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硕(博)贯通及联合培养过程质量监控研究
——以中北大学安全工程为例

2023-12-11李雯娟曹卫国

关键词:中北大学安全工程本科生

张 云,李雯娟,曹 雄,曹卫国

(中北大学 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高素质的多元化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多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级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不断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模式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1]。高校通过进一步探索本硕(博)贯通培养和研究生联合培养过程中培养模式的设置和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并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专业特点,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推进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设计和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对于多元化人才培养和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1 中北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本硕(博)贯通及联合培养现状

本硕(博)贯通培养和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是国家积极鼓励的创新性培养模式,是高等院校提升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种重要途径,是解决现行分阶段培养制度存在的培养周期长、训练统筹困难及课题研究深度不足等问题的重要手段[2-3]。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高等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和有计划性地引导具备科研能力的本科生进入科研团队并参与相关专业或学科的科研活动,打破现有培养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眼界、思维、理念以及能力等,是当前高等院校开展研究性教学、支持本科生融合科研学术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4]。

1.1 安全工程专业本硕(博)贯通及联合培养模式

中北大学于2021年出台了相关政策,正式发布的《中北大学“本硕(博)贯通培养”项目培养方案》,实施中北大学本硕(博)贯通培养计划。教育部从联合培养体系角度研究了研究生改革的多项措施。基于此,中北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1.1 关注本专业本硕(博)贯通培养目标

本科生以理论课学习为主,同时参与基础课题研究和实验,在此基础上,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开展专业领域初步训练,可与后续研究生阶段的课题研究进行良好的衔接,将专业知识学习与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 硕博阶段在本学科或交叉学科进行深入研究,并做出相应的科研成果。在课程安排方面,学院要加强本硕(博)各阶段课程设置的衔接和有机整合,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培养其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加强科研训练,为将来从事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1.1.2 修订具有本专业国防特色显示度的培养方案

首先,学院制订一系列措施,构建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优质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个性、自主的学习机会,使学生的学习资源变得更加丰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结合学校发展特色,修订具有本专业国防特色显示度的培养方案,以培养国防人才为目标,以校内专业实践基地和开放实验室为依托,支持本科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训练,增加工程应用知识的传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国防课程群。最后,中北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兵器集团等具有国防特色的单位开启联合培养模式,从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提升等方面培养高质量研究生。

1.1.3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培养人的思想意识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时,安全工程专业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目标及课程目标出发,把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相结合。在课堂讲解中,教师以最新发生的国际、国内、身边的安全事件为例,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关注与思考安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疫情形势下,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讲授各类事故的防治过程,引入事故案例,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对其进行安全价值观、生命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协同教育。

1.2 联合培养过程质量监控

中北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教学主要依托校内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专业实习、联合培养及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与山西江阳化工有限公司、山西北方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实习关系,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等研究所和高等院校建立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作关系。疫情形势下,专业实习和联合培养过程采用互联网远程线上实践教学模式与实验室线下授课相结合,以校内专业实践基地和开放实验室为依托,同时校外联合培养学生亦可通过线上模式参与校内科研活动和实验研究。随着本硕(博)贯通培养的执行,课程思政建设的逐步融入,有更多的优秀本科生积极地参与到科研中来,有效地提升了科研能力和价值塑造的多元融合。

虽然相关的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通过对现阶段中北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发展情况追踪分析看出:对于研究生联合培养和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培养的质量、方式、系统性规范体系仍处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本科与研究生教育贯通性与衔接性有待提高、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有待优化、培养过程推进及监控体系有待健全。因此,加强过程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能够提高本硕(博)贯通培养本科生和联合培养研究生在学术交流、技能开发、实践创新等方面的培养质量。此外,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方位的教学模式,具备传授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功能,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有效地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把能力培养融入到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想信念层面的培养,是培养全面型人才的重要教育改革[5]。

2 本硕(博)贯通及联合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培养力度和覆盖范围不够

随着国家、省级以及校级等各类基金委员会资助力度的加大,对各高等院校教师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的支持力度也逐渐加大,本硕(博)贯通培养及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力度也逐渐加大,学生在学术交流、技能开发、实践创新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但由于国内研究生基数较大,能够有机会进行联合培养的研究生还不足研究生总人数的1%。就中北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而言,虽然部分导师的课题组已经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等研究所和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进行联合培养提供了机会,但目前建立了相关稳定合作关系的导师相对较少,同时对于输送研究生进行联合培养的名额有限,图1 为近年来安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情况。

图1 近年来中北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研究生联合培养人数统计

从图1 可知,2016年至2021年,安全工程联合培养人数稳中有升(其中2019级由于受到外界多种原因影响,造成联合培养人数有所下降),势头良好,其中联合培养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人数几乎每年居于首位,有一定的政策延续性。2022年安全工程专业的联合培养研究生意向人数达到17人,主要得益于学校学院以及联合培养单位的相关政策。

在本硕(博)贯通培养中,2021年,中北大学安全工程专业首次完成本硕(博)贯通生的审核和复试遴选,最终选定贯通培养的学生为3人,占同届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2%。因此,提高本硕(博)贯通培养和联合培养受众力度,提升高等院校在培养具有科研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中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是进一步的工作重心[6]。

2.2 培养平台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高等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首先需要良好的合作平台,始终坚持强强联合、互利共赢和教育创新的理念,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强化其实践应用能力和就业能力,需要学校有针对性地对联合培养的高等院校、研究所及企业进行专业性筛选,以满足不同专业和不同培养目标的需求[7]。本硕(博)贯通培养中,需要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参与科研活动的平台,为学生参与相关科研活动提供机会,有针对性地进行科研训练,为后续研究生教学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中北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参与科研为进一步实现硕博贯通培养目标的情况而言,安全工程专业的教师,要善于结合自身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科研和实践平台,解决本科生参与专业教师科研项目覆盖范围不够、形式单一、开放性不够等问题。此外,结合专业教师的自身科研合作单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联合培养机制以及相关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的问题,减少限制研究生甚至本科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工作的条件。这样,培养平台与学生发展需求的呼应可以逐步一致,逐渐能够为本硕(博)贯通培养和联合培养研究生中学生参与科研提供足够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本硕(博)贯通培养和联合培养研究生的长远发展。

2.3 培养过程规范性和系统性不足

现阶段,我国对于国内高等院校本硕(博)贯通培养和联合培养研究生出台了相关计划,旨在从培养目标、生源遴选、培养过程管理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研究出更适合各个学校、各个专业的培养模式。中北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对于联合培养研究生过程和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培养的系统性规范还在逐步提升,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和责任多由中北大学导师转移到联合培养单位的导师,在校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过程的严密监督以及将两个单位的培养紧密结合的工作不到位,导致学生对于学习重心的转移和研究方向的转变不能快速适应。在联合培养过程中,联合培养单位和在校导师往往只注重开展科学研究或工程实践的能力而忽视了相关的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造成理论教育环节缺失,缺乏系统的综合知识培养。同时,双方导师在专业教育常常片面追求学科知识的客观、中立,完成学生知识目标的传授,而忽视或无法达到高层次的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没能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因此,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培养过程规范性及质量监控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

中北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目前已经逐步开展了本硕(博)贯通培养和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实践研究,对于联合培养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科研的培养过程评价方式、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及其考核评价机制、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理念正在逐步提升,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本硕(博)贯通培养和联合培养的成效,管理工作、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价值体系的塑造需进一步进行质量检验和持续改进[8-9]。

3 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结合中北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及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实践和现状,有必要加强过程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基于OBE教育理念,建立健全多维考核评价机制,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对本硕(博)贯通培养和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和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完善。其提出的措施和过程如图2 所示。

图2 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方案

课程思政建设和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可以提升本硕(博)贯通培养学生和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政治素养、科研素质、科研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及分析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促进教学科研工作的推进,推动本硕(博)贯通培养和研究生联合培养的长远发展,为我校建立本硕(博)贯通培养和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的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及其考核评价机制的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3.1 本硕(博)贯通培养

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缩短了学制,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才培养水平、质量和效益,增强了人才培养过程科研活动的持续性和专一性。但各阶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难以实现系统、科学地统筹优化,学科课程设置或授课内容有重复、培养环节或课程衔接存在一定程度不合理等问题,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未达到理想效果[10]。中北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本硕(博)贯通培养计划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在培养中需要结合过程反馈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机制及考评机制,构建开展本硕(博)贯通培养机制和育人育才相结合的培养体系,提出全过程考评机制,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和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的融合,为培养国内高水平人才做铺垫[11]。

3.1.1 优化一体化贯通培养体系

本硕(博)贯通培养应树立全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中北大学结合安全工程专业特色,课程体系从低年级强化基础到高年级重视科研实践,明确课程学习的先后性和关联性,逐步加强学生对于安全工程专业科研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本科生在完成基础课学习的同时参与基础课题研究和专业实习,开展创新性实习,与后续研究生阶段的课题研究进行良好的衔接,将专业知识学习与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12]。在课程安排方面,中北大学要加强本硕(博)三个阶段课程设置的衔接和有机整合,加强科研训练,让学生在科研氛围中体验科学研究精神,促进其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的养成。在本硕(博)贯通培养过程中,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各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将政治认同、理想信念、文化自信、品德修为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各类课程的知识传授相融合,以系统化的思维培养具有全面发展的学生[13]。

3.1.2 优化导师队伍建设

本硕(博)贯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导师的引导对于培养学生的研究与创新意识非常重要,导师的价值引导及育人的思想自觉性对于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非常重要,承担着重要使命。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对导师的科研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以便在科研项目中培养学生的研究与创新意识。笔者针对中北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培养特点和导师队伍现状,提出以下优化措施[13-14]:①导师自身能够与时俱进,积极了解安全工程专业及相关学科前沿动态,能够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学习和科研指导; ②导师要根据培养学生的特点与优势,灵活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学科和科研的创新意识; ③导师本身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备良好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前进方向; ④导师要关注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相应的知识传授、价值引导、人格培育与精神滋养,充分掌握各类课程蕴含着的思政育人的知识。

3.1.3 优化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

学校的奖助体系应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和学业保障,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全面考查学生的科研潜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以奖促优,保证学生安心地进行创新性科学研究[15]。同时,在校内外建立专业实践基来保障本硕(博)贯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校内实践基地借助开放实验室平台,搭建安全工程专业所需爆炸压力、火焰传播、感度、安全防护等多方面安全测试实验设备,以专业教师为引领,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科研等项目,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校外实践基地主要以专业实习基地为依托,安排学生深入与科研方向一致或相近的企业进行创新实践学习,以具体的科学研究项目提升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此外,安全工程专业还增加科研交流平台和科研成果展示,使学生与专业教师定期开展交流和研讨活动,邀请督导专家定期对学生的科研成果进行评价和指导,同时收集学生对本硕(博)贯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意见和建议。

3.1.4 完善成果评价和质量监控体系

现行的本硕(博)贯通培养的本科生学习评价标准集中于课程学习成绩,科研过程及科研成果的评价重视度不足,忽视了对学生的科研素养、科研能力、思维模式以及价值观的培养[16]。因此,高校有必要加强过程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对本硕(博)贯通培养的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行多维考评机制,同时对课程思政进行考核和反馈。本硕(博)贯通培养的评价原则是依据发展、注重学生纵向、多视角多方位的,全面评估学生的科研潜力、科研方法、科研能力、科研素质、创新性思维能力及分析表达能力,建立新的本科生参与科研效果的量化评价指标,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在本硕(博)联合培养过程中,高校通过对课程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效果和结合社会实践的程度方面制定课程思政考核和评价标准,重视学生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同时建立评价反馈机制,通过评价反馈不断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推动本硕(博)培养过程中的课程思政建设,促进高校全方位优秀人才培养[17]。

3.2 研究生联合培养

研究生联合培养的主要目的在于可以将学校课程教育与科研培养单位二者的资源进行有效结合,中北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联合培养过程中对于资源整合的落实效果呈现上升趋势。但在培养过程中,两个培养单位的导师仍存在对资源的整合和共同培养责任不够重视的问题,在科研指导方面与研究生的交流较为缺乏,科研培养过程规范化和系统性需进一步完善。因此,高校应结合培养现状,把联合培养双方单位当作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建立健全高等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过程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全面融合和全方位育人的课程思政体系。

3.2.1 优化国内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近年来,中北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联合培养单位包括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兵器集团等。中北大学通过调研研究生相关数据,对联合培养研究生和本校全日制培养对象进行深入调查分析,重点考核联合培养单位可以提供的硬件设施以及在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方面的统一,为后续研究生联合培养提供合理化建议,优化国内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8]。同时,要进一步对潜在联合培养单位进行评价,在科研项目合作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友好合作关系,提升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培养力度,加强联合培养平台建设。

3.2.2 形成多方位联合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在制定过程中,要明确高等院校、学生及联合培养单位的定位和发展目标,筛选出具备联合培养条件和适合联合培养的研究方向,构建学术研究平台和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教学培养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实现以教学促进科研的多方位联合培养研究生发展模式; 同时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等院校与联合培养单位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在注重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或者工程实践的同时,重视联合培养研究生相关的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从而全面提升研究生在科研能力、价值体系培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3.2.3 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

在研究生联合培养过程中,双方要不断引导研究生在联合培养过程中重视过程监督考核,高等院校与联合培养单位同时考核联合培养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落实情况,同时建立培养绩效和创新成果评价机制,提高联合培养双方的积极性; 通过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来充分发挥高等院校与联合培养单位间学术知识的深度交流和融合,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推动学生由从属地位向主体建设转变,建立健全联合培养研究生全过程考核评价机制,最终实现联合培养单位双方团队的整体发展。

4 结 语

本硕(博)贯通培养和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是教育改革发展下的新型培养模式,满足多元化人才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现阶段教育的重要培养模式。为了更好地实施本硕(博)贯通培养和研究生联合培养过程,高校需要不断优化培养机制和培养平台,明确培养目标,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和质量监控体系,不断调整和顺应时代的发展,为高等院校本硕(博)贯通培养及研究生联合培养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中北大学安全工程本科生
柠檬酸辅助可控制备花状银粒子及其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性能
中北大学信创产业学院入选首批现代产业学院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有机相化学镀铝法制备Al/石墨烯复合材料粉末
通商达天下 侨心联四海 南通警侨联动打造“海外安全工程”新模式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锡盟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十三五”提质增效探究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保靖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浅议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