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以“动物性食品工艺学”课程为例

2023-12-07于智慧韩瑞锋王诗瑶侯华铭朱迎春

农产品加工 2023年22期
关键词:工艺学动物性雨课堂

于智慧,韩瑞锋,马 玲,王诗瑶,侯华铭,*朱迎春

(1.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晋中 030801;2.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山西 晋中 030801)

0 引言

2016 年,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雨课堂”工具上线。随着以“雨课堂”为代表的混合式教学工具的不断发展及慕课、微课等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混合式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日益普及[1-2]。“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科学地涵盖了课前- 课中- 课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在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又发挥了教师的监管作用,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参与程度[3]。以“动物性食品工艺学”课程为例,构建并实施了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前- 课中- 课后进行了实践研究,极大地推动了过程性考核,在推动食品专业相关课程混合式教学应用中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1 “动物性食品工艺学”教学现状

“动物性食品工艺学”是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自山西农业大学1985 年建立食品科学系以来,该课程一直作为本院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的重点课程。作为食品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仍存在一些短板。首先,教学方法仍采用以PPT 课件展示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课堂效率不高,未能有效发挥课前准备及课后辅导作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其次,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死板,学生参与度低,极大地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后,随着培养方案的优化,该课程理论学时缩短,针对前期课程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系统性学习难度加大。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传授知识要点,同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及综合应用能力,成为亟需解决的教学难点。

针对“动物性食品工艺学”课程,国内有许多相关教学手段改革的探讨,如灵活利用多媒体教学[4],也有对教学评价与考核[5]、实践教学改革[6]等方面的探索。特别是华南农业大学蒋爱民教授建设了“畜产食品工艺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及食品原料学慕课平台,极大地丰富了“动物性食品工艺学”地教学模式[7]。然而,“慕课平台”在促进教学理念更新及优化教学管理方式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积极性不高、知识碎片化、课后监督学习不足等。

2 “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

2003 年混合式教学模式正式引入中国,各类新型混合式教学工具也在不断的发展。混合式教学法多采用在线课程+线下教室进行混合教学,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无缝衔接,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雨课堂”是近年来混合式教学法的新型载体。使用“雨课堂”,可以将课前预习课件推送到学生手机,并及时反馈师生沟通,最大限度地释放教与学的能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雨课堂”混合式教学在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又发挥了教师的监管作用。通过“雨课堂”实现了课堂上实时答题、弹幕互动,为增加师生互动及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想法,极大改进了“慕课平台”的不足。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已经探索“雨课堂”混合教学,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进展。“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已经应用于多门课程,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将“雨课堂”应用于混合式教学中,在“动物性食品工艺学”的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3 “雨课堂”在“动物性食品工艺学”课程中的应用

在2021—2022 学年春季学期,将“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于2019 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卓越人才实验班)。该班为小班授课(人数共22 人),可以更好地实施新教学模式,并进行教学反馈。

3.1 课前预习

“雨课堂”预习课件问题导向见图1。

图1 “雨课堂”预习课件问题导向

结合2020 版食品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大纲、教材及国家精品课堂知识,认真制作教案,并利用“雨课堂”制作PPT 课件及录制重点内容微课堂。在每次上课前2 d,教师将课程大纲、微课、预习课件通过“雨课堂”推送给学生。在制作预习课件时,以此次课程1~2 个重点问题为导向,使学生在预习课程的同时,能够自主思考,带着问题预习,并将相关疑问带上课堂,加深对于问题的思考和认识。在第二章肉的组成及特性中,以日常生活中肉色变化的现象为问题导向,引出肉的食用及加工品质,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再如,第二十三章蛋与蛋制品加工,以松花蛋颜色形成的原因作为预习题目,通过该问题将食品品质机理研究与日常农产品质地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2 翻转课堂

3.2.1 “雨课堂”签到及讲授

课前让学生通过微信扫码或课堂暗号登录“雨课堂”,完成课程签到,避免传统点名签到占据过多的授课时间。随后进行“雨课堂”讲授,学生可在手机上查看课件内容,可随时根据个人进度在PPT 上进行笔记,避免教师翻阅课件造成知识点遗漏。此外,可以对不懂的课件PPT 进行标注,通过课前制作的相关扩展短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

3.2.2 分组讨论,随机分享

除讲授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内容外,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针对预习课件中提出的思考问题,将学生按照每3~5 人进行分组,进行课堂分组讨论。在学习第三章肉的组成和特性时,在预习课件中设置4 个思考题:①影响肌肉颜色变化的因素;②死后僵直的机制;③肉成熟发生的化学变化有哪些?④促进肉成熟的方法。学生按照分组选择思考题目,并在课前通过图书馆、中国知网、学术搜索等途径查阅资料,讨论学习,归纳总结,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加深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以动物性食品国际最新研究动态及相关科研论文作为思考问题,丰富“雨课堂”知识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雨课堂”预习课件思考题见图2。

图2 “雨课堂”预习课件思考题

3.3 线上测验,过程化考核

每节课重点知识点讲授后,在“雨课堂”平台上进行随堂测验,通过课程小测验,对学生进行考核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向学生公布正确率及统计结果,及时给出教学反馈,对错误率高的知识点,再次解读分析。强调全过程考核,将期末占比降低为60%,平时的各类考核占比提高至4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次数、讨论次数、随堂测试得分、课堂小组表现等,避免学生出现“考试抱佛脚”的现象,综合评价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及应用能力。

随堂测验习题教学反馈见图3。

图3 随堂测验习题教学反馈

3.4 课后巩固,适度增负

“雨课堂”平台发布课后学习任务,督促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并通过线上平台复习,适度增负。在章节教学内容完成后,通过预先建立的平台试题库,发布相应章节的测试题。将考试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去,提高学生日常的学习效率。

4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通过构建“雨课堂”混合教学平台,有机整合线上信息教学资源和线下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的设计更加合理。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有的放矢地凝练、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实现对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以课程心得体会的方式及时向教师反馈教学效果。其中,绝大多数学生十分肯定了“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认为“雨课堂”使师生互动增强,课堂灵活度增加,实现了授课内容同步与动态反馈。此外,线上课堂答题积极性高,有利于知识的回顾和复习。在讲授过程中也会出现网络不稳定,主观题不能网上作答受限等问题,仍有需要改进的空间。同时,在多样化的过程化考核下,学生的学习效果获得了较大的提升。期末成绩从2021 年度的79.45 分提升至90.77 分,总成绩由79.04 分提升至91.03 分。优秀率也从30%提升至54.5%。

基于雨课堂的“动物性食品工艺学”的学习成绩比较分析见图4。

图4 基于雨课堂的“动物性食品工艺学”的学习成绩比较分析

5 结语

将“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改革,科学地覆盖了“动物性食品工艺学”的每一个教学环节。该教学模式克服时间和空间限制,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契合食品专业一流学科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理念的教学方法,对食品专业其他相关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猜你喜欢

工艺学动物性雨课堂
脑工终结时代的来临:通用人工智能机器生产工艺学批判
新工科背景下《化工工艺学》课程改革探索
动物性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藏族工艺学的历史渊源及其相关藏文伏藏文献概述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形成的危害与控制
高职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