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出核心价值引领,弘扬民主法治精神
——202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科综合思想政治部分评析

2023-12-08阚维娜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3年5期
关键词:试题新课标培育

阚维娜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

2023 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科综合思想政治部分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核心价值引领,将立德树人重要任务融入考试评价环节,重视弘扬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精神,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伟大智慧,也为明年高三的复习指明了方向。

一、以核心价值为引领,多维度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

1.理论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试题呈现

新课标卷从第12 题直接考查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之所在,到第13 题以“六个必须坚持”为情境,让学生领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所展现出的时代价值,再到第18 题齐白石的“岁朝图”所展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审美情趣与人文价值,第21 题对圭亚那的医疗援助所体现的“亲仁”理念等等,从经济、政治、哲学与文化、国际视野等多个维度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背景下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有力引导学生端正价值立场,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为一个长效热点内容,其命题角度绝不仅限于必修一课本内容,而是可以与经济、哲学、文化、法律等知识紧密结合,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应当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3.复习建议

在日常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学生在大概念视域下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角度要敢于宏大,将价值引领贯穿每一个问题;在问题所要求的知识点上要善于尽精微,将典型材料、热点事件多角度分析,多维度思考,把材料用“透”。

二、以能力素养为旨归,全方位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理论支撑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考试命题要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思想政治科目试题带有一定开放性,可以容纳学生的多维思考,包容学生更创新的思维以及不同的见解。这是文化自信的突出表现,是对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的鼓励,是对政治认同素养的隐形考查。

2.试题呈现

文综新课标卷第39 题属于常规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40 题第二个小问则是一道体现创新意识、要求更高的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下面以2023 年新课标卷第40 题第二小问为例进行分析。

40.(2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胡凤益从小参与田间劳动,感受着农业劳作的艰辛,梦想着“种一次就能年年收割”的庄稼。为圆少年时期的梦,上大学时他选择了农学专业,长期致力于“把一年生的水稻变成多年生的水稻”。2004 年,胡凤益团队利用长雄野生稻无性繁殖特性,将多年生野生种和一年生栽培种杂交,选育出多年生后代群体,该成果获得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培育多年生稻种的研究漫长又艰辛,他们克服了项目经费不足、田野工作辛苦等困难,目标在前却难见终点等困扰,坚持进行实地调查、科学实验、试验示范和理论研究,成功培育了一系列多年生稻栽培品种。多年生稻播种一次持续收获多年,具有广适、高产稳产等特点,节约了劳动力投入,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2018 年,他们培育的“多年生稻23”成为全球第一个商业化的多年生粮食作物品种,在国际多年生作物研发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2021 年,胡凤益团队“利用长雄野生稻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的方法”获得云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多年生稻研究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公布的2022 年度十大科学突破榜单。

(2)运用《逻辑与思维》中创新思维的知识并结合材料,概括多年生稻培育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思维方法的具体表现。(选择任意3 项作答,若超过3 项,只对前3 项评分。本题满分10 分)

本题要求在所列五项中任选三项作答,首先就体现一定开放性,给学生选择的空间。同时“具体表现”栏目的作答也具有一定开放性。比如①项联想思维的具体表现,在材料中就可以涉及运用想象的方法,一直怀揣着“种一次就能年年收割”庄稼的梦想;也可以涉及运用迁移的方法,利用长雄野生稻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同时胡凤益团队利用长雄野生稻无性繁殖特性,将多年生野生种和一年生栽培种杂交,又表现出②项发散思维的明显特征。很明显,这道题在问题设计上给了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也给学生设计了“选择的困难”。

同时,本题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运用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不明确“联想思维”“发散思维”等具体思维方法“是什么”,就不可能正确回答出胡凤益团队多年生稻培育过程中是“怎么做”的。如果只知道具体思维方法“是什么”,却不明白各种思维方法的具体运用,也难以单靠结合材料得到完整答案。

3.复习建议

复习过程中要警惕背好了就得分的“知识本位”以及基础知识无关紧要等思想,要坚定站稳“能力素养本位”的立场。可以勇敢开设任务型课堂、问题情境课堂、议题思辨课堂,让学生在“辩”中学,在“践”中悟,将死知识变成活能力。此时教师的作用就是讲授知识时领进门,选择材料时把住关,思辨不明时定方向,坚持以提升学科素养为旨归,守“政”创新。

三、以鲜活情境为载体,大力度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精神

1.理论支撑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意识是学生必备的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只有具备法治意识,了解一定的法律常识,才能让公共参与更加有序、政治认同更加坚定,让科学精神在法治的规范下把握正确价值取向,才能为社会主义民主保驾护航。

2.试题呈现

文综新课标卷突出呈现了对民主与法治的重视,全卷有多道题目直接从民主角度进行考查,22 题,38 题和41 题直接考查与法治相关的内容,还有如17 题、39 题等以民主或法治为情境载体的试题,共占全卷分值半数以上。下面以第41 题为例进行分析。

41.(1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张系成年人,为做生意向父亲老张借款10 万元,在借条中承诺3 年后归还。借款到期后,老张见小张生意红火,便要求小张还款。小张以父母有义务帮助扶持自己为由拒绝还款,并表示如果一定要还款则以后不照料老张的生活。老张无奈之下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假如你是人民调解员,请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小张的做法和说法的不当之处,并给当事人提出两条解决纠纷的建议。

该题选取家庭成员之间的借款纠纷为素材,以鲜活生动的现实生活场景为试题情境,将订约履约、赡养义务、人民调解、解决纠纷的途径等知识点融合,让考生在模拟身份的过程中沉浸式体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解答本题时,考生必须明确自己的“调解员”身份,有理有力地对当事人的不当之处进行分析辩驳,尽最大努力从法、理、情方面为当事双方寻求和解。

3.复习建议

民主与法治是高考必考内容。《法律与生活》课本是新教材,复习中易出现难度把握不当的问题。我们要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立足于“法治思维”和解决简单的法律问题。毕竟我们培养的对象是未成年人,不是执业律师和法官,而法律问题本身具有复杂性,非要将复杂的法条运用自如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强人所难,更背离了设置教材的初衷。学生的法治素养体现在能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复习过程中要选择相对简单的情境,尽量不超出课本知识范围,以培育学生的法治思维为主。

全国新课标卷为我们未来的教学提供了方向和思路:作为教师,我们要锚定时代站位和教育价值,传递教育的温度,引导正确价值取向;站稳理论的高度,升华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拓展思维的深度,创设鲜活教学情境;沉淀素养的厚度,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试题新课标培育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