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12-13农成论

新农民 2023年30期
关键词:社员农产品农民

农成论

(田东县祥周镇农业服务中心,广西 百色 531502)

1 前言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农业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广大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层农业经济组织,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经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也更加专业化和标准化,成为助力乡村经济振兴、深化农村经济改革以及创新农村经营体制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农村市场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动力。

2 农民专业合作社内涵分析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农民自发组建的一种新型农民组织形式,通过将一些农户集中在一起,使农民专业合作社资源得到最优分配,促使广大农民群体顺利进行农业生产及经营活动,从而使其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确保农业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形式、原则及方法等由国家通过法律法规等规定,成员享有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经营和管理的权利。与农业企业相比,农民专业合作社更注重经营,其收入主要取决于交易额。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交易型服务平台,可以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提供交易服务,并将其大部分收入分给社员。

3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意义

3.1 对农业市场化有促进作用

从当前农业发展情况来看,小型农户不便进行标准化生产,机械化实现效果不佳,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加,无法保证产品品质。这便导致我国农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竞争力度不足,从而无法达到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大量分散、弱小的个体农户凝聚在一起,实行联合经营,为农民提供农资、农产品销售及技术推广等服务,从而达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和机械化效果。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由于成本高、规模小及实力弱而不能解决的农业问题,促进农业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

3.2 有利于促进农民脱贫致富

事实上,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以弱势群体为主体的互助型经济组织,具有较强的“扶贫”能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实施“分红”模式,通过引进国家扶贫基金,将社员入户分红进行量化,实行统一经营和管理,按照协议将分红收益分配给社员,这样不但能保障充足的资金支撑,还能确保社员获取稳定收益。二是帮助小微农业企业发展。依托本地的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提供技术支持和营销服务,使其富裕水平有所提高。三是为贫困地区提供资金支持,通过信贷合作,实现金融扶贫。

目前,全国90%以上的贫困村都有了农民专业合作社,800多个贫困县累计发展合作社近70万家,直接带动2000多万名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截至目前,全国共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50多万人,他们已带动近500万名贫困人口脱贫。另外据统计,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已大幅度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

由此可见,广大基层乡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有力带动产业扶贫、实现农民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多贫困县和贫困村的扶贫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有力促进了全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壮大和质量提升。

4 当前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力量薄弱且运行管理不够规范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超过220万家,成员6682.8万个。但合作社成员构成主要以农民为主体,其中普通农户成员更是占据95.4%。由此可见,虽然全国合作社已呈规模化运行,但在运行质量和力量方面仍显单薄。

以广西百色市田东县祥周镇为例,该镇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14个,成员总计11323户,平均每社成员仅为100户,其中普通农户数约占96%,能够享受到合作社服务和培训的成员,每个合作社平均不足百户;合作社经营收入约3900万元,盈余约850万元。全镇合作社普遍服务规模较小,基本和中等规模的农场差不多,且其整体素质却无法满足当前庞大的农村经济发展需要。

在管理机制上,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设立初期制定了一套管理机制,也制定了相关的《章程》,但是很多规章制度只停留在表面形式,没有具体可执行的规范措施,理事会、监事会基本上流于形式,生产经营和内部管理缺乏组织性和纪律性;合作社基本上是由领头人或专业大户说了算,社员很难参与决策和管理过程,使得社员参与度不高,积极性减弱;在利益分配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没有严格按照现行法律制度规定进行分配,也没有建立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在利益分配时容易使社员的利益受损,也进一步削弱了社员参与合作社活动的积极性。

4.2 专业人才缺乏

随着城乡经济发展,农村外出人口流动规模不断扩大,留在农村的大多数是年龄较大的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大多数也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年龄多集中在40~50岁,小农意识相对比较强,学历水平相对较低,基本上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无法熟练掌握和运用新的生产技术,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在农产品研发上缺乏专业技术人才,难以开发有特色的新产品,大多数只是提供初级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使得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在经营管理方面,人才存在很大不足,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缺乏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缺少有先进理念和市场开拓能力强的经营管理者,不能抓住市场机遇,产供销一体化经营较少,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同时,由于农村发展相对城市落后,加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足够的吸引力,造成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门人才缺乏,这些都制约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4.3 市场竞争力较低

由于农村市场体系还不够健全,农村信息网络不够发达,技术和信息服务手段比较落后,供求信息渠道比较单一,接收市场信息比较慢,信息内容不够完整,也不够准确。大多数农民获得信息只能通过看小报听广播、有关部门的通知、中介组织和相互言传,不能及时、准确、充分掌握市场信息,因此无法及时根据市场变化来制定合理的方案,只能凭经验和感觉来调整。由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环节存在盲目性,农产品需求量与供给量之间存在不平衡,使得农产品生产和定价与预期产生偏离,加上在农业生产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出现产能过剩现象,社员的经济收入难以得到保障。

4.4 投入资金不足

这是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普遍存在,资金不足使得在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改造、企业管理、市场拓展等方面存在困难,导致生产经营规模较小,扩大再生产和投入新技术受到一定限制。从资金来源看,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自身投入不够,主要因大多数社员都是农民,经济收入水平本身就不高,使得投入资本有限;二是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力度还不够,虽然在一些政策上给予了优惠补贴,但有些优惠政策还难以落到实处,成效还不明显;三是农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不足,因缺乏完善的机制使得金融机构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能够提供的资金有限,难以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需要。

5 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发展的策略探究

5.1 加强规范化管理

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治理机制,切实加强指导服务,坚决执行并落实。一是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组织结构,按《章程》民主选举产生社员代表大会、理事长、监事会等,明确其职责、权利和义务;二是严格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监督,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法权利,使社员合法权益不受损害;三是健全收益分配机制,正确处理好农户的利益分配关系,建立公积金、公益金、风险金等,通过产销订单、最低保护价、股份分红、盈余返还等形式进行分配,通过将按交易量返还与按资分红相结合,保证生产者与投资者双方的利益。

5.2 充实人才队伍

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加大投入人才业务能力培训经费,通过专家讲座、现场指导、网络学习等途径,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知识文化水平和实践能力,打破人才瓶颈,培养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队伍。一是加强对农户的专业技能培训,如开设合作社会计与实务、农村财务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团队沟通与领导力提升等课程,加强互联网知识和农村电商专业知识培训;二是对经营管理人员、营销人员开展专项能力培训,合作社的发展关键是要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作用,通过学习管理方法提高经营管理者的运营管理水平,培养综合素养能力水平高的农业经理人、专业会计、市场营销员等,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三是引进高技术人才,聘请专业能力强的技术人才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者,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整体水平,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缺乏、科技含量不高、管理水平低等实际问题。

5.3 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必须对合作社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及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重要作用加以高度重视,努力实现多类职能部门纵向跨区域协作联动,通过科学引导和政策支持,从政府层面积极助力合作社发展壮大。

协同农业、金融、工商、税务等部门,在财政、信贷、税收、用地、保险等方面出台一些扶持和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资金不足难题,激发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设立标准化生产、科技推广项目、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等专项扶持资金给予更多补贴,对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农业产业项目给予优惠;对市场前景好、有发展潜力、群众认可度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财政资金支持;对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免收工商管理费和年检费;完善农业融资贷款机制,为农户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简化信贷流程,降低利率,减免农业贷款利息,扩大担保范围,开发信贷新产品,拓宽贷款渠道,为农民提供手续简便的小额信贷;通过贴息、免税等引入工商资本;允许农民将土地经营权出资入股,实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创建农产品特色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发展农业互助保险,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等。

5.4 多措并举,提升品牌竞争力

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合作,优化整合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加强合作交流,发挥合作潜能,通过优势互补,提高市场竞争力。

5.4.1 要树立农业的多功能化目标。例如,广西农业生态资源丰富,应对其农业资源潜力进行深入发掘,按照减少损耗、保护生态以及丰富功能等要求,进一步拓展合作社或生产基地的经营,重点推广休闲观光、生态绿洲、创意DIY等新型时尚农业业态,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将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改善。

5.4.2 保护商标知识产权,扩展品牌效应。任何经济体若想在激烈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创造自身品牌极为重要。第一,合作社要根据自身产品情况积极注册商标,实现生产活动规范化运行;第二,统一全社的生产技术流程以及产品质量检测标准,提升自身质量;第三,要大力重视开发绿色、无公害等农产品,并积极参加各类产品展销会或农博会等展示活动,积极宣传推广,扩大品牌影响力。

5.4.3 引进新品牌新技术,加快转化农业科技成果。当今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主要由产品品质、安全系数、成本控制以及品牌美誉度构成,而科技含量是贯穿全部要素的根本主线。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积极与农科机构或科研院校直接对接,大力引进适合本社发展的农科成果,改善自身产品研发和生产技术,从品种选择、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不断提升农产品的技术含量。有条件的合作社也可以自行组建研究部门,第一时间让先进技术落地。

5.4.4 积极开拓市场,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新兴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开展多元化的营销模式,扩大生产规模,来适应外部市场竞争。一是建立一支人员稳定、经验丰富且执行有力的市场营销队伍。例如合作社可以专门面向社会聘请专业素质高的营销人员加入,有条件的甚至还可以聘请个别涉及外贸人才或高水平职业经理人;二是转变销售模式,例如实施连锁超市的销售模式,简化销售交易环节,降低经营成本,同时建立完整的贮存、销售和配送链条,完善销售和配送服务,优化产品质量和提升服务水平;三是拉长产业链条,尽可能组织产业加工,包括合作社创办加工企业,让成员在加工、流通环节上分享利润;四是融入“互联网+”渠道,运用互联网思维,改变农民专业合作社营销模式,直接在网上销售农产品,通过互联网平台为产品销售提供更多便捷式的服务,推动农产品销量的提升,如采用订单模式,根据市场需求生产一定数量的农产品,避免产品积压减少亏损。

6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与国家发展密切相关,作为经济实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存在,有助于农业资源整合,并产生规模效应,从而促进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尽管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管理力度不足、发展资金匮乏及人才素质较低,但只要能找到解决方法,加强有效管理,增加资金投入,强化社员培训,便可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注入活力,切实服务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社员农产品农民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In situ synthesis ofhydrophobic magnesium hydroxide nanoparticles in a novelimpinging stream-rotating packed bed reactor☆
农产品争奇斗艳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