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报做好网络问政平台建设路径探析
——以包头日报社“民呼我应”栏目为例

2023-12-20王国秀

记者摇篮 2023年10期
关键词:问政网民栏目

□王国秀

媒体融合步伐不断加快,信息传播渠道和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都变得更加多元化,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主流媒体市场不断被压缩,其自身发展面临着考验。一方面要推动社会治理、引领社会共识;另一方面则要加快媒体融合,走好网上的群众路线。网络问政栏目则为两者实现有机融合提供了恰当的平台。近年来,全国各地主流媒体纷纷在网络问政平台建设上不断发力,通过创新栏目形式、不断加大投入等方式,以媒体融合的方式持续加大主流媒体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一、“民呼我应”栏目定位:聚焦群众关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主流媒体借助其权威性、大众化、公信力,打通官方、民间两个舆论场,搭建起党和政府与广大网民沟通的桥梁可追溯至人民网强国论坛的创建。“网络问政”平台的创立,为政府部门提供了“倾听民意、汇集民智”的平台,同时也为网民畅通了诉求的表达平台。2020年11月19日,“黄河云”客户端问政平台“民呼我应”栏目正式上线。栏目秉承全媒体运作思路,通过“报、网、端”一体化互动,以网友留言—部门答复—媒体督办的模式运作,按照“即接即转即办”的思路,线上收集网民关于包头市社会民生方面的意见建议以及个人相关求助和投诉,线下督促职能部门履职尽责、积极回应网民诉求,促进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栏目上线以来,凭借其精准的定位,栏目影响力不断扩大,受到了政府部门、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

1.坚持为人民群众发声

只要人们打开手机,登录“黄河云”平台,随时随地反映问题,就有人帮忙解决。致力于打造聚焦民生、传递民声、情系民心的品牌栏目,“民呼我应”栏目的精准定位,是其能够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原因。栏目在运行过程中,注重抓住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紧扣百姓话题,为百姓发声。同时,通过对一系列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个案分析,整理汇总,跳出个案推动类型问题的解决,实现监督效果最大化。例如,物业问题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一直以来也是居民反映问题的重点领域。栏目中收到的反映物业不作为、乱作为、收费不合理等问题突出。包头市住建局除了入驻平台答复网民提问外,还特别要求其二级单位物业管理处单独入驻,及时规范物业管理,维护居民利益。

2.坚持为党和政府分忧

群众问是“生活”,部门答是“服务”,网上晒是“监督”。媒体问政要分忧而不添乱,在位而不越位。“民呼我应”栏目针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矛盾,充分利用媒体贴近性、服务性和权威性优势,打造民生高地,将一个个问题化解于萌芽状态,努力成为政府工作的好帮手。比如,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发展软实力的直接体现,针对栏目中企业和群众反映的企业用工、安全生产以及行政审批效率、停车收费等方面问题,节目组进行了现场采访,拍摄了暗访短片,精心的策划和采访有力提升了“媒体问效”的效果。

二、“民呼我应”栏目的优势分析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单向信息传播转变为双向和多向互动。用户不再只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通过与互联网的“有效嫁接”,栏目实现了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截至2023 年5 月,栏目累计受理网民有效留言17973件,已办结17524件,办结率97.5%。2021年10月,栏目作为包头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案例受到广泛关注,栏目荣获“传媒中国年度全国城市媒体优秀融媒平台20 佳”。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具体来说,栏目本身主要体现在“三个突破”上:

1.传播模式从“单一传播模式”到“互动性传播”的突破

传统媒体时代,传播者是整个传播过程的主体。受众与媒体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受众对于媒体所传播信息内容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网络问政赋予了媒体更加广泛的传播机制,即媒体通过打造平台,让百姓来“唱戏”,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政府来“答卷”。媒体在这中间扮演的是“中间人”的角色,这种有效的互动交流,促进了媒体与受众、政府与百姓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既是一种传播模式上的突破,同时也可以让关心同一问题的受众随时看到答复,形成了一对多的映射式传播,与政府热线、群众信访相比,在传播机制上实现了多维度传播机制的突破。

2.传播范围从“广泛性”到“地域性”突破

研究表明,新闻传播的过程中,越是接近读者居住地的本地新闻,越是与读者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地域性新闻,越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趣。与大型的综合性网络平台相比,“民呼我应”栏目问政平台主要内容就是包头百姓的“身边人”“身边事”,不管是受众反映问题,还是要求相关职能部门答疑解惑,受众对于地区政策乃至治理状况都有着相同认知,揭示的是本地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群所普遍关心、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更容易达成共识。栏目内容在地域性方面的突破,自然会赢得本地读者的共鸣。

3.传播内容从“无序性”到“客观性”突破

媒体融合发展推动全媒体传播体系形成,使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正在深刻影响着社会治理。推行“网络理政”,加强网民留言办理,是发扬人民民主、接受群众监督的重要渠道。但不可否认的是,网民在留言发帖过程中也存在无序甚至夹杂个人情绪的情况。“民呼我应”栏目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创办的问政平台,其自身具有完善的审核机制,能够对本平台网络信息内容进行有效生态治理,特别是对于网民发帖内容中涉及敏感信息、偏激的言论以及谣言等内容能够进行有效的删除过滤,最大限度保障发帖内容的有序客观,从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对于政府相关部门回复内容的审核把关,能够有效避免在问题处理过程中,部门之间的“踢皮球”式的推诿扯皮现象,推动相关问题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三、“民呼我应”栏目问政体系搭建

新闻媒体监督是覆盖面较广的一种监督方式,通过电视台舆论监督、问政栏目、网络问政平台等多种形式,形成全媒体问政、全社会监督的舆论场效应,切实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民呼我应”栏目集纳了报纸、客户端等不同平台优势,突破原有的空间壁垒,为其他媒体提供了开展网络问政和媒体融合模式的参考和借鉴,主要表现为:

1.三级留言受理机制确保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复

目前,栏目的三级留言受理机制已运营成熟,每个部门有独立后台,收到转办件后会有邮件提示,同时以倒计时的方式督促和提醒职能部门尽快受理。根据群众留言内容,设定留言受理时间为1 天,办理时间为6天(特殊情况可申请延期),网友留言按照“所属职能部门—属地旗县区委办公室—包头日报社”三层级依次转办受理的机制实现“应接尽接”,并及时将问题迅速准确传达到相关部门,对每一条内容的办理过程进行全程记录,确保网络问政问出速度、问出力度。

2.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

网络问政平台只有通过不断强化监督机制,才能让问政落到实处。“民呼我应”栏目根据入驻单位的在线回复情况,按月形成回复率、办结率、满意率排行榜并在媒体公示。对于问题解决效果不好、群众不满意的,将开展追踪报道,通过舆论监督形成一定的压力,促使各单位不断提高对网民提问回复的速度和问题办理质量。同时注重打造“标杆”和榜样,促使各部门向优秀单位学习,形成一定的办理问政品牌单位效应。此外,网络“民呼我应”栏目真正做到了流程“全透明”。问政内容、问政时间、流程运转、官方回复等内容,问政人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查阅,并可第一时间收到答复提醒信息。

3.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优势,提升督办效力和影响力

栏目借助《包头日报》、包头新闻网和“黄河云”客户端的影响力,对优质内容进行再创作后,以图文和短视频的形式分发到各平台。特别是将每月一出的问政报告及记者调查督办内容、精选案例定时在《包头日报》《包头晚报》“民呼我应”专版推出,截至目前,累计刊发“民呼我应”专版“报网联动”56 期,发布问政报告31 期,媒体督办类稿件96 条,追踪报道111 条,有力地促进问题解决,落实到位。同时于2021年12月初正式上线运营“民呼我应”官方抖音账号,积极与网民开展线上互动,截至目前累计发布短视频528 条,极大地提升了栏目影响力。

4.借助专业“外脑”,提升栏目影响力

在“黄河云”客户端上,“民呼我应”栏目把网络问政和网络政务融入日常工作中,并针对不同时期出现的热点敏感问题进行集中攻坚,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有效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受到了广泛认可,并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不断扩大影响力,成为包头市开展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三问”活动的主阵地。2022 年7 月,为进一步拓展栏目服务功能,满足广大市民对于法律知识的需求,栏目正式上线运行“法律服务”,通过与包头市司法局合作,邀请全市最权威、最专业的律师入驻平台,线上一对一为网友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

四、关于“民呼我应”栏目完善发展的优化路径

虽然“民呼我应”栏目经过3 年发展已经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受到了广大受众的关注,但不可否认的是,其自身也有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比如,为了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网民在留言过程中还存在重复留言和夸大事实的现象,如果不能经过有效核实,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媒体公信力和办理单位的积极性。有的职能部门由于所承办问题复杂、调查时间长等因素,对于网民的留言回复还不够及时,甚至用太过于专业的术语回复,无法达到与受众有效沟通。办理过程中,个别单位无法按照承诺时间完成办理任务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都需要栏目引起关注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1.完善闭环体系,提高办理效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群众将问题反映到问政平台后,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加以解决,这是栏目自身能否获得持续关注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就“民呼我应”栏目的发展方向而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不断完善栏目的闭环体系,问了有人管,媒体有督促,政府有行动,结果有反馈,并结合大数据手段,根据行业、时间等细化问政内容,以及相关部门的办理情况,坚持定期制作网络问政报告加以公开,对成绩突出的部门加以表扬,对办理效果不佳的部门通过媒体曝光方式加以督促整改,进而以问政落实效果保障节目运行效果,增强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为栏目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2.加快“报网”融合,形成推进合力

实践证明,“民呼我应”栏目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党报的权威性。问政栏目要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依托党报资源,加快“报网”融合步伐,是其实现新发展的重要路径。

一方面,栏目本身要打造专业的问政记者团队,做好与党报社会民生版面的合作,既可以为党报的民生新闻报道提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也可以将记者团队根据问政内容采写的深度报道、跟踪报道内容进行刊发,促进网络问政平台影响力扩大。

另一方面,也可以采取与同城广播电视、政务新媒体等网络平台合作模式,针对问政中存在的老大难问题集中进行督办,形成媒体传播合力推动相关部门给予解决。

3.加强网络监督,建立完善的疏导制度

做好网络监督工作是媒体应尽的义务。优化网络问政工作,提高网民的留言素质,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新闻媒体要有针对性地加大对网络文明的宣传和教育力度,积极营造和谐的网络交流气氛,将问政的重点真正放在推动问题加以解决上。此外,还要加大对相关政府部门新闻发言人的培训力度,造就一支熟悉新闻业务、掌握网络传播规律的网络发言人队伍,通过与网民的有效互动,形成强有力的正面引导。

五、结语

地方党报不可能像自媒体那样一味地为了流量而博取关注。在流量和社会责任之间,以“民呼我应”为代表的报网融合网络问政平台为传统主流媒体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凭借严谨、权威的党报资源,其为受众提供了表达诉求的新空间,在短期内赢得了关注度。不可否认,栏目还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但只要坚持实实在在地为百姓解决问题的定位,发挥党报的传播优势,与时俱进走好媒体融合之路,栏目本身一定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问政网民栏目
做好人大代表问政需要三个条件
关于栏目的要求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