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提问引领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2023-12-10陈佩佩

小学生 2023年26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运算深度

☉陈佩佩

深度学习指的是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高阶思维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层次探索与理解,能够掌握正确的知识探究方法,找到知识原理的本质内涵。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将新旧知识进行合理串联与整合,并将其迁移到相关问题之中,进而实现问题的高效解决。由此可见,数学教师若想提高小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使其扎实掌握各种数学原理、数学概念、数学公式的运用方法,需要合理设计数学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并在多样化提问教学活动中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启发和能力培养,使其在学科知识探索过程中提高深度学习能力,提升深度探知的效果。

一、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视角下有效提问的原则

(一)引导性原则

深度学习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时,需要遵循引导性原则,要利用问题调动小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以启发他们的多维思维,使其自觉运用各种思维能力对数学问题进行更加细致的解析与研究,从而探索出数学知识点的深层内涵。

(二)系统性原则

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还要遵循系统性原则,让小学生能够通过解答问题将各知识点进行有效串联,发现其内在的关联关系,并在答题过程中对新旧数学知识点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与重组。在提高其逻辑思维、发散思维、整合思维、迁移思维等多维思维能力的同时,提升其深度学习的效率与效果。

(三)创造性原则

教师为了提高小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在设计数学问题时还要遵循创造性原则,给他们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使他们在探索创造性、开放性数学问题时得到各种思维的碰撞,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认识与理解,在提高自主探知信心的同时,提升深度学习的能力。

二、深度学习视角下实现小学数学高效提问教学的具体策略

在提问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想使问题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需要确定问题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设计出符合当前小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的多样化数学问题,做好教学指导,时刻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探知方向。此外,教师还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在恰当的时机下,引导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索和细致分析,在提高他们问题解析能力的同时,提升其深度学习的水平。

(一)精心设计问题,追踪学生的思维动向

1.明确提问目的,找到正确学习方向

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之前先认真解读教材内容,了解每单元的授课目标,然后,结合三维课程目标和当前班级学生的真实认知水平,设计相关教学问题,借助问题对小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学科素养培养。在提问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让学生知道问题解答的根本目的,培养其有意识地运用各项能力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与解析,快速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向,提高深度学习的效率。

以《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课为例,教师需要结合课程目标和班级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进行数学问题的设计。例如:“班长需要把120 本练习册平均分给三个班级的学生,请根据已知信息列出数学计算公式,并计算出正确答案。”这道题考查的是小学生是否能够对信息进行细致分析,根据具体要求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正确使用除法运算方式解答数学问题。小学生根据此题的学习目的对所知信息进行深度思考,能够列出算式“120÷3”,然后,使用三位数除一位数计算方法得出“40”这一结果。教师通过科学设计数学问题,明确提问的目的,能够帮助小学生快速找到深度思考的方向,进而有效提升其解题的效率,改善他们深度学习的效果。

2.关注思维动向,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在小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思维动向,引导他们对数学问题进行发散性思考和分析,使其能够自觉对数学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与探究,从而实现有效的深度学习[1]。

以《认识方向》一课为例,教师先出示一张物体位置平面图,图中间是一所学校,学校左边是博物馆,右边是艺术馆,上方是文化宫,下面是体育场,在图的四个角分别是公园、超市、火车站和汽车站。针对这幅图,教师可以提问:“图片上面指向的北方,请问图片下面、左面、右面分别是什么方向?”有的学生答:“左面是西方,右面是东方,下面是南方。”然后,教师再根据答案继续提问:“博物馆在学校的哪个方向?学校在文化宫的哪个方向?汽车站在学校的哪个方向?”针对上述问题,引导小学生先找到每个问题的关键点,再进行发散性分析。例如,在思考汽车站与学校的位置关系时,有的学生以汽车站为原点,而有的学生以学校为原点,此时,教师需要及时纠正部分小学生“以汽车站为原点”的错误分析思路,让他们明白为何要从学校视角出发观察汽车站的方向。然后,引导他们思考位置与方向之间的关系,使其得到联想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碰撞,并确定两个地点所在的位置,最后得出汽车站在学校的哪个方向。教师通过关注小学生的思维动向,不仅可以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还能对其进行思考方向的引导,使其能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从而得出更精准的答案。同时,也借此改善他们深度学习的质量。

(二)优化问题设置,提高深度学习实效性

1.问题驱动,实现知识深度解析

在小学生看来,复杂的数学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自主性认知难度,因此,教师为了降低他们学习的压力,改善其深度认知的效果,可以开展内容分解学习活动。利用问题驱动让他们对数学原理实现深层次解析,从而使他们的认知思路能够从简单过渡到复杂、从表象过渡到内涵,进而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2]。

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一课为例,在混合运算中,加法与减法被称为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被称为二级运算。正常情况下先进行二级运算,再进行一级运算,但当数学公式中有括号时,则需要先计算括号中的内容。对此,教师为了让小学生扎实掌握这一运算规律,可以设计如下分解式数学问题,如“1.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是如何推算出来的?2.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注意事项和运算规律。3.根据自己的理解解答四则混合运算规律的运用作用。”小学生通过逐步解析上述三个问题,能够真正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内涵,掌握正确的混合运算方法。数学教师通过设计层次化驱动问题,不仅能够带动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逐层化探索,还能有效简化难点知识的认知难度,在降低他们学习压力的同时,使其能够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深度探究与理解,从而提升其深度学习的效果与能力。

2.问题联动,启发数学多维思维

在深度学习过程中,数学教师还需要有意识地启发小学生多维思维,可以利用知识串联性引导他们把新旧知识进行科学融合,使其在知识点梳理与整合过程中探索出问题的内在原理,理解新知识的深层意义,在实现知识联动的同时,提高小学生多维思维运用能力,提升他们深度学习的质量[3]。

以《多边形的面积》一课为例,本节课要求小学生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种图形的面积公式,知道各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运用公式准确计算出上述图形的面积。对此,教师可以先设计一道长方形面积计算题,让小学生从回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得到思维启发,并将计算原理迁移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探究过程中,从中找到两者之间的相似点,再利用相关问题使小学生真正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小学生再运用这种思路探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找到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关系,明白底边和高在面积计算中的作用,从而能够灵活运用数学思维解答多边形面积的问题。数学教师通过设计联动性问题,可以有效的启发小学生联想思维、迁移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维数学思维,同时,能够让他们利用上述思维进行合理的知识点串联和问题的深度思考,进而有效改善其问题思考的效果,提高小学生自主性深度学习能力。

3.问题深化,探索知识本质内涵

深度学习是小学生发现知识本质内涵的重要方法。教师需要通过设计数学问题使其对知识内容进行整合深化,探索出各知识点的内在原理,找出所蕴含的本质内涵,使其真正掌握各数学理论和数学公式的使用方法,进而提升其深度学习的质量。

以加法结合律为例,教师先展示两道算式:“(26 +16)+24 和26 +(16 +24)”,并根据算式画出相应的点子数,然后提出思考性问题:“找出点子图中与上述算式相关的信息。”小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两幅点子图中虽然各数字所组成的不同颜色的点子图大小不同,但是三种颜色所组成的整体图形大小却是相同的,由此可以推断出这两个计算公式的结果一致。教师就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解答结果写出“(26 +16) +24 =26 +(16 +24)”,也借此展示出加法结合律:(a +b)+c =a +(b+c),并让小学生思考等号两边加法公式的特点,探索其中的内在联系。在思考这一问题时,小学生会用到深度学习方法,他们通过对左右两边公式的深入挖掘,找出其中的内在逻辑和本质内涵,挖掘出“加法结合律”的内核,进而真正理解此项运算律的计算原理,并对其进行灵活运用。教师通过问题引导,能够使小学生自觉探究数学知识点的内在原理,找出知识的本质特征和内在逻辑,真正实现数学深度学习。

(三)把握提问时机,增强深度学习有效性

1.在难点理论处提问

数学教师为了加强小学生对难点知识的深度理解,需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要在他们分析有难度的知识点时进行提问引导,使其能够运用各种思维对难点问题进行深度解析,从而降低小学生学习难点知识的压力,提升他们深度认知的水平。

以《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本节课的难点知识是让小学生理解角的特征。对此,教师可以设计实践对比问题,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具象化的实践问题,让小学生通过对不同角进行对比观察和实践绘制,找出角的特征,明白角的大小变化与两边线段的长短无关,而是与两边之间夹角的大小有关。教师通过在课程难点处设计数学问题,不仅优化了难点知识的教学方式,还能帮助小学生找到深度学习的方向,从而提高其深度认知的能力,提升自主探知的信心。

2.在表象理解时提问

深度学习是对数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对此,教师需要在小学生浅层次认知学科知识时提出数学问题,促使他们对知识点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使其能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内涵。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为例,当小学生只关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的计算方法时,教师需要设计深度思考性问题,如“长方形有哪些特征?长方体的六个面与长方形有哪些关系?由此推断出表面积和面积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让他们通过解答问题探索出立体图形面积与平面图形面积之间的逻辑关系,加深对立体图形表面积公式的理解,使其灵活运用此类公式解答相关问题。数学教师通过在关键时刻对小学生进行问题引导,使其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深度思考,探索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挖掘其中的内在联系,提升其深度学习的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开展提问教学活动,有效启发小学生的多维思维,使其自觉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与探究,从而使他们能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内涵,知道其内在的逻辑原理,提高他们深度学习的水平,提升知识深度探知的质量。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运算深度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有趣的运算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