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研究

2023-12-14李超凡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23期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培育

摘要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关键缺的就是人力资源。随着农村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也是脱贫致富的关键方法之一。目前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存在着普及型低、培育对象单一、培育内容不切实际,这些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全面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也是现代化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提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有关措施,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效果。

关键词 乡村振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 G 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23-0274-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23.063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Practice of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LI Chao-fan

(Panj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anjin, Liaoning 124000)

Abstract To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mode, tansform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modern agriculture, the key is the lack of human resource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ur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cultivation of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plays a key role and is also one of the key methods to get rid of poverty. At present,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new-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low popularization, single cultivation object and impractical cultivation content, which are urgent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relevant measures for cultivating new-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cultivating new-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New professional farmers;Cultivatation;Practice

基金項目 2022年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农民培育实践研究”(LCYJGZXYB22027)。

作者简介 李超凡(1990—),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讲师,硕士,从事职业教育研究。

收稿日期 2022-11-29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努力培育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既是乡村人才振兴的核心要义,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动力[1]。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要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提质进阶,需走出狭隘的“农民观”和碎片化培训,关照个体职业全生命周期,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代化转型。

在我国,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状况日益凸显。农业劳动力整体素质的结构性下降加大了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难度,“谁来种地”“如何种地”问题在当今社会显得更加突出。

1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价值

1.1 提升农民职业化素养

新时代对新型职业农民的重新定义要求从根本上实现“由身份向职业”的转变,提高他们从事现代农业的职业信念、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职业信念培育的核心在于让其感到从事农业“有尊严”“有保障”“有成就”,即充分认识到自身所从事的工作既是一项自主选择的,被社会广泛认同的,具有特殊价值的体面职业[2];也是一条通过劳动付出就能获得相应经济收益的有效途径;更是一种实现美好人生、通往幸福生活的重要方式。职业道德培育的关键在于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营养健康意识和生态环保意识,以对消费者负责、对下一代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守住质量底线、铸牢生产防线、不越耕地红线,确保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职业操守培育的重点在于让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守法自律、诚信经营、真诚合作、公平竞争,坚守行业标准、恪守行业规范、遵守行业流程,真正体现出现代农业从业者的职业性。

1.2 提升农民专业化能力

农业分工的细化和农民职业的分化催生出多类型现代农业从业主体。基于此,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能力培育。对于生产经营型的新型职业农民,要重点帮助其掌握市场分析、投融资决策、品牌建设、市场运营、组织管理、风险防控等方面的能力,培育其成长为“懂市场、善经营、会管理”的农业经营主体[3]。对于专业技能型的新型职业农民,重点立足于实现从“会种地、会养殖、会加工”到“种得好、养得好、生产得好”的转变,培养其科学化、规模化、精细化的种植、畜牧或农产品加工能力,帮助其成长为“田秀才”“土专家”“技能大师”。对于专业服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重点对从事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等生活性服务主体的培训重点放在服务礼仪、环境优化、电商平台运用等从业知识和技能上;将对从事农机、植保、兽医、质量安全和农村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主体的培训重点放在专业知识、行业标准、操作程序、数字化服务等方面。

1.3 提升农民服务型理念

激发农民志愿服务农村,积极融入农村的内驱动力,乐意将农村作为自己工作的主阵地、主战场;提高其“安心务农”的理念信念,保持对农业生产的浓厚志趣,将当新型职业农民作为自己长久甚至是终身的职业选择[4];鼓励其树立“建功‘三农”的宏大志愿,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作为自己矢志不渝的职业使命和责任担当,将真心、真情全部倾注到农业农村中去,真正做到“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2 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困境

2.1 全育网络尚未形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个复雜的系统性工程,目前仍存在碎片化、片面化文化,直影响各环节、各要素间的协同性[5]。突出表现为:对个体职业全生命周期的关照不够,培育重点多集中于专业技能获得的“学徒期”和综合能力提升的“成熟期”,忽略了萌芽期、专家期和隐退期,没有形成“职前—职中—职后”的完整培育闭环;纵横交织的教育体系还不健全,以涉农院校、农广校、农业科研院所和农技推广机构为主的多类培育主体各自为营、各行其是,进而导致教育资源不足、课程标准混乱、教学内容重复、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6];培育出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由于对农业农村发展目标不明确、对农村产业发展重点不明晰,对农村人才专业技能需求不清楚,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律不了解,致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观、盲目、随意,培育出的人才也不能为“农”所用,无法有效推动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

2.2 培育对象相对单一

受传统户籍制度以及农耕文化的影响,人们习惯性地将“农民”“城市人”理解为相应的身份,这种狭隘的“农民观”直接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将培育对象范围缩小到了拥有农村户籍的农民群体,忽视了那些志愿服务农业农村的人,包括一些城市青年、毕业大学生、退伍军人等的各类人员[7]。而培育对象的过度集中又使得同类从业人员的培育需求趋同性明显,直接影响了新型职业农民分级分类培育,难以建立起多元化、立体化、持续化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体系。与此同时,由于一些地区、机构遴选管理不科学,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培育台账,有的因数字管理条件不足只能通过传统的纸质方式保存信息,在培育对象没有多元化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重复遴选、低效遴选或无效培训的局面。

2.3 培育内容重术轻道

新型农民培育目标主要解决的是“不爱农”和“不善农”2个方面的问题。现实中,在“一技在手、衣食无忧”的传统思想影响下,许多培育主体过分强调“不善农”的问题,狭隘地解读了国家提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面向产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的要求,对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化素养”和“事业化情怀”的培育目标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培育内容设计“育”的理念缺乏,“训”的色彩浓厚,表现出明显的工具化特征。这既不利于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的提升,也不利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亦不利于乡村文化振兴的全面推进[8]。

2.4 协同培育理念欠缺

目前,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政府、市场、社会、院校等多元利益主体相互协调、相互分担、相互分享的意识不足,往往为了本部门本行业的利益各自为政,从而导致各主体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成本分担、资源配置、人员安排、利益分配等方面产生博弈冲突,表现出职责不清、政出多门、沟通不畅、协同不利等问题,难以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培育的良好态势,更加难以实现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协调与资源配置的,直接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质量与效率。

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优化路径

在认真反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及产生的普遍问题基础上,总结对标新型农民职业素养目标体系,整合多维资源,聚合多方力量,多措并举地推动育人变革,是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期间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3.1 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架构,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科学布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规格、梯次与结构,形成“内外协同、纵横交错”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一是微观上要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帮助新型职业农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强化职业理想“萌芽期”的教育引导,打通其成长空间和发展通道。二是宏观上要跳出教育思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从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出发,倒逼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改革,促进“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的有机融合。三是纵向上要规范拓展从低级到高级的多路径“进阶”渠道,实现“初级—中级—高级”的“三级贯通”[9]。四是横向上要促进“普教—职教—成教”的“三教统筹”,实现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人员培育的“三类协同”,积极探索“高素质农民培育衔接学历提升教育”。

3.2 丰富新型职业农民基本内涵,科学遴选培育对象

在充分了解本地农业从业人员分布、文化水平、从业现状的基础上,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根据自愿申报的原则,选择从事农业生产、有一定经济基础、文化素质较高的中青年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主要成员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一是矫正对农民的传统认知,跳出“农圈”选育人才,将那些虽是“非农户口”,却愿意或正在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各类人员纳入其中,拓展培育对象。二是根据新型职业农民职业类型的分化、职业水平的高低、从事产业的类别等细分培育对象,促进部省市县分工协作,分类分级地开展精准化培育[10]。三是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数字档案,实现对培育对象信息管理的智能化,同时建立数据整合机制、共享机制、动态管理机制,有效避免重复遴选、多头遴选等问题的发生,切实提高培育对象遴选工作的精准性与实效性。

3.3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三农”情怀,彰显育人价值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其公民意识,培育其对“三农”的真挚情感。一是培育“爱农”情感。帮助他们充分理解“‘三农战略后院”之于粮食安全、生态环保、文化振兴等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价值,激发其内生动力,增强其职业幸福感。二是培育“安农”意识。鼓励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自愿献身农村服务农业,增强其职业归属感。三是培育“兴农”勇气,发挥新型职业农民的示范、引领作用,破除农村“等靠要”的落后思想,带头创新创业、致富农民,增强其职业使命感。

3.4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提高育人效率

一是建立“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力公益组织”的动能集成机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并调动农民自身的主动性,制订科学规划,充分发挥政府政策激励、财政投入、监督规范等作用,引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充分发挥市场竞争作用,鼓励多元培育主体带动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向农村,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二是积极开展涉农专业学历教育,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采用半农半读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对考试合格者,颁发毕业证书和农业职业技能鉴定证书[11]。三是社会组织、高校不断激励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人才留在农村,有服务志愿的大中专毕业生回到农村兴业创业,更多高素质农民通过教育培训方式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使新型职业农民主体真正成为引领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

随着国家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长久的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有效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能够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宋越.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困境及优化路径探索[J].山西农经,2022(8):168-170.

[2] 苏峰.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的实践探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6):244-246.

[3] 赵心怡,黄国清.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J].现代农村科技,2022(8):15-16.

[4] 刘宝磊.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湖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创新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2):205-206.

[5] 吴亚榕,刘阳,唐家豪,等.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优化路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3,51(2):274-275,279.

[6] 张周涛.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及路径[J].南方农机,2022,53(21):87-90.

[7] 李碩.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问题探究[J].现代化农业,2019(12):52-53.

[8] 路建彩,李潘坡,李萌.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工匠的价值意蕴与分类培育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1):90-95.

[9] 牛玫.新农村经济发展下的高职工匠精神培育[J].核农学报,2021,35(5):1261.

[10] 许馨天.论政府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职能:以陕西省为例[J].山西农经,2021(3):18-19,35.

[11] 徐进,康芳.乡村振兴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1):83-89.

猜你喜欢

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