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3-12-21中共上海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上海农村经济 2023年12期
关键词:示范村农业农村

■ 中共上海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总结本市实施“三园工程”以来取得的成效,谋划今后五年新一轮“三园工程”工作。

一、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三园工程”建设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们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的经验,确立了以建设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的“三园工程”为我市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五年多来,我们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整体谋划、实行机制创新、注重党建引领、完善顶层设计,每年制定重点任务清单,实施“挂图作战”,发布乡村振兴指数,促进各涉农区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充分凸显了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走出了具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特点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乡村振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农村环境面貌实现新提升

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亮点频出,在全国率先探索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注重提升风貌、产业导入和连片布局,目前已建成90个示范村,到今年底可望建成112个示范村。农村人居环境水平迈上新台阶,将“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列入市委民心工程,突出全域整治、系统优化、标准升级,在农业农村部组织的测评中获全国第二的优异成绩。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稳妥推进,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设计平移、上楼、货币有偿退出三种路径,累计推进5.2万户农民相对集中居住。

(二)农业提质增效实现新突破

绿色农业显水平,打造13个绿色田园先行片区,地产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率达30%。规模农业显效益,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2021-2022年实现到位资金202.9亿元,推动建设了正大、先正达等一批现代化农业项目;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65家。科技农业显实力,建成“1+N+X+数字底座”的数字农业架构,大力发展种源农业,“水稻遗传资源的创制保护和研究利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推进粮食生产无人农场和蔬菜生产“机器换人”示范基地建设,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80.13%,走在全国前列。品牌农业显美誉,加强农商合作,开展评优推介活动,培育20个农产品知名品牌,畅通地产农产品产销对接渠道。

(三)农民长效增收实现新提高

农村综合帮扶不断深化,第二轮帮扶圆满收官,建设17个“造血”项目,全市6.5万户10万人生活困难农户实现精准帮扶全覆盖。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在全国率先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总资产达6878.5亿元,积极承担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国家改革试点任务。乡村和谐生活日益显现,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善治体系,持续提升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农民就业增收持续向好,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3万余名,积极拓宽农民非农就业渠道,2022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729元,继续名列各省市前茅。

我们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一些短板瓶颈问题有待解决。一是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打得响的知名农产品品牌还不多;科技型农业企业占比较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还不足。二是乡村建设维护成本较高,规划撤并村缺乏分类指导政策措施;农民建房管理监督有待进一步深化,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进度亟需加快。三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还不多,近、远郊农民收入的区域不平衡性较为突出;集体经济以物业资产和土地出租为主,集体经济发展转化为农民增收能力还不强。

二、学习“千万工程”经验,谋划新一轮“三园工程”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认真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的好经验好做法,围绕加快超大城市城乡融合发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认真谋划新一轮“三园工程”。“美丽家园”更加突出“和美”;“绿色田园”更加突出“多彩”;“幸福乐园”更加突出“共富”。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整体提升、彰显特色、拓展内涵,打造都市里的乡村、乡村里的都市,使农业更加绿色高效,农村更加和美宜人,农民更加富裕安康,让郊区乡村成为更具都市范、江南韵、乡愁味的城市后花园。

在推进过程中,我们将重点从五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我们规划布局了3.6万亩共12个现代设施农业片区,推进横沙新洲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引导种植业、养殖业的现代设施农业项目向片区集聚,力争“一年有显示,三年见成效”。编制完成建设方案和郊野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统筹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乡村风貌和生态环境等关键问题,夯实规划基础。研究规划实施路径和配套政策,将12个片区纳入自然资源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完善设施农用地备案和建设用地“点状供地”等管理办法。集中力量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和应用,针对种植品种、生产线、建造工艺、节能降耗等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力量开展攻关,增强自主研发能力,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

(二)全力打造科技农业

我们将以新质生产力为导向,让科技和服务结合起来,推动传统农业产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变。抢占农业科技新赛道,重点在生物育种、生物制造、温室制造和植物工厂等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试点推进农业科研院所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浦东“张江种谷”、奉贤农业科创谷、崇明农业“硅谷”等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盘活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构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金三角发展模式。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完善以产业需求导向的项目立项机制与管理制度,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提供保险服务,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尽职免责制度。

(三)优化乡村振兴投入机制

我们将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共同投资建设,形成政企结合、市场主导的投入机制和经营机制。构建多元投入机制。公益性设施主要由财政资金投入建设,重点突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乡村产业项目主要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加大农业农村招商力度,做优做精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设立上海市乡村振兴投资基金。采用“母基金+子基金”模式,实施市场化运作,投资具有一定的收入来源或能形成一定的具有经济价值、权属明确的资产资源。形成示范村建设新范式。优化示范村建设手法,从原来“点”向片区化转变,统筹考虑示范村建成后的运营和管护成本。推广和应用以工代赈、积分制等有效形式,鼓励和带动村民积极参与示范村建设。将审批制转为验收制,实施先建后补;建立淘汰机制,通过定期跟踪评估,对起不到示范作用的适时“摘牌”。

(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我们将努力形成贴近市场、充满活力的农村集体资产经营机制,持续提升集体资产增量、收益分配总量、净资产收益率。明确发展重点,打破路径依赖。近郊和中郊地区要鼓励集体经济发展健康养老、农业休闲、创意办公、白领公寓等新型产业,逐步改变物业资产占比过高的现状。远郊地区要充分利用全域土地整治、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农村结对帮扶等综合平台,盘活存量集体土地资源要素,打造优质“造血”项目。推广奉贤区“百村”系列公司的做法,通过“国集联动”等方式,提升管理运营水平。加强监督管理,实现良性发展。升级改造农村“三资”经营管理监督平台,健全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机制。以农村产权交易流程规范化试点为契机,加快交易平台建设,实现交易行为和市场“溢价”有效统一。优化分配制度,体现公平合理。在增量上区别对待,收益向现有成员倾斜,存量部分的收益兼顾所有成员。鼓励涉农区加大镇级收益的分配力度,探索镇级集体收益优先分配给老年农民的途径。

(五)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制度改革是农业农村改革的核心。我们将积极探索推进“三块地”改革的路径和模式,为国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累经验。承包地方面,提前谋划第二轮延包到期后续包的新政策,保障承包权,完善经营权。宅基地方面,指导有关区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形成一系列制度性成果。推进宅基地及其上房屋确权登记。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多种模式和市场化退出机制,显化宅基地的资产性价值。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方面,配合市规资局加强对有关区的指导,加快推进改革试点,为下一步全面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打好基础。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契机发展非农产业,做到既保护农民利益,又激发市场活力。

我们将按照会议精神和市领导的讲话要求,确保圆满完成今年既定的各项工作,认真谋划明年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全面推进第三轮农村综合帮扶,努力把大都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到新水平。

猜你喜欢

示范村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贵州将建10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薄山村:“问题村”蜕变为“示范村”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