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大思政课”教学的实现路径
——以佛山岭南广府文化融入“大思政课”为例

2023-12-27李梅红

中国军转民 2023年21期
关键词:大思政课政课广府

李梅红

作为思政课新形态的“大思政课”既保留了传统的优势,又开拓了新的内容。这种新形态对推动思政课改革,如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组织、教学设计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对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运用和创造性转化。思政课出现的这种转向既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客观要求,也是思政课自身发展规律的呈现。当前,思政课“进头脑”的问题还存在,解决的关键在于教学资源的有效供给。总的说来,建设“大思政课”有三个大任务:资源研发、资源消化和资源运用。

一、“大思政课”资源研发的路径与原则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将“扣子”系到“扣眼”里的穿针引线课,关乎党和国家的百年大计。研发符合“大思政课”的地方文化资源,要做到“守正”,即明晓思政课的“正道”。

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1]思政课需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特点和时代大势,结合时代背景,将思政课中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立起学生的“德性”和“德行”,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青年。

守“育人规律”根本要求。思政课还要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也就是把握“育人规律”。思政课的育人效果体现在对育人规律把握程度上。“育人规律”由“育”的规律和“人”的规律组成。“育”的规律体现在环境、方式、氛围的使用和营造上,是主体客体化的过程。“人”的规律体现在有效“社会化”上,是坚持人的主体性下的客体主体化的过程。育人目标的实现即是通过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相互运动而得到的结果。

守“多元供给”根本方式。“致广大而尽精微”,“大思政课”内蕴着教学设计上的多元供给,即在教学方法上要多种多样、教学资源上丰富多彩、教学效果上深刻全面。这就需要将传统的思政课堂放到社会大课堂当中,实现社会大课堂和思政小课堂的双向内嵌式互动。在具体形式上,即打造学校课堂教育和社会课堂教育的育人“共同体”,这就要求在社会生活中展开课堂教学,又要求在课堂中展开社会生活教学,这种辩证课堂是大思政课的实质所在。通过这种辨证课堂,将思政课打造成贴近学生、贴合生活、富有活力的集传导知识和思想引领的“发酵场”。

二、“大思政课”文化资源的来路与要求

开发“大思政课”的文化资源要紧紧锁定“文化资源”中的“立德树人”元素。依托佛山岭南广府文化,就是要挖掘佛山岭南广府文化中能引导学生成长的人生观、理想信念、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等的内容,其实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佛山文化资源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的来路和要求是:

重视“灌输”在育人中的重要性。“理论灌输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受教育者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的佛山岭南广府文化,要将其“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需要深刻分析佛山岭南广府文化在“大思政课”中运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重视“创新”在育人中的重要性。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大思政课”教学形态构建是在大学生的“一切社会关系”中寻找文化资源,例如,佛山岭南广府文化包括了革新文化资源、建筑文化资源、戏剧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和美艺文化资源,而其中又蕴含着革命奋斗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务实重商精神、开放包容精神等丰富内容。

重视育人内容向社会生活化转变。大思政课的文化资源一定要是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这种资源离学生越近,越具有教育性和引导性。对于佛山岭南广府文化而言,要实证调查分析岭南广府文化在思政课中的运用现状,积极运用问卷调查实证分析学生对岭南广府文化的认知情况,了解学生在教学中的学习特性,掌握教师及学校在运用和传承岭南广府文化中的困难,把好学生这一“输入关”,调好教师这一“输出关”,打造学生喜爱、传播高效的岭南广府文化实践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一旦脱离教育对象的生活实际及现实需求,将会影响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因此,正视、重视、理解学生成长发展需求,是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的重要内容。”[4]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还要对受教育者进行调研和分析。“这不仅是一时之运,还有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现在这一代年轻人,也在变化之中,他们的心态、思想也在改变。”[5]

三、“大思政课”文化资源运用的规范性设计

毫无疑问,“大思政课”视域下,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生发当地的文化资源对于这种新形态“课型”的重要性,但认识到并不等于实践到,认识到实践的中间环节便是规范性设计。

抓方向:做好属地文化融入“大思政课”顶层设计。以佛山岭南广府文化为例,要发挥省市政府的统筹作用,列入省市发展规划大局之中,在整体性格局下排布文化资源的融入,将“大思政课”中在文化资源融入维度上的“大”充分地发挥出来。具体来讲,要列入年度计划,列入五年规划,作为硬性任务来抓,并将这种“硬性要求”层层传导,保证将“传导阻”降到最低,甚至没有。

聚合力:建立属地文化融入“大思政课”协同机制。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靠单枪匹马难以完成,多部门协同联动是关键。从外部协同角度而言,只要制度规范合理,运行机制健全,完成该协同并不难,难在实现内部的协同,即如何完成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问题。“八个相统一”为思政教师的协同提出了方向和要求,协同的领域和重点包括教学主体之间的协同,教学内容之间的协同,教学空间的协同,教学资源的协同、教学方式的协同等,是对课程和教师双协同的统一,诸类型的协同共同构成了文化资源融入大思政课的协同机制,是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环节。

建格局:推进属地文化融入“大思政课”一体建设。从时间上看,小学、中学和大学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学习的内容也是当然不同的,但这种当然不同是逻辑不同,也就是说不同之中有逻辑性,即大中小学是连贯、统一的有机体。推动如广府文化资源融入“大思政课”建设时必须坚持矛盾观点,即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根据各学段的学情全面规划、精细安排、有序推进文化资源进大思政课的建设,实现“大思政课”建设有序高效和整体优化。同时,还要加强地方文化如广府文化融入“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层级性,系好第一颗扣子,也系好第二、第三颗扣子。

总之,“大思政课”建设要求文化资源根据思政课的规律以教学资源的方式融入教育教学之中,文化资源要求在“大思政课”教学中彰显自己的存在,发挥自己的功能和价值。这种双向互动是根据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价值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按照思政课的逻辑汲取并整合社会元素,拓展课堂空间,在具有育人效应的社会资源中进行教学时空场域的调试转换,是建构新形态的“大思政课”的必然要求。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政课广府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广府好礼”广式糕点礼盒包装设计
广府人
——粤语·女独·伴唱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水环境视域下广府古城景观演变研究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