认为,在现代商业运维环境下能够使四大新经济引擎形成关联,而获得范围经济效应。

(五)在实现红利分享中面临挑战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目标。这就要求,黑龙江省在培育新经济引擎时需使域内人民分享经济红利,这也是实现区域植根性的要求。使域内人民分享新经济引擎所带来的红利的主要方式为:(1)以新经济引擎驱动传统产业改造,以提高和改善处于传统产业中劳动者的经济福利和工作环境;(2)使在四大新经济领域内工作的劳动者,能凭借辛勤工作获得满意的薪酬回报;(3)在新经济引擎的驱动下,能保护好黑龙江省的青山绿水,为省内人民群众创造出美好的生活环境,并为子孙后代造福。显然,目前在实现上述红利的分享中仍面临挑战,部分由省内各地市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引致,部分则由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视野与格局的局限性所引致。

四、培育新经济引擎的策略

(一)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新经济引擎的分布

1.加大对省情区情的调研工作

需在二十大的精神指引下,以区域协同发展为目标,加大对省情和区情的调研工作。调研工作的目的为,能以区域经济发展所存在的不足为导向,明晰新经济引擎培育的目标定位;并能充分认识到各地区在承载新经济引擎的比较优势。为了促进各区域的协同发展,调研工作的重心应放置在地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以探索通过培育新经济引擎来助力过剩产能的去除,并优化这些地区的产业环境和人才环境。为此,应重点关注鹤岗、鸡西、七台河等地区的产业发展现状,以培育创意经济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赋能。另外,通过调研工作可获得各区域之间的产业互补信息,所以可在城市间建立新经济引擎培育的战略合作关系。

2.以各地比较优势培育新引擎

黑龙江省提出了四大新经济发展方向,其中包括: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冰雪经济等。建议在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应以各地的比较优势为引领合理分布新经济引擎。由于在上文已经提到了可建立城市间的战略合作关系,所以在分布新经济引擎时不仅可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又能防止各自为政的情况发生。如,数字经济可分布在具有知识支持和传统产业支持的城市,如哈尔滨、大庆。在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新闻媒体对大庆市的产业转型升级问题持有较高的关注度,这就需使数字经济能为其产业转型升级赋能。绿色经济可分布在省内传统粮食产区,创意经济可向欠发达地区靠拢,冰雪经济因存在严格的自然禀赋要求,所以可根据各地区的情况因地制宜布置。

(二)加强职业教育满足初始阶段人才需求

1.重点加强高职阶段的人才培养水平

黑龙江省在培育新经济引擎方面正处在战略规划和基础建设阶段,所以为了有效配置域内经济资源,此时应重点加强高职阶段的人才培养水平。与本科教育不同,高职教育更突出区域植根性的人才培养要求,并在“1+X”人才培养模式下能增强毕业生对新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为此,黑龙江省应根据新经济引擎在各区域的战略分布,来引导各地市的高职院校优化和调整专业和课程方向。为了使高职人才培养能满足新经济所在产业的需求,应在校企合作框架下走出一条“企业进学校”的办学路径,并打通中高职衔接渠道使域内青年都能投身到新经济的发展之中。

2.以O2O培训模式满足人才培训需求

从黑龙江省所提出的四大新经济发展方向中可知,劳动者需建立终身学习系统才能不断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劳动者人力资本存量的不断提升也能帮助其不断获得新经济引擎所带来的红利。为此,黑龙江省需建立O2O培训模式以满足社会人才的培训需求。具体而言,各地方政府需统筹高校、科研院所、第三方培训机构的培训资源,通过建立由政府主管的人力资源培训网站,以无偿或有偿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开放。社会公众可以通过参与直播授课、视频教学等形式,完成对所在岗位的知识水平提升任务。特别对于创意经济的发展,不断地提升专业理念和拓宽专业视野尤为必要。

(三)创新社会资本利用模式破解资金短板

1.引入债转股模式解决长线建设之需

黑龙江省在培育新引擎时需投入大量资金完成基础建设,该基础建设主要涉及园区建设、新技术依赖的功能平台建设。在耗时较长的基础建设阶段,可引入债转股模式解决长线建设之需。已有同行就商业银行贷款提出了建议,但正如上文所指出的那样,商业银行面临着风控压力,其贷款资金不仅数量规模难以满足基础建设所需,且贷款周期也与基础建设周期难以匹配。那么,以地方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力军,通过向具有广泛前景的冰雪经济、创意经济融资,以债转股的形式深度参与到地方新经济引擎的培育之中,则值得探索。数字经济和生物经济在发展中具有较强的外部性,所以可考虑财政、金融机构、企业共同出资的方式,为基础建设注入资金。

2.引入PPP模式以解决短线建设之需

以“政府+社会资本”的PPP模式,可用以解决短线建设之需。在培育新经济引擎中,短线建设主要为:技术孵化平台、新经济人才培训机构等。由于这些项目与市场需求端较近,所以能为投资主体带来一定的收益,这就为引入社会资本创造了条件。地方政府可围绕所承接的新经济引擎培育任务,定向组建与商业化运维相联系的技术孵化平台,将诸如数字技术、生物技术等渗透至所在地区的产业之中,可成立由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方共同管理的技术咨询公司。在发展创意经济和冰雪经济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可成立由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方共同管理的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和考核机构。

(四)基于商业维度形成层次性的关联效应

1.打破技术视角重视商业维度的关联性

我们在看待黑龙江省政府所提出的四大新经济发展方向时,需打破技术视角而应重视商业维度的关联性。在“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创意经济、冰雪经济”之间形成紧密的商业联系:(1)数字经济向创意经济和冰雪经济渗透,以提高创意经济、冰雪经济的发展绩效;(2)生物经济可与冰雪经济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进而增强黑龙江省新经济引擎的品牌号召力;(3)创意经济可与冰雪经济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提升冰雪经济的市场融合度,并能开发出多元化的冰雪文化产品。随着黑龙江省新经济引擎培育工作的持续开展,我们还能从实践中不断发掘新经济之间的商业联系。

2.以商业维度的关联性导引区域间合作

在前面的论述中已经指出,黑龙江省在培育新经济引擎时需防止出现极化效应,所以提出了需根据各区域比较优势合理分布新经济引擎培育任务的建议。在这里,对四大新经济间商业联系的建立,可以增强商业维度的關联性引导区域间合作。黑龙江省应以哈尔滨作为新经济引擎培育的首位城市、大庆市作为副首位城市,以其所承担的数字经济发展任务为载体,将数字技术向生物经济、创意经济、冰雪经济渗透。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沿河平原、嫩江流域为生物经济发展地区,使之与哈尔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将创意经济发展任务交给鹤岗市、鸡西市后,创意经济发展城市又可与哈尔滨市、大庆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五)以财政助力发挥收入二次分配的功能

1.统筹新经济发展红利以藏富于民

不难发现,新经济引擎具有知识密集型的特点,且与黑龙江省传统产业比较还具有“轻资产”的优势。这就要求,应统筹新经济发展红利,使红利投入到改善民生、助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中,以实现藏富于民的目的。为此,黑龙江省应设立“新经济发展普惠基金”,在充分听取民意的基础上精准投入到医疗卫生、职业教育、休闲广场等公益性事业之中。

2.重视二次分配所形成的调剂功能

经验表明,在新经济发展领域的劳动者,其薪酬回报普遍高于处于传统产业的劳动者。为了防止出现收入分配上的“马太效应”,需重视二次分配所形成的调剂功能。如,财政可将来源于新经济发展领域的税收,重点投向处于传统产业中的经济困难群体,以落实二十大所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要求。

五、结语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了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就为新时期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治支撑和政策支持。黑龙江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对新经济引擎培育的策略包括: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新经济引擎的分布、加强职业教育满足初始阶段人才需求、创新社会资本利用模式破解资金短板、基于商业维度形成层次性的关联效应、以财政助力发挥收入二次分配的功能。

(作者单位:大庆市大同区经济和发展改革局)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培育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深化对日经贸合作的新思路与新举措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