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针治疗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3-12-17张金朋陈慧杰朱路文王亚楠

江苏中医药 2023年10期
关键词:选穴火针功能障碍

张金朋 陈慧杰 师 帅 朱路文 唐 强 王亚楠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我国国民健康的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脑卒中发病因损伤部位、范围及性质不同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认知障碍、情绪障碍、吞咽障碍以及二便障碍等,严重危害脑卒中患者的身心健康,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如何防治脑卒中仍是目前临床及基础研究的热点。针灸防治脑卒中历史悠久且安全有效,火针作为一种特殊的针刺方法具有针法和灸法的双重功效[2],在脑卒中康复中应用较为广泛。近年来,涌现出诸多关于火针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研究,但缺乏火针治疗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综述性文献。故本文对近年来火针治疗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现介绍如下。

1 痉挛性瘫痪

痉挛性瘫痪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发病率在脑卒中幸存者中达17.0%~43.0%[3],不仅延缓病程,影响肢体功能恢复,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游建宇等[4]通过计算机检索相关数据库对火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证实火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刘初容等[5]将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按简单随机化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毫针针刺、痉挛肌电疗、关节被动运动等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患侧股直肌、腓肠肌触发点毫火针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时空参数、运动学参数、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夏晨[6]将119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毫火针组37例、普通针刺组39例及常规康复组43例,毫火针组与普通针刺组均取患侧肩髃、合谷、外关、曲池、手三里、内关、极泉、尺泽、肩髎穴,常规康复组采用痉挛肌肉牵拉伸展、关节活动度训练等康复训练治疗,结果毫火针组在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降低肌张力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明显优于普通针刺组和常规康复组(P<0.05)。

2 肩手综合征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常发生于脑卒中后1~3个月,表现为肩痛、肩部运动障碍及手肿痛,后期出现手部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变形等[7],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和预后。相关荟萃分析表明,针灸疗法与康复治疗相结合,似乎对脑卒中后轻度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运动功能、疼痛缓解和日常生活活动有效[8]。刘洋等[9]将10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神经营养支持并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毫火针治疗(选取肩髎、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等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水肿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肩手综合征评分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张金朋等[10]将7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药物治疗、常规康复治疗、徒手淋巴引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毫火针针刺结筋病灶点治疗,结果观察组在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减轻疼痛评分、缓解水肿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及调节血管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刘征等[11]将62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予浮针联合火针治疗,结果治疗组在缓解疼痛、减轻水肿、提升上肢运动功能以及提高总有效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肢体麻木

肢体麻木是脑卒中后常见的感觉障碍之一,甚或伴有沉重感、疼痛、无力、针刺感、蚁走感等感觉异常症状。郑晓彤等[12]将68例脑卒中后偏身肢体麻木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普通针刺组35例和毫火针组33例,2组患者均予药物、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理疗等基础治疗,普通针刺组予普通针刺(上肢麻木者,取肩髃、曲池、尺泽、手三里、合谷、八邪;下肢麻木者,取环跳、委中、足三里、三阴交、丰隆、阳陵泉、太冲、八风),毫火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火针治疗(上肢麻木者,取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下肢麻木者,取隐白、大敦、厉兑、足窍阴、至阴、涌泉),结果毫火针组能明显改善患者感觉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普通针刺组(P<0.05)。牛梦瑶[13]将62例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单头火针散刺患肢阳明经,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感觉障碍、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顾紫薇[14]将60例脑卒中后恢复期肢体麻木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在基础治疗上,2组患者均予降压、降糖、降脂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予调神通络针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火针八邪、八风穴,结果治疗组患者感觉、疼痛、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选穴精简,疗效显著。

4 假性球麻痹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而假性球麻痹是导致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最常见的原因。相关流行病学数据表明,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发病率大于50%[15],对患者的康复及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相关文献研究表明,针灸结合康复训练为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最佳方案[16]。袁影等[17]将75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2组患者均予营养神经、改善脑循环等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予吞咽训练、相关肌肉训练等康复训练,治疗组予火针治疗(取穴:廉泉、水沟、风池、完骨、内关、足三里),结果治疗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减少误吸情况,且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王兰兰[18]将60例假性延髓麻痹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取主穴:聚泉、廉泉、风池、完骨、通里、金津、玉液,对照组予上述主穴行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对聚泉、廉泉行火针针刺,余穴行毫针针刺,结果治疗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构音、吞咽及舌体运动功能,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黄睿[19]将60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构音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予常规药物、康复训练、基础针刺等治疗,对照组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快速点刺腭咽弓、腭舌弓及咽后壁,试验组予火针快速点刺腭咽弓、腭舌弓及咽后壁,结果试验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言语及吞咽功能,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5 二便障碍

二便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症状表现为便秘、尿潴留、尿失禁等,不仅阻碍了患者的康复,还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便秘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达48%,脑卒中恢复期便秘的发生率高于急性期,是脑卒中的独立高危因素[20]。梁家彬等[21]将90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肠三针组、非经非穴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脑卒中和便秘的基础治疗,肠三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火针针刺天枢、关元、上巨虚,非经非穴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火针针刺非经非穴治疗,结果肠三针组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便秘患者临床症状,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非经非穴组(P<0.05)。

神经源性膀胱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功能障碍,常表现为尿失禁或尿潴留,不但对患者的精神、心理产生极大影响,还妨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康复进程[22]。孙闻[23]将60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以及偏瘫侧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火针点刺八髎穴联合毫针针刺足运感区,对照组予毫针针刺中极、气海、足运感区及双侧肾俞、膀胱俞、三阴交,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尿失禁程度评分及临床症状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陈琼君等[24]将90例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火针组、针刺组和常规组各30例,常规组予中西医常规治疗,针刺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毫针针刺“尿三针”(中极、关元、三阴交),火针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火针针刺“尿三针”,结果火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尿动力学指标及焦虑评分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和针刺组(P<0.05)。

6 抑郁

抑郁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情绪障碍,影响大约三分之一的脑卒中患者,其危险因素包括女性、有精神病史、大中风或多次中风、额叶/前部区受损、缺乏社会支持和残疾[25]。田静[26]将60例心肾不交型中风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予调整血脂、血压、血糖,防止感染、改善脑循环等对症治疗,并予中风的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另予常规针刺(选穴:百会、印堂、膻中和双侧太冲、神门、内关、心俞、肾俞、涌泉、少冲),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火针点刺双侧涌泉、少冲,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抑郁程度、减轻神经缺损、提升生活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临床疗效更优。邵莹莹[27]将60例肝气郁结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予脑血管病及其他基础疾病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另予火针针刺(头穴:神庭、百会和左右神聪、双侧安眠,背俞穴:双侧心俞、肝俞、脾俞),对照组予毫针针刺(神庭、百会和双侧神门、内关、合谷、太冲、心俞、肝俞、行间),结果治疗组能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徐婵娟[28]将60例中风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2组患者均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选穴:百会、印堂、神门、内关、太冲、膻中、期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火针针刺五心穴(选穴:膻中、涌泉、劳宫),结果治疗组能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7 其他功能障碍

此外,还有一些脑卒中后功能障碍,如肩关节半脱位、中枢性面瘫、肢体肿胀、足内翻、足下垂等也可选用火针治疗。宋泽新[29]将105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伴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电疗组和联合组各35例,西医组予西医常规治疗,电疗组在西医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频脉冲电疗法治疗,联合组在电疗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火针针刺经筋结点治疗,结果联合组能明显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减轻疼痛及肌肉痉挛、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最为显著(P<0.05),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患侧上肢神经电生理指标有关。谢水平等[30]将108例中枢性面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4例,2组患者均予中风病的常规药物、康复和针刺治疗,对照组另予普通针刺(选穴:百会,双侧翳风、风池,患侧颧髎、四白、下关、地仓、曲池、合谷),治疗组予火针针刺(选穴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感觉、运动功能以及提高有效率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桑鹏等[31]将60例脑梗死后肢体肿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针刺组和火针傍刺法组各30例,2组患者均予药物、康复训练等常规治疗,常规针刺组另予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头针选穴:前神聪透刺悬厘、百会透刺曲鬓;体针上肢选穴: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体针下肢选穴:阳陵泉、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解溪、太冲),火针傍刺组采用火针傍刺体针诸穴旁5~10 mm,头针同常规针刺组。结果治疗后火针傍刺组患者肢体肿胀范围、程度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王日欣[32]将60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内科、康复训练及常规针刺,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火针点刺足三阴经(患侧下肢火针选穴:三阴交、太溪、照海、复溜、中封、中都),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中风后足内翻角度、痉挛指数及下肢运动功能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刘姝等[33]将60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予内科及偏瘫肢体训练治疗,对照组予普通针刺(选穴:患侧太溪、解溪、丘墟、悬钟、下巨虚、丰隆、上巨虚、足三里、犊鼻),治疗组在对照组选穴基础上行毫火针牵拉滞针术,另以毫火针点刺承山及阿是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肌力、肌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步行及运动功能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8 结语

火针疗法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科等各种专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并且随着火针针具的有效改良,临床实践的不断丰富,其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展,诸多禁忌也逐步被打破,大大促进了火针在临床上的普及推广应用。纵观近些年关于火针治疗脑卒中的相关文献,无论是火针单一治疗还是联合其他疗法均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各种功能障碍。火针疗法以其简便廉验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就目前研究而言,仍存在诸多不足:(1)缺乏高质量文献报道,指标评估多以主观评分为主,缺乏客观评价指标;(2)选穴量化、规范化及疗效判定标准化等较为欠缺,如对于火针针具、进针点、角度、深度、频次、疗程等的标准化;(3)缺乏大样本、标准化、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研究的对比性及可重复性差,且缺少基础实验及相关机制研究;(4)研究缺乏完整性,缺少伦理受理号、样本量估算、脱落病例有无、不良事件发生率、随访记录等。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手段仍在不断更新进步中。如何制订标准的火针治疗脑卒中后功能障碍诊疗规范、选择合理的主客观评价标准,并进行实验基础研究,将是今后研究火针治疗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主要方向。

猜你喜欢

选穴火针功能障碍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选穴规律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干眼症选穴规律研究
火针治疗慢性湿疹的研究进展
选穴温灸法预防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神奇的火针疗法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78例临床观察
高血压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