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色彩助力心理健康辅导的策略

2023-12-12孙楚君江苏省如皋市如皋初级中学

流行色 2023年8期
关键词:辅导色彩心理健康

孙楚君/江苏省如皋市如皋初级中学

0 引言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不仅仅是我们认知外界的窗户,还可以通过视觉感知到外界的多彩事物。一般来说,外界事物的色彩越纯净、越明亮、饱和度越高,给人的视觉冲击也就越强。常见的红、橙、黄、绿、蓝、紫就可以称为视觉敏感色,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初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情绪极易受波动,随之产生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教育工作者或心理咨询师的及时介入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将首先阐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随后以色彩心理学为理论基础,阐述颜色和心理的关系,最后论述了色彩如何助力心理健康辅导。

1 色彩与心境关系

每个个体因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对色彩都有不同偏好,而某阶段的色彩偏好可以从一定程度体现个人心境。相关研究表明,青春期的学生这方面表现更加明显,情绪波动也更大。结合实验结果分析,会发现一旦心境有了变化,在色彩选择与敏感度方面也会明显改变。如个体心情低落,则更倾向于暗淡的颜色,如黑色、白色等。因为黑色与白色色彩黑暗、单一,很难给人带来积极的心理暗示,所以反而会加剧低落的情绪。此时,专业人士就可以以色彩疗法帮患者扭转现状。比如,可以用明亮的颜色,抵消低落的心情,给予积极心理暗示。个体生活中的色彩不同,心理健康辅导中可以利用色彩和个体的心理联系,按照个体感受搭配色彩,以色彩调整影响个体情绪,进而达到心理健康辅导的目的。

2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概述

2.1 学习类问题

对于初中生来说,繁重和紧张的学业会给其巨大的心理压力,很容易精神不振。在中考的巨大压力下,不当的学习方式或其它因素,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学生心生焦虑。为检验学生某一知识的学习成果,教师通常会开展随堂小测,测试结果对学生心理会产生影响。尤其是部分测试结果欠佳的学生,更容易因学习压力出现心理问题[1]。

2.2 人际关系问题

首先,师生关系有待改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基础之一,如师生关系不和谐,教师就无法充分信任学生,学生也会因此产生抗拒心理。若教师对学生认知出现偏差,学生内心也会感到压抑,甚至出现攻击行为。其次,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偏弱。初中学生不仅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希望获得同龄人的认可,一旦同学关系不融洽,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最后,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家庭环境伴随了学生的成长,家长给学生营造的氛围极为重要,若家长与孩子关系欠佳,且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学生渐渐可能会养成孤僻与专横的性格,甚至诱发其它心理问题。

2.3 青春期心理问题

青春期是初中生过渡关键阶段,该阶段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自闭。此时,相较于小学时期,学生的自我认知更加清晰,所接收的外界知识更加丰富,渴望表达自我却又不善于表达,因而自闭就成为青春期心理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2]。一般来说,此阶段学生的生理也会有所变化,由此就会引起情感上的改变。

3 色彩心理学下颜色和心理的关系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现在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如何在保证学生成绩的同时,使其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避免极端事件的出现,是广大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色彩心理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理论之一,从主观上可体现为一种行为。色彩心理首先体现在个体的视觉上,随后情感上会受此影响,由于视觉内容下的情绪不同,所以反应和变化是复杂多变的[3]。色彩应用中因果关系是较为突出的,通过生活中色彩认知的不断积累,就会逐渐形成一种符合自我认知的色彩心理,当受到相应刺激后,就会产生反应,这也是色彩心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提到黄色,跃然眼前的或许是太阳,其具备健康、明亮、单纯与欢乐的特质。黄色给学生带来一种明亮和温馨的审美感觉,如果学生喜欢黄色,则这部分学生比较活泼,脾性单纯,从中可感受到学生幸福的成长环境,幸福感十足。不过对于成长于城市的学生来说,因成长环境的不同,加之其它因素影响,也会使其喜欢黄色。针对这部分学生,应用色彩对其进行心理辅导时,家长可带学生积极参与室外活动,给学生创造条件,弥补成长过程中的不足,以满足内心需求[4]。

绿色,往往代表了树木,有着稳定、新鲜与繁荣的特点,代表了和平与安宁。喜欢绿色的学生往往让人感到活力十足的精神状态,也会带给人无限的希望。通过心理学研究表明,喜欢绿色的个体,更容易走向成功。需要注意的是,个别学生之所以喜欢绿色,与从小生活的环境关系密切,是因为生活中缺乏绿色所致。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和家长要在生活中进行引导,比如改变环境、更改陈设等,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蓝色,特别是深蓝色,一般很少会获得学生青睐。从我国传统的色彩认知来看,深蓝色会给人一种严肃或深邃的感觉,初中生犹如刚刚升起的太阳,性格活泼,这显然和该阶段学生的特点不符。所以,如果学生喜欢蓝色,就需要引起教师和家长的注意,由此反映出的心理问题是由于害怕红色,所以转而喜欢蓝色。根据专业人士的心理研究来看,被火烧伤或是被红色物体刺痛的孩子,可能会出现讨厌红色,转而喜欢蓝色的情况。对此,家长要和教师进行配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引导,消除心理问题,使其健康发展。

4 色彩助力心理健康辅导

4.1 情绪障碍——情绪失控

情绪失控更多表现在学生无法控制自身情绪,对于何时发脾气、生气程度等,都不能有效控制。对此,结合色彩心理学原理,学校可开设艺术实践课程,以一种新颖的方式,融入色彩内容,实现对学生情绪的引导,使学生逐渐学会控制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4.2 能力障碍——无心灵动力

奥苏贝尔曾经说过:“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互补的,而不是单向的。”若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内在动力,学习兴趣也会随之丧失,进而心生自卑,直至最后放弃学习。为有效解决此类问题,教师可以应用不同色彩,调节色彩的明暗。比如,研究表明面对红色,学生会心跳加快、血压上升,情绪更容易兴奋[5]。从生理学角度来说,色彩会对个体脑电信号产生影响,脑电信号对红色为警惕,对蓝色为放松。在主观方面,这也是一种反映和行动,能消除疲倦、压制烦躁、控制情绪,同时还可以调节人体机能。

4.3 认知障碍——无自我认识,感情表达有障碍

认知障碍主要表现在不懂得如何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感情,对人态度冷漠寡淡,缺乏同理心,不易理解他人情感。究其原因,学生出现认知障碍更多是因为身体中色层不平衡或者缺乏特定色彩导致的。在人体中,主要包括7 个不同类型的腺体,分布在我们脊椎的不同位置。每种色彩都会产生一种电磁波,通过视觉神经将电磁波传输到大脑,刺激人体的腺体分泌荷尔蒙,进而调节人体的身心。在心理学中,将一种情感与另外一种情感结合的心理现象称为“联觉”。由于人类对色彩的感知具有共觉性,所以色彩会对人的心灵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是因为色彩的受光力度造成。光色与波长有着密切关系,光色不同,波长也会明显不同。其中,紫光最短、红光最长,由于紫光的波长较短,频率较高,因此能量难以被吸收,就会给人一种较冷的感觉。与此同时,我们肉眼可看到的色彩,是由于对某一色彩的光线或一组光线有较强的反射。当目标吸收了足够的高频率光线时,目标就会显示出更低频率的色彩。高频率的光能比低频率的光能要大,所以暖色物体会更容易吸收高频率的光能,从而使其变得更热。颜色的不同,也有强弱之分。这种不同在学生心中,是由他们对与之相关联的物体的印象决定的,也是由社会文化与个体的认识所决定的[6]。

4.4 人际障碍

人际障碍的表现为无法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缺乏必要的同情心,不能控制自身情绪,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艺术实践课程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学生的焦虑,比如壁画,能降低学生的焦虑感及对艺术体验的敏感性,更强调颜色的远近感。一般而言,色彩愈深,就愈有亲切感,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很大关系。同时,暖色调给人一种向前突出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增色。冷色则是给人一种向后方退的感觉,就是所谓的退却。冷色调的墙面能让狭窄的空间显得宽敞,而暖色调的墙面能让宽敞的空间显得狭窄。颜色的深浅也可以给人不同的感觉,浅色会让人有一种轻盈的感觉,这是因为颜色对神经的刺激程度不同,给人的心理压力不同造成的。色彩心理学强调的是“平衡”,只有“平衡”才是“自然”,才能适应生存和发展,这样就减轻了学生在人际关系上的障碍。

5 色彩心理学下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

5.1 加强父母的引导

结合心理专家的研究和调研,人们在某个色彩方面的偏执通常是在幼儿时期形成的。父母对于色彩的喜好,从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若父母属于单色调者,那么孩子也会无形中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父母不仅要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情趣,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色彩审美素养,进而给予学生正确引导,使其能够热爱自然。根据相关的实验来看,父母对待生活如果积极上进,更容易给学生创建和谐的家庭氛围,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育是有好处的。所以,教师和父母都要为学生树立榜样作用,培养学生的色彩意识,使其重视色彩在学生心理方面的影响。

5.2 注重日常服装搭配

首先,学生衣服可以多选用一些明亮、积极与温馨的色彩,避免晦暗或消极的色彩。其次,学生服饰配色如果得当,对于他们的个性培养是有好处的,尤其是部分不合群的学生。教师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家长尽可能配合教师教育,为其所穿衣服进行搭配。一般来说,具有较强刺激性的红色、黄色会使学生的心理压力骤增,绿色服饰则可以给学生一种平和的感觉。

5.3 搭配生活环境色彩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就是学校和家庭。学校是学生完成学业的地方,而家庭则是“避风的港湾”。为了给学生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家长可从家庭陈设或布置的色彩方面着手。例如,在卧室颜色的选择上,女生通常更钟爱粉色、橙色,因而可以此为主色调,浅蓝、浅绿则更适合男孩的房间色调。若是纯白色,不建议作为房间的主色调。学生若长时间生活于白色场景中,可能会产生单调、厌倦的心理。家长可以给学生多摆放玩具,让他们接触到更多色彩,以此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成年后的心理世界也更加异彩纷呈。总体来说,鉴于生活环境色彩对孩子心理的重要性,家长给学生营造多彩愉悦的室内天地,就显得尤为重要。

5.4 加强学生色彩教育

大自然是神奇的,也是个多彩的世界,无论是橙红的晚霞,还是雨后的七彩虹,都让我们意识到了不同的色彩美。面对不同的场景,学生的心理情况也是不同的。教师与家长应该给予学生引导,使其意识到大自然的五彩美,以此保留孩子内心的童真。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学生色彩教育,使其能够欣赏部分彩色画册或图案,逐步培养儿童在多彩世界中的认知,使其掌握色彩的组合原则。

5.5 开展色彩手绘团体辅导

上述内容中提到,初级中学的学生通常处于青春萌动的年龄,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心理变化,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与情绪调节能力,可结合学生特点,由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开展色彩手绘团体辅导,让绘画成为反映学生心理的载体。团体辅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辅助工具,如马克笔、笔刷或是颜料。由于部分学生缺乏绘画基础,因此手绘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此时,教师可从旁协助,给予正确示范和指导,使学生通过手绘感受色彩的魅力。教师开展手绘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针对自身想法积极交流,尝试以手绘展现自身心境。开展团体辅导的目的是希望以绘画为载体,激发学生内在的艺术潜能,使其学会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树立自信心,最终实现个人发展。实践表明,学生在手绘活动中更懂得把握内心,不仅展现了艺术才能,而且还有效缓解了生活或学习上的压力。后续的心理健康辅导中,学校依然可丰富活动形式,可根据学生特点和实际心理情况设定活动内容,吸取过往经验,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辅导服务。

6 结语

色彩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在不同色彩的影响下,学生的内心感受也会明显不同。随着广大学者对色彩和心理健康二者关系认识的加深,很多人开始对此展开研究,由此形成了诸多成果。心理健康教育关乎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时期背景下,为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形势,学生不仅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一个“强大的心脏”,足以抵抗外界风雨。本文中,笔者尝试从色彩和心理健康辅导关系入手,对心理健康教育和色彩展开探索,希望能发挥色彩心理学理论的作用,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辅导色彩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