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事人中心疗法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的探索

2023-12-18山西科技学院马小苗

成才 2023年17期
关键词:求助者谈话辅导员

■ 山西科技学院 马小苗

谈心谈话是辅导员与学生在一个自由、安全和受保护的空间里,共同完成的一段“双人舞”,是一种共同成长的互动艺术;是在辅导员与学生共同建立的关系同盟中,以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的过程。谈心谈话工作一般是有目的地进行的,但是受谈话时的外部环境、谈话语境、被谈话者的情绪、谈话者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很有可能偏离主题和目标。特别是对新辅导员来说,往往意识不到谈心谈话的重要性,对其方法研究不透,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心理需求认识不足,这就导致谈心谈话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辅导员心里常常也会很困惑:如何开展谈心谈话?有没有一个框架和思路?有没有可以操作的具体方法?

有学者对陕西8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心理咨询类谈话的满意度比非心理咨询类谈话的满意度高出近30%。这个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知识的导入与应用将会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在这一新视角下,辅导员会从“追问学生”转变为“面对学生”,不再是一味地批评与追责,而是与学生一起探寻问题解决方法;不再是将自己的建议和期望强加给学生,而是通过探讨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向,并鼓励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1 当事人中心疗法概述

人本主义心理学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它强调人的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

罗杰斯认为,心理治疗是一种潜在的、有竞争力的个体身上已经存在的能力的释放。如果咨询过程满足三个条件,即和谐的咨询关系、咨询师对求助者无条件积极关注以及咨询师对求助者共情的理解,那么,求助者身上这种“已经存在的能力”就很有可能释放出来。这就是当事人中心疗法。

运用当事人中心疗法时,咨询师要始终保持真诚和一致,时刻关注求助者内心的体验,营造一种自由、平等、关注、温暖、真诚的气氛。当然,这种气氛靠单纯的说是无法传递给求助者的。咨询师只能通过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接纳,以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传递这种信息,同时把握求助者的情感体验,建立起和谐的咨询关系。在这样的气氛中,求助者可以宣泄他们对表达自己的恐惧,与真实的内在自我取得密切的联系,求助者越能深切地感觉到这种氛围,他获得就越多,从而不断地向内审视自我,激发自我实现的潜能、相信自我价值的存在,以此获得成长。

辅导员和学生作为谈心谈话的参与者,虽然在心理咨询类谈话和日常谈心谈话中的角色身份和任务不同,但在目的、原则和特点等方面高度吻合,这使将心理咨询技术运用于日常谈心谈话成为可能。

2 开展谈心谈话工作的技术

2.1 专注与倾听技术——建立关系,营造氛围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良好的咨询关系是治疗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这种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功能。辅导员和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和方式、生活背景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双方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谈心谈话的效果。因此谈心谈话工作应从专注和倾听开始,这是前提和基础。专注与倾听技术是指辅导员全神贯注聆听学生的语言表达,细读学生的非语言行为,关切、疼惜与重视学生的遭遇,愿意了解学生面临问题的始末。这意味着辅导员在专注和倾听的过程中,能发自内心地尊重和关心学生,告诉学生自己在意他,对他感兴趣,鼓励学生更加开放地谈论自己,愿意更多地分享自己。这种专注和倾听能促进学生与辅导员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形成很好的助人关系。

2.1.1 关键要素——无条件积极关注

当事人中心疗法认为,一个人发生心理失调的主要原因是对真实经验的歪曲和否认。而导致这种歪曲和否认的是:个体的重要他人提供给个体的是具有条件性价值的关注,而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完全的接纳,是正向的关注。即对学生表达出的“坏”的、消极的、痛苦的、恐惧的情感,以及“好”的、积极的、成熟的、自信的情感,对他前后矛盾和前后一致的方面,都给予同等程度的接纳。

2.1.2 听什么

一是听经历。开展谈心谈话时,学生一般从讲述自己的经历开始,包括发生在他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辅导员要认真倾听并掌握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物、具体细节,以及对学生造成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二是听态度和思维方式。对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学生会有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这些观点和态度体现出来的就是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并且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如何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或周围的事情,从而影响其表现出怎样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三是听行为表现和行为模式。行为就是指当发生了某些事件以后,学生做了什么或克制自己不做什么。很多时候,我们采取的行为恰好就是我们的习惯,尤其是存在外在压力的时候。

四是听情绪、情感。情绪感受是个体对外界作出的反应,是体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相对语言,情绪更真实。辅导员通过倾听情绪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觉察到学生隐藏的那部分“区域”。此外,情绪也是一种能量,可以推动或引领我们去行动。

2.1.3 怎么听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根研究发现,在相遇初期用SOLER模式来表现自己,可以明显增加他人对我们的接纳性,在别人心目中建立起良好的第一印象,因此SOLE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中。

SOLER是由5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成。其中S代表侧面面对学生,O代表采用开放姿态,L代表上身稍微前倾,E代表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触,R代表身体自然放松。

辅导员要无条件敞开倾听,不做预设结论。倾听之前,辅导员若是听了其他人提供的一些信息而对学生产生预判,如“这个学生经常说谎”等。有了这样的预设,在倾听过程中,辅导员就会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如何对付这类学生上,而不是倾听学生。

同时,辅导员要尽力倾听学生的情绪和意图,不要只听表面内容。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在谈心谈话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但可能会通过非言语信息表达出来。所以,辅导员要特别关注那些与言语信息不一致,甚至矛盾的非言语信息,这很有可能才是学生的真实想法。

2.2 复述技术——明确意图,加深理解

罗杰斯非常重视对来访者需求和感受的理解。他将复述又称为“回应”。在咨询中,罗杰斯有时只是把来访者的话复述一遍。看似简单,好像只是一个回应,却能像镜子一样准确反映出来访者的情感、思想和话语中想表达的意思。

复述是指提炼学生所说的关键信息,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学生说过的、谈论过的内容。它能让学生感到自己正在被倾听,从而鼓励其继续表达,能为辅导员提供检验自己是否准确理解学生的机会。通过复述,学生也可以听到自己问题的关键信息,进而对自己的问题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也有机会听到自己思考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错误,从新的角度审视自己。

2.2.1 仔细选择复述内容

对学生传达的信息无一遗漏地给予回应、进行复述是不可能的,所以辅导员要慎重考虑并选择要复述的信息。复述的目的是让学生聚焦于某个问题,并在这一问题上进行更加深入的谈论。在谈心谈话中,辅导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关键点:学生关注最多的、学生思考时间长且深入的、学生感到疑问或矛盾的以及学生尚未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可以留意学生表露的非言语信息。如眼神闪躲、停顿、迟疑、面部表情或身体姿态改变等,这些变化可能表明学生在叙述时受到了叙述内容的影响。

2.2.2 避免带入主观判断

复述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探索,因此辅导员在复述时需要放下自己的“第一印象”,避免在复述过程中带入自己的主观判断,避免想当然地假设自己已经知道了或已经了解了学生的内容,避免只复述自己好奇或感兴趣的问题,而应当倾听学生的故事,并从帮助学生的角度来选择复述的内容。

2.2.3 切忌过于追求准确

在复述时,辅导员往往期望自己复述的内容是准确的,但精确而完美的复述往往不可能做到。当学生对自己的问题比较困惑时,他们的描述一般也会比较混乱,此时的复述就不一定会准确。当复述不符合学生本意时,学生会进一步说明,这样就可以使谈话双方进一步加深对事件的认识。另外,复述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倾听和接纳的态度。当辅导员想要努力抓住正确的内容时,可能就会使复述显得生硬。所以,复述是辅导员向学生表示自己正在努力地倾听和理解,而不是一定要使复述内容准确无误。

2.3 提问技术——控制方向,提高实效

提问是一种非常灵活的面谈方式,可以鼓励学生更多地表达,帮助辅导员明确并澄清问题、收集信息、推动谈话的进程,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并引发其进一步思考。

问题分为两种类型: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一般以“什么”“怎么样”等形式出现,无法用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封闭式问题一般以“是……”“会不会……”“有没有……”等形式出现,用是或否即可回答。

2.3.1 避免成为话题的控制者

两个人交谈时,主动提问的那一方往往容易成为话题的控制者。在谈心谈话过程中,辅导员如果过多地提问,就会控制谈话的进程,扮演权威的角色。这一过程有时对谈话有好处,学生可以从中接受指导和建议,但是也有可能养成学生的依赖性,学生可能会被动地等待辅导员向他们提问,而不愿意主动谈论一些话题。

2.3.2 合理运用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可以为学生留出足够的谈话空间,使学生放下戒备和防御,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促进谈话的展开。在谈心谈话一开始,开放式问题是非常有用的。辅导员能尽可能多地从学生那里了解到信息,包括详细的事件经过、学生的感受和想法;同时也可以帮助辅导员理清思路,分析学生的困难和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在谈心谈话的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或想要讨论的话题可能不止一个。当双方都觉得对目前的话题已经进行了足够深入的探讨时,辅导员可以通过开放式问题引出新的话题或方向。例如,“你还期望咱们继续探讨哪个话题呢?”“还有什么我们今天没有谈到吗?”等。

有些学生来谈话不是主动的,或本身性格比较内向,不愿深入交流,害怕自我暴露太多。这时辅导员就需要建立信任关系,保持接纳、开放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可以从学生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入手。例如,询问学生的生活近况,平时的娱乐方式,或对当前谈话的感受等,引出一些零碎的信息。另外,辅导员抛出问题后不要着急催促学生回答,要给出适当的时间和空间等待学生思考和回应。

封闭式问题有助于澄清辅导员在以往对学生的了解、自己观察到的事实等信息中形成的假设和固有印象,思考并比对自己的理解与事实的差异。当辅导员已经通过开放式问题获得了不少信息时,接着可以用封闭式问题来补充一些信息,获得简短、准确的回答,从而节省时间。有时学生急于向辅导员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过于健谈时,辅导员采用封闭式问题能起到限制学生表达的作用,减少或控制学生的谈话内容,并将话题引向某一个具体的方面。

2.3.3 巧用其他形式的问题

帮助评估的问题。当辅导员需要全面了解某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且期望分析这件事情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时,可以采用一系列的评估式提问,这能为辅导员提供一个比较成型的提问系统,帮助学生阐述自己的问题或使讨论的内容更加清晰。例如,“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的起因是什么?”“这件事之前有没有苗头?在什么样的环境和情况下发生的?”“一个时间段内发生了两次分别是什么原因?”“学生的感受和情绪是什么样的?他具体做了什么?”“还有什么是没有谈到的?有没有遗漏重要信息?”

指标性问题。这类问题能帮助学生更精确地评估问题的程度,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看到改变方向并预设行动,把注意力集中在积极方面,为改变提供动力。比如,辅导员首先询问学生“1分代表最糟糕,10分代表最好,你给自己这周的上课及学习状态打多少分”,学生打完分后辅导员可继续追问,“如果让你前进2分,你觉得应该做出哪些改变”。

需要注意的是,当学生提出改变的可能时,辅导员需要积极地肯定学生,并帮助学生一起探索改变发生的可能性和需要的努力,辅导员不能因为学生提出的改变比较容易实现或容易完成,而不认可学生的回答。微小的改变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影响更加深远的改变,一旦学生完成了微小的改变,就可以给他带来勇气和信心。辅导员应该对学生提出的任何改变都给予支持,当学生做到后,再与学生探讨接下来可能出现的更进一步的变化。

3 结语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交流,那些来自心灵最深处的问候,是能长久铭刻在一个人记忆中的风景。作为高校辅导员,应该常进学生门、常知学生事、常解学生忧、常暖学生心,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猜你喜欢

求助者谈话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拒绝的正确方式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让求助者成为自己的治疗师
都是生日礼物惹的祸
心理案例论文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