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沿黄优质粳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3-12-12徐鹏亮张倩倩殷春渊王书玉

中国种业 2023年10期
关键词:优质稻食味粳稻

徐鹏亮 张倩倩 殷春渊 王书玉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新乡 453002)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1],沿黄稻区是河南省主要粳稻产区[2-3],主要位于黄河两岸背河洼地,西起河南省孟津县,沿黄河一直延伸至与山东省的台前县交界处,涉及河南省郑州市、新乡市、濮阳市、开封市、焦作市、济源市、洛阳市等地区。该区独特的自然条件逐步形成了以原阳为核心的沿黄优质粳稻产业区。

近年来,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质量兴农和品牌强农已成为农业的2 个重要抓手。为做大做强当地“原阳大米”“范县大米”“菡香大米”等地理产品品牌,当地政府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一方面重视水稻优质品种的培育、引进、繁育和推广;一方面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生态种养模式,以增加稻田的经济效益。随着优质水稻品种的种植和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的推广,“原阳大米”等品牌声誉日益得到提升,但与黑龙江的“五常大米”“稻花香”、辽宁的“十月稻田”和江苏的“射阳大米”等优质大米品牌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品牌国内外影响力不足。中国不乏成功的稻米品牌[4],原阳水稻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亦应借鉴省外知名稻米品牌建设的成功经验。根据当前河南省沿黄优质粳稻发展形势,本文就沿黄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系统阐述,分析“原阳大米”品牌的优劣势与崛起战略,旨在提升河南省水稻生产质量和经济效益,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支持水稻全产业链发展,为河南省水稻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 沿黄水稻产业发展现状

1.1 气候自然条件优越,宜于生产优质水稻原阳县位于黄河北岸,地貌属黄河冲积平原,跨黄河、海河两大水系,水资源充沛。原阳黄河滩区面积占河南省黄河滩区总面积的31%,黄河湿地面积为河南省最大,水域广阔,无污染。特殊的黄河沉积土,加上用富含有机化合物和微量元素的黄河水浇灌,水稻生长期内昼夜温差较大,所产大米晶莹透亮,软筋香甜,蛋白质、淀粉以及铜、铁、钙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营养丰富,尤其是昔日的盐碱地还赋予了原阳大米天然的强碱性,使“原阳大米”煮饭时不需加碱就香味十足。

1.2 沿黄稻米品牌底蕴深厚当地的“原阳大米”种植历史悠久,东汉时期就已成为宫廷专用大米,20世纪90 年代“原阳大米”曾盛极一时[5],多次获得国际和国家级金奖,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被列入全国名优特产名录、中原特产名片,《人民日报》称赞“原阳大米”为“中国第一米”,“原阳大米”成了原阳响当当的品牌和名片。近年来,原阳县的水稻产业稳步发展,打造了“鹭鳝香米”“鳅米香”“小利大米”等一系列“原阳大米”品牌,显著提高了原阳水稻产业化水平。如今,河南原阳以中原农谷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引领稻农走现代农业产业化之路,不断振兴河南沿黄优质水稻产业。

1.3 优质品种不断更新,绿色优质栽培技术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水稻的食味品质、口感及品牌[6]。水稻育种不断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优良食味水稻品种选育已成为水稻育种的热点[7]。近年来,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以水稻的食味品质为抓手,选育出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新香粳1 号、粒粒香、新科稻31 和新稻89 等,加大了原阳县等沿黄稻区推广种植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的力度,促进了沿黄稻区优质食味粳稻的发展。同时,以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提质节本增效为导向,推广了以多元素配方施肥、节水灌溉、化肥农药减施等水稻“三节一调”优质增效栽培技术,显著提高了优质水稻全程绿色、高质高效农业现代化水平。

1.4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日趋成熟,推广效益不断增强,加快了水稻产业转型升级河南沿黄稻区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起步较晚,与湖北、湖南、江苏、安徽等省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近年来,在省市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原阳县推广的“稻鳅”“稻蛙”和“稻蟹”等绿色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日趋成熟,规模不断加大。该模式既能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又能提高稻田种植效益,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助力产业扶贫攻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助推乡村振兴及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 沿黄水稻产业面临的问题

2.1 突破性优质水稻新品种短缺,现有优质稻品种综合实力还有待提高随着市场需求的发展,优质化已成为我国水稻育种的主要方向。虽然沿黄稻区近几年培育出了一些食味相对优良的优质粳稻新品种,但大多数优质粳稻品种同质化严重,存在生态适应区狭窄、抗病性不稳、优质高产协同性差等问题,品种表现与品质不能实现双提升。目前,原阳县种植的水稻品种众多,但综合表现较好的优质稻品种较少,且普遍存在优异性状不突出、特色不明显、突破性优质水稻新品种短缺等问题,导致“原阳大米”核心竞争力不足。

2.2 品牌知名度、影响力不足目前,原阳水稻产业虽拥有“原阳大米”等一系列品牌,但被全国消费者普遍认可、公众影响力较强、形成产业优势的大米品牌并不多。原阳水稻企业、公司和合作社等在广告宣传、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等方面不够重视,相比东北地区的“五常大米”,“原阳大米”在全国市场占有率不高,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不足。

2.3 水稻全产业链标准化程度低,有待优化、升级水稻全产业链模式指水稻种植、收获、加工和销售的整个过程,该模式不仅可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缓解农产品品质低下和农民就业等问题。标准化生产与加工是优质稻产业发展的核心之一,也是品牌创建的基础。目前,原阳水稻加工以初加工模式为主,即将稻谷加工为大米销售,而以大米、糙米、碎米、米糠、稻壳等为原料的深加工模式较少。且单收单储和优质加工标准尚未得到普遍应用,全产业链协同程度低,优质品种的价值未得以体现,不能很好地实现优质优价。尽管2023 年河南省农业农村厅通过了第1 批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基地,但试点基地还处于初步建设阶段,还未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升级。

3 沿黄水稻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3.1 提升育种技术,加快推进种质创新,培育高产、优质、广适、多抗水稻品种河南沿黄稻区由于濒临黄河,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发展优质稻优势明显。好大米离不开好品种,好品种一般应具有低垩白(外观好)、低直链淀粉含量、高整精米率(加工品质好)、高食味值(食味佳)、适应性强等特点。因此,加速开发优质稻,打开主导品种新局面,仍需要不断提升优质稻育种新技术,以改良稻米的品质性状。一是采用分子育种,结合传统常规育种,聚合优良性状,进行优质稻优异性状的定向改良;二是利用稻瘟病抗性基因定向改良进行优质稻抗性育种;三是根据近年来的恶劣气候条件,利用耐高低温、抗倒伏、早熟等相关基因提高优质稻的适应性,选育出适宜轻简化栽培的水稻新品种;四是根据人们对健康营养意识的提高及市场需求,加强功能性水稻品种的培育,如黑米、红米、富硒大米等专用品种的选育,让优质稻品种类型多元化、特色化,力争培育出本土特色明显、功能性强的“原阳第一米”水稻新品种。

3.2 集成配套栽培技术,发挥品种品质特色不同的品种特性不同,根据品种的品质特色,集成配套的栽培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品种自身最好的品质水平[8]。应筛选并划分水稻品种资源,如香稻、糯稻、富硒稻和高食味稻等,挖掘种质资源的优势特性,确定与之相配套的高效育秧方法、插秧时期、栽培密度和施肥方法等优质栽培技术,充分发挥品种的自身品质特色,形成特色优质水稻品种配套优质栽培技术。

3.3 加强稻米品牌打造,提升“原阳大米”等品牌知名度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质量兴农之路,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稻米品牌建设是提升稻米市场竞争力、促进稻米产业提档升级、优化稻米产业生态、推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必要路径[4],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繁荣具有重要作用。今后,要把品牌建设作为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核心内容[9],以优质、绿色、特色为目标,增强“原阳大米”的核心竞争力,推进品牌做大做强。一是邀请业内专家定期举行优质稻米食味品质鉴评活动,扩大沿黄优质水稻品种在国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二是品种品牌的推广应用不能局限于种业链条,只有走向终端消费者才能充分体现品牌价值。加强中高端优质米品牌的开发,通过与大型米业对接,助力打造中高端优质大米品牌,以增加大米品牌的附加值及全产业链的附加值。三是充分挖掘“原阳大米”的农耕文化底蕴,举办育秧、插秧和收获等时间点的农业观光活动,丰富稻米文化内涵,让消费者体验到大米中的饮食文化,从而带动沿黄地区的稻米产业区域性发展。另外,利用电视、互联网、活动短视频和广播等加强品牌宣传,着力打造特色大米品牌,提升“原阳大米”在全国的知名度。

3.4 打造水稻全产业链,推动水稻产业发展健全完善水稻全产业链,实现水稻从种植到销售的整个过程,加强水稻的深加工,利用现代化智能加工技术,制作出特色的水稻食品,如米粉、米线、米糕和糍粑等,延伸产业链,提高水稻的生产效率和附加值,实现“原阳大米”从种植到餐桌的一条链产业化经营。

3.5 加强行业监督管理,促进品牌健康发展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和农产品质量监管局等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规范市场竞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同时引导并增强农民的品牌意识,营造出农产品品牌的健康发展环境,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10]。

3.6 加大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保障优质稻产业有序可持续发展政府应鼓励支持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种植优质稻,在优质稻种植上给予一定的优惠补贴政策,比如可以享受种子免费、肥料免费、农田统一免费飞防等,对相对大的合作社,政府还应给予一定程度的农机具补贴或赠送价值较高的农机具。支持并帮助合作社与周边种粮农户签订种植和收购协议,并邀请专家进行产前、产中和产后技术服务,确保农户增产增效。

沿黄优质稻米标志——“原阳大米”品牌历史底蕴丰厚,是当地一张响亮的名片,为做大做强“原阳第一米”品牌,科研院所和种子企业应齐发力。在加快中原农谷建设的大背景下,原阳县应把握好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促进水稻全产业链发展,提高优质粳稻产业化水平,力争提升“原阳大米”的核心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及在全国的品牌知名度。

猜你喜欢

优质稻食味粳稻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日本の寒地,北海道におけるうるち米良食味育種(日文)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食味知人:贾宝玉的三个饮食场景
食味·食美·食空间——餐饮空间设计专辑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
豫南粳稻机械化适应品种筛选及利用研究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优质稻“丰优香占”高产保优施肥技术探讨
漳州市早籼优质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