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Ⅰ群禽腺病毒病防治技术分析

2023-12-13周玉敏

新农民 2023年31期
关键词:腺病毒血清型养殖场

周玉敏

(浦口区桥林街道农业服务中心,江苏 南京 211806)

禽腺病毒可以分为Ⅰ、Ⅱ、Ⅲ3个群,Ⅰ群禽腺病毒属于双链DNA病毒,经过检测可以分为12种血清型。该病毒广泛分布于禽类中,具有强大的水平和垂直传播力。Ⅰ群禽腺病毒病可能会直接引起呼吸道症状,造成蛋鸡产蛋量减少,并且引起肉鸡死亡。在3类禽腺病毒中,Ⅰ群禽腺病毒约占90%,传播力较大,需要重视防治工作的实施,以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1 流行情况

Ⅰ群禽腺病毒作为传统禽腺病毒,其和Ⅱ群禽腺病毒不存在相关抗原性,但和Ⅲ群禽腺病毒存在部分相同抗原。经过基因组酶切图谱分析,可以分为5个基因型,分别为A、B、C、D、E共5种,根据血清中和试验又可进一步分为12种血清型。由Ⅰ群禽腺病毒引起的疾病种类中,最常见的以下2种:

1.1 包涵体肝炎

即贫血综合征、腺病毒性肝炎,是由Ⅰ群禽腺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经过H.E.染色处理后能够观察到肝细胞内出现包涵体。一般感染3~8周龄鸡只,主要对低龄雏鸡感染,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多表现为羽毛蓬松、食欲下降、精神抑郁等,也有见皮肤黄染,黏膜苍白。个别鸡只出现突发死亡,且死亡率呈升高趋势,发病后3~4 d可达到峰值。经过解剖病死鸡只后可观察到肝脏组织有褪色发黄的情况,脂肪组织肿胀、脂肪性变性,在表面可观察到出血点,肾脏肿大有出血情况。

1.2 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

该病也称为荔枝病,主要由于肉鸡感染Ⅰ群禽腺病毒后引发的疾病,在3~5周龄雏鸡中高发,同时存在心包积液以及肝炎的症状。肉鸡感染后死亡率高于蛋鸡。一般情况下鸡只感染后症状并不明显,经过剖检后可观察到心包积液,肝脏组织可见黄染,存在坏死灶,肺组织水肿有出血。近年来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多有发生,对养殖业打击重大。

2 致病情况

2.1 临床症状

病鸡在感染初期未见明显症状,死亡率不高,但随着感染的严重,病鸡表现出羽毛蓬松,精神抑郁,不愿活动,突然倒地,两脚呈划水状,几分钟后死亡。一般情况下肉用鸡在染病3周后出现个别死亡,在4~5周后开始达到死亡高峰期,可持续1周左右,高峰期后死亡病鸡数量减少。

2.2 病理变化

对病死鸡进行解剖,可观察到病灶主要集中在肝脏位置,多出现肝细胞脂肪发生变性,细胞核肿胀,出现出血、嗜碱性以及嗜酸性包涵体,肝细胞周围可观察到空泡。肾脏背面可观察到小管凸起,间质可观察到炎性因子浸润,出现肾小球肿胀,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肿胀,部分出现脂肪变性和水泡变性。心脏肌纤维可观察到水肿以及颗粒变性,出现心肌断裂,存在炎性细胞浸润。肺组织可观察到多病灶性坏死,存在中性粒细胞浸润以及单核细胞浸润。肺组织可观察到充血肿胀,出现白细胞浸润。

3 诊断

根据禽腺病毒的临床症状以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评估,对于疑似为Ⅰ群禽腺病毒的患病鸡,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诊断。并注意和其他疾病进行分辨。如传染性法氏囊病,其多发于3~6周龄雏鸡,一般会产生白色粪便,呈尖峰式死亡,并可观察到法氏囊肿、胸肌出血、肌胃可见血带。弧菌性肝炎可观察到黄色坏死灶,被膜下可观察到出血区,并有血疤形成。新城疫病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气管出血,粪便为绿色,死亡率逐日增多。Ⅰ群禽腺病毒诊断主要通过病理学以及病原学2种检查手段。病理学检查是通过对病死鸡只进行病变组织的检查,进一步分析病变组织的病因。并对病鸡分泌物和组织的培养,提取Ⅰ群禽腺病毒鉴定。利用分子学检测方法,如PCR检测技术逐渐成为检查Ⅰ群禽腺病毒感染最为常见的一种手段,腺病毒基因主要为可变环和基座区域,作为PCR主要靶基因。该技术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特异性,能够对Ⅰ群禽腺病毒准确检测。同时也可通过血清学检测技术进行诊断,如抗免疫电泳、病毒中和、琼脂凝胶免疫扩增等技术手段,其中病毒中和试验凭借较高准确率和敏感度得到认可,能够对Ⅰ群禽腺病毒血清型进行分辨,同时能够对疫苗诱导抗体反应进行评估,从而诊断出Ⅰ群禽腺病毒感染病鸡。

4 防治技术

4.1 疫苗接种

Ⅰ群禽腺病毒传播极为广泛,可呈垂直和水平方向传播,影响范围较大,严重阻碍养殖产业的发展。目前尚未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只能通过积极预防处理。关于Ⅰ群禽腺病毒的研究提出,至少存在12个血清型,且血清型之间存在一定同源性差异,增加了研发疫苗的难度。且并未发现商品化疫苗用于对Ⅰ群禽腺病毒病的防治工作。目前采取的疫苗主要为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处理病毒后,使得病毒失去活性,但保留免疫原性,添加佐剂后接种能够诱导鸡群产生免疫因子,该疫苗制剂具有安全性高,无污染的优势,更有利于较长时间的保存,方便制作多联疫苗,但要求多次免疫产生达到良好的体液免疫条件。目前有研究通过蔗糖梯度密度离心处理以及过滤法进行制备工作,通过甲醛灭活制剂对免疫鸡只进行免疫治疗,经过4周后免疫抗体水平达到高峰,当受到病毒攻击后保护率可以达到100%。根据Ⅰ群禽腺病毒B、C、D、E该4种类型血清型毒株进行混合,并使用甲醛灭活制作疫苗,灭活疫苗对这4种血清型病毒种类均能达到100%的保护率。

弱毒疫苗是经过物理化学生物处理方法对病毒毒株连代传代,使其能够失去活性或者只发生亚临床症状,以达到良好的遗传特性和免疫特性,将该毒株制备为弱毒疫苗,能够在接种后引起体液和细胞免疫,从而提高免疫能力。一般情况下接种后能够产生较长的免疫力,由于佐剂采取本身质粒,疫苗制备不需要添加其他佐剂,让生产成本得到降低。但基因工程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手段,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对于该类疫苗的推广应用并未受到认可。目前关于弱毒疫苗研究还在不断推进中,目前得到应用的疫苗包括禽流感、新城疫等病毒疫苗。有研究将Ⅰ群禽腺病毒中hexon基因和真核表达载体、IL-2基因融合重组,注射后能够快速产生抗体,并进行抑制排毒,能够持续产生抗体。但距离疫苗广泛应用还存在一定距离。部分鸡只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呼吸道反应等,主要由于疫苗接种后对上呼吸道黏膜造成刺激引起不良反应,可给予适当呼吸道药物进行治疗。

4.2 药物防治

Ⅰ群禽腺病毒存在强大的抵抗能力,能够在外界环境下长时间存活,不仅能够垂直方向传播传染给子代,还能通过排泄物、水槽等水平方向传播,防疫工作相对困难。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还需要积极使用维生素等药物防治干预,提高鸡只免疫能力,且对于鸡只肝脏无明显损伤作用,能够将安全性损伤降到最低。由于禽腺病毒主要侵害心脏组织和肝脏组织,因此在药物选择上注意对心脏和肝脏的保护。在用药治疗上应按照休药期的规定严格管理,参考兽药和添加剂的规定,严格控制休药期,避免肉鸡养殖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如发现Ⅰ群禽腺病毒传播后须第一时间上报至相关部门,以及对其他养殖场发出提醒,避免大范围感染。

4.3 养殖技术人员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还需要养殖户能够加强防护管理,尽可能减少鸡只感染发病,将发病风险降到最低。一方面需要积极接种疫苗,如全病毒灭活疫苗、组织匀浆灭活疫苗等,能够对相关疫病起到防护效果。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接种疫苗的宣传,防疫站应积极组织养殖户接受培训,了解免疫疫苗的优势以及防护效果,督促养殖户能够积极接种疫苗,防护Ⅰ群禽腺病毒。同时在引种上加强管理,优先到接受过相关部门评估认可的养殖场进行引种。若需要从外地或国外引种,应严格遵守规定,主动接受相关检测,合格后才能引种,避免将Ⅰ群禽腺病毒引入。在养殖场内部也需要加强管理,要求进出养殖场人员和车辆均经过登记管理,使用消毒药物对养殖场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杜绝外来人员无防护设施进入生产区,将生产区和生活区的工具区分开,减少物品的双向流动。养殖场内部还需要加强清洁消毒工作,尤其是养殖人员自身进入养殖场生产区前,需要穿戴好防护服靴,并对鞋底进行消毒工作,避免将病毒带入鸡舍内。由于Ⅰ群禽腺病毒存在垂直传播途径,染病鸡只传播高发期为14周前和产蛋高峰期,需要在日常养殖过程中注意观察相关症状,及时隔离处理患病鸡,尽可能避免大范围感染。

4.4 养殖场管理

由于Ⅰ群禽腺病毒存在水平传播风险,主要通过养殖环境造成传播。因此在养殖管理上应切断传播源。养殖人员需要明确传染途径以及传染源,能够通过管理手段达到防治效果。在鸡舍建设上应选择地理位置较高的区域建设,选择通风好的区域,远离污染区,保护养殖区域环境质量。同时需要做好养殖场内部清洁工作,通过对内部消毒管理,能够及时清除病原菌以及病毒。主要选择无毒无害的消毒剂使用,使用消毒剂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处理,并轮流应用多种消毒剂避免病原菌和病毒产生耐药性,以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尤其是隐蔽角落、食槽角落等位置,很容易受到忽略。养殖场在购买雏鸡时,需要观察雏鸡健康情况,先进行隔离管理,经观察和检疫后,接种好疫苗,才能进行混养。日常养殖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鸡群的观察,一旦发现患病鸡只应第一时间介入,先对患病鸡进行隔离处理,通过药物治疗,避免大范围感染。对于病死鸡只应及时采取无害化处理,并对鸡舍以及食槽等工具加以消毒。养殖过程中选择营养均衡的饲料,对饲料合理投喂,选择正规厂家,具备合格证明的饲料,保证饲料的安全性。若必须采购大批量的饲料,需要安排在有良好通风条件的仓库储存,注意对饲料加以观察,避免饲料发生霉变。投喂前更需要加强饲料检查工作,注意对饲料保质期限进行观察,检查是否发生霉变问题。鸡舍食槽应定期清理,并清理排泄物、灰尘等,保证鸡舍内部环境清洁,减少细菌滋生。此外也应重视科学养殖,做好温湿度控制,春冬季温度保持在20~25℃,湿度保持50%,注意对鸡群温度、进食情况加以观察,根据鸡群情况适当调整温度,保证温湿度适宜,更有利于提高鸡群免疫力。

4.5 加强宣教科普

由于我国鸡养殖产业存在散发养殖特点,很多养殖户为农民,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上存在一定不足。因此还需要防疫站加强对Ⅰ群禽腺病毒病的科普和宣传工作,可以以村组织为单位定期组织养殖户进行培训工作,学习Ⅰ群禽腺病毒病相关知识,能够在养殖过程中准确识别疾病症状和特点,能够有意识地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并采取无害化处理病死鸡。增强养殖户免疫接种意识,督促其能够积极接种免疫疫苗。同时防疫站需要从各类疫病出发建立行之有效的防疫机制,能够在发现疫病后积极响应应急预案,将传播范围缩小。结合防疫站的防疫机制展开培训,让养殖户能够建立上报疫病意识,在发现Ⅰ群禽腺病毒病后能够及时上报,接受专业指导,并防范大范围传播。同时对养殖技术展开指导,能够增强其防范意识,在日常养殖工作中主动采取防范措施,预防Ⅰ群禽腺病毒病感染,严格控制染病风险,鼓励养殖户学习科学养殖技术,认识到营养饲料、科学养殖对于防治疾病的重要影响。通过对养殖户的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建立科学的养殖理念,更有利于防患于未然,全面预防Ⅰ群禽腺病毒病的传播。

5 结语

Ⅰ群禽腺病毒有12个血清型,感染不同的血清型病毒致病性不同,但主要以包涵体肝炎、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2种疾病为主。病鸡在感染初期未见明显症状,死亡率不高,诊断主要通过病理学和病原学2种检查手段,通过临床症状和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评估,后采取监测技术进一步确诊鉴别。为了Ⅰ群禽腺病毒病发生及大范围传播,需要养殖户能够积极疫苗接种,同时加强药物防治,在日常养护中做好防护管理,严格进行引种管理,将Ⅰ群禽腺病毒病染病率降到最低,最大程度上保护养殖户利益。

猜你喜欢

腺病毒血清型养殖场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某部腺病毒感染疫情调查分析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猪乙型脑炎PrM-E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原性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
通辽地区牛肉与牛肉制品沙门氏菌血清型调查
载EPO腺病毒的PLGA纳米纤维支架在体内促进骨缺损修复作用
广东地区水禽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
规模化养殖场仔猪的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