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

2023-12-20薛瑶瑶

记者摇篮 2023年10期
关键词:机器人工智能传感器

□薛瑶瑶

人工智能概念提出的时间较早,但人工智能技术近几年才在新闻传播中得到一定的应用,技术应用还不是十分成熟。目前主要应用于新闻信息采集、新闻内容生产、新闻信息审核监督、新闻分发等环节,在新闻传播领域应用有着良好的优势,具有应用研究的必要性。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应用的特点

1.新闻生产突破时空维度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信息采集、新闻内容生产中的应用,突破了新闻制作时空维度的限制,重塑新闻制作流程,构建多时空的新闻来源渠道。在新闻采集中,使用新闻事件范围内的公共传感器、摄像头等采集新闻信息,短时间内完成现场信息的全面收集。以地震报道为例,媒体在第一时间就可获取地震等级、震中位置、地震区域内的人口、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地震现场等数据,采用机器写作即时出稿,同步完成新闻信息的分发。人工智能技术延伸了新闻制作的深度与广度,新闻制作更加快速、准确,释放新闻生产的潜力,节约新闻生产的时间及成本。

2.机器与人双向交互

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人机交互,在新闻领域衍生出对话新闻模式,基于声控智媒实现用户与机器交互,进而达成与新闻的交互,通过语音声控、语音搜索等,令用户进一步掌握获取新闻信息的主动权。比如百度的小度助手、小米的小爱同学等,均是以硬件为载体,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智能服务设备,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点对点地提供新闻信息服务。人工智能技术在用户接收与反馈领域也表现出良好的双向交互优势,如在新闻审查中,可识别带有情绪的词语,可准确识别异常信息、错误信息,保证新闻信息的质量,还可用于新闻评论的管理,及时发现错误言论与有害信息,甄别谣言,避免错误信息在新闻媒介中的存在及传播。

二、人工智能技术在内容生产中的应用

1.机器智能生产新闻内容

机器智能生产新闻是在采集新闻信息的基础上,机器利用图像识别、视频识别等技术,理解新闻信息并判断新闻价值,然后借助大数据处理技术、智能算法技术等,进行新数据与原有数据的关联、检索、语义安排等完成新闻内容的生产,也就是机器写作的概念。机器写作主要是依靠计算机程序生成新闻内容,利用大数据分析处理,及时生产出个性化、丰富化的新闻内容,适用于数据分析领域的新闻生产,如财经、体育等。

机器写作改变了新闻内容生产的原始模式,带给新闻内容生产巨大的调整。

一是生产动态化,产出高效化,动态新闻资讯生产质效良好。二是机器写作具备自我学习能力,语料库资源丰厚,新闻叙事语言风格运用贴合实际且丰富多样。三是大数据处理技术实现海量数据信息的有效管理,以及在专家知识库的支持下,具有逻辑推理与判断能力,使机器写作具备准确识别、判断、归纳、整理、分档等功能。四是大数据挖掘技术在机器写作中的嵌入,并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结合,基于新闻时间点展开空间维度的数据挖掘、关联,纵横向、立体化的分析处理数据,最终展示出客观世界新闻的全貌。

2.机器写作应用方向

从新闻生产者的角度来看,由机器写作负责重复烦琐的信息识别、处理、存储、分析等工作,自身能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深度报道中,并且可建设多个新闻传播平台,由机器写作提供新闻稿件。机器写作可以长时间不间断地生产新闻内容,且全天候秒级生产。此外,机器写作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语料库等,自动化、批量化生产视频、图片、声音及文字等多种形态的新闻内容,同时还可根据用户需求、喜好等生产相应的新闻内容,甚至是根据用户的生活场景,提供相匹配的定制化产品。在合适场景、合适地点推荐与用户需要相匹配的新闻内容和产品,为新闻媒体精细化运营提供支持。互联网中新闻媒体的用户基数非常大,通过用户画像,精准定位用户需求,完成精准营销,对于新闻传播领域的发展大有裨益。

3.机器写作应用的优势与劣势

机器写作能准确呈现新闻事实,有些新闻信息及资料人工无法辨别真伪,机器写作基于语音、视频、图片等识别技术,对新闻信息进行真实性的辨别,以避免新闻报道失实的发生。虽然机器写作在质量、速度、准确性上存在优势,但机器不会像人一样带有感情地思考,写作呈现出机械化、金属化的特点,生产的新闻工业气息浓厚,缺少新闻本该有的温度。现代人工智能技术水平还难以保证机器写作的品质与深度。

随着机器拟人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在大数据的支撑下,机器写作可以模仿人的写作风格、叙事特点与写作手法等。目前,新闻传播领域对于机器写作的应用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认为其影响了新闻的公信力,需要在应用机器写作过程中,明确其应用的边界,平衡内容结构,人机相互协作,输出高质量的新闻内容与产品。

三、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分发中的应用

1.机器算法

智能推荐是当下新闻传播领域主流的分发方式,利用机器算法重塑传统的网络编辑分发机制,集合了网络编辑分发、搜索引擎分发、社交分发等优势,由人工智能精准匹配用户与新闻内容,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新闻分发中,由机器算法替代了传统的人工分发,其成为分发新闻质量的把关者,冲击了新闻媒体原有的新闻价值选择标准。机器算法不仅用于新闻的分发,还涉及信息检索、整合、分析、挖掘等,对于传统的新闻媒体来说,是一次数字革命、智能革命,推动新闻传播由“信息传播”向着“知识传播”转型,使机器算法延伸至公共舆论场。

机器算法在新闻传播领域应用的效果,主要是由大数据及其计算能力决定。在新闻编辑中,算法收集数据,成为新闻信息源,间接作用于社会舆论,甚至影响着社会情感。大数据是算法模型的基础,具有全网传播的能力,易引起新闻传播“窄化”问题。在受众接收方面,算法决定着用户接收到的信息,限制了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自由度,影响着受众对世界的感知。

2.机器算法应用方向

网络谣言治理中,专门构建谣言防范机制,建立防范谣言数字模型,给出具体的教育对策。基于用户反应行为数据打造谣言预测模型库,用于识别和预测谣言。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谣言演化过程,确定动态演化规律,制定预防与治理谣言的对策。针对造谣者、易信谣者采取信用分级管理机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进行谣言动态实时治理。

在舆论监测中,采用机器算法智能分发新闻信息,根据用户关心关注的内容推送新闻信息,采用新数据、新方法等,动态监测指导新闻舆论。新闻传播领域内机器算法可应用的方向较多,智能分发侧重于人的感性需求,满足于用户对新闻信息真实性、时效性等的基本需要,改善了新闻展现方式,提高了用户对主流新闻的关注度。

四、人工智能技术在用户接收与反馈中的应用

1.用户接收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的终端应用为用户的接收端,基于机器算法的新闻信息与产品的分发方式,实现个性化、场景化的新闻推荐。算法精准定位了用户需要,吸引用户注意力,提高用户对公共话题的关注度,使新闻内容生产与用户信息消费相互结合、一体化运作,而智能终端设备建立了用户与新闻生产端的连接,实现用户的接收。现阶段VR、AR技术带给人们沉浸式的体验,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实现人机之间的良好交互,比如,智能语音交互、体感交互、虚拟现实等。VR、AR 技术的新闻呈现方式,要求媒体建设良好的媒介环境。当前,VR 新闻内容制作技术成熟度不够,而声控智媒发展状况良好,语音控制实现人机交互,像是智能音箱,用户通过人机对话查找自身所需的新闻信息,进而为新闻传播开辟了新的渠道。智能语音助手,建立人与智能设备之间的对话,语音控制实现设备的操作,将“AI 语音+大数据+深度学习”进行了深度融合,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声控智媒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未来可期。

2.用户反馈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评论审核系统具有精准识别信息、权限设置、即时拦截、智能屏蔽、智能纠错等功能,使用爬虫技术获取评论信息及留言数据,利用算法识别审核平台的内容、用户转发的内容等,并基于用户大数据对用户进行精准的画像,完成用户访问权限的设置,精准拦截、智能屏蔽异常信息,还可及时纠正评论中的错别字。在新闻传播领域,该系统在获取用户评论及反馈信息的同时,也具有净化舆论环境的作用。以智能音箱为例,不同新闻形态之间可以相互转换,打破了新闻传播原始的音频生态,同时突破了领域边界,为新闻媒体跨界合作创造了条件,智能音箱与物联网、智能家居的结合,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新闻接收体验,人机之间智能应答,用户根据自身喜好及所需接收信息。再者,用户侧的智能接收终端,实时记录并反馈用户操作行为、阅览的新闻信息等,媒体侧动态收集用户大数据,实时接收用户反馈,为用户需求分析、智能推荐、用户画像等奠定了信息数据基础保障。

五、人工智能技术在信息采集中的应用

1.新闻智能传感器

新闻传播领域在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信息采集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上,整合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新闻信息的智能化、自动化、实时化采集,进而衍生出新闻传感器的概念。传感器本质是一种信息检测与收集装置,通过监测感受被测量的信息,经过转化被测量信息,最终以电信号或是其他信号形式进行传输。之所以称之为传感器,是因为其延长了人类的五官,具备记录、存储、显示、控制、传输信息等作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新闻传感器,其在新闻传播领域信息采集中的应用途径主要有公共设施途径、“众包”途径、政府部门途径,以及媒体利用现有成熟的商业设备,建设自己的新闻传感器系统,直接使用传感器采集信息及无人机途径。新闻传感器在实践应用中,可从原有的传感器资源与媒体专门打造的传感器系统中收集数据,实现媒体自主的数据收集及生产,且收集到的数据需使用计算机解读,其中“众包”占比较高。

2.传感器应用方向

智能传感器在新闻传播领域主要有两个应用方向。一是作为新闻源,主要负责采集新闻信息数据,增加了采集的维度,扩大智能感知的新闻采集范围,保证数据收集的全面、完整、可靠,然后通过大数据分析与挖掘,预测新闻事件未来发展趋势,完成预测性新闻报道。如果用于新闻用户需求、用户反馈,以及阅读习惯、基本信息、阅读行为等的数据分析,完成用户画像,则可以为新闻生产提供准确的用户信息,实现定制新闻、个性化新闻的生产。

二是作为用户反馈机制,柔性可穿戴的传感器具有捕捉混合动作、生物反馈、高效灵活分析等功能,可采集用户心理、生理、情感、情绪等数据,获取更深层次、更加精准的用户信息,对于新闻生产的智能化变革来说意义重大。通过公共设施传感器、媒体自身传感器系统及用户侧传感器等,自动收集、处理、分析数据,深挖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从中挖掘出具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为新闻记者提供工作方向,并可提升新闻的真实性,使传感器成为新闻源、用户反馈机制,更好地服务于新闻生产。

3.传感器应用的优势

“传感器+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已经得到了良好的应用,以新华社发布的“媒体大脑”为例,整合运用机器生产内容(MGC)与人工智能(AI),采用了大数据处理技术、智能算法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等,具备报道线索、规划、采访、生产、分发、反馈等功能,在机器智能生产过程中,使用传感器、摄像头、无人机等完成新闻信息的收集,快速、准确、智能化收集新闻线索与新闻材料,实现信息采集更高层次的延伸,帮助提高新闻媒体的生产力。智能传感器成为记者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拓展新闻信息采集的维度,弥补人类感官的局限,获取不同时间维度、空间维度的信息,描述现在、预测未来,动态采集信息,实时展示检测对象的动态与发展趋势。处于不同空间的传感器,检测信息更加广阔,新闻事件洞悉视角更加宽广。

六、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从出现至应用在新闻传播领域的时间并不长,但却带给新闻传播领域巨大的调整,改变了原始的新闻业态环境,重塑新闻生产模式,实现智能化新闻信息采集,突破时空局限,为新闻生产提供更加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

猜你喜欢

机器人工智能传感器
机器狗
机器狗
康奈尔大学制造出可拉伸传感器
简述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传感器新闻”会带来什么
跟踪导练(三)2
人工智能与就业
未来机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