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你去看土耳其的猫

2023-12-28王行云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土耳其遗址

王行云

猫与狗相比,我似乎对狗的好感多一些。原因很简单,我有过两次养狗经历。更何况,狗是对主人忠诚的动物,而猫是否只忠于自己?猫来去悄然无声,倘若它从高处跳下蹿过你面前,其行踪亦诡异,它们甚至喜欢在半夜发出如婴儿般的啼哭声。特别是猫的那双眼睛会发光,那种绿色的光,与其对视,总觉得有被妖邪附身之感。

一踏上伊斯坦布尔的土地,大巴就将我们直接送到了中村港口的休闲街。休闲街紧依博斯普鲁斯海峡,站在岸边可一览连接欧亚大陆的跨海大桥。清真寺当属中村的象征性建筑,还有几条狭窄的街巷,里面布满了精品小店和烤土豆等小吃摊位。

拐到一个没有行人的巷子,正当我靠在一方残存的古墙,仰头摆pose让儿子拍照时,忽然发现,对面的一扇小窗台上,一只白色的猫,睁大双眼,正虎视眈眈地看着我们。拍完照离开时,我有意回眸那个窗台,又一颤,那只白猫还在,并且它身旁又多了一只黑猫,双双蹲着看我们走远,似有我们侵犯它们领地之感。中村逛下来差不多半小时,但在街面、墙角乃至每个店铺摊位上,你总能看到很多很多各种毛发的猫身影。

看土耳其的景点,特别是那些个历史古迹等,就得翻开先后被波斯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等统治过的这个国家历史,而历史与現实中的你在此相逢,你才能真正明白旅行的意义。

蓝色清真寺是世界上唯一有六个宣礼塔的清真寺,其建筑据说没用一个钉子,即使历经无数次地震也没损坏。那些高高的神秘典雅的花窗,在昏黄的吊灯映衬下,其线条和色彩更为鲜明。而圣索菲亚教堂则运用了希腊式十字架造型,以巨型穹顶著称,穹顶上方为圣母玛利亚怀抱耶稣的壁画。

耳机里的导游解说声越来越远,随即是一阵噪音,我知道导游领着团队已经走远。但我不舍得离开,我蹲下身子,欲将穹顶的远景和近处的光滑大理石地面定格在画面中,静穆、祥和。这时,一只肥嘟嘟、耸着尾巴的黑猫,悄无声息从我的身后慢慢走进我的镜头画面,然后若无其事地向光亮的地面上走去。乘着猫咪停下四处张望之际,我连按手机相机按钮,一张不可多得的照片应运而生。照片中,恰巧而至的黑猫作为主画面,它一脸认真、虔诚地仰着头,凝视着前方一座雕像。看来,猫不是肤浅的动物,猫不仅是这里的常客,而且还是这里的信徒。

恰纳卡兰在达达尼尔海峡最窄段东岸,也是离荷马笔下所述特洛伊古城最近的一个海滨城市,这里原为奥斯曼帝国用以控制海峡的苏丹尼耶堡,“一战”时又是恰纳卡兰之战伤亡50万士兵的发生地。

我们轮渡抵达恰纳卡兰已是下午4点多,安顿好酒店后,因为临近黄昏,我们没有选择去参观“二战”遗址和纪念场馆,而是来到附近海滨码头。宁静的港湾里停靠着许多船只,而岸边沿街是品饮聊天的休闲场所。一棵树下,一位年轻的时尚女子怀抱一把吉他,毫无顾忌地唱着有点跑调的歌词,不远处,几位大叔正在兜售刚从海上打捞起的各种鱼贝等海鲜。

日落时分的海湾,自然是浪漫的,这不,延伸海湾的堤坝上,有好几对情侣相互依偎,窃窃私语。这里也设有许多专供垂钓的由铁栏围着的固定位置,才百米路段距离,却有20多只外貌极为相似的小猫,它们或在游走,或眯着眼,或缩着身,安安静静地在阳光下享受。其中多数猫的毛色呈深灰,与岸边砌石相近,一时分不清这是猫,还是岩石。唯其慢慢游动起来,才会发现,原来有这么多猫,多得让我自言自语起来:“这儿怎么又有这么多猫啊?”

回酒店整理照片,突然发现,在一张垂钓者席地而坐的画面里,竟无意抓拍到有一对猫,其中一只正回头朝着镜头瞪着我。

早年看过新约《圣经》,其中具体内容忘得差不多了,但以弗所这个地名,我依稀记得,它现在就在眼前。以弗所古城于古希腊文化时期建立,时为亚细亚地区最大港口城市,人口最多时达25万人,也是目前土耳其保存最好、最大的露天遗址,相传圣母玛利亚也在此安度晚年。所以,只要你在以弗所遗址任意一站,脚下则是几千年前的辉煌。

看那阿尔忒弥斯神庙、塞尔苏斯图书馆,还有可容纳2万多人的大剧场遗址,无不惊叹于当时的人们对于建筑艺术与藏书、声学等技术的完美结合。只是地壳运动和岁月变迁,入海口渐渐被淤泥堵塞,赖以生存的海洋贸易消失以及沿海地区频发地震,古城也就难逃被遗弃的厄运。

然而,这里的猫却不会灭绝,以弗所遗址几乎是猫的天堂,这也是我在土耳其看到猫最多的景点。大概这里光照好,温暖如家;大概这里游客多,有食物分吃;大概这里热闹,吸引了大批猫聚集此地晒太阳、睡懒觉和黏游客。这些隐伏在断垣残壁间的猫,每天见惯了人来人往,似乎一点也不惧怕人类,甚至还跟戏精一般摆造型,与你一起合影。

这些各种毛发的、处于半野生状态的猫,被人们无意中充当拍摄对象,从而也使得荒凉、生硬的残岩雕柱充满了鲜活生命力和神秘色彩。有时候我也想,这些遗址废墟里既然有这么多神出鬼没的猫,是否就是几千年前古罗马和古希腊人所饲养的,它们经代代繁衍,终于活成了现在的样子?

至于棉花堡、希拉波里斯古城遗址和卡帕多奇亚,还有参观的陶瓷店里乃至我们所有行程中所到之处,几乎都有见到猫围绕相伴其间,它们慵懒、撒娇,充塞着我们的视线。慢慢地,看多了,也见怪不怪起来,只是我们赶行程,没有更多时间与其近距离互动。

住在卡帕多奇亚洞穴酒店的早晨,我独自登上酒店最高处的平台,在那可360°俯瞰整个于尔居普小镇的全貌。金光一片洞仙来,分明如梦凌绝顶。是的,如此梦幻之境,却有猫叫声传来,循声找猫,其实它已用身子在蹭我右脚。

天天见到猫,难道我身上有猫味了?不然,怎有此猫来黏我?难道撒娇、献媚永远讨人欢喜?于是,我蹲下抚摸着猫头和背部,而猫则昂头闭眼,任由我继续抚摸它,一副乖巧和满足的表情。这时,餐厅里传来酒店主人催用早餐的叫唤声,餐后就去格雷梅公园呢,就是那个乘坐热气球能俯瞰卡帕多奇亚神奇地貌的地方。

旅行总留有遗憾。在土耳其,由于天气原因,未能乘上心心念念的热气球。另外,由于选住洞穴酒店,离市区较远,也就无法观赏旋转舞。又由于行程中没有梵湖,也就无法去看梵猫。据土耳其导游娜娜说,梵猫很聪明,叫声甜美,还是跳跃和游泳高手,尤以两眼分别呈琥珀色和浅蓝色而名贵于世。

导游娜娜还说:“20世纪80年代,一只土耳其梵猫最低价为50000美元,2011年涨至800万美元……”

梵猫的确不凡。难怪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来土耳其只想看看梵湖猫》里说:“来到土耳其,几乎没了想做什么的念头……勉强说来,如果可能,倒是想见一见梵湖猫,在梵湖游游泳。这是我小小的希望。”

我也问过娜娜,土耳其人为何如此喜欢猫。她说:“先知穆罕默德很喜欢猫,他的家猫曾在他长袍袖子里睡觉,为了不惊动它,穆罕默德就干脆将袖子剪掉了。”还说有一年,一张名叫Tombili的猫,慵懒靠坐在人行道椅子上看风景的照片,在土耳其网络爆红一时。

看来土耳其人爱猫、成猫奴有其历史渊源。你看这些名贵家猫包括随处可见的流浪猫,它们都被照顾得好好的,它们满脸的惬意和幸福,显然是被人宠出来的。我甚至看到有些猫竟然跳到餐桌椅上,坐看主人进餐。土耳其的猫,让我看到了猫所展现的懒惰、悠闲以及它们自信而又黏人的习性。

其实现代人身上也具接近猫的品质,那么,去容忍猫的一些缺陷,不也就可以容忍世间所有的人是人非了。

猜你喜欢

土耳其遗址
三星堆遗址
神秘的地下遗址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土耳其安卡拉无人机
土耳其T-129攻击直升机
Can heritage protection projects give new life to China’s abandoned factories?
考古学家是怎么知道地下有遗址的
我也叫“土耳其”
土耳其政变为何以失败告终
土耳其医改后来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