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姥爷的抗日壮歌

2023-12-28卞江波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姥爷战友姥姥

卞江波

从姥姥悲咽的讲述中,我知晓了姥爷边国珍悲壮的抗战历程。幼小的我,并不知道抗联是怎样一回事儿,更不知道故事里的这位姥爷是怎样一个人……但,一种神圣而又神秘的感觉一直伴随着我。

姥爷原名边国珍(后因党的地下工作需要,曾经有过化名,家人并不知晓),1901年出生在望奎县先锋镇坤四村边中屯,当时称得上富庶的一个农民家庭。

姥爷的爷爷带着儿女来东北垦荒种地,靠着勤劳肯吃苦(姥爷记事时家里已经有一百多垧耕地),盖上了四十多间房子,建起了围墙院套,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在十里八村都是数一数二的大户。

姥爷自幼聪慧好学、勤奋上进,老辈儿们看出他会有出息,把光宗耀祖、壮大家业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他也不负众望,一路学业优秀,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平清华大学。进入大学后,正值国家危亡、民族危难、外敌侵略、同胞受辱之际,一件件、一樁桩触目惊心的严酷事实,让这个以往只知小家兴衰、不懂国家安危的农村青年觉醒了、愤怒了。在党组织的培养下,他积极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地弃笔从戎,决定打回老家去!

革命先辈于天放是姥爷的校友,更是姥爷走向革命道路的领路人。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姥爷追随于天放回到已经被日寇铁蹄践踏的东北大地。

记忆中美丽的家乡,好像一瞬间由漂亮的少女变成了黄脸婆,往昔的蓝天仿佛被蒙上了一层灰尘,白云也不是原来那样轻盈。

面对家乡景象的如此变化,姥爷的一张脸开始变得凝重起来。姥爷抗日的决心更加坚定不移。仲秋时节,北方天气已经转凉。姥爷和于天放带领抗日游击队,经老家望奎县进绥棱东山打游击。由于日本人封锁严密,他们被困在高粱地里脱不了身。眼看庄稼就要收割,游击队很快就会失去藏身之处,而且随着天气转冷即将入冬,战士们还缺衣少粮。游击队要突围,必须渡过横在前面的宽广的通肯河,而过河却没有船只。解决这些困难需要有当地人的帮助才行,并且需要大量资金做保障。

早穿棉袄午穿纱,这是秋天东北天气的真实写照。战友们还穿着单薄的夏装,夜里只好三五个人靠在一起用体温互相取暖。肚子里吃的是灌满浆的高粱粒,时间长了肚子又胀又痛,长时间吃不到食盐和熟饭,战士们身体有些吃不消了。姥爷和战友们坚强地潜伏着,等待时机。

时间一天天过去,情势越发严峻。经过再三思量,姥爷决定殊死一搏,回家求援。在得到于天放同意后,姥爷趁夜深人静时摸回家里,与主事的长辈说明抗日救国的道理,讲清了几十位战友困在高粱地里的处境。姥爷激动地说:“如果不抓紧突围,等庄稼一收,我们必将暴露无遗,日本鬼子抓我们如同探囊取物。我已经是党的人了,你们应该支持我,支持我就是支持党,就是支持抗日。”

家乡已是沦陷区,全家上下很快达成共识,姥爷的父亲负责秘密筹集军需物资,姥爷的弟弟是这个家里的管家,千方百计地去租借船只。

姥爷在北平入党后不久,家里发来电报,让姥爷回家成亲。犹豫不决的姥爷,把此事向组织上做了汇报。组织上高瞻远瞩,为了让他将来便于开展工作,决定让他回家成亲,继承家业来掩护身份。新娘是家里托媒人百里挑一的。作为大家闺秀的姥姥从外县嫁过来,本想和姥爷打理家业,好好过日子,哪知姥爷的心思不在家里。他们的婚事不但让姥姥饱受委屈,就连弟弟妹妹们也不理解。姥爷的弟弟是个经营家业的好手,不但管理一百多垧耕地春种秋收,还买了十多辆大马车搞运输挣钱。看着哥哥整天不管家事,当时不明就里的他愤愤不平地抱怨道,大哥不务正业,还靠他振兴家业,恐怕家都要败在他手里。

当然,这些都是从前的事了。

这时,姥爷已经和姥姥成婚生子。姥姥为了支持丈夫,主动带领家里的女眷白天开大伙房蒸馒头、包包子、炖猪肉粉条。做好饭菜趁着天黑,让女眷乔装打扮绕过日伪军,送给高粱地里饥肠辘辘的战士们,姥姥迈着半裹着的小脚也参与其中。

十余天后,物资、粮食准备齐了。因为船只不足,战士们只能分组陆续过河。为缓解大家的紧张情绪、稳定军心,博学的姥爷镇定而风趣地在岸上给大家讲《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等章节,让大家听着故事轻松过河。

春去秋来,随着一次次与日寇的大小战事,部队东征西战,姥爷的家自然而然地成了部队补给和歇脚的据点。因为抗日游击队经常往来家中,姥爷的弟弟心思缜密,为防不测,便带领家里男丁偷偷地挖了一个地窖,用于大哥他们回来时秘密藏身并在紧要关头可以逃脱。每次游击队来到家里,家人都能随时腾出住处给战士们休息,并做好必需的物资准备。这时,我大舅已经能娴熟地给战士们理发,去集市买回布匹、袜子等日常用品。姥姥和妯娌、小姑子们则经常给战士们缝补衣服、添置换季衣被。

没有不透风的墙,加之日本人的高压政策,一些胆小怕事之人伺机邀功请赏。当地“百户长”(日本军方为了严格控制百姓支持抗联等抗日活动,采取每百户人家为一组,由日本人选择他们信得过的人担任管理职务)隐约知道姥爷参加抗日活动并时常潜回家中,便悄悄地盯梢。一次,于天放带人到姥爷家休整。得知姥爷又带抗联回家的消息后,“百户长”便向日本人告发。日本人很快就把姥爷家围了个水泄不通。逃脱会连累大家,躲避只能应付一时,危急时刻,姥爷没容于天放同意,让家人把于天放和战友们带入地窖。面对亲人和战友的泪眼,姥爷头也没回,毅然挺身而出,将自己交给了日本人,战友们则得以乘机转移。

那天云层很低,像一大块锅底压下来,直压到屋顶树梢上,闪电噼啪地打出一道道强光,在提醒苦难的百姓赶快躲开,上天好把锅底砸下来,砸烂这帮侵略者,救出姥爷。

这场大雨如同几十年积攒到一起的一样,山洪般倾泻着、咆哮着……此时姥姥眼里没有一滴泪,而是目光专注而坚定地迎着姥爷的目光,唯恐姥爷这一去就忘了她,也强迫自己一定要把这个人装在心里,记在脑海里,姥姥已感触到他们今生不会再见。

“国破山河在,誓死驱日寇;家国两爱不能全,壮士一去不复还。”这是姥爷临别时留给姥姥的一段话。在望奎的日伪监狱里,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姥爷为保全战友宁死不屈。日本人无可奈何,最后把他押解到哈尔滨的尚号监狱杀害。

姥爷牺牲时年仅43岁,是1944年夏天,距日本侵略者投降只差一年时间。

日本鬼子抓走姥爷后,这个几代人苦心经营的家破败了。二舅被日本鬼子装进麻袋里摔打拷问,还未成年的他,哪受得了这番折磨,被吓得精神失常了;几个老辈儿人被抓去后经受不了酷刑摧残,回到家就咽气了;其余家人都四散逃活路了。姥姥带着三个儿子和一个襁褓中的女儿也就是我的妈妈,历尽千辛万苦逃回住在邻县的娘家。面对当时的白色恐怖,害怕连累亲人,娘儿几个只能寄居在老屯一个场院马架子里艰难度日。两个年龄稍大一点儿的舅舅去给地主家当长工,老舅年纪太小,就去给地主家放猪。姥姥带着妈妈经常是有上顿没下顿,只能靠乞讨为生。

这样的日子虽然艰难,但姥姥横下一条心,不管多苦多难也要把自己和这个心爱的、干大事的人生的孩子抚养长大。

一天,姥姥要饭来到一户山东汉子的家门口。这位善良的汉子了解到姥姥的情况后又敬仰又同情,敬其人,更敬其身后人。他收留了姥姥和妈妈。这位山东汉子对我妈妈视如己出,还陆续给三个舅舅娶妻成家。新中国成立后,时任黑龙江省副省长的于天放一直牵挂着老同学、老战友的遗孤,通过多方打听,终于得知姥姥一家人的下落,专程前来看望。见到姥爷昔日的校友、战友,姥姥泪流满面。她接过于天放送来的毛泽东主席签发的革命烈士家属光荣证,看着上面边国珍的名字,久久凝视。

于天放握紧姥姥的手激动地说:“国珍虽然败了小家,可,他和战友们用生命拯救了我们国家啊!”

猜你喜欢

姥爷战友姥姥
战友是什么
姥爷牌饺子
雪姥姥
八旬姥姥活得美
姥爷爱泡澡
我的超人姥爷
永远是战友
永远是战友
外孙啊,姥爷想念你
无言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