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混合式研修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策略

2023-12-30池拥民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教师发展发展策略双减

池拥民

摘   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混合式研修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研修模式。“双减”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校本研修时空不足、需要精准高效地从现实问题出发,因此提出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研修模式。通过搭建研修平台、成立共同体,系统设计研修内容,开展混合式研修“问—学—研—展—评”五步走实践。混合式研修实现了校本研修设计的系统化、研修内容的精准性,研修资源的个性化,研修时空的灵活性,研修评价的可视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双减;教师发展;混合式研修;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33-0039-05

一、问题的提出

混合式研修是混合式学习的相关理论在教师研修中的应用。教育部早在2013年国培、省培等教师培训项目中尝试运用这一模式。《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的有机融合,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也提出,鼓励组建“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促进教师共同发展。近年来,我国各地教师混合式研修,大都力图实现线上和线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实践中教师参与的积极性,研修的灵活性、实效性整体上不尽如人意。“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教师课堂教学、作业布置科学高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校本研修则尤为重要。但教师集体教研时间不足、空间有限,教师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新形势下,如何让教研更精准高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2021年区域牵头的“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实践项目获教育部批准,笔者所在学校成为核心成员校。同时学校还承担区域联合研修基地中心校,牵头7所学校的联合教研。如何充分发挥项目优势和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促进学校教师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模式的构建,为教师高效精准校本研修提供一种新范式。

二、混合式研修模式的构建

混合式研修,即线上线下融合的研修模式,是教师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学校基于“双减”新形势、新问题,在已有校本研修基础上,本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不同教师教学能力,真正让教学提质增效的目的,进行研修模式的改革创新,从软硬件入手,系统规划顶层设计,构建混合式研修模式。

(一)搭建“333”混合式研修平台

1.线上“三个中心”建设。区域搭建教学实践共同体平台,平台设置“三个中心”:应用中心、资源中心、通知中心。应用中心特别设置集体教研模块,成员校各学科教师均可登录自己的账号进入平台,依托“三个中心”,发布研修通知、研修任务、共享资源,反馈信息等。

2.线下“三个功能”教室建设。本校各班级教室均安装直播设备,常态课教学均能直播、录播、存储三个功能,实现了教育部要求的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三个课堂常态按需应用功能。

3.线上线下“三维协同”活动。三維,指学校、教研中心、第三方企业,三个层面人员具有不同权限和职责功能。个性化的平台设计,架起了共同体学校、学科教师、区域学科教研员、技术支撑人员沟通的网状交流互动平台,为学校教研组、校际、区域间线上线下教学、教研提供了强大的硬件支撑。

(二)组建“321”混合式研修共同体

研修共同体,是一个校际间的非正式组织,基于学科,又不局限于学科,采用“321”结构组建。每个学科研修共同体由学科教研组长、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富有潜力的新教师等三类教师构成核心力量;专业技术人员、学校教学领导为两类支持管理力量;区域学科教研员为专家指导力量,三者构成固定组合。研修共同体还聘请省市级教研专家,高校专家作为顾问、导师,进行高端引领。各成员在共同体中分饰不同角色,承担不同任务,发挥不同作用,但致力于达成同一目标和愿景。研修共同体根据主题,开展学科内或者跨学科研修活动。共同体中的每个角色明确定位,都是研修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分析者、决策者,他们平等参与,共同创造基于网络的互助共同体。这样的组织,有效解决了单个学校某些学科教研力量不足,学校指导不到位,缺乏专家专业引领,教研流于形式不深入等问题。

(三)“132”系统化设计研修内容

系统化设计研修内容,解决已有混合式研修模式应用不够理想,缺乏整体规划的问题。混合式研修相当于一门课程,这需要立足各成员校和教师的发展需求,做好“132”方面的规划。“1”,指设定一个总的研修目标,做好顶层设计,这个目标可以是一个学年的。共同体根据研修总目标分解成学期目标,每个学期分解若干教研单元,确定每个学期,每个月,每个教研周的分目标,研修的主题、内容、形式、评价等。混合式研修将整个课程切分为若干专题后,进行知识点的细化,建立专题之间的关联,形成整个课程的框架体系。“3”,指混合式研修内容的三个方面:对日常教学问题探讨、主题课例研讨、专题学习论坛等。“2”,指混合式研修的线上线下两部分。线上部分以自主活动为主,主要有任务分工、资料搜集、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展示评测等;线下部分以互动交流为主,成员在沉浸式体验中进行面对面研讨总结。混合式研修,实现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创造、传递和分享;教师在实践、体验与反思中,解决教学难题与困惑,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四)“五步走” 研修流程设计

混合式研修模式是以促进教师发展为要务,调动每一位教师的激情和活力。通过“问—学—研—展—评”五步走的研修流程,实现研修共同体成员的彼此滋养,协同成长。“问”是指调研需求,确定主题;“学”是指自主学习,资源共建;“研”是指研讨交流,互动反馈;“展”是指展示分享,协同成长;“评”是指评价总结,提升拓展。

三、混合式研修模式的实施

本研究基于项目共同体的实践探索,以混合学习的理论为引领,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开展的立体、多元、融合的研修模式(见下图)。以当时校内主研的英语、音乐学科研修共同体主题课例研修为例具体说明。

(一)调研需求,确定主题

混合式研修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需求是研修的中心问题。因此,发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整合教师的实践内容、兼顾教师的差异,确定明确而聚焦的主题。围绕该主题衍生的理念、方法、工具、案例等帮助教师形成从思想上到行动上转变的完整解决问题的思路。此环节以线上活动为主,开展问卷调研,主题发布。

英语学科研修共同体通过问卷反馈发现,教师对学校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理念比较认同,但是单元整体教学中单课和整体的关系、“双减”背景下如何设计单元和课时作业等困惑较多。于是英语研修共同体将教研主题设定为,英语单元教学与课时的关系;研讨形式,课例研讨+解读。基于主题,共同体核心成员讨论梳理后,设定了三个核心问题,由教研员教师公布在平台“集体教研”英语研修共同体中:

1.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下,课时如何划分更高效?

2.本课设计实施效果如何,运用了哪些教学策略落实英语核心素养?

3.本节课作业布置和单元作业之间有何关系?

研修共同体英语教研组长线上发布任务分解表,共同体各校线上认领任务单(见下表)。

研修共同体因任务分工不同构成主研校和成员校,以承担课例任务的学校为主研校。各校各项任务既相互独立又互相关联,每人负责一块,但又不是个人独立完成,需要协作,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学习研修氛围。

(二)自主学习,资源共建

共同体成员针对主题和分工,基于研修平台开展线上学习。每位教师将相关资源上传“集体教研”相应模块,研修过程、研修资源均可以在平台呈现,教师间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平台互动留言,提问反馈等。线上自主学习阶段的時间和空间比较自由,实现了随时随地开展学习研修活动。

如,音乐学科研修共同体,把“基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欣赏课教学策略的课堂实施”作为研修主题。共同体成员分工合作,把任务分解为:小学音乐欣赏课堂的教学思路;小学音乐创新教学方法;搜集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音乐教学策略;思考如何让音乐欣赏课更加活泼、更加精彩。相关资源由各部分负责教师上传研修平台供团队教师共享,资源搜集、整理、上传、共享的过程就是教师个性化学习思考的过程。

(三)研讨交流,互动反馈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自学情况开展线上或者线下集体研讨,进行主题和课例研磨活动。此项研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次或多次,研讨互动中交流反馈意见,达成共识。英语、音乐研修团队通过本校教师在线下,其他学校教师在线上参与的形式进行了两次课前的集体研磨,最终确定展示课例的教学设计定稿和主讲人,对集体研究的课例进行现场展示。也可以根据情况拟定由两位教师开展同课异构。研磨过程中的教学设计文稿和视频资源均保存在研修共同体平台,供参与者随时参考、调阅。

(四)展示分享,协同成长

做课教师依据集体备课生成的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其他教师依据《课堂观察量表》线上或线下对课堂进行观察记录。课后结合教研主题,团队结合课例视频回放,现场对做课教师的目标达成、重难点突破、教学问题等进行诊断,提出改进策略。做课教师结合大家意见对教学设计进行再次修改,提交平台。做课教师在另一个班进行二次上课,课后反思,共同体成员二次观课、议课,对本节课教学和研修主题进行梳理,达成共识。英语、音乐学科研修共同体均是通过具体课例的两次试讲、打磨,最终采用本校教师在线下,外校教师在线上观摩的方式呈现了一节优质的、有待完善的集体教研课例。

(五)评价总结,拓展提升

课后研讨环节,研修团队成员线上线下共同回顾研修过程,承担相应任务的教师分别作为分享者参与交流。英语研修共同体将单元整体教学思路解读、单课说课、评课反思,主题分析等内容通过每位成员的展示和分享呈现,实现人人都是主研人的研修样态;音乐研修共同体通过课例分析、点评、主题分析,团队资深音乐骨干教师在线上结合实践性知识进行交流,每位成员获得了新的教学认知。

学科教研组长、区域学科教研员对本次教研主题和课例进行专业引领,解答教师研修中的困惑,并对本主题进行深度分析和解读,对于本次研修中生成的具有研究价值的新问题,共同体达成共识,确定为下次研修主题继续研究。研修活动结束后,每位参加研修的教师均生成一篇研修心得上传研修平台。至此,一轮完整的基于主题课例的混合式研修完成。

混合式研修以主题课例为主,还可以进行主题论坛研修、专题培训、学习分享、问题研讨等形式开展。无论何种形式均可以遵循:调研需求,确定主题——自主学习,资源共建——研讨交流,互动反馈——展示分享,协同成长——评价总结,提升拓展这五个步骤。

四、混合式研修的效果

疫情期间学校尝试开展校内混合式研修,疫情后,作为主研校,在区域教学实践共同体中开展跨校混合式研修,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从研修主题的选择,到进一步优化操作,教师在研修中的自主能动性越来越强,青年教师的学习热情被点燃,骨干教师的教学能力价值感倍增,教研组长专业引领的自信心增强。

(一)问题解决更加精准有效

混合式研修问题基于教师日常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真实情境,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在团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同层次教师均获得不同的实践性知识和成就感。音乐研修活动后,A校青年教师在心得中写道,教材中仅一页的音乐欣赏课,老师上出了这么多音乐专业内容!做课教师写道,音乐旋律“会听”,更需要教师时刻注意换位思考,把自己会的转换成学生的思维去想怎样学,才会懂。

(二)学习研修更加灵活多样

混合式研修有效解决了“双减”背景下,教师教研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研修任务发布、分工、教学资源的搜集、教学设计的修改完善,都可以在网络平台按需获取,反复学习、观看。线上线下结合的研修方式,让教师的学习研修变得随时随地,更富个性化、灵活性。

(三)资源生成与管理更加系统

混合式研修中线上线下研修的内容、生成的资源均可以在研修平台存储,做到研修的过程性资料可查可循,为研修共同体进行教师教研行为的对比研究,为学校长期的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提供一手资料。

(四)展示評价更加多元立体

混合式研修中生成的大量数据,可以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视频、文本资料、测试、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对研修教师个人、研修群体从专业情感、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研修的整个过程性资料均实现了可视化,因此,混合式研修评价的主体不仅可以是共同体成员,还可以是学生、家长等其他人员。

混合式研修模式实施过程中,人人都是参与者、实践者、体验者,切实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真困惑、真问题,自主学习,资源共建共享,个人成长中促进研修共同体的反思、分析、实践、改进,促进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专业教研员的融入,研修共同体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提升。

五、总结与反思

混合式研修,以教学实践共同体研修平台为基础,以一线教师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作为研修主题,将线上学习研讨线下交流互动有机结合,实现了校本研修设计的系统化、研修内容的精准性,研修资源的个性化、研修时空的灵活性,研修评价的可视化。“双减”背景下,混合式研修模式,创设了有利于教师协同发展的线上线下教育生态,研修共同体促进了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但是,混合式研修实践中针对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进一步细化;研修评估管理如何进一步优化等问题还待于深入研究,以推进混合式研修模式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魏   非,李树培.混合式研修: 内涵、现状与改进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17(05):26.

[2]中共中央 国务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Z].〔2018〕4号,2018-01-20.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EB/OL].[2019-3-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904/t20190402_376493.html.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EB/OL].(2020-03-05)[2020-06-1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 s3342/202003/t20200316_431659.html.

[5]郭绍青,沈俊汝,张进良,等.“互联网+”条件下“五位一体”协同教研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0(12):40.

[6]胡小勇,曹宇星.面向“互联网+”的教研模式与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06):81.

[7]朱   雷.破解小学科教研困局:线上线下跨校教研融合[J]基础教育课程,2021(11):74.

[8]赵呈领,蒋志辉,李红霞.五要素视角下教师混合式研修模式构建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03):111.

[9]张   思,刘清堂,熊久明,等.教师混合式培训中的同侪互助模式与支持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06):108~109.

[10]魏   非,李树培.混合式研修:内涵、现状与改进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17(09):29.

[11]李孝诚,綦春霞,李福华.精准扶智背景下乡村教师MIND混合研修模式的构建与实现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2021(09):48.

猜你喜欢

教师发展发展策略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