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12-09黄水晶

活力 2023年17期
关键词:资金分配公共卫生医疗机构

黄水晶

(古田县黄田卫生院,宁德 352252)

引 言

基层医疗机构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首选场所,负责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然而,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以下简称“资金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行和能力,进而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因此,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资金管理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保障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卫生服务

资金管理是确保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卫生服务的关键。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分配资金,可以确保基层医疗机构有足够的财政支持,购买必要的医疗设备、药品和物资,招聘和培训医务人员,并维护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这样,基层医疗机构就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

(二)有利于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运营能力

良好的资金管理可以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运营能力。通过合理配置资金,基层医疗机构可以改善设施设备的条件,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信息化系统,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临床技能,并加强管理能力。这将使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类疾病诊治、预防控制和卫生管理的需要,提高医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服务均等化

资金管理对于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至关重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分配机制,可以确保基层医疗机构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进行公平的资源分配。这将有助于解决城乡差距、地区差异、人口需求差异等问题,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公平、公正的基本卫生服务,实现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总之,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在于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提供,推动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建设和治理效能,促进公平与可持续发展。有效管理基本公共卫生资金,可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二、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分配不均衡

1.城乡差距

一般来说,城市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而农村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则面临着资金紧张的情况。这导致了城乡之间的卫生资源差距,农村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难以提供充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影响了农村居民的健康福祉。

2.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之间的基层医疗机构资金分配存在差异。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则面临资金不足的困境。这种地区差异会导致卫生资源的集中化,加剧了地区之间的健康差距。

3.人口需求差异

不同地区和群体的人口需求存在差异,但资金分配未能充分考虑这些差异。一些人口密集的地区或特殊群体(如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对基本卫生服务的需求更为紧迫,但由于资金分配不均衡,这些地区和群体可能无法获得应有的医疗支持。

(二)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1.资金流转不畅

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存在资金流转不畅的情况,导致资金无法及时到位或无法有效利用。可能出现的情况包括资金审批和拨付过程烦琐、资金调配不灵活等,这会延缓项目实施进度,影响服务提供。

2.采购过程不透明

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在药品、设备等采购过程中存在不透明和不规范行为,导致采购成本增加,甚至可能涉及腐败问题。缺乏公开性、竞争性的采购流程会限制供应商的选择范围,并影响价格的合理性和采购效果。

3.药品浪费

在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中,药品的管理和使用可能存在浪费现象。例如,过期药品未及时处理、大量药品过度开出而无法使用完全等。这种药品浪费不仅会导致资金浪费,还可能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三)缺乏有效监督

1.监督制度不健全

一些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缺乏完善的资金管理监督制度,导致资金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违规行为和滥用现象。监督制度不健全意味着缺乏有效的监督方法、监督流程和责任追究机制,难以保证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透明性。

2.监督力量不足

监督基层医疗机构资金管理的部门或机构人员数量不足,无法对所有机构进行全面监督。这可能导致一些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使用行为得不到及时的监督和检查,容易发生违规操作或滥用资金的情况。

3.监督手段较为单一

监督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使用通常依赖于定期审计和日常检查,但这些监督手段可能存在盲区或对违规行为反应不及时。缺乏多样化的监督手段,如投诉举报渠道、数据分析等,限制了对资金管理的全面监督。

4.监督信息不透明

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在资金管理方面的信息披露不够透明,缺乏对外公开的监督信息。这使得社会公众和相关利益方难以获得准确的资金使用情况,也难以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三、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完善资金分配机制

1.建立公平合理的资金分配标准

制定统一的资金分配标准,考虑基层医疗机构所处地区的人口数量、疾病负担、服务需求等因素,确保资金分配与实际情况相符。要确保分配标准透明、公正,避免出现地区之间或机构之间出现不合理的差距。

2.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获得资金的机会

为了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来源,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渠道,如政府拨款、社会捐赠、医保支付等,确保机构能够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同时,要注重弱势地区和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保障,确保公平性。

3.引入绩效评估和奖惩机制

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绩效进行全面评估。根据绩效评估结果,设立奖励机制激励优秀机构,并对绩效不佳的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指导和改进。这样可以通过奖励机制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4.按需分配资金

根据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合理分配资金。例如,根据机构人员编制、设备情况和服务范围等因素,确定资金分配额度,确保资金使用能够满足基层医疗机构的需求。同时,资金分配机制应该基于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对象、人口结构、健康需求等因素的科学评估和分析。通过充分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服务需求,将资金优先分配给健康负担较重的地区和人群,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

5.加强资金使用监督和评估

设立专门机构或部门负责监督和评估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使用情况,确保资金被用于公共卫生事业,避免滥用和挪用。定期进行资金使用的审计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此外,为了加强对资金使用过程的监控,可以建立电子健康记录系统、统计报表系统等,提高数据的收集能力、统计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信息化系统,实时监测资金使用情况和医疗机构的绩效表现,为资金分配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可以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资金分配机制,确保资金更加公平、科学地分配给各个机构,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覆盖范围。

(二)推动信息化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简化资金流转程序

优化资金拨付的审批程序,减少流程环节和时间,确保资金能够及时到位,满足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营需求。

2.加强采购管理和监督

建立公开、透明的采购程序,推行竞争性招标,确保药品和物资的合理价格和质量。加强对采购过程进行监督和审计,防止腐败和不当行为的发生。

3.强化药品管理和监控

建立规范的药品采购、库存管理和处方审核制度,避免过期、损坏和过度开药等情况发生。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教育,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4.建立电子化资金管理系统

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电子化的资金管理系统,涵盖预算编制、申报审核、资金拨付、使用管理、财务核算等环节。该系统应具备数据集中、规范化、自动化处理等特点,方便对资金流向的跟踪和分析。

5.强化数据整合与共享

促进基层医疗机构之间,以及与上级政府部门的数据整合和共享,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通过建立数据接口和标准,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互通,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流畅度。

6.引入智能化技术

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资金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预警,辅助决策和风险控制。

7.加强信息安全保障

确保资金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信息泄露和黑客攻击。建立严格的权限管理制度,限制用户的操作权限,并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和漏洞修复。

8.推广移动应用

开发移动应用程序,方便基层医疗机构在移动设备上进行资金管理相关的操作,如预算申报、使用记录的填写和查询等。提供便捷的工具和途径,促进资金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通过推动信息化建设,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实现更高效、更精细的资金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为上级政府部门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促进公共卫生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三)强化资金使用监督

1.建立监督制度

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监督制度,明确各级监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操作指南,规范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管理行为。

2.完善审计机制

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资金使用的审计工作,包括定期财务审计和项目实施过程的绩效审计。审计结果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追踪整改情况,确保发现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3.强化日常监督检查

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督检查力度,通过随机抽查、巡视、检查等方式,对资金使用进行实地核查和验证。同时,建立监测指标体系,对关键指标进行监督和评估。

4.提高数据透明度

建立信息化的资金管理系统,记录和统计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保证相关数据公开透明,供社会公众监督,同时也方便监管部门进行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

5.建立投诉举报机制

设立专门的投诉举报渠道,鼓励社会公众和相关利益方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使用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及时处理投诉举报,并保障举报人权益,确保问题能够得到查处和解决。

6.加强培训和指导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资金管理意识和能力。通过培训,提高他们对资金使用规范和政策法规的理解,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

7.加大惩处力度

对于发现的资金滥用、挪用和其他违规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包括追究责任、纠正错误和追回资金等措施,形成有力的震慑效果。

8.加强协作机制

各级政府部门、监管部门、审计机关和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应建立密切的协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合作,形成合力,提高资金使用监督的效果。

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强化对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资金使用的监督,促进资金使用的规范性、透明性和高效性,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与安全水平。

结 语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基层医疗机构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分配机制,优化基层医疗机构间资金分配的公平性,并推动信息化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的使用效率。此外,还需要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的使用符合规定,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猜你喜欢

资金分配公共卫生医疗机构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绩效管理思想在财政专项资金分配中的渗透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AIIB资金分配体系构建
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分配问题研究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