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普通高校劳动教育实践探究——以沈阳工业大学为例

2023-12-09

高校后勤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后勤普通高校劳动

杜 昕 宋 丹 米 欣

新时期普通高校劳动教育实践探究——以沈阳工业大学为例

杜 昕 宋 丹 米 欣

[沈阳工业大学]

大学生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通过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普通高校需尽快补齐劳动教育短板,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机制,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本文以沈阳工业大学为例,在明晰普通高校劳动育人重要意义、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的基础上,探索实践大学生劳动教育,总结工作思考,以不断推进劳动育人工作向前发展。

劳动教育;具体目标;具体问题;对应策略

劳动教育是集中华文化于一身的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课程,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乐群的综合育人价值,具有综合性和跨学科性质,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普通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与总体目标、具体目标

(一)普通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通过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任务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大学生传递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具有一定的劳动权益意识,提升大学生劳动素养。通过参加生活性劳动、生产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使大学生接受锻炼、磨练意志,实现劳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乐群的教育目的。

(二)普通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

实现手脑并用、心手相生,通过劳动教育不仅使大学生增长知识、掌握劳动技能,同时体验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2.具体目标

(1)树德目标:通过劳动教育使大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具有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正确的就业观和劳动价值观。

(2)增智目标:通过劳动教育使大学生掌握生活劳动技能,提高生活能力,促进其专业知识的学习。

(3)育美目标:通过劳动教育使大学生不断感悟劳动的艰辛和收获劳动的快乐,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发现劳动的美和劳动创造的美、生活的美,使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

(4)强体目标:劳动有助于增强体质,通过劳动教育使大学生明确健康的身体是劳动的根本保障,在劳动实践中让大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劳动不仅使大学生身体健壮,而且使心灵更加充实与宁静,从而在劳动实践中切实增强大学生的健康意识、长远意识和忧患意识。

(5)乐群目标: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团队的关系,从而具有了 “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良好“团队精神”品德,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同时,实现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

二、现时期普通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具体问题及对应策略

(一)现时期普通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具体问题

1.认识问题

(1)劳动工作“误作”大学生劳动教育

为完成普通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任务,不去认真调查研究新时期大学生教育规律,而是非系统地以应付化劳动、简单化劳动替代劳动教育,然后应付化、简单化地给予大学生参与劳动的相应成绩。大学生劳动教育以“安排劳动”“给出成绩”了之,没有实现“劳”与“育”的有机结合以及育人的总体目标和最终目的。

(2)劳动项目“替代”大学生劳动教育

为完成普通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任务,不去认真探索实践新时期大学生劳动教育,而是简单地以学习科研、社会实践等项目化劳动替代劳动教育,或者用有关教务教学等劳动课程项目立项与项目结题替代劳动教育落实。大学生劳动教育以“立项成功”“完成结题”了之,没有真正注重大学生劳动教育中“三全育人”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特质。

2.实践问题

(1)传统教学“规范”大学生劳动教育

新时期普通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需要与时俱进,吻合当今大学生教育规律与特质,而在确保思想政治正确的劳动教育监管之外,有些普通高校简单地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式、科学研究式、勤工俭学式等模式来进行所谓的大学生劳动教育教学“规范”,已经明显不能推动有效实施、优质实施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

(2)传统实习“比照”大学生劳动教育

有些普通高校教育者简单地认为大学生劳动教育等同于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实习实践,于是在组织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中简单地“比照”专业实习实践来进行教学安排,忽略了大学生劳动教育中的体力劳作特质、技能资源特质、自主选择特质、协调协同特质等非专业实习实践教学特质及其实施组织特性。

(3)传统体制“束缚”大学生劳动教育

为完成大学生劳动教育任务,有些普通高校简单地以布置任务替代完成任务,由普通高等院校传统的教学、学生、科研以及后勤等部门单一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在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操作中,发现这种“体制”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普通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开展实施的实际需求,也不吻合三全育人的内涵意义。

3.创新问题

(1)教者身份“局限”大学生劳动教育

普通高校开展教育教学强调专家、学者、教师、管理者等身份,难以选用大量的具有“一技之长”的普通劳动者,尤其是不在普通高校编制的普通劳动者,从而极大地缩小了大学生劳动教育内容的选取范围,局限了普通高校劳动教育的推进与发展,体现出劳动教育人员组织创新不足。

(2)资源不足“局限”大学生劳动教育

很多普通高校在推进大学生劳动教育中,显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在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容选取中,视野与思维不自觉地简单瞄向了“勤工俭学”“校园劳动”;在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经费保障中,视野与思维不自觉地单一瞄向了教育财政。这些大学生劳动教育资源“不足”,局限了普通高校劳动教育的推进与发展,体现出劳动教育资源挖掘创新不足。

(3)机制僵化“局限”大学生劳动教育

在普通高校“德智体美劳”教育中,大学生“德智体”教育分别在学生、教务与体育等部门中成为传统主业并得到重视,与“美劳”教育有着明显差异。即便如此,大学生“美育”因为有着大学生强烈的自我需求,产生了丰富多彩的、与时俱进的完全能够实现自我美育的大学生社团。而大学生“劳育”因其自身历史发展以及社会时代发展、教育规律发展等原因,伴随着大学生劳动教育机制发展的“僵化”,局限了普通高校劳动教育的推进与发展,体现出劳动教育机制改革创新不足。

(二)新时期普通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对应实施策略

围绕党中央“强化育人理念、强化体系构建、强化课堂变革、强化评价导向、强化组织保障”等“五强化”教育教学改革措施,针对新时期普通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的重点难点和具体问题,笔者提出以下相应策略。

1.强化“三全育人”理念是做好普通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的根本支撑

在“五育并举”共识下,长效把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短板补起来,实现普通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多维发展,比如组织学生进行勤工俭学劳动的大学生生活保障类劳动教育;有组织的朋辈辅导员、科研助理等管理服务的大学生能力提升类劳动教育;有组织的科学调查研究、校外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实践等学习科研的大学生学分教育类劳动教育;有组织的在校内开展有助于大学生生活能力提升的大学生生活技能类劳动教育。而这些立体的大学生劳动教育,需要普通高校人财物与规章制度等全面支撑,因此要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作为推进劳动教育工作的根本支撑。

2.优化劳动教育资源是做好普通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的重要保障

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有效把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短板补起来,实现普通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顺利发展,需要普通高校学生、教学、科研、后勤等多口径实施有效协同发展;需要普通高校人力、财务、国资、后勤等多部门实施有效协作发展;需要普通高校在不同种类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不同关联工作实施有效协调发展。而这些大学生劳动教育所需要的协同协作与协调工作,需要普通高校全面优化劳动教育资源作为推进劳动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

3.创新学生劳动模式是做好高校学生劳动教育实践的发展路径

结合与时俱进的大学生教育规律,现时期普通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在人财物与体制机制保障上都会遇到不同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需要推进的工作,这些都需要普通高校教育者面对和实践,而“创新”是普通高校实现优质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必然之路。通过解放思想,充分用好校内外有一技之长的普通劳动者资源;成立或者设立系统组织大学生生活技能劳动的机构或者组织;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同化高校合作伙伴与学校共同投入大学生劳动教育所需的人财物资源等。

三、新时期沈阳工业大学劳动教育实践探索

沈阳工业大学通过组织专人开展校内外调研、建立试点课堂,在形成调研报告与掌握学生的需求后,利用自身优势整合后勤服务劳动育人资源,以专业知识讲解、现场动手操作等学习方式,在能源节约、设备维修、餐饮文化、健康生活、园林环卫等方面为大学生劳动教育提供生活技能专业实操资源。

(一)广泛调研、撰写报告,成立“玉仁学院”

2019年5月,沈阳工业大学后勤集团以学校“家文化”建设升级为出发点,组织专人开展设立后勤玉仁学院的校内外调研工作,并且完成了调研报告撰写。2019年6月,以培养学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孝慈仁爱,仁心大爱”的综合人文素质及基本生活技能的劳动素质为后勤服务劳动育人初衷,后勤集团向学校提出成立玉仁学院申请。2020年1月后勤“玉仁学院”举行揭牌仪式。

(二)课程设置与学分设置

后勤玉仁学院分数参照《沈阳工业大学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暂行)》,按照文化健康课授予学生必得第二课堂学分。32学时计1学分为标准,修满该门课程可得相应学分。

(三)教学开课、教学成果与教学结课

2020年10月,玉仁学院首期班正式开课,开设了厨艺、园艺、健康3大类12门课程,报名人数超出计划数12倍,实际课堂教学规模扩大到计划的4倍;2021年,增设了水电能源生活技能课程。同时,与本校专业学院接轨,联合成立教育教学基地,健全专业知识能力与实际工作结合的机制,创新性增设新型教学类“开标项目招投标管理”课程,相关课程的学生成绩都已录入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综合管理平台。

(四)教学研讨与新学期课程准备

后勤玉仁学院授课人员结合大学生的上课情况、课后反馈,针对教案撰写、教学过程等劳动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教学资源的挖掘、拓展实施集体备课。为确保校外邀请授课人员以及学校合作伙伴授课人员授课的思想性正确,后勤玉仁学院在每堂课都用专门的教学督导;为激励授课人员的授课积极性,后勤玉仁学院在每年年底举行“后勤玉仁学院总结表彰大会”,统一思想、解决问题以及表彰先进。

(五)专项经费设定

从2021年1月起,在后勤服务合作伙伴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感召下自主提供的大学生劳动教育人财物资源之外,后勤玉仁学院年度专项工作预算经费得以在学校财政初步落实。

(六)专家指导与交流学习

后勤玉仁学院开课期间,各地高校同仁先后到校调研后勤玉仁学院劳动育人工作,就整合后勤劳动育人资源、后勤劳动育人工作“三专(专项、专人、专管)”举措、后勤劳动育人公益属性、“共建共治共享”后勤劳动育人工作等方面进行深度的交流。

四、沈阳工业大学后勤玉仁学院劳动育人的一些工作思考

(一)教育对象真需求

1.普通高校教育者只有亲身实践大学生劳动教育才能知道,后勤服务劳动育人工作对师生员工乃至于学生家长都有着意料之外的迫切需求。

2.在沈阳工业大学合同节水工作开展过程中,专业教师恳切希望教学科研师生团队能够参与到这项工作中进行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

3.自主选课报名参加后勤玉仁学院课程的师生人数比计划人数多达十几倍,充分表明大学生劳动育人评价导向的重要性以及提供优质劳动育人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育体系要联动

1.教育对象对劳动育人的迫切需求加速推进普通高校“三全育人”工作全面落实。

2.教育系统有必要开展后勤服务劳动育人资源对普通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支撑力度的研讨与评估。

3.多部门联动是沈阳工业大学后勤玉仁学院教学计划、教学条件以及教学安排得以顺利落实的保障因素。

(三)教育资源再挖掘

1.源于教育对象的客观需求以及劳育资源的有效整合,沈阳工业大学成立了后勤玉仁学院。

2.源于后勤服务劳动育人工作发展,通过研讨挖掘与协同协作,后勤玉仁学院与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等专业学院联合建立了教育教学实践基地。

3.源于后勤服务劳动育人工作实际,通过“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与后勤服务合作伙伴深度合作大学生劳动教育。

(四)劳动育人有反哺

通过后勤玉仁学院劳动育人工作推进,反哺餐饮、园林、能源、医疗、招标、物业等后勤服务项目质量提升、内涵提升以及文化提升,因为只有这些服务提升,才能提供优质劳动教育教学,才能获得服务对象认可,才能产生在后勤服务中的项目黏性。

(五)实施要点须强化

在沈阳工业大学后勤玉仁学院劳动育人的实践探索中,不断总结实施大学生劳动育人的工作要点,强化“三全育人”意识;强化劳动育人调研;强化学校多部门联动;强化劳动教育资源挖掘;强化劳动教育教学全过程监管;强化大学生劳动育人宣传;强化劳动育人问题导向。

基金课题:中国教育后勤协会2021年课题《“双碳”目标下的高校能源管理研究》(项目编号:YBKT2021041)

(责任编辑:赵相华)

猜你喜欢

后勤普通高校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后勤服务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热爱劳动
后勤服务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