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

2023-12-25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乒乓球思政体育

姜 维

(贵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

一、问题的提出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实现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和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了更好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课程思政概念被提出。课程思政作为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根本遵循,成为新时代高校强化人才培养与思政教育的新举措与新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因此,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推动体育强国建设,作为“国球”的乒乓球则蕴含着特殊的育人价值。众所周知,乒乓球对我国外交事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过突出贡献,将其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普修课,彰显了其特殊的育人价值。因此,充分挖掘其课程思政元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对乒乓球课程思政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对“乒乓精神”和乒乓球运动思政元素的探讨[2-4],二是对乒乓球公共体育课中课程思政实施问题的探讨[5-6]。针对高校体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中课程思政融入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7],特别是在乒乓球普修课融入课程思政的研究方面缺乏针对体育教育专业的专题研究。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课程思政的特殊性价值,挖掘乒乓球运动中存在的思政元素,并从课程的多个微观层面提出实施路径,将思政教育元素内化于各类课程之中,树立协同育人理念,通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统一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

二、体育教育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未来的体育教育工作者,他们将直接参与到国家的教育事业之中。课程思政的开展贴合新时代教育工作所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利于从教学内容上不断挖掘思政元素,打破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推动新时代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符合立德树人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建设教育强国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8]。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更应当强化思政教育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程思政作为围绕教育根本目标而形成的各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协同育人的教学理念,所有门类课程均涵盖其中[9]。其中,体育不仅具有强身健体、锻炼体魄等基本功能,同时更具有与思想政治课程相同的“价值塑造”功能,在智力提高、良好品德与意志形成、优良社会品质塑造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10]。技能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但是无法帮助学生判断某事“应不应该做”[11]。因此,在体育教育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有利于深挖体育中蕴含的责任担当、公平正义等优良思想品德与顽强拼搏、迎难而上等精神品质,从而不断提升培养层级,完善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从价值观念层面引领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二)丰富课程思政内容,拓展课程思政渠道

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即要求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单一注重专业技能的练习,更应当关注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与价值观的引导。体育教育作为以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或健身指导教练为主要目标的专业,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注重对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训练,而对学生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重视不够。一方面,体育教育专业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通过挖掘能够进一步完善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学习,不断提升专业课程的思政作用与价值;另一方面,体育教育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即深挖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将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与价值观念融入体育教育培养方案与课程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言行举止。体育教育专业开展课程思政,贴合新时代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通过新的思政元素融入进一步扩展课程思政建设渠道,从而提高高校体育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12]。体育所具备的竞争、合作与顽强拼搏等精神是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抓手,成为课程思政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尤其在竞技体育中不乏众多舍弃个人利益而保全国家与集体利益的事迹,无数运动员为了奖牌的获得默默付出,充分彰显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修养。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是我国培养体育后备师资力量的主要渠道,开展课程思政将进一步明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改变传统的以运动技能与运动成绩为唯一标准的评价体系,引导构建多元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体系风向标的转变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热情,对塑造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健全人格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课程思政的特殊性价值

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凸显乒乓球运动蕴含着特殊的思政元素,决定着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课程思政在国家、社会、学校、个人等层面具有重要的特殊性价值,在不断激发民族自豪感、凝聚民心民意的同时,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并帮助其树立正确价值观。

(一)国家层面: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要求教育以德育为先,其中爱国主义作为立德之源,成为课程思政挖掘的关键思政元素。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1959年,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夺得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为中国摘掉“东亚病夫”帽子作出了巨大贡献,彰显中国体育的崛起。自容国团夺得首个世界冠军之后,一代代乒乓球运动员顽强拼搏,始终将国家荣誉放在首位,在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等国际大赛上争金夺银,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取得了数不清的光荣成绩。截至2023年2月,中国乒乓球共培养出117位世界冠军,其中不乏北京奥运会三面国旗同时升起的历史性伟大时刻,激发了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比赛中面对困难时,容国团说出了“此时不搏,更待何时”的名言,成为中国乒乓球队乃至竞技体育领域流传至今的赛场信条,彰显出为国家荣誉顽强拼搏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13]。

(二)社会层面:凝聚民心民意,推动体育强国建设

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力发展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逐渐成为世界体育大国,当前正处在迈向体育强国的奋斗之路上。体育在民族复兴的过程中承载着重要作用,体育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基础功能,更为重要的是体育具有塑造人的健全人格的进阶功能[14]。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积极的思想才能促进人践行向上的行动。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能够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与任务,凝聚民心民意,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体育领域具体表现为多元体育需求亟待满足[15]。尤其是“双减”等政策的颁布,进一步促进了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教育事业中体育教师的中坚力量,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体格健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体育教育专业开展课程思政能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加快学校体育发展进程并推动体育强国建设。

(三)学校层面:拓展学生技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乒乓球作为一项注重技术的隔网运动,技术种类较为丰富,包括推挡球、削球、搓球等。在日常的训练和比赛中追求精益求精,强调技术动作的精细准确,不仅考验参与者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更是对其韧性与耐心的多重考验。在乒乓球运动的练习中,一项小小的技术动作都需要经历成千上万次的反复练习。诸如“扣杀”等技术动作或者“搏杀”的战术策略彰显出乒乓球运动迎难而上的顽强拼搏精神,是对个人素养的绝佳锻炼。课程思政融入乒乓球普修课程中将提升学生坚持不懈的顽强品质,可以显著提升技能训练效果。并且,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彰显出持续创新的职业修养。乒乓球运动的创新包括技战术等层面的创新,激烈的竞争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不断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如中国乒乓球队面对不断变化的时代挑战,积极寻求应对措施,创造性地开创了直拍横打、横拍反手拧拉等技术,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体育教育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将提升学生面对并解决困难的信心与能力,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四)个人层面:磨砺昂扬斗志,彰显体育精神

乒乓球运动作为我国“国球”,深受国人喜爱,已经成为喜闻乐见的群众性体育运动项目。乒乓球不同于篮球、足球等非隔网对抗运动,快节奏、变化多样等特点使其不仅注重参与者的身体反应与敏捷能力,更加强调参与者的预判思维、分析问题与应对能力。首先,在乒乓球运动中,参与者需要在赛前根据对手的技术特点制订相应战术并对可能出现的困难作出预案;在比赛中参与者需要全身心高度集中注意力,快速调动自身进入比赛状态,沉着应对高速来球,根据场上形势不断调整自身的战术打法、做出恰当反应与精准行动[16]。其次,乒乓球的快节奏特征要求参与者不必计较一时得失,看待问题需要具有大局意识与战略高度,及时调整自身心态,避免出现因为一球或者一局的得失而影响到整场比赛。最后,乒乓球运动技术的提高需要参与者长期坚持和不懈努力,任何懈怠都只会导致技术水平的停滞不前,心态失衡将导致专注程度下降、技术动作变形,相对枯燥的训练过程更是对参与者耐心的磨炼过程,将不断提升其不屈不挠的坚韧精神。

四、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体育课程思政突出以运动实践为中心,注重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构建体育课程思政范式[17]。课程教学作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依托,包含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四个方面。因此,在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课程思政实施的过程中,应当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

(一)教学目标:凸显课程思政理念,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传统思政课程多由马克思主义相关专业教师承担,一般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进行价值观念教育,但是存在着与学生学习、生活之间关联度较低的现实问题。课程思政的提出要求各课程应当挖掘思政元素并与思政课协同前进。乒乓球运动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在确立教学目标时应当以立德树人要求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体育课程天然的育人优势[18]。一方面,通过乒乓球运动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协调能力,为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学目标应当紧贴“思政育人”要求,在乒乓球普修课中增强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乒乓球作为中国传统优势体育项目之一,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学生了解乒乓球文化背后的精神追求和国家民族品格,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最后,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融合课程思政,向学生宣传和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二)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乒乓球普修课融入课程思政,在教学内容上主要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方面展开。一方面,理论教学主要包括乒乓球发展历史、技战术打法等。在发展历程教学中,通过引入中国乒乓球取得的伟大成就与荣誉、球员的奋斗经历,培养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理解与认同,推动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的提高,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爱岗敬业意识。在乒乓球技术打法教学中,通过讲解中国国家队技术打法的创新迭代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在相对枯燥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中国乒乓球队事迹唤醒学生的顽强拼搏精神,不断激发学生迎难而上的拼搏作风。通过案例讲解与团队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在训练中养成善于观察、团结协作的习惯,从而更好地根据对手的技术特点灵活制订战术策略。在课时分配上应当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协调,避免出现过于注重技术练习而忽视理论教学的现象,将乒乓球运动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以“润物化无声”的形式融入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

(三)教学方法:运用多元教学法,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

传统的乒乓球教学主要采用演示法进行教学,即教师通过自身示范向学生展示正确的乒乓球技术动作要领,学生通过模仿等形式进行技术动作练习。传统教学方式的目标单纯在于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缺乏对学生思想政治层面的教育引导,因此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课程思政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乒乓球对抗,提升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与竞争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教师在此过程中充当引导作用,适时给予指导和点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提高技战术水平。其次,加强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与互动讨论环节,通过组织讨论和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对乒乓球运动职业道德素养、公平、团队协作等问题展开讨论并进行自我反思和互相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19]。同时,引入情境教学法,通过增加课前升国旗、奏国歌等“仪式感”的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20]。最后,利用体验式教学法,安排学生观看乒乓球比赛、参观乒乓球展览等亲身感受乒乓球运动的魅力和文化内涵,了解中国乒乓球发展历程,增加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及爱国主义情怀。

(四)教学评价: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提高课程思政质量

考核标准是教学培养的风向标,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乒乓球技术的高低程度是唯一的考核标准,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政治层面的考核。因此,应当从学生全面发展的出发点构建多元的评价与考核标准,注重客观性、公正性和针对性,综合考查学生的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素养[21]。首先,评估学生对乒乓球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可以通过笔试、口头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对规则、比赛知识、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评价。其次,对学生的体育素养进行考核,了解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和体育精神的培养,通过观察等方式考查学生对体育道德和公平竞争的理解。同时,考查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包括与队友的配合、沟通和支持,通过观察学生在比赛中的团队表现和队友互评进行考核,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最后,评估学生在乒乓球运动中体现的思政素养,通过观察记录、案例分析、个人陈述等方式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职业道德修养、竞争拼搏等品质进行考核评价。

五、结语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时代之问。课程思政正是落实新时代教育理念,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本文以乒乓球运动——这张我国竟技体育的名片为切入点,从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四个层面辨析了该项目蕴含的爱国主义、顽强拼搏、团队合作等思政元素,探讨了在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具体路径。希望本文能够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内涵式发展做出贡献,为体育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些许经验与可鉴之处。

猜你喜欢

乒乓球思政体育
乒乓球悬浮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跳舞的乒乓球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靠拢的乒乓球
2016体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