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拘囿 寻“用”径 探幽情
—— 以语用学视角看现代诗歌教学

2023-12-19杨桐海

中学语文 2023年31期
关键词:面朝现代诗歌海子

杨桐海

语用学也叫语言实用学,是研究语言运用及其规律的学科。它关注使用语言的人(包括说写者和听读者),关注语言使用中的种种有关因素的作用。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与中学语文教学并不是完全脱节的。例如,在小说的教学中强调对“三要素”的把握,实际上也是对使用语言的人、对语境的要求。

所有的教育文本中,诗歌文本的自律性最弱。诗歌,尤其是现代诗,是将语言手段运用得最为灵活的一种文体,也是最容易产生误读的文体。面对作者曲折而隐晦的情感,我们在强调“诗无达诂”的同时又必须主张精读与细读。作为教育文本的诗歌,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语言结构。我们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以达到“反诸作者之心”的境界。作为教育者,我们允许暂时的误读,以求理解的螺旋上升,但是又必须要求“正本清源”,对诗歌的语言艺术与文体特点有准确的把握,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语用学对指示语、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礼貌原则、前提关系、语境、言语行为、关联理论、话语结构等进行了分析与解释。文章试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苏教版必修一现代诗歌单元教学提出一点管窥之见。

一、指示语——发乎语,止乎心

一般来说,我们会碰见以下四种类型的指示语:一是人称代词,如“你、我、他”等;二是指示代词,如“这、这里、那、那里”等;三是时间名词和副词,如“现在、今天、马上”等;四是方位词,如“前、后、左、右”等。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在让学生明白这个指示语所指代的目标是什么之后就结束了讲解。但实际上,指示语的选择和使用反映出来的是作者有意或者无意的情感趋向,语言的止处是作者敏感的心境。

试变换《致橡树》中的人称:

我如果爱他——/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他的高枝炫耀自己

……

他有他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

爱——/不仅爱他伟岸的身躯/也爱他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简单的变换后,我们可以发现,在诗歌中使用第二人称有拉近读者与诗歌的距离的作用。同样的修改也可以运用于《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以下简称《面朝大海》)。笔者翻阅了大量的课堂实录,发现讨论《面朝大海》为什么采取第二人称的案例非常少。

除了叙述视角,人称代词的选择也是值得注意的。《面朝大海》中“陌生人”这一个有意思的称呼也值得我们咀嚼。钱翰认为,它其实指的就是第二段中的“你”。其在使用中与说话人“我”构成了两种关系:一种是要传递幸福的每一个人,另一种是“也为你祝福”的陌生人。他们既属于“我”的圈内,同时又在圈外,形成某种含混。“你”和“我”在交流之后,本不应该继续使用“陌生人”这一称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称彼此为“朋友”。其被用在了最后一段,实际上反映的是“我”与他们写信沟通(第二、三段),试图让他们进入“我”的圈内无果后的尴尬和无所适从。

在《相信未来》中,有这样的两个句子: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诗歌中的“他们”指的也是“未来的人们”,但是,称呼上分别采取了“她”与“他们”。这里是作者为了抒情而做的性别淡化。在传统文化中,女性代表美丽温柔,而男性代表理智公正,因此不能互换或者换成“他”与“她们”。

同样可以研讨的还有表示时间的词。江青评价《相信未来》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这里就是对“未来”这个词的理解。类似的还有《面朝大海》中反复出现的“从明天起”,说明了今天还没有获得幸福与爱。

二、突现义——类似意象,但不等于意象

话语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有语用意义,它是说写者要突出和强调的具体意义。与传统的意象不同的是,诗歌中的突现义往往是临时的、附加的。古典诗歌有完整的意象体系,学童可以通过蒙学诵读掌握。但是现代诗歌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将其彻底摒弃:《相信未来》中的鲜花和紫葡萄,《致橡树》中的凌霄花、鸟儿、日光和春雨,《面朝大海》中的大海、房子和闪电等,都有解读的必要和困难。

突现义的解读是综合的考查。但是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对中西方传统诗歌意象的掌握。我们承认突现的意义是临时的,但是,临时不等于没有逻辑。尤其是在解读20 世纪80 年代的诗人的诗歌时,西方文学理论是绕不开的。

试探究《面朝大海》中的词语的突现义。

a.人工符号: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房子、写信、取名、祝福等

b.自然符号:粮食、蔬菜、大海、春、花、闪电等

“大海”与“春”“花”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核心句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其中,“春天”和“花”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象征了生命与活力。“大海”,则代表平静、浩瀚和宽广,它能使人获得内心的安详和舒适,但同时大海又有汹涌澎湃的一面。此处应该如何取舍大海这部分符号呢?笔者认为,应该联系另一个非常重要,但又很容易被广大教师忽视的符号——“闪电”。

“闪电”这个符号在这首诗中有它的独特性。它辉煌而刺眼,是一种刹那的光华,给人无与伦比的震撼。众所周知,在古希腊神话当中,宙斯是闪电之神,闪电代表了至高无上的力量和启示。在《雷雨》中,闪电也是这样一种符号。它让人神往,又让人难以把握。这个符号,与之前出现的所有其他“尘世的自足”是格格不入的,它是相对的另一个世界。所以,“幸福的闪电”暗指“我的幸福”是和“尘世的幸福”截然不同的。

大海的澎湃与闪电的力量都被画面的温馨和宁静所掩盖了。但是诗人知道他们的存在吗?很明显,他是知道的: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英国诗人萨松在代表作《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中说:“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海子内心也正是这样,有现世的安宁,也有诗与远方,它们相互攻讦,让诗人不住徘徊。

三、言语行为——一言一行,亦足以畅叙幽情

英国哲学家奥斯汀认为言语的使用总是和说写人的具体目的、意图联系在一起。说写人在完成一个行为的同时,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赋予这个行为不同的职能。这为现代诗歌的解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我们可以讨论诗歌文本中每一个动作背后的寓意。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诗歌内部的行为和诗人的实际行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文学理论已经关注到了这两者可能存在的不一致性。例如,潘安仁的《悼亡诗》与拜路尘的对比——2015 年高考中“文品与人品”的讨论便出自此。但是,对现代诗人的讨论还未展开。

本文根据1996-2016年间浙江省三次产业的产出数据和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数据,对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滞后于消费结构的时间进行测算,所有数据均取自2017年浙江省统计年鉴。

《沁园春·长沙》中“独立寒秋”的行为类似古人的登高怀远,满目空旷,天高地远,这总是和抒情言志联系在一起的。诗人毛泽东之后便“浪遏飞舟”,投身民主革命。诗歌内部的行为和诗人外部的行动是统一的。而在《面朝大海》中,海子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温暖、明亮的场景,但是,他在之后不久便带着《圣经》卧轨自杀了。这明显是充满矛盾的。

按照奥斯汀的理论,我们不能认为这个意境是假的。人们往往有一种错觉,以为句子就是叙事的,但是除了陈述、报告和描写事实的句子之外,其他句子不能以“真假”来区分。说话人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不是在作陈述或描述,而是在完成某一目的。奥斯汀提出“适宜性”作为判断标准。如果诗人做出相悖的行为,我们就该回过头去看是否遗漏了某些信息。

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分析以下三组动作:

a.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和亲人通信,给山河取名字,祝福陌生人

b.告诉他们我的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c.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a 和c 两组的行为是从属言语行为,而b 组的行为是主导语言行为。b 组行为不仅与诗歌题目相关,且反复出现。与“我的幸福”相关的是“尘世的幸福”,二者共为“幸福”的组成部分。从属言语行为对句子的表意做出了修饰和限定,具有相关适应性。海子用温馨的意境肯定了陌生人对尘世幸福的追求,表达了他对日常生活幸福的追求。他的诗歌理想当中,是诗意与生活的交织。a组的行为是要与c 组分开看待的,喂马、劈柴绝不是灿烂的前程,关心粮食与蔬菜也不会让自己有情人终成眷属。他完成的动作是“祝福”与“言志”。他追求的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而不是放弃生活。在自杀前的《春天,十个海子》中,诗人这样高喊:

春天,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

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这里怒吼、撕扯头发、绝尘而去和劈开疼痛的行为,绝不可能等同于《面朝大海》中的安宁祥和。我们可以据此研究海子最后的心路变化,但是笔者认为不应该将《面朝大海》视为绝命诗。

四、语言环境——语境、情境和“知人论世”

大多数专家学者将语境分为三大类型: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社会文化语境。

每一部文学作品的产生,在作者的心中,都有一个“隐含的读者”,我们可以将文学作品看成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话语。上下文语境指的就是话语内部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上文和下文构成的语言性的语境。情景语境指言语行为发生时诸多的客观因素,包括说写者的一些主客观因素。而社会文化语境则指广泛的社会习俗和文化传统。

语用视角下的语境解读与平时接触的语用学研究的论题内容还包括语用预设、话语结构与信息和语用原则等诸多方面。诗歌的语言精练而富有张力,包含了非常多的语用预设、结构方面可供考究的点,此处不展开论述。

在所有教育文本的阅读中,现代诗歌毫无疑问是最具有挑战性的。现代诗歌教学,务必要以一种审慎的态度,将教学落到实处。而语用学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和工具。

猜你喜欢

面朝现代诗歌海子
德令哈,没了“海子”你还剩下什么
面朝大海
英语现代诗歌对物的观照及其诗意生成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九寨沟观海子(外四首)
“不”与“无”的奥秘——评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
体验的真挚与表达的超越——王学东《现代诗歌机器》观察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解析海子之《死亡之诗(之采摘葵花)》
现代诗歌教学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