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视障读者戏剧文化智慧推广服务研究

2023-12-21

长春大学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盲文戏剧图书馆

樊 华

(长春大学 图书馆,长春130022)

一、视障读者戏剧文化阅读现状研究

我国始终倡导实现全民阅读,视障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逐渐由最初的“医疗”转变为现在的注重“医疗+权利”。“十二五”时期,国家颁布实施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二期)》中提出,应重视和加强残疾人群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能力,并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了10所残疾人高等院校,25所残疾人中等职业院校及25所特殊教育示范院校,与此同时,视障读者的智慧阅读服务也成为图书馆未来面临的新任务[1]。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应在延续文化记忆和推广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发挥重要优势。首先,高校图书馆是戏剧传播的主阵地,应坚持戏剧文化发展创新,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提供满足视障读者阅读的专门戏剧类文献资源;其次,建立多元化、多主题的戏剧阅读场景,使视障读者通过“图书馆+戏剧”形式感受艺术氛围,激发对戏曲艺术的兴趣爱好,有助于帮助高校视障大学生积极探索传统戏剧文化的时代特征,感知戏曲教育形式,使他们更知戏、懂戏、爱戏。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视障读者戏剧文化教育的价值解析

(一)做文化传承的主阵地,肩负起视障读者文化传承的使命

图书馆自身拥有丰富的资源,这正是戏剧文化资源传承的基础。戏剧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主旨是弘扬、歌颂人间的真、善、美,将戏剧元素与图书馆教育相结合,满足视障读者的文化需求,既能弘扬优良的传统文化,又能体现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高校图书馆开展戏剧文化教育阅读推广,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感知力和领悟力。

(二)发挥图书馆的文化魅力,做视障大学生精神文化的引领者

针对视障读者开展戏剧文化教育,不仅能够宣传我国传统文化知识,还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其积极健康的心理特征。图书馆作为学校文化传播的阵地,因其蕴含的浓厚学术氛围和开展多元化的知识服务,对视障大学生的精神文化引导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引入传统戏剧文化阅读教育,可以让更多的残疾人读者感知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汲取精神食粮。

(三)拓宽教育内涵,以文化育人促进视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戏剧教育通过全方位的立体展示,引导视障学生更好地感知自我、认识自我,在文化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更优质的教育。戏剧教育使视障大学生在身体参与过程中,通过身心愉悦的教育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某种意义上属于本我的回归。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发挥着文化育人的教育作用,视障读者开展戏剧文化阅读推广,通过戏剧独特的多元化表达形式,能够提高视障读者独特的个人魅力,促进文化育人的全面发展。

三、高校图书馆视障读者戏剧资源阅读存在的难题

(一)视障读者传统戏剧类资源匮乏

阅读资源是视障读者进行阅读的前提和基础,虽然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存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大部分视障读者资源集中在较大的公共文化机构,而且这些资源对庞大的视障群体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图书馆依然面临资源匮乏的严峻局面[2]。截至2022年底,中国盲文出版社每年有450余种的盲文出版能力,但相较于每年纸质图书出版量的52万余种,可以说相差甚远。在盲文大字版图书出版发行方面,内容涵盖辅导类教材、社会性读物及各类期刊等。其中,各类辅导性教材有230多种,15万余册,占总出版发行量的75%;各类社会性读物以医学、文学为主,200多种,4万册,占总量的15%;盲文期刊有《盲人月刊》《医学荟萃》《中国盲童文学》等11种,占总册数的7%。相比较而言,我国视力正常的读者每年平均可阅读量为10种出版物,而视障读者平均只有0.36种。据统计,其中教材教辅类有1603种,经典文学方面有1047种,而法律、经济、外国语言的盲文图书年均不超过50种,谈到戏剧文化类的更是凤毛麟角,数量十分不均。这也是我国亟待重视和解决的困难。通过对高校视障读者调查时发现,几乎全部视障学生都表示“盲文书籍少、免费数字资源少、有声资源少”,基本很少能接触到盲文戏剧文化类资源,足见资源匮乏程度。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文献资源标准表(见表1),合理采购盲文图书、无障碍影视作品等资源。

表1 各级图书馆文献资源标准表

调查发现,造成视障读者戏剧文化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盲文出版物制作成本高。如古典类戏剧读本,包括《元人杂剧选》(1956)、《窦娥冤》(1959)、《南柯梦记》(1981)、《中国古代戏剧选》(2003)等戏剧作品,盲人出版社需要先将普通文字加工后,再经专业人员将文字转换为盲文。盲文是以“方”为基本单位的,一个普通的汉字由若干个方组成,而每个方又由6个点构成,因此,盲文出版物出版周期比较长、制作难度大。加之盲文印刷社对出版技术及印刷纸张都有严格的要求,所以需要花费的时间和金钱都比普通出版物高很多。二是盲人出版社数量少。目前现存的普通图书出版发行机构有585家,但仅有中国盲文出版社一家出版盲人读物、提供专门盲人阅读服务[3],特别是戏剧文化类文献资源可谓极为匮乏。

(二)高校图书馆无障碍环境支持不完善

环境支持主要包括物理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在人文环境下衍生的精神内涵。由于视障读者与普通读者相比存在着先天上的身体缺陷,他们来图书馆获取所需资源首先考虑的是物理空间环境的优劣。目前,经过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高校图书馆无障碍基础设施建设有了一定的改进,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视障读者专用无障碍设施不完善,视障读者阅读戏剧文化资源时所需要的专门盲文学习机、点学机、盲文电脑、资源学习设备多数比较陈旧和落后。此外,资金投入力度不足,高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戏剧文化推广,需要得到学校、政府机构和全社会的广泛支持。戏剧文化传承和推广,单纯地通过盲文图书和电子设备是远远不够的,图书馆可以申请视障读者戏剧文化推广方面的活动资金,开展相关阅读推广活动,例如齐齐哈尔市图书馆曾举办“世界戏剧节”活动,昆明市图书馆开展各类戏剧讲座,普及传统戏剧文化知识等。

(三)视障读者阅读技术欠缺

随着科技的发展,视障读者的阅读设备越来越先进,开发商和研究者也在不断优化视障读者的阅读体验,但现有的阅读技术还不够完善,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使用的还是传统的盲用点显器等设备。近几年,我国启动了“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残疾人读者的信息需求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图书馆也更加重视视障读者平等受教育的权利。高校图书馆应改变传统的盲文图书或口述的阅读模式,引进先进的电子智能阅读设备,提升读者的阅读感受,助力图书馆传统戏剧文化传承。

四、高校图书馆视障读者戏剧文化智慧推广服务研究

(一)丰富戏剧阅读资源量,满足视障读者阅读基本需求

2022年5月,世界知识产权(WIPO)通过的《马拉喀什条约》正式对中国生效,将“受益人”的范围扩大到盲人、视障群体,把大字版读物、有声读物纳入无障碍格式版范围,从而保障其平等获取文化和教育的权利。高校图书馆为解决视障读者戏剧阅读资源的问题,在采购大字版图书时,不仅要注重出版图书的质量,还要拓宽学科领域,充分了解读者信息需求,覆盖视障读者阅读范围。5G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智慧阅读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模式,也给视障读者的阅读习惯带来了变化,他们习惯于通过移动终端获取所需数字资源。高校图书馆丰富戏剧文献资源需求时,也应配合盲用电脑、点显器、盲文打字机、读屏软件等设备满足视障读者网络信息需求,图书馆一键式阅读机、广播有声点字仪及助视器等可以帮助他们浏览戏剧文化资源,提升视障读者欣赏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审美能力,从而建立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4]。

(二)建立特色馆藏,将传统戏剧融入阅读推广活动中

图书馆应根据视障读者的信息需求,结合馆藏资源,建立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戏剧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制定更加完善的地方戏剧文献发展规划。通过大力推行的“戏剧进校园”活动,加强戏剧文献资源宣传,针对视障读者开展地方特色的戏剧文化的展览、讲座等服务,构建类型多样、独具特色的视障用户戏剧文献资源体系。结合国家图书馆推出的“中华记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等项目,坚持以传统文化的抢救性、前瞻性和代表性为原则,通过无障碍口述的方式,构建出体现社会历史文化价值与意义,地域精神特色的戏剧文化视频记录等,推进视障读者戏剧文化阅读推广活动[5]。

(三)改造图书馆空间,建立视障读者戏剧文化阅读空间

高校图书馆根据视障读者需求服务,可以打造多功能的“阅读空间”“主题空间”等服务空间,配合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服务内容。通过对馆内空间布局规划进行调整,充分发挥图书馆提供阅读服务的基本职能,为视障读者提供无障碍交流学习平台,结合“4·23世界读书日”“文化遗产日”“服务宣传周”等传统文化节日,举办专题类戏剧文化交流活动,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类阅读推广活动,引导视障大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经典,提高他们对戏剧艺术的感知力,在高雅的戏剧阅读氛围中完善自我。在图书馆建设中,增设视障读者传统文化主题空间部分,不但可以改善现有阅览环境,帮助视障学生更好地融入图书馆获取知识、阅读学习,还有助于提升本馆的阅读服务水平,让他们更加真切地感受传统戏剧阅读的魅力。

(四)传统戏剧表演进馆,构建“体验式阅读”氛围

高校图书馆通过创立“公开课”“大讲堂”等品牌课程,专门为视障读者开展戏剧讲座、阅读体验、分享、交流互动等服务模式。由于视障读者无法通过视觉或很难单纯通过视觉获取信息,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展“触摸式体验”的方式,积极配合国家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真正实现“阅读+戏剧”项目的开展,积极探索适合视障学生开展的传统阅读推广活动[6]。图书馆在策划视障读者传统戏剧阅读品牌活动时,可以结合读者的信息需求,编制不同类型阅读推荐书目,建立分级指导阅读服务。

(五)完善阅读推广制度,有效推动传统戏剧发展

建立完善的视障读者戏剧文化爱好者参与机制,并依托馆藏文献资源优势,完成戏剧资源普查和引进工作。此外,图书馆应完善传统戏剧文献资源保护制度,通过利用馆内古籍室等场所,充分发扬传统戏剧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高校图书馆可以定期开展视障群读者“真人图书馆”活动,调动真人图书作者的主动参与性,改善传统戏剧表演环境,将传统戏剧文化进行原生态传播。与此同时,图书馆可以融合先进的新媒体等技术,制定符合视障读者需求的阅读推广方案,推动传统戏剧阅读推广工作发展[7]。

(六)提升馆员的综合素养,调动戏剧文化服务与教育的主动性

馆员在视障大学生戏剧文化阅读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其自身戏剧文化素养与戏剧活动水平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高校图书馆亟须提升馆员的综合文化素养。一是组织馆员定期开展戏剧教育方面培训工作,邀请戏剧方面知名学者为馆员讲授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精神内涵,普及传统戏剧文化知识。组织馆员实地参观吉林省京剧院、吉林省吉剧院等,通过亲身体验更加了解戏剧知识,感受我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魅力。二是拓宽馆员的文化服务内容,高校图书馆可以增设戏剧文化服务相关项目,服务内容可以扩展至以戏剧文化为中心的古籍文献收藏保护与推广,为读者提供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文献资源等。三是在馆员基层考核标准、职务晋升等方面,制定更专业的方案,激励馆员对传统戏剧文化教育与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给残疾人群体提供更优质的读者服务,激发残障读者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校园。

猜你喜欢

盲文戏剧图书馆
加强盲文出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有趣的戏剧课
制作盲文书籍,点亮黑暗世界
Making Braille children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图书馆
戏剧类
盲文纸质出版物与数字资源一体化研发初探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