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工人”为什么爱上社区食堂

2023-12-13良豪

时代邮刊 2023年20期
关键词:打工人菜品食堂

文 良豪

当社区食堂出现之后,这一切似乎迎刃而解。就连火遍全网的“白人饭”和“做饭糊弄学”,也瞬间变得“不香了”。更多来社区食堂打卡吃饭的年轻人,还看中这里的价格。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大城市里的社区食堂都出现了年轻人前来光顾的身影。发现年轻人也开始一起排队买饭,这让老年常客们颇感意外。像是发现了新宝藏一样,年轻人在互联网上疯狂安利,社区食堂摇身一变成了“藏在社区里的宝藏小馆”。更有不少城市发布了“官方体验”宣传文章,向本地、外地居民大力推荐那些从未曝光过的社区食堂。

看似平淡无奇的社区食堂,为什么火了?

年轻人选择社区食堂的理由

当年轻人走进隐藏在大城市角落里的社区食堂,确实能够找回在大学里吃食堂的感觉:进门便能看到用大铁盆盛好的数十种菜品,荤素搭配菜品丰富,有的食堂更有无限量供应的主食和热汤。唯一明显的区别是:这里的饭堂阿姨不像大学食堂阿姨会手抖,甚至有的时候还会给食客多打一些菜。当然,社区食堂里也不会存在诸如“辣椒炒月饼”这样出人意料的“黑暗料理”。

“没有科技和狠活,只有真材实料。”吃过社区食堂的年轻人,在评论区里这样留言。甚至有人给了家常菜界的最高评价:“吃起来像妈妈做的。”这成为了年轻人选择社区食堂最主要的理由。一个明显的现象是,最近两年,在吃饭这件事情上,年轻人多了一些健康焦虑。

2022年夏天,“海克斯科技”在互联网上突然爆火,让不少年轻人瞬间戒掉了外卖、戒掉了路边摊,转而学起了做饭。但在时间被压缩到分秒的生活里,做饭仿佛变成一种“浪费时间”的折磨。更不用说吃完饭后还要面对满桌的残羹冷炙、碗筷杯碟以及凌乱的厨房,再好的美食也治愈不了瞬间暴躁的心情。

当社区食堂出现之后,这一切似乎迎刃而解。就连火遍全网的“白人饭”和“做饭糊弄学”,也瞬间变得“不香了”。更多来社区食堂打卡吃饭的年轻人,还看中这里的价格。“一荤一素只需要11元,再加一个荤菜也不超过20元,而且还有免费的汤,这比点外卖和在外面餐厅堂食便宜不少。”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我已经连续吃了一个星期了。”对不少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来说,平价的社区食堂仿佛成了一个避风港,让不少“暂时不太富裕的年轻人”吃上了一顿安稳且体面的饭。

毕竟在北上广深这种大城市里,吃饭一直是打工人群体每天最大的难题:20元往往是不少外卖的“起步价”,在一般餐厅堂食三四十元也是平常的事情,而且吃上的也许是半年前就做好的预制菜。网易数读此前一篇文章曾经统计,在一线城市,数家中式快餐品牌店一顿工作餐的平均价格是40元;而智联招聘的一份调查显示,全国仅有10%的白领会选择30元以上的工作午餐。很多打工人每个月光吃饭花销就达到了四位数。

社区食堂,本是“长者专属”

第一次打卡社区食堂的年轻人,重新拾回了吃饭时的心满意足,“在大城市里终于找到了一张让人安心的小饭桌”。毕竟这些藏在社区里的食堂,大多数都有街道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背书,食材采购相对安全可靠,卫生标准和出品质量都有保障。甚至有网友打趣地说:“你在别的地方吃得不好,只能当作一次失败的一次性消费;但假如社区食堂有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来就餐的)大爷大妈投诉起来绝对比你热心。”

事实上,这阶段被人们关注的社区食堂,算不上是什么新事物。早在2002年8月,杭州便开设了一批由社区里的失业居民负责运营的“爱心食堂”,偶尔人手不够时,也会有社区里的志愿者主动来帮忙洗菜。数年之后,不少大城市开始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便开始在社区里建立配餐点。它们最初都拥有一个更精准的名字——“长者饭堂”,针对的人群主要是社区里的老年人群体,后来才逐渐演变为面向社区全年龄段居民的就餐点。这些“长者饭堂”往往规模不大,经营时间、菜品种类也严格遵循老年人的习惯、作息,部分食堂甚至可以为老人提供助餐或送餐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老人就餐难的问题。

2022年10月底,住建部、民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在社区中配建包括食堂在内的服务设施。当时引发了一波不小的讨论,此后也有许多城市响应了号召。半年之后,社区食堂再次登上热搜榜,然而这一次却是因为亏本经营。更有社区食堂由于经营惨淡不得不悄悄关门,或者改建成接待老年旅游团团餐的餐厅。一般而言,社区食堂要么由社区主导,引入第三方公司,完全依靠市场模式运营;要么由街道或社区提供场所,减免租金,引入市场主体运营;或是由社区内一些爱心人士、社会爱心企业捐赠,由社区志愿者帮忙。但由于只有特定人群来“帮衬”,不少社区食堂往往都是亏本经营,即便能够获得多方面的补贴,收入仍不太理想。另一方面,很多人误以为社区食堂是“老年人专属食堂”,即便路过也不敢进门。加上不少社区食堂开在深街小巷里,往往与社区服务中心、老年之家、养老驿站等设施合建,很少有人知道它们的存在。

有吃上社区食堂的年轻人在社交平台里分享道,如果不是居委会大妈在社区群里卖力宣传,自己“根本就不知道社区里会有对外营业的食堂”。

城市需要什么样的“社区食堂”

一个事实是,社区食堂是自带公益属性的惠民工程。尤其是在老龄化程度特别高的社区里,社区食堂就是老年居民一日三餐的最佳选择,更有不少街道的负责人希望能办不止一家社区食堂。但对外营业的社区食堂在本质上也是餐饮行业的构成部分,是需要计算成本过日子的。为了摊平成本,不少有条件的社区食堂会向社会开放、引入客流,实现薄利多销以增加收入。

有的食堂根据老年人与年轻人不同的就餐习惯,划分了不同的就餐时段,而且针对老年人与针对年轻人的菜品也不一样。有的食堂更在装修上动了脑筋,营造既让老年人能够接受、也能吸引年轻人进门打卡的全新就餐环境。最近一段时间,上海的一家社区食堂成了人们口中的“超现实主义社区食堂”,不仅仅是因为菜品便宜——“三十几元就能吃到海派烧肉、蚌壳豆腐和西芹白果”,更因为其坐落在曾经的欧式洋房里,让不少远道而来的city walker又惊又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座城市里的“社区食堂”,不必只是社区食堂。只要价格经济实惠、品控稳定、位置方便,任何一间餐厅都可能会成为附近居民心目中的那间“怎么吃都不会厌”的食堂。比如在济南,当地网友力荐本地餐饮连锁店“超意兴”,价格不贵而且出品尚可,可以说,它就是当地的社区食堂;而在岭南,开在老街里巷专卖“两餸饭”“三餸饭”的平民小店,每逢饭点就会排起长长的队伍,成了无数广州人每天固定打卡的就餐去处。

而社区食堂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与其说是社会消费降级的表现,倒不如说是如今的年轻人更期待能够多吃上几顿好吃不贵、没有套路的饭。说到底,食堂存在的目的并不完全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是在可控的范围内让每个人都能“吃好”——年轻人期待的,也不过是自己的心和胃能得到来自饭食的抚慰。

猜你喜欢

打工人菜品食堂
“互助孝老食堂”值得推广
“打工人”,日韩拍出新花样
“打工人”这个热梗里藏着多少悲欢
韩国“打工人”人均欠债23万
给予“打工人”更多关怀关切
食堂
幸福食堂值得推广
三千食堂
假蒟叶系列菜品的开发利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